吳曉東,潘 振
(延長油田股份有限公司吳起采油廠,陜西延安 717600)
水平井鉆進屬于石油開采階段利用的重要技術之一,利用定向井讓井身能夠沿著設計方向進行鉆進,并且跟隨設計井眼或者軌道鉆進。水平井傾角最高能夠達到90°,水平井是為立足定向鉆進而發(fā)展的技術,鉆進階段,可通過相關技術控制鉆頭軌跡,讓鉆進方向和油層相同,將采收效率提升。該技術的運用適合老井產能恢復,還能低地滲透油田、重油稠油等油藏進行開發(fā),適合具有垂直裂縫油藏開發(fā),能夠穿過多層陡峭油層,效果等同于多個直井的共同應用。在水平井的應用之下,能夠對目的層地質信息資料進行收集,控制鉆進階段對于環(huán)境產生污染[1]。
GIS技術稱為地理信息化系統(tǒng),借助計算機軟硬件對于地表信息、地理數(shù)據(jù)進行采集,通過分析和處理,輔助石油開采工作進行。應用該技術可以對油田地質信息進行準確勘探,因為系統(tǒng)能夠儲存大量數(shù)據(jù),便于信息查詢,管理功能強大,所以應用可行性相對較高。
1.3.1 化學驅油
化學驅油即指將化學劑加入在油藏注水之中,使得驅替物質的流體性能發(fā)生改變,進而使流體、原油界面性質發(fā)生改變,優(yōu)化二者流速比,對于界面張力進行控制,屬于采收率提升的重要需要技術?;瘜W驅油有4種方法:①聚合物驅油;②表面活性劑驅油,③堿驅油;④三元復合驅油。
1.3.2 氣驅油
氣驅有主要是利用混合相、非混合相氣體進行驅油。其中混合相驅利用驅動介質、被驅動介質之間溶解產生混合相,提高洗油效率。非混合相驅是利用驅油劑進行驅油,將混合相向原油當中注入,使其膨脹,降低油黏度,提高采收率。
1.3.3 熱力采油
對于稠油開采,可以采取熱力采油技術,主要是通過熱能對于油藏進行加熱,以實現(xiàn)原油黏度降低,將原油地下采收率不斷提高。熱力采油包括如下四種方法:蒸汽吞吐法、蒸汽驅油法、火燒油層法、SAGD法。
1.3.4 微生物采油
微生物采油技術(簡稱MEOR)屬于當前石油開采過程技術含量較高的綠色環(huán)保技術類型之一。MEOR技術應用階段是將微生物、營養(yǎng)源共同向地下油層注入,通過微生物新陳代謝而產生聚合物、活性物質和有機酸,將原油的采收效率不斷提升。因為微生物能夠將水作為生長介質,糖類作為營養(yǎng)物質,技術應用流程簡便,能夠利用注水管將其向地層注入,還能跟隨油藏自由流動,作用范圍大,微生物向井下注入以后,不必采取加壓這一措施,對于油層也不會產生損傷,還能解決油井在生產過程出現(xiàn)的各類問題,采油成本低、效益高。
2.1.1 控制井身軌跡
在采油工程當中,運用水平井鉆進技術,核心內容即為井身軌跡的控制,該技術可貫穿于鉆井整個過程,無論是鉆具選擇,又或者測量技術使用,還是井底預測,和井身軌跡的控制均相關。整體來講,直井段需控制井身狀態(tài)直順,以防軌跡漂移現(xiàn)象出現(xiàn),增加定向鉆進的困難。鉆進階段,應高度關注巖屑堆積的預防,使鉆具可以較大的幅度鉆進,且井眼狀態(tài)暢通。對于造斜段與水平段之間的軌跡控制,還需借助水鉆測量儀、導向軌控制、跟蹤與監(jiān)測以及水平井軟件各類技術綜合控制。
利用導向鉆進這項技術完成水平井施工十分關鍵,其在軌跡控制方面可按照剖面要求、實際情況,借助轉盤鉆交替、定向造斜多種技術對于井身軌跡展開調整,這樣軌跡能夠按照預測方向發(fā)展,達到對應目標,保持井眼光滑,將巖屑消除,確保鉆井安全。
利用軌跡監(jiān)測與控制技術,需要借助測量儀器,選擇科學的測量方法,作為控制井眼軌跡的重要依據(jù),利用MWD測量儀展開測量,對于數(shù)據(jù)信息采取處理,通過跟蹤描述,預測鉆井信息,并結合剖面發(fā)展對于鉆井參數(shù)及時調整。
按照水平井軟件、軌跡追蹤等技術預測結果,合理選擇組合鉆具,完成井眼造斜,井底井斜,如果方位預測等結果存在誤差,那么上述技術的運用對于井眼軌跡的控制可以產生重要影響。
為了對于穩(wěn)斜段、水平段等軌跡展開控制,考慮到水平井施工階段,鉆具處于造斜強度方面具有唯一性,因而受到造斜段的累積誤差影響,使得鉆井軌跡、軸線二者之間相偏離。此時,可以調整穩(wěn)斜段長度,這樣可確保后續(xù)造斜段和設計曲線能夠更吻合。需要注意,若偏差過大,應該重新設計井眼軸線。在穩(wěn)斜段技術應用應該保證鉆具穩(wěn)定,不可出現(xiàn)降斜、方位漂移等問題,鉆進參數(shù)的控制應該合理。如果斜井較長,鉆頭可能受到斜側向力影響,控制水平井鉆孔頂角超過86°,保持方位穩(wěn)定、鉆具穩(wěn)定。除此之外,水平井施工階段,需要借助重加壓鉆頭,使用加壓鉆具工藝,配合側斜定向與井內排粉相關技術。此外,還可選擇泵入保壓技術輔助測斜定向,這樣可靈活控制泥漿參數(shù)[2]。
2.1.2 中井和完井
完井階段,關鍵工序為通井、下套管,如若套管的剛度大,可能在彎曲井段出現(xiàn)變形困難,因此,可以按照控制軌來分配造斜率,掌握井眼軌跡調整與控制方法,輔助通井工作實施,為套管順利向其中放入提供支持,保證固井工作順利進行。
2.1.3 合理使用鉆井液
要將鉆井過程產生的鉆斜帶出地面,確保井眼的清潔程度,讓井壁狀態(tài)保持穩(wěn)定,使用階段,鉆井液功能應滿足下列要求:①密度合理,可使地層壓力保持平衡,規(guī)避地層失穩(wěn)問題發(fā)生;②流動性優(yōu)良,可將懸浮物攜帶走。運用綜合技術來清除鉆屑。在整井段可使用中空導向鉆,運用大排量循環(huán),清除巖屑;在大斜度段或者水平段,應該使用攜帶能力超強的鉆井液;③鉆井液、完井液擁有良好的潤滑能力;④鉆井液的性能和清潔度穩(wěn)定;⑤對于轉速靈活控制,降低鉆屑量產生。
石油開采環(huán)節(jié),GIS技術的應用能夠輔助勘探信息的獲取,對于勘探數(shù)據(jù)庫進行建立,數(shù)據(jù)信息的集成和可視化管理都能起到重要支持作用。利用GIS系統(tǒng),整合油田地質相關信息,無論是二維數(shù)據(jù)還是三維數(shù)據(jù),都能集中獲取,便于信息查詢,合理應用該系統(tǒng)能夠將相鄰區(qū)域圖例拼接差、圖符號差異問題解決,對于空間展開可視化分析,為復雜油田地質信息的深入研究提供支持。在石油開發(fā)方面,GIS應用能夠輔助數(shù)據(jù)分析。然而,該技術運用也存在局限性問題,即適合石油開采的相關模型庫少,借助信息化系統(tǒng)可對GIS數(shù)據(jù)進行處理,但是因為處理模塊的缺少,對于技術普及產生影響。未來,應該加大力度開發(fā)模型庫,才能發(fā)揮技術優(yōu)勢,對于相關數(shù)據(jù)深度分析[3]。
2.3.1 化學驅油的應用
化學驅油技術應用,適合應用在稀油的驅動方面,原油密度不超過0.968g/cm3,黏度在150mPa·s;對于水質的要求也相對較高,內部不可含有三價的金屬離子,鈣鎂離子濃度在500ml/L左右,礦化度不超過4 000mg/L;對于油藏要求為,溫度在70℃左右,不超過90℃,深度在2 740m之內,油層厚度大,油水井的對應關系相對較好,增產潛力較大?;瘜W驅油的應用可能受到聚合物、環(huán)境條件、污水處理、接替技術、參與聚合物等方面內容限制。
利用表面活性劑進行驅油,能夠減小油水界面的張力,將親油巖石濕潤程度改變,讓原油乳化,提高滲透層流動阻力,降低原油黏度。該技術的運用存在的不足之處是成本過高。
應用堿性物質驅油主要是在注入水內添加堿性物質,利用堿性物質和原油內部有機酸之間的反應,生成表面活性劑,以降低水和油的界面張力,將波及系數(shù)、驅油效率不斷提高。該技術適用條件是原油內部酸值相對較高,如果酸值不超過0.2mg·g·L那么不可使用此方法進行驅油。在原油當中,石油酸、堿等物質發(fā)生反應能夠生成表面活性劑。可利用的堿性物質包括氫氧化鈉、原硅酸鈉和硅酸鈉等。
利用三元復合驅油技術,是按照特定比例調配堿性物質、聚合物、表面活性劑,之后將其向地層內注入,使三者之間產生協(xié)同效應,增加驅替液黏度,使原油采收率不斷提升。該技術應用成本低廉,驅油能力較強,可將油層吸水界面改善,降低原油對于表面活性劑吸附量。此外,該技術運用也存在不同程度缺點,如設備容易腐蝕,采出液處理不當,可能腐蝕 管道[4]。
2.3.2 氣驅油的應用
氣驅方法根據(jù)氣源進行分類,可以分為二氧化碳驅、液化石油氣驅、氮氣驅和煙道氣驅。利用二氧化碳驅技術,是向油層當中注入二氧化碳氣體,讓原油黏度降低,酸化巖石,受到壓力作用完成氣驅過程。利用液化石油氣驅技術,混合相界面張力等于0,吸油效率相對較高,混合以后原油黏度會降低,流速提高,對于驅油介質、原油流速之比具有改善作用。利用氮氣驅技術是向油井中注入氮氣,在油層環(huán)境之下,氮氣可能形成泡沫,對于驅油效率的提升可產生影響,還可起到封堵竄流、調整液面等作用。煙道氣驅對于原油采收率提升效果在二氧化碳、氮氣等驅動技術之間,因為煙氣之內存在二氧化碳氣體,還具備氮氣驅油特性,可應用在重質油藏的開采。
2.3.3 熱力采油的應用
利用蒸汽吞吐方法是周期性向油井注入蒸汽,之后關閉油井,經過一段時間以后,蒸汽能夠向油層擴散,之后重新開井,可將重油產量增加。原理是通過加熱降低原油黏度,或者在回采階段將油井內余熱回收,借助蒸汽吞吐作用,改善油層的滲透率,產生解堵作用。
利用蒸汽驅油方法,主要是向油井內注入干蒸汽,通過蒸汽加熱油層,減小原油黏度,蒸汽被注入地層以后,可變成熱流體,驅趕原油使其流入周圍生產井,開采到地面。
利用火燒油層這項技術進行石油開采,是通過油層生熱方法進行采油,從一口井內連續(xù)注入含氧介質,使其和地層內部原油之間發(fā)生反應,從而產生氣體、熱量,對于地層原油進行驅動,提高原油采出率。原理是高溫和低溫氧化,裂解熱蒸餾、氣體驅動和加熱降黏等[5]。
利用SAGD技術進行采油,主要是通過蒸汽來輔助重力泄油,將蒸汽自由#井底部區(qū)域附近水平生產井的上方向油藏內注入,當原油被加熱以后,蒸汽冷凝,能夠從油藏底部水平井產出。利用該采油技術,原理就是向井內注入蒸汽,使地層中形成蒸汽腔覆蓋在上方,蒸汽逐漸向側面擴展,和油層原油之間產生熱交換,加熱以后原油、蒸汽冷凝水可以受到重力作用,向水平生產井泄下,并且產出。
2.3.4 微生物采油技術的應用
利用MEOR技術進行采油,需要滿足微生物生存條件,對于油層溫度要求為不超過120℃,地下砷、鎳、汞等有毒物質離子濃度在15mg/L之內;地層內部水中氯離子的含量不超過105mg/mol;原油的密度在0.9g/cm3之內;油層滲透率超過5.0×10-4μm2;油藏的含水率超過5%。
利用MEOR技術進行采油可通過單井處理方法完成,對于油井展開處理以后,提高其產量,利用套管將微生物、營養(yǎng)物向地層注入,經過7d開始生產,間隔半年重復一次,讓微生物能夠進入深地層。通過微生物對于單井進行處理,處理對象和進行地層相互接近,選擇厭氧微生物,保證其耐高溫,定期補充營養(yǎng)物質,之后關井。
還可利用微生物驅法,對于油藏整體產生作用,提高其產量。具體而言,是將微生物添加到貯水罐中,在注水系統(tǒng)的輔助下,微生物能夠快速向地層流入,還不影響常規(guī)注水操作的進行,可實現(xiàn)對于大面積地層的處理,對于油田采收率提高有重要影響。
上述技術應用操作流程相對簡單,在溫度恒定環(huán)境當中,在培養(yǎng)罐內注入微生物,對于菌體濃度進行培養(yǎng),使其和無機鹽水、營養(yǎng)源液之間充分混合,借助注水泵將微生物向油層注入,能夠反復循環(huán)利用,屬于連續(xù)生產需要技術。為了保證微生物選擇合理,能夠適應油層環(huán)境,需要掌握微生物繁殖特點,了解其在多孔介質內的移動情況,定期對注水井壓、產出液濃度(微生物濃度)、水相pH、生產井產量等數(shù)值進行監(jiān)測,在掌握油層環(huán)境前提之下,監(jiān)控微生物 動態(tài)。
如果利用微生物對于井筒進行處理,還需要分析油井電流、負荷等是否發(fā)生變化;如果是單井吞吐,那么油井含水量、含液量也會發(fā)生變化。微生物應用在采油工程不但成本低廉,而且工藝簡單,采收率較高,未來還需要借助基因工程相關技術手段,生產出更多適合高溫油藏、稠油和高礦化度油開采的菌種,為石油開采提供技術支持[6]。
在石油工程開采階段,水平井鉆進、GIS技術和三次采油等應用十分重要。在采油實踐階段,需要從實際出發(fā),合理運用上述技術,輔助油田開采,提高石油開采效率,助力采油行業(yè)的發(fā)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