巴郎山
深秋時節(jié)的川西,美得醉人。瓦藍(lán)色的天空,懸浮在綿延不絕的彩林上空,藍(lán)得像大海一樣透明。深邃幽靜的湖泊,靜如處子;凈如天空之淚的冰川,擱置于高山之巔。雄偉險峻的山峰裸露著褐色的肌膚,乳白色的云霧,纏繞在山腰,縹縹緲緲幻如仙境。公路兩旁,牛羊在山坡上悠閑吃草,高山草甸猶如一幅幅巨大的地毯,覆蓋在山坡上。山腳下的原始森林,幽深濃密,分布著不計其數(shù)的高山植物。這里,居住著藏、羌、回、漢等民族。這些勤勞勇敢的民族,帶著他們流傳了千百年的動人傳說,鮮活了這片土地。這神秘的一切,吸引著不遠(yuǎn)千里的四面八方的人們。
于是,金秋之旅,定格在我的計劃中。預(yù)計從映秀、臥龍、耿達,翻越熊貓王國之巔——巴郎山埡口,到達有著“東方小瑞士”之稱的四姑娘山。雖然總行程只有五百多公里,但山高路險,尤其要翻越海拔四千多米的巴郎山埡口,對無山路駕駛經(jīng)驗的我來說,是一個不小的挑戰(zhàn)。有人說,“有個拖拉機,就敢跑川西;只要車子沒報廢,就能跟上大部隊?!边@句順口溜,調(diào)侃出人們對于川西的熱愛與執(zhí)著。
巴朗山,位于臥龍自然保護區(qū)和四姑娘山風(fēng)景區(qū)之間,是去四姑娘山風(fēng)景區(qū)的必經(jīng)之路。這里也是成都周邊只需兩天就可以打卡、觀看日出、云海、雪山的最近和最佳地點。巴朗山相傳是四姑娘山的父親,藏語稱為“阿巴朗依”,主峰海拔5040米。曾經(jīng)有一個優(yōu)美的傳說,說是正神阿巴朗依與肆虐一方的邪神墨爾多決斗,阿巴朗依取得了勝利,墨爾多受傷后逃到遠(yuǎn)方,阿巴朗依和妻子因為力竭,化為山峰和紅柳。這山就是巴郎山。后來墨爾多知道情況后悄悄潛回日隆,被眾人發(fā)現(xiàn)。阿巴朗依的四個女兒繼承父志,合力制服了墨爾多,并化身四座大山,把墨爾多永遠(yuǎn)鎮(zhèn)在山腳下。這四座山就是著名的四姑娘山。
總希望在旅行的途中,發(fā)現(xiàn)心中的詩和遠(yuǎn)方。于是義無反顧,踏上旅途。從耿達開始,海拔開始爬升。過臥龍,山勢越來越險。沿途,紅葉的色彩逐漸有了層次,顯得越發(fā)的秀美。幾百公里距離,就是幾百公里畫廊。最美的風(fēng)景在路上。前方,懸崖峭壁森森林立;路側(cè),巴郎山的冰雪融化成水,流淌進漁子溪,溪水清澈透明。溪谷上下游,落差有幾十米,從山上滾落的巨型巖石,像攔路的巨虎,佇立在河中央。溪水開足馬力,猛烈沖撞著巖石。巨大的撞擊聲,像千軍萬馬在奔騰,回音響徹山谷。水流擊打著巖石,濺起朵朵白花。臥龍段走完,開始翻越巴郎山。山路險峻,九彎十八拐,坡陡,彎急,路上幾處護欄被撞得變了形,一些欄桿不知去向。這些,無疑在心理上增添了駕駛的恐懼。
戰(zhàn)戰(zhàn)兢兢,順著山路,蜿蜒低速盤旋。左邊是怪石嶙峋的懸崖峭壁,右邊是深不見底的峽谷,谷底白浪翻滾,怒滔奔涌。我的眼睛一邊享受著天堂的美,一邊體驗著膽戰(zhàn)心驚。
接近山頂,霧氣越來越濃,車窗外白茫茫一片,能見度不足五米。所有車輛打開雙閃前行。路旁的樹枝上,掛滿晶瑩的霧凇。云海茫茫,霧氣蒸騰,太陽似現(xiàn)非現(xiàn)。低速繞過一處山坳,眼前豁然一亮,大自然揮動魔術(shù)之手,為群山揭開籠罩著的神秘面紗,太陽以力量和厚厚的濃霧展開角逐,等候遠(yuǎn)方來的嘉賓。它使勁撕開濃霧的一角,勇敢跳了出來,燦爛地升起在東方的天際。光芒下,濃霧像戰(zhàn)敗的野獸,悄悄退隱。遠(yuǎn)處的天空,一碧如洗,棉花狀的云朵,漂浮在青藍(lán)色的頂峰之上。山峰下,厚厚的云層鋪滿長長的峽谷,像滾滾天河之水,白浪滔滔。陽光直射著下面的山峰,道道光芒,像斬妖除魔的金色利劍。太陽的光芒,把云層鍍上一層緋色,云海瞬間變得壯觀神圣了起來。
陽光降伏了濃霧,它們較量著。但濃霧不甘示弱,它積蓄力量,推搡著云層,翻騰著,掙扎著,像發(fā)怒的蛟龍,不停咆哮涌動。不一會,濃霧鋪天蓋地又漫卷過來,幾秒鐘就遮擋了太陽,天地陷入一片茫茫中。然等不了幾分鐘,太陽抖擻精神,重新用光芒逼退濃霧,陽光再次灑滿雪山,牢牢主宰了這個世界。此時,巴郎山奇觀盡現(xiàn),云海瑰麗,雪山巍峨,陽光磅礴明媚,天更藍(lán),云更白,山峰更清晰,巴郎山變得更加雄壯偉岸。人們被大自然的美徹底驚呆,在路邊隨意把車停下,也顧不得此地海拔四千多米,會不會發(fā)生高原反應(yīng),一窩蜂擠在埡口歡呼雀躍,手機相機不停閃動,如癡如醉,貪婪地欣賞這世間奇景。
然而,巴郎山的美何止于此!這里,晨可觀云海,夜可見星河;春天綠草如茵,夏季山花爛漫,秋季層林盡染,冬季大雪紛飛。古人過巴朗山寫道:“立馬秋風(fēng)絕頂山,千崖萬壑擁斑斕。撥開云霧依辰極,身在青霄紫氣間。”此刻,我沉浸在美景中不能自拔,暈暈乎乎,像喝醉了酒,有飄飄欲仙之感。人生,唯美景和美食不可辜負(fù)。如此美景,稍縱即逝。幸會,大美巴郎山!
四姑娘山鎮(zhèn)
巴郎山到四姑娘山,這一路風(fēng)景絕美,云海,日出,雪山,草甸,霧凇,彩林,使人如臨仙境,回味無窮。假如你是一個吃貨,到了高原更像到了天堂,不但欣賞了美景,更享受了美食。巴郎山埡口色香味美的烤肉串,令我唇齒留香,經(jīng)年難忘。
在海拔四千多米的高山埡口,一位年愈花甲的藏族阿媽,守在黢黑的帳篷里,以烤肉串維持營生。她身材消瘦,笑容慈祥,布滿高原紅的臉上,溝壑縱橫。外面冰雪覆蓋,帳篷內(nèi)溫暖如春。肉有羊肉、牛肉,肉質(zhì)新鮮、細(xì)嫩,串在細(xì)竹簽上,撒上食鹽、辣椒、孜然、五香粉,被紅紅的炭火炙烤,發(fā)出“呲呲”的聲響。香味直撲口鼻,令人垂涎三尺,好吃到停不下來,像是品嘗饕餮盛宴。我和帳篷里歇腳的藏族大哥聊天,他熱情地說:“我們當(dāng)?shù)厝苏诘目救獬苑ㄊ遣患尤魏蝿e的佐料,就撒些鹽,放點辣椒,出來的味道最原始,也最好吃。”我趕緊請大媽依法炮制再烤幾串。一嘗,真是好吃,肉的原香沒有被香料遮蔽,味道果然巴適得很。
戀戀不舍下山。車子在“之”字形的盤山公路往下盤旋。從山頂遠(yuǎn)遠(yuǎn)眺望,四姑娘山鎮(zhèn)像個嬰兒,蜷縮在群山的懷抱中。整個景區(qū)有三條旅游主線,一條長坪溝,一條雙橋溝,一條海子溝。長坪溝半開發(fā),據(jù)說是古戰(zhàn)場遺址,溝長二十九公里,部分路段通車,其余大部分路段只能步行或騎馬。聽說徒步三天三夜,可以穿越到理縣的畢棚溝,途中能看見最漂亮的幺妹峰;海子溝在開發(fā)中,適合全徒步;雙橋溝開發(fā)得最早,區(qū)間車把游客拉至山頂,游客沿棧道往下沿景點游玩,在最后一個景點統(tǒng)一上車,然后返回。這里以前叫“日隆鎮(zhèn)”,2013年更名為“四姑娘山鎮(zhèn)”,海拔3200米,在這里,體質(zhì)偏弱的人容易發(fā)生高反。很不幸,我中招了。
飽覽祖國山河,心情激蕩。在旅館住下,興奮勁過后,太陽穴感覺脹痛,頭開始昏昏沉沉,我懷疑可能高反了。為免影響第二天的行程,趕緊去鎮(zhèn)上醫(yī)院。年輕的男醫(yī)生看了看我的手指甲,然后肯定地說:“您高反了。必須吸氧緩解?!甭犝f,高反嚴(yán)重要出人命,我聽從醫(yī)生的吩咐趕緊吸氧。
吸氧真管用,一小時后,頭不暈?zāi)X不漲了,才有精神好好打量這顆深山明珠。現(xiàn)在的四姑娘山鎮(zhèn)是成熟的旅游區(qū),面貌全新,建筑多為嘉絨藏式風(fēng)格。鎮(zhèn)上兩條主街。環(huán)街屬老街,和另一條主街相距近二十米。主街也是公路,所有店鋪排列在路兩旁,汽車穿街呼嘯而過。主街上,除了旅館,就是眾多餐館了。在我看來,出門的目的是看風(fēng)景,至于吃嘛,就將就了。但是你如果認(rèn)真去尋覓,美食也可能藏在不起眼的小巷深處。有兩家藏式火鍋就人氣爆棚。來到高原,還是想吃烤肉。品嘗了兩家,明顯不如巴郎山頂?shù)目救獯贸浴2恢切木?,還是這里確實不如山頂本地人的手藝好。
黃昏時候,各家旅店、餐館的彩燈亮起,山鎮(zhèn)燈火輝煌,頗有都市一角的繁華味道。旅行,有些人喜歡古樸的地方,才能領(lǐng)略旅行的最初景象;有些人喜歡開發(fā)成熟的地方,享受旅途的舒適。在這里,如果你有閑暇,不趕時間,徜徉在青山綠水里,享受著獨特的小鎮(zhèn)風(fēng)情,感受著寧靜的時光緩緩穿過指尖,不失為另一種慢生活。
站在燈火通明的長街,望見長街盡頭,遠(yuǎn)處的雪山反射著銀光,黛青色的山體影影綽綽,思緒不由得飛到很遠(yuǎn)。自古道,“蜀道難,難于上青天。”千百年前,這里四季雪山環(huán)抱,常年大雪封山,信息相對落后,交通不便,作為古驛站,騾、馬是主要的交通工具,那時,人們的出行和生活是多么的艱難啊。還是感謝中國強大的基建力量,讓天塹變通途,世界各地的人們才能欣賞到這絕世美景,窺探到這顆深山明珠。
絕美雙橋溝
昨晚歇在四姑娘山鎮(zhèn)。經(jīng)過一夜休息,頭還是隱隱作痛。強迫自己忽略身體的不適,用意志戰(zhàn)勝困難,相信人的韌性和適應(yīng)能力。
吃過早飯,坐區(qū)間車進入雙橋溝。雙橋溝被譽為中國的“阿爾卑斯山”,因兩座橋而出名。一座由楊柳木搭建成的楊柳橋,另一座由紅杉木搭建成的便橋。溝里全程34公里,有大大小小湖泊25個。經(jīng)陰陽谷,楊柳橋,日月寶鏡,人參果坪,沙棘林帶,攆魚壩,白沙灘,布達拉峰,至紅杉林為終點。山是這里的靈魂,水是這里的生命,樹是這里的彩衣,雪是這里的精靈,唯有進到此山中,才識“廬山”真面目。
區(qū)間車在蜿蜒的山道極速爬升,車?yán)餄L動播放著這些著名景點的神話傳說。人們忘記了車輛急速行駛帶來的眩暈,被窗外的美景和這些神話傳說攝去了心魄。草原、白塔、經(jīng)幡、彩林、溪流、雪山、冰川等高原景色,在車窗外匆匆掠過。油畫般五彩斑斕的川西深秋,立體地呈現(xiàn)在我們的眼前。溝內(nèi)群山聳立,卻山與山不同;處處有景,然景與景有別。驚喜接連不斷,不敢相信這世間真有如此神仙居所!
區(qū)間車停在雙橋溝最高景點——紅杉林。這里海拔3840米。剛下車,一個晶瑩剔透的冰雪世界迎面撲來。氣溫低下,氧氣稀薄,突如其來的寒冷讓身心驟然降至冰點,高反癥狀接踵而來。心跳加速,腦袋昏脹,呼吸困難。我趕緊坐下,就著熱水吃了一顆抗高反的藥。
高反癥狀稍過,眼睛立刻雷達一般展開搜索。這塊平坦的腹地像嬰兒一般,安靜地躺在群山的懷抱里。停車場有足球場大小,左邊是站臺,右邊一排隔成許多小間的木頭房子,當(dāng)?shù)卮迕裼糜谫u玉米、香腸、臘排骨、泡面和氧氣瓶等物品。仰視半空,峰頂積雪皚皚,直沖云霄。紅杉、冷杉、云杉、灌木、松樹等珍稀樹種,疏密有致,分布在各處。居住在這高山之巔,樹葉披掛著屬于王者之尊的金黃。紅杉樹也叫四川紅杉,它歷史悠久,春發(fā)嫩芽、夏冠綠蔭、秋染金黃、冬著銀裝,是橫斷山系四川境內(nèi)珍稀的國家二級保護植物,也是雙橋溝特有的植物品種之一,幾乎與第四紀(jì)冰川同時出現(xiàn)。這里,雪山、冰川、山峰、杉林,所有的景物組織在一起,讓世界變得深邃奧妙,無邊無際,充滿著神秘色彩。站在億萬年前地殼運動形成的地面,極目處冰川閃著耀眼的白光,人類在這里變得異常渺小,好像身處在遠(yuǎn)古時代。姑娘和孩子們嘻嘻哈哈奔跑著,笑著,鬧著,讓寂靜的山林充滿了歡樂。他們的歡聲笑語,拉回我遠(yuǎn)走的思緒。看著穿著紅衣興奮拍照的姑娘們,不由得羨慕,年輕真好啊!孩子們在林間小徑上擺著各種造型,年輕的爸爸媽媽忙著給自家寶貝拍照。太陽從樹梢間隙灑下圈圈的光暈,白雪相映襯,像彩虹般五光十色,光影迷離,煞是好看。人和自然,和諧共生;天空與雪峰,相偎相依。
峰頂?shù)母吆0危屓瞬桓疫^久停留。區(qū)間車隨招隨停。我覺得既然來到雪山,就該用雙腳丈量這片大地。我們順著彎彎曲曲的公路往下走,一路行來,風(fēng)光旖旎。遠(yuǎn)看,山岳巍峨,峰頂白雪閃耀著銀光,鷹嘴巖那高高的山峰像正欲飛翔的雄鷹,凸出的峰巖就是雄鷹尖利的喙。近看,公路兩旁樹木葳蕤,樹葉呈橘黃、淺黃、嫩黃、琵笆黃、橙黃、深黃、石榴紅……各種顏色涂染著山林、危巖、峭壁、雪峰,層次豐富,繽紛異常。而林中,小溪潺潺,青苔遍地,真是十里不同景,一步一重天。一切,美極了。
到下一個景點,景色迥然不同,草原風(fēng)情,展現(xiàn)在我們面前。寬闊的草原上,天空蔚藍(lán),朵朵白云悠閑地浮在半空。草原被雪山環(huán)抱,呈45度傾斜,一座巨大的白塔聳立在草原中央,無數(shù)牦牛在無邊無垠的草原上自由自在吃草。桑煙裊裊,七彩經(jīng)幡纏繞白塔,旌旗獵獵飛舞。高高的瑪尼堆上,每一塊石頭都寫滿著祝福,風(fēng)把各種美好的祝福,灑向四面八方。這里,就是著名的布達拉峰。人們在草地上忘情嬉戲,拍照,流連忘返,高原的陽光照在身上,使人昏昏欲睡,感覺如在春天。
再往下是白沙灘、攆魚壩、沙棘林帶、人參果坪。雙橋溝“沙棘樹”是溝內(nèi)珍寶。沙棘樹被稱為“維C之王”,果實小而柔嫩,呈黃色,偏酸。它生命頑強,即使長年淹沒在水中或者死亡,身軀遒枝橫逸,像胡楊一樣,死而不倒,保持著挺拔向上的姿態(tài),被譽為“天然盆景”。另一種史前植物叫“松蘿”,身姿曼妙,絲絲縷縷,蒼翠欲滴。路兩旁的樹枝上,松蘿橫七豎八裝飾著枝條,和藍(lán)天白云、雪山草地共同構(gòu)成一幅天然的圖畫。
雙橋溝還有許多景點,因為時間關(guān)系不能好好賞讀,只能浮光掠影匆匆掠過。也許某一天,因為牽掛和傾慕,我會再次踏足這片土地,再次細(xì)心捧讀她的秀美,再次為她驚呼,被她俘虜,再次驚艷。
本欄目責(zé)任編校:鄔彥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