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北京
所謂大概念是指跨學科形成的宏觀概念,這是比較有前沿性的教育理論。在初中語文單元整體教學中滲透大概念助學機制,體現(xiàn)應用先進教育理念的意識。學科教師在執(zhí)行單元整體教學過程中,需要精選大概念、解讀大概念、討論大概念、應用大概念,利用大概念助學機制,對語文單元整體教學形成重點支持,讓學生順利進入整體閱讀環(huán)節(jié),在創(chuàng)造性學習中建立學科認知,提升自主學習能力。
教師要從幾個角度思考和運作:其一,深潛教材之中,對單元整體教學機制做全面評估,提煉出單元教學的相關概念內容,組織學生對這些概念內容做對應學習和探索,利用多種輔助手段創(chuàng)設單元整體教學助學情境,確保單元教學的順利展開,調動學生參與單元整體學習的主動性。其二,從教材中提煉大概念信息,要做好單元教學調研,對整體教學現(xiàn)實進行科學評估,提升教學適合性。
如教學八年級語文上冊第一單元,這個單元是新聞通訊,教師引入新聞相關概念,結合單元內容對文體概念進行闡釋。單元教學有鮮明的主題,教師介紹學習內容和學習要求時,設計課內課外對比閱讀環(huán)節(jié),體現(xiàn)單元整體教學大概念意識。學生平時對新聞體裁內容不是很關注,教師利用多種輔助手段進行調度,如閱讀《人民解放軍百萬大軍橫渡長江》新聞稿時,播放相關影視片段,利用戰(zhàn)爭場面進行直觀引導,學生感官觸動劇烈,其學習體驗更為豐滿,對單元整體閱讀大概念有了全面了解。課外延伸閱讀時,教師鼓勵學生利用教輔材料,或者網絡展開信息搜集,找到適合的內容進行課內課外對比閱讀,落實單元整體教學大概念目標要求,推進單元學習進程。
在單元教學中,教師在單元整體教學過程引入大概念,并非是指文本體裁本身的概念,而是指課內課外對比閱讀機制概念。初中生有一定閱讀基礎,對課內外對比閱讀比較熟悉,教師從學生學習實際出發(fā)展開設計,推出大概念教學機制,為學生提供恰當學習契機。大概念是一種學習策略,也是一種學習理念,教師推出單元閱讀整體概念性任務,引導學生深度學習,培養(yǎng)學生良好學習習慣。
單元整體教學中包含眾多概念內容,教師要對這些內容作關聯(lián)性思考,對接教材內容與學情。單元教學有豐富概念內容,教師在具體解讀時要有微觀視角,聚焦單元重點,側重于語文學科思維能力的培養(yǎng),確保概念解讀的準確,為后續(xù)教學實踐奠定基礎。
單元整體教學助讀機制推出后,教師圍繞大概念解讀進行教學設計和組織,為學生規(guī)劃清晰的閱讀路徑,提升其學習效率。如第二單元兩篇敘事散文《藤野先生》《回憶我的母親》是教讀課文,《列夫·托爾斯泰》《美麗的顏色》屬于外國文學作品,是自主閱讀課文。學生對散文閱讀比較熟悉,教師強調散文特點“形散而神不散”,對每一個篇課文進行具體分析,特別是兩篇教讀課文,要作重點賞析,引導學生圍繞散文特點展開閱讀和思考。如《藤野先生》,引導學生先提取寫作線索,利用明線和暗線作閱讀指導,讓學生理清散文主旨、思想情感,提取散文的“神”,通過對散文材料、修辭方法、寫作特色等內容進行鑒賞,把握散文的“形”,對“神”“形”對比學習,真正理解散文的特點。
學生對散文特點的理解大多比較膚淺,教師圍繞散文特點作重點處理,讓學生從文本閱讀梳理過程中提煉要素,形成歸結性認知。散文特點是一個大概念,與單元整體教學大概念教學相契合,教師以散文特點概念解讀為契機展開單元整體閱讀教學,為學生帶來更多學習啟示。學生主動進入文本展開對應閱讀和思考,結合散文特點進行目標落實,自然形成單元整體閱讀認知基礎。
教師對單元整體教學的相關概念進行解讀之后,還要組織學生進行多種形式的概念討論活動,讓學生對具體的語文學習概念進行深入的探索,在多重對話和個性探索中獲得更多的學習認知。教師在組織學生進行概念討論過程中,要及時調整教學方向,為學生提供更多的討論啟示,組織學生結合教材內容,進行概念落實,形成比較完整的概念認知,為后續(xù)學習奠定知識理論基礎。
學生對大概念沒有清晰的認知,教師要結合單元文本特點進行對應引導,讓學生主動進入到概念解讀學習環(huán)節(jié),為深度閱讀文本奠定知識基礎。如教學第三單元文言文,有古文《三峽》《短文兩篇》《與朱元思書》,有古詩詞《唐詩五首》。教師推出“文言現(xiàn)象”大概念,要求學生對單元課文涉及到的文言現(xiàn)象作集中梳理和歸結處理。教師與學生一起研讀文本,將文本中所有文言現(xiàn)象歸結出來。如研讀《記承天寺夜游》,先斷句,再劃誦讀節(jié)奏,然后梳理文言實詞、文言虛詞、文言句式、古今異義詞、詞類活用等內容,學生要逐一落實。在展示環(huán)節(jié),教師要鼓勵學生互動評價,對文言現(xiàn)象梳理情況作總結。
教學中,教師推出單元整體教學大概念學習任務,與學生進行多重互動,為學生提供清晰學習路徑,學生反饋積極主動,其概念梳理和內化都會有所收獲。
單元整體教學關涉概念眾多,教師在執(zhí)行教學計劃時要做好對接處理,引導學生展開概念大討論,還要做好教學訓練任務的預設,讓學生有更多的時間和機會進入概念解讀環(huán)節(jié)。在單元整體學習過程中內化這些概念認知,突出學生學習主體地位,讓更多的學生能夠把握概念的應用價值。讀寫結合是應用大概念的重要學習體現(xiàn)。教師在讀寫結合指導過程中,要有意識滲透大概念的相關內容,提出具體的操作要求,幫助學生順利進入讀寫環(huán)節(jié)。在單元整體學習的感知基礎上展開讀寫訓練,促進其學科核心素養(yǎng)的培養(yǎng)。
教學第五單元,要從說明文角度進行概念設計,本單元共四篇課文,其中《中國石拱橋》《蘇州園林》為講讀課文,《蟬》《夢回繁華》為自讀課文,教師要求學生重點閱讀講讀課文,并給學生作說明文知識梳理。說明對象、說明內容、說明順序、說明方法、說明語言等,都屬于說明文文體方面的概念,教師先期作梳理和解讀,為學生進入說明文閱讀學習打基礎。在單元整體閱讀學習時,教師設計讀寫結合大概念任務,說明文相關知識儲備到位,完全可以做讀寫訓練。學生對相關說明文知識進行對應落實,然后選擇適合的說明對象,借助說明文常識展開具體的寫作。教師對讀寫訓練作具體要求,提示學生抓住說明對象的特點,合理利用說明方法,對說明對象進行有條理的介紹。在成果展示環(huán)節(jié),要組織學生介紹讀寫經過,對相關方法運用進行經驗總結、交流。
教師推出大概念式學習任務,讓學生在理解說明文文體特點基礎上展開讀寫訓練,激活學生讀寫思維。讀寫結合是一種教學策略,也是一種教學理念,自然屬于單元整體教學大概念范疇,教師對教材文本內容進行深度解析,結合學生生活認知實際推出讀寫任務,符合單元教學設計要求,學生回饋主動,說明教師教學設計是比較適合的,其訓練效果是值得期待的。大概念雖然不是什么新提法,教師應進行創(chuàng)新探索,這樣才能贏得單元整體教學的真正突破。
大概念助讀下的初中語文單元整體教學,教師要發(fā)揮主導作用,從不同角度展開教學設計,組織學生進行多種形式的概念學習。在概念解讀、討論、運用之中掌握概念的助學作用,在單元整體學習過程中不斷實踐和內化,促進學習效率的提升。單元整體教學需要學生的積極參與,教師借助大概念推進教學進程,與學生達成更多學習共識,確保大概念的順利落實,為學生的整體發(fā)展奠定基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