姚子涵,覃小林,?,唐雨璟,唐志君
(1.中南民族大學 a.馬克思主義學院;b.公共管理學院,武漢 430074;2.南華大學 松霖建筑與設計藝術學院,湖南 衡陽 421000)
黃麻起義(1)“黃麻起義”是中國共產黨領導的在湖北省黃安(新中國成立后改稱“紅安”)和麻城(現(xiàn)為麻城市)地區(qū)舉行的起義。1927年3月,毛澤東在武昌主持中央農民運動講習所,為黨培養(yǎng)了大批農運骨干。起義前,董必武在毛澤東、鄧演達的支持下,預先成立了約200余人的“農民敢死隊”,為武裝反抗積蓄力量。黃麻地區(qū)黨組織在此基礎上依照黨的“八七會議”精神,積極籌建農民自衛(wèi)軍,秘密準備武裝起義。1927年11月13日黃麻起義正式開始,14日凌晨攻下縣城,18日成立了縣農民政府,隨即成立中國工農革命軍鄂東軍,并于1929年5月,建立以柴山保為中心,縱橫50余公里的鄂豫邊蘇區(qū)。在黃、麻、光三縣之間東西二百里的山區(qū),實際上形成了一條拱衛(wèi)工農武裝割據(jù)的革命防線。是中國共產黨早年領導的長江以北地區(qū)首次舉行的規(guī)模最大的農民武裝起義,是秋收暴動的重要組成部分。這一時期總的斗爭任務是:“展開土地革命”“完成資產階級民主革命”“有系統(tǒng)地武裝工人和農民”“糾正中國共產黨中央底機會主義錯誤,在政治上健全黨的領導機構”等[1]622黃麻起義時期,黨的意識形態(tài)工作成為保持黨的性質,奪取斗爭勝利的重要內容,取得了明顯成效,積累了重要經驗?;仡櫩偨Y黃麻起義時期黨的意識形態(tài)工作的歷史經驗,對于新時代加強黨的意識形態(tài)工作、增強“四個自信”具有十分重要的意義。
黃麻起義時期黨的意識形態(tài)工作是在特定歷史條件下展開的。大革命失敗后,黃麻地區(qū)社會矛盾異常尖銳,斗爭環(huán)境十分惡劣,思想成分極其復雜,社會矛盾一觸即發(fā)。1927年8月29日中央常委通過的《兩湖暴動計劃決議案》指出:“目前兩湖的社會經濟政治情形,純是一個暴動的局面。本黨當前唯一重要責任,就是堅決的實行土地革命,領導兩湖的工農群眾實行暴動,”[1]363當時全國黨組織根據(jù)形勢變化和面臨的使命,對社會和黨內狀況作了充分的預判,為把握新的斗爭方向、制定斗爭策略作了必要的準備。
當時,黃麻地區(qū)社會矛盾猶如干柴烈火,一點即著。中國共產黨第五次全國代表大會(1927年4月27日—5月9日)通過的《土地問題議決案》指出:“中國農村的經濟生活,大半尚建筑在封建的關系之上。大部分的田地(約百分之六十六)為收租的大地主所占有。佃農及半佃農耕種田地,而沒有享有田地的權利。”[1]60起義前,黃麻地區(qū)民眾飽受殘酷的剝削和壓迫,生存條件極其惡劣,反抗意識異常強烈,社會蘊藏著深重危機。據(jù)調查,那時黃麻地區(qū)70%~80%的土地為少數(shù)人占有,在方家細洼村,15%的人占有66%以上的土地,地租一般占全部收獲物的30%以上,有的高達70%~80%。農民經常是“冷天無衣裳,熱天一身光;吃的野菜飯,喝的苦根湯?!盵2]這種情況當時極為普遍。除此之外,黃麻地區(qū)苛捐雜稅繁多,民眾平時除了要“做白工”和“送節(jié)禮”外,還要繳納雞、鴨、魚、肉、柴、油等“小課”。當時黃麻地區(qū)“正捐”“正稅”達30余種,“人頭稅”“牛頭稅”“榨油稅”“清鄉(xiāng)稅”等雜稅常設常征,加上連年兵燹匪亂,社會千瘡百孔,民眾四處逃亡,流離失所,民怨沸騰。列寧曾這樣說過:“千百萬人是不會按照定單進行革命的,只有在人民窮困不堪,再也無法生存,……他們才會起來革命?!盵3]黃麻起義前后,深重的社會矛盾和危機,為馬克思主義和革命思想的傳播提供了堅實的土壤。
黃麻起義時期黨的意識形態(tài)工作是在十分惡劣的斗爭環(huán)境中進行的。黃麻地處鄂豫皖邊區(qū),大別山層巒疊嶂,交通閉塞,進出困難,通訊聯(lián)絡極為不暢。北伐戰(zhàn)爭時期,這里曾掀起農民運動高潮,民眾擁護北伐,具有良好的群眾基礎。但是,隨著國共合作的破裂,蓬勃發(fā)展的有利形勢遭遇破壞,無數(shù)共產黨人和進步群眾慘遭殺害,黃麻地區(qū)成為反共清剿的重災區(qū)。黃麻地區(qū)處于“茅草也要過火,石頭也要過刀”的白色恐怖中?!度珖r協(xié)最近之訓令——反抗土豪劣紳之武裝襲擊》(1927年6月13日)記載了以下史實:湖北各縣土豪劣紳“利用反動軍隊力量,以圖根本撲滅農運,因以動搖革命根據(jù)地。農民之死難者已達四五千人?!盵1]618當?shù)攸h組織被迫轉入地下,與上級失去聯(lián)系,很多重要信息隔很久才能知曉。黨的八七會議精神直到當年8月中旬才傳達到位,險惡的環(huán)境給黨的意識形態(tài)工作帶來了挑戰(zhàn)。
黃麻起義時期黨的意識形態(tài)工作是在錯綜復雜的思想狀況中進行的。大革命失敗后,白色恐怖使一些人看不到前途和光明。“中共黨組織內部也開始發(fā)生分化,極少數(shù)動搖投機分子有的跑到了武漢,有的到親戚家里躲藏起來,也有的成了叛徒?!盵4]41在武裝起義的發(fā)動時期,一些人膽怯害怕,躲避退讓。起義軍占領縣城以后,城市中心論仍占上風。在轉戰(zhàn)木蘭山,創(chuàng)建柴山堡根據(jù)地過程中,流寇觀念、散伙意識時常出現(xiàn)。起義軍里小農意識濃厚,單純軍事觀點、極端民主化思想、絕對平均主義、主觀主義、盲動主義等各種錯誤思想傾向大量存在。講關系、拉山頭、搞派性不乏其人。悲觀情緒、逃跑現(xiàn)象和背叛革命的事件時有發(fā)生。這些現(xiàn)象嚴重影響了軍隊的純潔性和戰(zhàn)斗力。正如毛澤東曾經指出的:“在這種情況下,‘斗爭的布爾什維克黨’的建設,真是難得很。”[5]74黨的意識形態(tài)工作責任重大,任務艱巨。
1927年,大革命失敗后,白色恐怖深重,在生與死的考驗面前,黃麻地區(qū)共產黨人帶領群眾不畏強敵,堅持斗爭,大義凜然,慷慨赴死?!半m然白色恐怖非常利害,然而群眾的積極性仍在日益增長。”“雖然有極殘酷的反革命的壓迫,然而農民運動的革命基礎仍舊存在?!盵1]60當時,在黨的感召下,無數(shù)共產黨人和革命群眾面對威脅利誘,堅貞不屈,視死如歸。黃麻起義后,縣委書記蔡濟璜被捕入獄,堅貞不屈,與劉文蔚、鄧天文烈士高唱國際歌,慷慨赴死,英勇就義。他留下了寧死不屈的豪邁詩句:“明月照秋霜,今朝返故鄉(xiāng),留得頭顱在,雄心誓不降。”[4]54正是這些共產黨人用生命詮釋了不畏強敵,緊跟黨走,拼死搏斗,無私奉獻的大無畏精神。正是這種精神鼓舞著黃麻地區(qū)群眾誓死推翻舊世界的斗志,也為黨的意識形態(tài)工作做了準備。
黃麻起義時期黨的意識形態(tài)工作寫下了光輝的一頁。正如列寧所言:“‘思想家’所以配稱為思想家,就是因為他走在自發(fā)運動的前面?!盵6]黃麻起義時期黨的意識形態(tài)工作堅持緊扣中心,正確導向,體現(xiàn)了黨的意識形態(tài)工作的規(guī)律,至今仍閃耀著真理的光芒。
黃麻起義時期黨的意識形態(tài)工作,堅持用馬克思主義分析斗爭形勢,注重鑄牢干部群眾的理想信念,在這方面表現(xiàn)出高度的自覺性。起義前期,毛澤東在武漢主辦中央農民運動講習所,董必武、陳潭秋等創(chuàng)辦進步雜志和組建湖北共產主義小組,長期宣傳黨的主張,昭示共產黨人土地革命的近期目標和共產主義的遠大理想,播下了紅色火種,為黃麻起義培養(yǎng)了大批骨干力量。1927年11月,中國共產黨中央臨時政治局會議通過的《關于土地問題黨綱草案的決議》提出:“以群眾的武裝斗爭統(tǒng)一中國解放中國,推翻帝國主義,消滅一切剝削制度,除盡一切種種的剝削者,將勞動民眾從帝國主義壓迫之下解放出來?!盵7]黃麻起義前后,黨組織正是按照這一基本思路積極籌劃和推進,利用多種方式宣傳黨的土地革命方針,向貧苦農民講解世界發(fā)展趨勢,使黨的主張深入人心。黨組織還創(chuàng)辦農協(xié)、婦女會、少先隊和童子團等群眾組織,帶領民眾自覺為起義部隊縫制赤化帶和繡有五星、鐮刀、錘子的紅旗,還編寫傳唱暴動歌,喚起民眾覺悟,黨的理想信念成為群眾的自覺追求。攻占黃麻縣城后,黨組織迅即頒布《告黃安民眾書》,及時向民眾發(fā)出土地革命的號召,黨的主張深受革命群眾的支持和擁護。黨的奮斗目標源源不斷地變成軍心和民心,無數(shù)群眾懷揣著堅定革命的理想信念,拼死同反動勢力搏斗,黨的主張成為黃麻起義的思想基礎和價值訴求。
中央致兩湖省委信——兩湖軍閥混戰(zhàn)形勢下黨的任務(中央臨時政治局擴大會議〈1927年11月9日—10日〉),附件為長江局最近政治決議案(1927年10月29日),其中談到了宣傳周的具體安排,表明了黨的意識形態(tài)工作指導特別具體?!伴_始兵士中的宣傳,其方法為個人談話,……發(fā)通俗的小傳單,聯(lián)絡傷兵并開始注意敵人軍隊中重要部分(如手槍隊炸彈隊機關槍隊)的破壞?!盵8]663由此可見,當時意識形態(tài)工作已經成為武裝斗爭工作的重要組成部分。此外,由于黃麻起義軍主要由脫產和不脫產的農民自衛(wèi)軍構成,黨內尚存右傾機會主義和“左”傾盲動主義的干擾,加之軍隊條件極其艱苦。這時黨的意識形態(tài)工作主要以提升黨員群眾的思想政治覺悟為重點,并作了具體指示:“在暴動之前,要有適當?shù)恼慰谔?,調動廣大的工農窮苦民眾,就是說要使你[他]們在暴動時知道為什么要暴動而來積極奮斗,這一點非常重要?!盵1]351黨組織在宣傳黨的方針政策的同時,著力解決土地、政權和民生問題,增強民眾斗爭的自覺性。同時,黨的意識形態(tài)工作講究理論聯(lián)系實際,求真務實,入腦入心。黃麻起義領導人之一吳煥先為了喚起民眾覺悟,宣示革命的徹底性,主動燒毀自家地契、田契、債據(jù)、借據(jù),將田地無償分給無地或少地的農民,深得民眾信賴和愛戴。共產黨人以非凡的人格魅力和卓越品質喚起了民眾向舊世界宣戰(zhàn)的信心和決心。在黨的感召下,千百萬群眾踴躍參軍參戰(zhàn),支援黃麻起義,逐漸形成洶涌澎湃的革命洪流。
當時黨員和積極分子文化程度不高,黨的意識形態(tài)工作注意就地取材,采用歌謠、標語、演講和戲劇等群眾喜聞樂見的形式進行宣傳教育。在黃麻蘇區(qū)至今仍然能依稀看到一些當年留下的紅色標語,如“實行土地革命!”“分配土地給農民!”“耕者有其田!”“武裝奪取政權!”“燒毀一切壓迫剝削工農的契約!”等。那時黃麻地區(qū)還流傳《訴苦歌》《發(fā)動歌》《暴動歌》等歌謠,比如,“小小黃安,人人好漢;銅鑼一響,四十八萬;男將打仗,女將送飯。”歌謠易學易唱,有很多傳唱至今。毛澤東對這些意識形態(tài)工作方式評價很高,他說:“很簡單的一些標語、圖畫和講演,使得農民如同每個都進過一下子政治學校一樣,收效非常之廣而速。”[5]35當時黨員、積極分子多來自農民。農民最關心的是土地問題,最痛恨的是貪官污吏,最大的特點是注重實效。起義時期黨組織反復向黨員、積極分子和窮苦民眾宣傳解釋土地革命的主張,嚴懲貪官污吏,建立民主政權,人們切身感受到黨的主張真正代表人民大眾的利益。黃麻起義時期黨的意識形態(tài)工作使得黨的政策家喻戶曉,婦孺皆知,深得廣大群眾的擁護支持,并逐漸凝聚成改造舊世界的磅礴力量。
黃麻起義時期,黨組織注重意識形態(tài)工作與其他工作緊密結合。為了消除各種非無產階級思想的影響,黨注意精心挑選共產黨員擔任軍隊重要職務,嚴格黨員發(fā)展標準,興辦讀書會和夜校,組織戰(zhàn)士學習文化。正是這種思想工作與其他工作的緊密結合,黃麻起義部隊在血與火的考驗中不斷成長壯大,并逐步發(fā)展成為中國革命的一支勁旅。正如毛澤東所言:“無產階級思想領導的問題是一個非常重要的問題。……若不給以無產階級的思想領導,其趨向是會要錯誤的。”[5]77全國農民協(xié)會之重要訓令——農運新規(guī)劃五項特別要求在農運工作中加強意識形態(tài)工作:“以后各級農民協(xié)會,不但要切實將貧苦農民受土豪劣紳壓迫摧殘之事實,充分呈露于革命同志革命民眾之前,用以解除土豪劣紳進攻農民最大之武器。”[1]615中央通告第二十號要求將黨的意識形態(tài)工作融入黨的組織工作之中:“一切實際斗爭的策略上的決定,盡可能經過黨員群眾的討論?!盵1]558堅持在各種工作中關注和引導黨員群眾的思想政治覺悟的提升,是黃麻起義時期黨的意識形態(tài)工作的重要任務。
馬克思說:“批判的武器當然不能代替武器的批判,物質力量只能用物質力量來摧毀;但是理論一經掌握群眾,也會變成物質力量?!盵9]9-10黃麻起義時期黨的意識形態(tài)工作正是這一真理的生動寫照,至今給我們深刻的啟示。
黃麻起義時期,我黨尚處于幼年,意識形態(tài)工作之所以有聲有色,成效卓著,根源于黨的先進性和正義性及其堅定自信。八七會議,黨確立了實行土地革命和武裝斗爭的方針。中國共產黨人在如此險惡的環(huán)境下沒有動搖自己的理想和信念,而是更加奮不顧身地為之奮斗。在極端艱險的環(huán)境下,重新集結力量,選擇敵人的薄弱環(huán)節(jié),依靠并發(fā)動群眾,開創(chuàng)新局面。如果沒有堅定不移的理想信念、百折不撓的毅力和審時度勢的智慧,是很難做到的。從當時中央通過的《中國共產黨的政治任務與策略的議決案》 (1927年8月21日)鮮明地體現(xiàn)了這樣堅定的信心:“雖然有極殘酷的反革命的壓迫,然而農民運動的革命基礎仍舊存在。”[1]333那時,盡管身處險境,黨的意識形態(tài)工作始終體現(xiàn)對中國革命必勝的信心和對馬克思主義真理的執(zhí)著信念。黃麻起義部隊所到之處張貼布告,積極宣傳黨的政治綱領,提出“抗租、抗糧、抗稅、抗捐、抗債”的五抗口號,向群眾宣傳黨和工農革命軍是為窮人家翻身解放而斗爭的,號召貧苦農民起來打土豪分田地,推翻反動的國民黨統(tǒng)治。黃麻起義部隊經過艱苦曲折的斗爭,在鄂豫兩省黃、麻、光(山)三縣邊界,建立起鄂豫邊區(qū)最初的一塊革命根據(jù)地,為以后革命斗爭的發(fā)展奠定了基礎。
不論是革命戰(zhàn)爭年代還是和平建設時期,正視問題是黨的意識形態(tài)工作的前提。當時農民運動也遭到黨內右傾錯誤領導的懷疑和責難。為此毛澤東旗幟鮮明地肯定了農民運動“好得很”。黃麻起義時期關于土地問題黨綱草案的決議明確指出:“中國共產黨堅決的(地)反對并駁斥一切蔑視雇農苦力之反革命的理論。”[8]651并且將喚醒民眾革命斗爭的覺悟作為檢驗黨的意識形態(tài)工作成效的重要標準,要求“發(fā)展工農群眾的階級意識,一直到奪取政權之清楚的認識?!盵1]530此外,當時中央關于組織問題的第十七號通告指出:“根據(jù)‘八七’以來斗爭的教訓,……黨的組織之布爾塞維克化以及無產階級和農民群眾的組織之革命化,都是當前最迫切最重要的問題。”[8]723黃麻起義時期,黨面臨右傾投降主義、“左”傾盲動主義、城市中心主義和流寇主義等錯誤思想的困擾,黨的意識形態(tài)工作針對這些矛盾問題,注重將“思想建黨”、組織建黨和制度建黨相結合,形成了黨的意識形態(tài)工作的合力。為了消除各種非無產階級思想影響,黨堅持正視矛盾,直面問題,求真務實,敢于斗爭,有力地推動了黨的事業(yè)在血與火的考驗中不斷發(fā)展壯大。
黨的意識形態(tài)工作具有自身內在的規(guī)律性,不能光憑一時的熱情,要取得實效,就需要從實際出發(fā),按規(guī)律辦事。首要的規(guī)律就是遵循馬克思主義基本原理,從中國實際出發(fā),因地制宜地解決中國革命的實際問題。當時,中央臨時政治局擴大會議(1927年11月9日-10日)通過的《中國現(xiàn)狀與黨的任務決議案》,正是意識形態(tài)工作這一規(guī)律的體現(xiàn),它明確指出:“除主要的革命口號之外,軍隊中的宣傳,可以加上下列的要求:例如,增加兵士餉項,要求發(fā)清欠餉,給士兵好衣服好住所,廢除肉刑,反對軍官侮辱士兵,兵士監(jiān)督軍官的財政收支等等。”[1]463-464正如馬克思恩格斯所言:“意識的一切形式和產物不是可以通過精神的批判來消滅的,……只有通過實際地推翻這一切唯心主義謬論所由產生的現(xiàn)實的社會關系,才能把它們消滅……”[9]172這里所說的社會關系主要是指生產資料的所有制關系,即財產關系。正是人們的這種社會關系成為人的思想觀念形成發(fā)展的基礎,意識形態(tài)工作只有從這一實際出發(fā)才能取得實效。黃麻起義時期黨堅持用馬克思主義基本原理與具體實踐相結合,這成為黨的意識形態(tài)工作的科學指南。黃麻起義時期的實踐證明,黨的意識形態(tài)工作是建立在社會生產方式基礎之上的,需要講究科學性和價值性的統(tǒng)一。黨的意識形態(tài)工作的根基在社會現(xiàn)實關系之中,黨組織注意全面分析當時社會的階級狀況和斗爭條件,根據(jù)實際情況進行黨的意識形態(tài)工作,創(chuàng)造了從實際出發(fā),實事求是的重要原則,體現(xiàn)了黨的意識形態(tài)工作的內在規(guī)律。
黨的意識形態(tài)工作是共產黨人對自身歷史使命的清醒認識和自覺踐行,是其先進性、純潔性和斗爭性的重要體現(xiàn)。革命者都是意識形態(tài)工作者。當時,中央關于鄉(xiāng)村暴動的答復中說:“根據(jù)中央最近宣言的精神,……相信自己的力量,要求自己握得政權。這種宣傳應當從黨內開始,使個個黨員懂得,個個黨員能成為……宣傳者?!盵1]348-349黃麻起義時期共產黨人面對大革命失敗后的白色恐怖,在生與死的考驗面前,懷揣初心,不畏強敵,拼死抗爭。正是無數(shù)共產黨人不向困難低頭,不向強敵彎腰,面對威脅利誘,堅貞不屈,視死如歸的身體力行,才使黨的初心得以彰顯,得以弘揚,得以實現(xiàn)。“思想本身根本不能實現(xiàn)什么東西。思想要得到實現(xiàn),就要有使用實踐力量的人?!盵10]中央通告第十六號《中央臨時政治局擴大會議的內容與意義》(1927年11月18日)中規(guī)定:“各地負責同志參加中央黨報(布爾塞維克)的工作,各地地方黨部對中央黨權[報]定期通訊的責任?!盵1]532此次會議明確要求黨員干部要嚴格執(zhí)行黨的紀律,積極參加意識形態(tài)工作,以身示范,自覺遵守黨的決議。這在今天仍然具有強大的啟示意義,那就是共產黨員的身體力行是黨的意識形態(tài)工作的最為重要的實現(xiàn)路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