毛益林,楊進忠,劉小府
(中國地質科學院礦產(chǎn)綜合利用研究所,中國地質調查局金屬礦產(chǎn)資源綜合利用技術研究中心,四川 成都 610041)
尾礦是對原礦進行開采、加工等技術生產(chǎn)流程后,剩余有用目標組分含量較低而無法用于生產(chǎn)的部分,尾礦是選礦廠在特定經(jīng)濟技術條件下將礦石磨細選取有用組分后所排放的固體廢料,是礦業(yè)開發(fā)特別是金屬礦開發(fā)造成環(huán)境污染的重要來源[1]。尾礦的產(chǎn)生量較大,約占整個礦山固體廢棄物(主要包括廢石、尾礦、煤矸石和粉煤灰等)排放總量的22%[2]。一般而言,化工、黑色金屬礦山,尾礦量占礦石總量的50%~80%;有色金屬礦山,尾礦量則占到70%~95%;而黃金、鋁、鎢、鉭和鈮等稀有金屬礦山,尾礦量則占到99%以上[3]。
截止到2019年,我國尾礦總產(chǎn)生量余約為12.72億t,其中,鐵礦尾礦產(chǎn)生量最大,約為5.2億t,占總量40.9%;其次為銅礦尾礦,約為3.25億t,占總量25.6%;黃金尾礦1.98億t,占總量15.6%;其他有色金屬尾礦約為1.19億t,非金屬尾礦約為1.1億t[4]。
目前我國大量堆存的尾礦對環(huán)境造成較大的負面影響,主要表現(xiàn)在以下幾個方面:一是占用大量土地,減少了今后開墾耕種的后備土地資源;二是造成了資源的嚴重浪費。由于尾礦中不僅含有可再選的金屬礦和非金屬礦等有用組分,而且就是不可再選的最終尾礦也有作為建材、礦區(qū)充填等不少用途,因此浪費于尾礦中的有用組分數(shù)量是相當可觀的[5];三是造成嚴重的環(huán)境污染。尾礦自身帶有超標污染物或有害組分,在選礦過程中又加入的各種化學藥劑殘存在尾礦當中,在沒有經(jīng)過處理情況下,直接堆放在地表,易嚴重污染周圍環(huán)境。流經(jīng)尾礦堆放場所的地表水,通過與尾礦相互作用,溶解某些有害組分,并攜帶轉移,擴大了污染面,甚至有些礦山的尾礦直接排入湖泊河流中,直接造成水體污染,河道堵塞,造成大面積的生態(tài)破壞和環(huán)境污染[6];四是造成嚴重的安全隱患。尾礦在選礦過程中經(jīng)受了研磨,密度減小,比表面積增大,堆存時易流動和塌漏,造成植被破壞和傷人事故,尤其在雨季極易引起塌陷和滑坡。而隨著尾礦量的不斷增加,尾礦庫壩體高度也隨之增加,安全隱患增大。
因此,對尾礦的資源化利用不僅能提高礦山的經(jīng)濟效益,也是資源開發(fā)可持續(xù)發(fā)展的需要,對提高資源利用率和減少環(huán)境污染、避免重大災害事故、保護土地資源有重要的現(xiàn)實意義。
尾礦化學多項分析結果見表1。
表1 尾礦主要元素化學分析結果/%Table 1 Chemical analysis resultsof the main elementsof tailings
尾礦礦物組成如下:
(1)主要金屬硫化物為黃鐵礦,其次為黃銅礦和斑銅礦,總量0.65%;
(2)金屬氧化物主要為磁鐵礦、赤鐵礦、褐鐵礦,其次為金紅石和銳鈦礦,總量5.26%;
(3)硅酸鹽礦物主要為石英、長石、云母、粘土礦物,總量86.64%;
(4)其他含氧鹽主要為方解石和白云石,其次為磷灰石,總量6.45%;
(5)微量礦物為透閃石、滑石、普通角閃石、石榴石、榍石、鉛釩、重晶石、獨居石、螢石、毒砂,總量為1%。
Cu主要賦存于黃銅礦中,其次賦存于斑銅礦,極少量賦存于輝銅礦中;Na主要賦存于鈉長石,其次在角閃石中;K、Mg主要賦存于黑云母中。
根據(jù)工藝礦物學性質,針對攀西地區(qū)該低品位銅尾礦資源,分別進行了探索實驗,確定了適合該礦石性質的“浮選回收銅—磁重聯(lián)合回收云母—尾礦制硅肥”的工藝技術路線,在回收利用有價元素基礎上,獲得了云母精礦和硅肥產(chǎn)品。
由工藝礦物學分析結果可知,Cu主要賦存于黃銅礦中,其次賦存于斑銅礦,極少量賦存于輝銅礦中。由于尾礦樣品中Cu含量極低,可先將銅礦物進行富集,產(chǎn)出一個銅硫精礦產(chǎn)品(該產(chǎn)品可后續(xù)銅硫分離得到銅精礦),避免后續(xù)有用礦物資源化利用過程中銅雜質超標。
實驗采用碳酸鈉作為pH值調整劑,丁基黃藥及Z200為捕收劑,2#油為起泡劑。經(jīng)過一次銅粗選、四次精選、兩次掃選,得到銅硫精礦及浮選尾礦。實驗流程見圖1,銅浮選閉路實驗結果見表2。
圖1 銅浮選閉路實驗流程Fig.1 Flowsheet of copper flotation closed-circuit test
由銅浮選閉路實驗結果可知,經(jīng)過四次精選的銅硫精礦Cu品位為1.13%,回收率為24.71%。后續(xù)可考慮對其進行銅硫分離對銅進行進一步富集回收利用,產(chǎn)出一個合格的銅精礦產(chǎn)品。
尾礦樣品中含有磁鐵礦、赤鐵礦、褐鐵礦等含鐵氧化礦物,礦物含量為5.10%。由于磁鐵礦具有強磁性,可考慮通過弱磁選工藝對其進行回收。以銅浮選后的尾礦作為原料,進行弱磁選鐵實驗,實驗結果見表3。
表3 鐵礦物回收實驗結果Table 3 Results of iron recovery test
從鐵礦物回收實驗結果可知,隨著磁場強度從800 Oe增加到1400 Oe時,鐵精礦TFe品位及作業(yè)回收率均變化不大,800 Oe與1000 Oe條件下TFe品位與回收率相當。
尾礦樣品中含有大量的云母礦物,占樣品總礦物量的約14.75%,主要以黑云母為主,可對其進行回收利用,實現(xiàn)有用礦物的資源化。
目前云母回收主要是浮選工藝,少數(shù)采用諸如“重選-浮選”、“磁選-浮選”等以浮選為主的聯(lián)合工藝,而浮選工藝主要有兩種:一種是在酸性礦漿(pH值2~4)條件下,用陽離子捕收劑浮選云母;另一種是在中性或弱堿性礦漿條件下,用陰離子捕收劑浮選云母,該方法云母精礦產(chǎn)品質量及回收率均不及酸性礦漿浮選法。同時,兩種浮選工藝均使用大量化學藥劑,生產(chǎn)成本較高,且浮選環(huán)境惡劣,對環(huán)境污染嚴重,安全和環(huán)保很難達到國家相關標準[7]。
本研究旨在探索一種經(jīng)濟合理且無化學污染的選礦回收工藝途徑,實現(xiàn)對云母礦物的回收利用,避免利用過程中的再度污染。由于云母礦物具有弱磁性,可考慮采用強磁選工藝對其進行初步富集回收,然后對富集的粗精礦進行重選精選,得到優(yōu)質的云母精礦。
(1)磁選粗選實驗
黑云母礦物比磁化系數(shù)為(57.81~52.60)×10-9m3/kg,具有弱磁性,可采用強磁工藝對其進行富集,拋除大量尾礦,減少下一步精選作業(yè)入選量。以選鐵后的尾礦為原料,進行磁選粗選實驗,磁選粗選實驗結果見圖2。
圖2 強磁粗選實驗結果Fig.2 Test resultsof high-intensity magnetic roughing
從磁選粗選實驗結果可知,隨著磁場強度的增加,K2O品位呈先增加后減小的趨勢,作業(yè)回收率呈現(xiàn)先快速增加后趨于平緩的趨勢。綜合考慮云母礦物K2O品位及作業(yè)回收率,確定磁場強度為11000 Oe(1.1 T)。
(2)重選精選實驗
以磁選粗選精礦為原料進行搖床分級重選精選實驗,先將磁選粗選精礦分級,-0.074 mm粒級由于粒度細且品位低,直接作為尾礦;+0.074 mm粒級礦物進行搖床重選,產(chǎn)出云母精礦與中礦,實驗結果見表4。
表 4重選精選實驗結果Table 4 Test results of gravity and cleaning separation
從重選精選實驗結果可知,直接拋除-0.074 mm粒級產(chǎn)品作為尾礦,剩余+0.074 mm粒級進入搖床重選,可獲得K2O品位7.77%,作業(yè)回收率42.26%的云母精礦。
硅肥是一種以硅元素為主或含有硅元素的微堿性枸溶性礦物肥料,是指以有效硅為主要標志量的各種肥料。它具有無毒、無臭、無腐蝕、不吸潮、不結塊、不變質、不易流失等特點[8]。硅肥能提供一種硅禾本科植物生長需要的大量元素,能有效促進植物光合作用,使植物表皮形成硅化細胞,莖葉挺拔,減少遮陰,葉片光合作用增強。同時,施用硅肥以后可以調節(jié)土壤酸堿度,增加土壤鹽基,改良紅壤基鹽堿地,有效治理土壤板結,促進有機質分解,遏制土壤病原菌,克服作物重茬問題[9]。
目前,國內(nèi)硅肥生產(chǎn)工藝主要有兩種方法:一是人工合成的水溶性硅肥,以泡花堿等為原料經(jīng)過結晶造?;驀婌F干燥等方法制成,如硅酸鈉、硅酸鉀、過二硅酸鈉、偏硅酸鈉和主要成分為硅酸鈉和偏硅酸鈉的高效硅肥等,有效硅含量高,總硅含量在50%左右;二是利用煉鐵廠、發(fā)電廠、磷酸廠等廠家生產(chǎn)加工過程中產(chǎn)生的固體廢料加入一定量的添加劑,利用機械磨細加工而成的硅肥。
該銅礦尾礦樣品中SiO2品位50.12%,如能將其制成多功能礦物硅肥,可實現(xiàn)大量尾礦的資源化及減尾化,變廢為寶,化害為利,為該類型尾礦資源化及企業(yè)綠色礦山建設提供技術支撐。
(1)助劑種類實驗
以云母強磁粗選后的尾礦為原料進行多功能硅肥制備實驗,實驗條件:焙燒溫度1200℃,焙燒時間2 h。實驗原則流程見圖3,實驗結果見表5。
圖3 硅肥制備原則流程Fig.3 Principle processof Silicon fertilizer preparation
表 5助劑種類實驗結果Table 5 Test results of fertilizer kinds
從表5實驗結果可知,采用碳酸鈉、氫氧化鈉、碳酸鉀作為助劑時,所制備硅肥產(chǎn)品有效硅含量(以SiO2計)均較低;采用生石灰與碳酸鈣作為助劑時,所制備硅肥產(chǎn)品有效硅含量(以SiO2計)較高,分別達到37.26%和35.17%,遠超過國家硅肥標準中合格硅肥有效硅(以SiO2計)≥20%的要求。因碳酸鈣較易獲取且價格相對較低,確定助劑采用碳酸鈣。
(2)助劑用量實驗
以云母強磁粗選后的尾礦為原料進行多功能硅肥制備實驗,實驗條件:焙燒溫度1200℃,焙燒時間2 h。實驗原則流程見圖3,實驗結果見表6。
表 6助劑用量實驗結果Table6 Test resultsof fertilizer dosage
從表6實驗結果可知,隨著碳酸鈣用量的增加,產(chǎn)品有效硅含量(以SiO2計)基本呈現(xiàn)逐漸增加后減小的趨勢,當樣品與碳酸鈣用量達到20∶15時,有效硅含量為46.79%,因此確定采用樣品與助劑比為20∶15作為硅肥制備的碳酸鈣用量。
(3)焙燒溫度實驗
以云母強磁粗選后的尾礦為原料進行多功能硅肥制備實驗,實驗條件:樣品∶碳酸鈣用量為20∶15,焙燒時間2 h。實驗原則流程見圖3,實驗結果見表7。
表 7焙燒溫度實驗結果Table 7 Test resultsof calcination temperature
從表7實驗結果可知,隨著焙燒溫度的增加,產(chǎn)品有效硅含量(以SiO2計)呈逐漸增加的趨勢;當焙燒溫度達到1100℃與1200℃時,有效硅含量達到26.00%和45.38%,均超過國家硅肥標準。
(1)該尾礦資源有價元素含量極低,嵌布粒度較細,回收存在較大困難。根據(jù)礦石工藝特性及技術難點,提出“浮磁重梯次回收有用礦物—尾礦制硅肥”工藝技術路線,可得到銅硫混合精礦、云母精礦、硅肥產(chǎn)品,使攀西地區(qū)該典型銅礦尾礦資源得到回收利用。
(2)研發(fā)的“浮磁重梯次回收有用礦物—尾礦制硅肥”的工藝技術方案可使該尾礦減量64.66%(云母11.78%+硅肥52.88%)以上,實現(xiàn)了該典型銅尾礦資源的減量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