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西 涂韶華
隨著高中語文課程改革實踐的不斷深入,《中國高考評價體系》明確解答了高考應該“考什么”:必備知識、關鍵能力、學科素養(yǎng)、核心價值?;诖耍P者結合自身命制高考模擬試題的經驗,以《老人與小鳥》為例,提出一個建立在課程目標基礎上的高考小說文本閱讀模擬試題研制框架。
近年來,高考小說選文呈現(xiàn)出“知識本位”特點:
1.選取現(xiàn)當代優(yōu)秀作家作品,以中國小說為主,兼顧外國小說。
2.突出小說的社會功能與現(xiàn)實意義,展現(xiàn)真實理性的人生思考和堅韌不拔的民族精神。
3.重視小說藝術的基本要素和表現(xiàn)手法。所選作品系統(tǒng)地再現(xiàn)了小說藝術的“敘述”(視角、人稱等,如《理水(節(jié)選)》《趙一曼女士》)、“場景”(設置、功能等,如《天囂》)、“人物”(圓形、扁平,如《書匠(節(jié)選)》《理水(節(jié)選)》《有聲電影》)、“情節(jié)”(方式、動力,如《越野滑雪》《有聲電影》)、“主題”(內涵、價值等,如《書匠(節(jié)選)》《小步舞》《到梨花屯去》)、“結構”(謀篇布局,如《趙一曼女士》)與“虛構”(事實與真實的區(qū)別,如《微紀元(節(jié)選)》)等基本要素。
下面,筆者以一道小說文本閱讀模擬題,對命題實踐過程進行分析:
老人與小鳥
[科威特]法赫德·杜威利 周放 譯
一輛市政灑水車正在市場里灑水作業(yè)。一個十歲左右的小孩,為避開噴灑而出的水球,徑直沖進了老人的店鋪。
老人望著小心翼翼貓在天井中的少年,見他左手提著新衣服的邊,從右手中垂下一根細線,線的另一端拴在一只小鳥的腿上。那只小鳥在嘗試了各種逃跑的努力后,已經絕望地屈服于男孩的折磨之下了,它耷拉著腦袋,低垂著翅膀。每次汽車疾馳過男孩身旁,小鳥就像淋了一場毛毛雨,拍打著翅膀,重新嘗試著逃生的努力,直到精疲力竭。接著,它便抬起頭,轉動腦袋,似乎對這場淋濕它全身的“雨水”感到詫異。它的羽毛濕濕地黏在一起,顫抖時,從羽毛的分際處顯出紅紅的肉色。
老人開始仔細地打量這只可憐的小鳥,他感到仿佛有一只有力的手緊捏著他的心。老人不忍心再任由男孩兒繼續(xù)折磨他的俘虜,他把男孩兒喚到身邊,說:“小朋友,你能把這只小鳥賣給我嗎?”
小孩兒似乎沒聽懂他在說什么,詫異地望著他。大人們要買小鳥?這令他頗感驚奇。他答道:“啊?好的?!?/p>
老人愛憐地捧著小鳥回到自己的鋪子,用布為它擦去羽毛上的水和污泥,擦拭干凈后,老人悲傷地發(fā)現(xiàn)小鳥的一只翅膀折斷了,他便找來一根火柴棍綁在它受傷的翅膀上,為它接骨。
第二天早晨,卻發(fā)現(xiàn)小鳥失蹤了。老人不停地尋找,正在用力地拍打一個大洋鐵罐,突然小鳥從鐵罐中跳了出來。老人心中充滿了無與倫比的快樂,好似一個長期離家遠行的親人又回到了身邊。
這樣幾天過去了,老人一直精心照料著小鳥的翅膀。兩周后,小鳥的傷口愈合了。老人為它拆開翅膀上的細線,取下火柴棍,用手托起小鳥的翅梢,對它說:“你現(xiàn)在自由了,我的朋友。啊……快飛吧!”
小鳥從老人手里跳出來,卻落在大蔥罐的木塞上。它張開翅膀,又在老人面前垂落下來。老人很詫異,盯著它說道:“難道你還飛不起來?過來讓我瞧瞧哪里有毛病。”老人兩只手捧著小鳥,檢查了一下它的翅膀,發(fā)現(xiàn)骨頭沒有接回原位,是他在接骨時搞錯位了。因自己的過失而讓小鳥受罪,老人感到如鯁在喉,又強忍住了淚水。
日子過得很快,轉眼過了一年。這只折斷翅膀的小鳥一直生活在瘸腿老人的鋪子里,他們已經習慣了彼此陪伴的生活,但有時兩者之間又會劍拔弩張。往往是老人被小鳥的頑皮嬉鬧氣得咬牙切齒,不時襲來的悲傷的情緒,使小鳥變得不再是主人喜愛的溫順、安靜的模樣。
那天,老人的詩人朋友帶來一只灰色摻雜著幾根暗紅色羽毛的小鳥,小鳥的腿上支著一根火柴棍。詩人把它放進老人的雜貨鋪,說道:“我從街上一個小男孩兒那里買了這只小鳥,你看它的腿斷了,翅膀上的羽毛也被揪掉了,你就讓它與你的小鳥一道過活吧,說不定它們能互相減輕對方所受的痛苦?!?/p>
兩只小鳥面對面站著,憤怒地對望了一眼,旋即短兵相接地廝殺起來。開頭幾天,整個店鋪都籠罩在一種劍拔弩張的氣氛中。一個星期過去了,老人覺得兩只小鳥間似乎開始出現(xiàn)了友好的關系。每當老人打開店鋪的門,它們就齊聲歡唱迎接他,然后一起落到老人肩頭。
“新客人”來了一個月以后,老人有一天發(fā)現(xiàn)它翅膀上的羽毛已經長全了,于是對著瘸腿的小鳥說:“朋友啊,你現(xiàn)在已經能夠在空中飛翔了。我們交了這么些天的朋友,你想要離開我們了么?我想你不會的,你是我們的朋友,你說呢?”
第二天早晨,老人打開店鋪,老人看到兩只小鳥躲在長凳上,緊緊地依偎在一起,一看到老人就像往常一樣歡叫著,熱烈歡迎他。老人也如同每天早晨那般喂它們吃小麥和米粒,又把水盆添滿,但是它們卻不吃也不喝。老人開始觀察起兩只小鳥來,發(fā)現(xiàn)原來那只小鳥一步不離地緊緊跟隨著它的伙伴,然后它們又一次依偎在一起。突然,瘸腿的小鳥張開翅膀在店鋪里飛了一陣,像是最后一次向朋友告別似的,接著迅速穿過大門飛到了空中。
苦惱和憤怒同時向老人襲來,而那只小鳥則縮在罐子中間的角落里,它也張開了兩只翅膀,任憑它們垂落在地上。老人依稀看到了小鳥眼角的淚水!
一天過去了。第二天,小鳥仍然憂傷不已,不吃不喝。第三天,當老人打開店鋪時,發(fā)現(xiàn)小鳥已然離開塵世,身子躺在米籃當中,一動不動。
老人再也忍不住,流下了痛苦的眼淚。
(有刪改)
文本講述了老人與斷翅小鳥的故事,通過斷翅小鳥的悲劇結局,揭示了當下社會孤獨老人的生活現(xiàn)狀。作者在展示老人慈祥仁愛的過程中,激發(fā)學生對普通人的同情、敬佩和熱愛之情,凸顯小說的育人功能。
《普通高中語文課程標準(2017年版2020年修訂)》(以下簡稱《課程標準》)在學習任務群“文學閱讀與寫作”中提出:“精讀古今中外優(yōu)秀的文學作品,感受作品中的藝術形象,理解欣賞作品的語言表達,把握作品的內涵,理解作者的創(chuàng)作意圖。結合自己的生活經驗和閱讀寫作經歷,發(fā)揮想象,加深對作品的理解,力求有自己的發(fā)現(xiàn)?!薄案鶕姼?、散文、小說、劇本不同的藝術表現(xiàn)方式,從語言、構思、形象、意蘊、情感等多個角度欣賞作品,獲得審美體驗,認識作品的美學價值,發(fā)現(xiàn)作者獨特的藝術創(chuàng)造?!?/p>
文本設定老人與斷翅小鳥相依生活的情境,據此創(chuàng)設內容與特色分析、小說物象把握以及人物情感的探究等題型,綜合考查學生在積極主動的閱讀中,感受、想象、體驗作品呈現(xiàn)的社會生活和情感世界的能力;使學生在領悟作品表達的思想感情和觀念的基礎上,充分調動生活經驗和知識積累,進行審美鑒賞和審美評價。
基于該文本共命制三道題,分別側重于考查對文本內容的理解、分析小說中形象(物象)的作用、理解文中重要詞語的含義以及挖掘作品豐富的意蘊等內容。
(1)命題呈現(xiàn)
1.下列對小說相關內容和藝術特色的分析鑒賞,不正確的一項是( )
A.小說開篇寫小男孩為避開灑水車而沖進老人的店鋪,引起讀者閱讀興趣,也引出下文老人與小鳥的故事。
B.小說對小鳥“被俘虜”的狀態(tài)描述,揭示了老人的真實內心活動,展現(xiàn)了老人善良的品質。
C.詩人朋友這一人物形象雖筆墨不多卻十分重要,推動故事情節(jié)的發(fā)展,為下文寫斷翅小鳥的悲劇做鋪墊。
D.小說使用了大量的“獨白”來塑造人物形象,展開情節(jié),人物的語言富有生活氣息,充滿豐富的情感。
2.簡要分析文中瘸腿小鳥的作用。
3.小說的結尾一段中“眼淚”一詞可謂言有盡而意無窮,請聯(lián)系全文探究其意蘊。
(2)多維分析
第1題:
【解析】A項“引起讀者閱讀興趣”錯,小男孩為避開灑水車而沖進老人的店鋪是小說的開端部分,并未運用技巧引起讀者閱讀興趣。
【試題情境】以小男孩、老人與小鳥的故事,以及次要人物的作用和人物語言等學科認知情境,考查學生對小說內容以及藝術手法的分析能力。
【命題還原】立足小說文本的綜合考查,選項要求學生從小說的敘述語言、故事發(fā)展情節(jié)、運用藝術技巧以及小說的主旨等多角度把握作品。A項命題點在第1段,考查小說的情節(jié)概括和作用。B項命題點在第2段,考查小說對老人這一人物形象特征的分析。C項命題點在第10段,考查小說次要人物對小說情節(jié)發(fā)展的推動作用。D項命題點立足全文,考查小說人物語言與人物形象的塑造。
【必備知識】①關于小說文體知識:小說的核心任務是通過虛構故事情節(jié)、描繪環(huán)境來塑造人物形象,揭示社會生活。把握小說的主題,必須要把握人物形象、梳理故事情節(jié)、理解小說環(huán)境,進而把握小說的主旨。除此以外,還要掌握小說的語言、藝術技巧和表現(xiàn)手法的運用。②關于文本信息:作者有“科威特第一位小說家”之稱,其作品多反映社會現(xiàn)實。
【關鍵能力】把握小說作品的基本內容(人物形象特征、主要情節(jié))、語言特色以及藝術技巧。
【參考答案】A
第2題:
【試題情境】本題從小說物象、小說內容等為學科認知情境,考查學生篩選文本信息并進行概括、分析、探究的能力。
【命題還原】本題立足小說物象命題,既要對文章進行整體把握,又要對文章局部進行恰當分析。
【必備知識】①關于小說物象的知識:小說中的物象,即作者為了表現(xiàn)創(chuàng)作思想與主觀情感的需要而創(chuàng)造的事或物的形象,具有交代故事發(fā)生背景、環(huán)境,串聯(lián)情節(jié),突出人物的性格特點,揭示主題等作用。②關于文本知識:通過標題,描寫和主要內容,從不同層面把握小說中“瘸腿小鳥”的作用。
【關鍵能力】理解物象與小說人物、情節(jié)及主題之間的關系。
【參考答案】①小說設置瘸腿小鳥與斷翅小鳥一起生活,情節(jié)跌宕起伏,推動故事情節(jié)的發(fā)展;②瘸腿小鳥的康復,與斷翅小鳥的結局形成鮮明的對比,增添了小說的悲劇性;③瘸腿小鳥康復后離去,襯托了老人內心的孤獨無依,引發(fā)讀者對小說主題的思考。
第3題:
【試題情境】以理解“老人”與“眼淚”等詞語的深刻意蘊為學科認知情境及社會生活情境,考查學生理解文本主旨的能力。
【命題還原】本題立足小說重要詞語含義命題,要求學生梳理小說情節(jié),把握小說的人物形象,理解小說的主題,進而探究作者的創(chuàng)作意圖。
【必備知識】①關于重要詞語知識:在小說文本這一特定的語言環(huán)境中,詞語與小說的人物、環(huán)境、情節(jié)等具有有機的語義聯(lián)系,可以高度概括小說的內容,表現(xiàn)作者的觀點態(tài)度。②關于文本知識:詞語及其在文本的位置對鑒賞作品的形象、語言、表達技巧,評價文章的思想內容,把握文章的結構層次等方面具有重要作用。
【關鍵能力】①準確把握詞語與人物形象的關系,分析詞語對刻畫人物特征的作用;②借助小說情節(jié),分析詞語和主題之間的關系;③借助文本,進一步把握作者的創(chuàng)作意圖。
【參考答案】這“眼淚”包含著“老人”的復雜情感:①對小鳥被同伴舍去感到憂傷與憤怒;②對小鳥的死感到痛苦與懊悔;③對自己重新回到孤獨一人生活感到苦楚;④暗含了老人無力改變現(xiàn)狀的無奈。
1.命題理念:充分發(fā)揮試題的“文化育人”價值
小說閱讀的根本目的不僅在于引導學生深入文本進行審美與創(chuàng)造式的鑒賞,還在于發(fā)揮試題對學生精神成長、社會價值觀形成等方面的重要作用。小說通過“老人與小鳥”的故事折射出當代社會孤獨老人的生活狀態(tài),特別是精神狀態(tài),引導學生關注身邊的現(xiàn)實生活和社會底層群體生活的狀態(tài),培養(yǎng)學生的人文情懷。
2.命題形式:關注學生語文思維能力的呈現(xiàn)
就命題形式而言,試題重在引導學生思考問題并運用語文思維解決問題。試題按照“是什么—為什么—怎么樣”的遞進思維方式命制,不僅關注文本的內容和藝術技巧等靜態(tài)知識,還關注學生運用語文學科知識與學習經驗解決問題的動態(tài)過程,如第1題考查對文本內容知識的把握。
3.命題邏輯:凸顯“語文核心素養(yǎng)”的隱性主線
命題依據《課程標準》提出語文核心素養(yǎng)要求:一方面遵循以具體學習內容為載體的知識邏輯,另一方面凸顯《課程標準》提出的四大學科核心素養(yǎng)的隱性主線。如第2題對“小鳥”作用的分析便是對審美鑒賞與創(chuàng)造素養(yǎng)的考查。
4.命題驅動:踐行語文課程目標的問題情境創(chuàng)設
試題踐行《課程標準》倡導的情境化命題,突出個人體驗情境、社會生活情境和語文學科認識情境,引導學生運用信息資源完成語文學習任務。綜合整個命題過程,基于文本創(chuàng)設的“情境”信息發(fā)揮了有效的引導作用,促進學生語文知識和技能的整合。如第3題實際上要求學生深入文本故事情境,與作者產生共鳴,達到與故事人物角色互換,從而理解“眼淚”的多重意蘊。
5.命題框架:遵循“一核”“四層”“四翼”的框架
命題以“一核”為目標,選取反映社會層面的文本材料——老人的生存狀態(tài),充分發(fā)揮小說育人的價值功能;以“四層”為考查內容,在題型考查上,以小說文本呈現(xiàn)的小說文體知識及其閱讀鑒賞關鍵能力為主線,為考查學生語文核心素養(yǎng)搭建基點,指向學生人生觀、價值觀和世界觀的培養(yǎng);同時,命題以“四翼”為考查要求,從基礎性到創(chuàng)新性梯度化,努力構建德智體美勞全面發(fā)展的體系。
[注]本文系江西省教育科學“十三五”規(guī)劃2019年度重點課題《語文素養(yǎng)導向的高考“試題研究-講評教學”統(tǒng)整建構研究》(編號為:19PTZD038)的階段性成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