甘 泉 馬 薇
云南省昆明市兒童醫(yī)院感染一科 650000
流行性腮腺炎是一種以非化膿性炎癥為主要病理特征的全身性病毒性感染,多由腮腺炎病毒引起,在我國屬于法定丙類傳染病范疇[1]。流行性腮腺炎患兒臨床以發(fā)熱、腺體疼痛、非化膿性唾液腺腫脹等為主要表現(xiàn),若未及時加以干預,病毒進入血液可能引發(fā)腦膜炎、附睪—睪丸炎等多種并發(fā)癥,繼而病程遷延,影響患兒生命質(zhì)量及安全。目前,流行性腮腺炎尚無明確特效藥,臨床多給予抗病毒、營養(yǎng)支持、解熱消腫等對癥治療。干擾素α1b注射液對機體免疫系統(tǒng)具有調(diào)節(jié)作用,可充分激活人體免疫活性細胞繼而增強T細胞、B細胞及巨噬細胞功能,最終達到免疫調(diào)節(jié)作用,但其單一應用效果有限[2]。隨著祖國傳統(tǒng)醫(yī)學的不斷發(fā)展及研究深入,清熱解毒方在治療病毒性感染方面效果突出,且中醫(yī)學認為,流行性腮腺炎病機為邪毒壅阻少陽經(jīng)脈,與氣血相搏于耳下腮部凝滯,宜以清熱解毒、消腫利咽為主?;诖?,本文在干擾素α1b基礎上聯(lián)合兒童清咽解熱口服液治療兒童流行性腮腺炎,旨在探討其療效,現(xiàn)報道如下。
1.1 一般資料 選擇2020年1月—2021年12月本院收治的流行性腮腺炎患兒為研究對象。納入標準:年齡5~15歲;符合《傳染病學》[3]中流行性腮腺炎及《中醫(yī)兒科學》[4]中熱毒壅盛證的相關診斷標準且經(jīng)臨床檢查確診;均存在發(fā)熱、腮腺腫大、頜下腮腺腫痛等癥狀;患兒家屬均知曉本研究目的、過程并自愿參與研究。排除標準:合并嚴重肝、腎、心功能不全患兒;治療前已采取藥物治療的患兒;對本研究所用藥物存在過敏或禁忌證患兒。按照隨機數(shù)字表法將符合上述標準的90例流行性腮腺炎患兒分為對照組和觀察組,每組45例。對照組:男24例,女21例,年齡5~13歲,平均年齡(8.62±1.05)歲;觀察組:男22例,女23例,年齡5~15歲,平均年齡(9.04±1.10)歲。兩組患兒性別、年齡等基本資料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P>0.05),本研究經(jīng)我院倫理委員會批準進行。
1.2 方法 對照組采用干擾素α1b單獨治療,觀察組采取兒童清咽解熱口服液與干擾素α1b聯(lián)合治療,具體用藥方案如下:(1)給予兒童清咽解熱口服液[亞寶北中大(北京)制藥有限公司,國藥準字:Z20030057,規(guī)格:10ml×6支]口服,7~15歲:1.5支/次,4~7歲:1支/次,均為3次/d。(2)給予重組人干擾素α1b注射液(深圳科興藥業(yè)有限公司,國藥準字S10970070)肌內(nèi)注射,劑量為100萬U/d。兩組患兒均嚴格按規(guī)格服用及注射藥物,均連續(xù)治療7d為1個療程。
1.3 觀察指標 (1)癥狀改善時間:觀察并記錄兩組患兒發(fā)熱、腺體疼痛、腮腺腫大癥狀消失時間及住院時間并比較。(2)治療效果:按照試行版《中醫(yī)新藥臨床研究的指導原則》[5]制定療效評價標準:腮腺腫痛、發(fā)熱按照嚴重程度分別計0、3、6、9分,口渴、面色、咽部情況等次癥計0、1、2分,統(tǒng)計治療前后總積分下降情況將7d內(nèi)兩組患兒治療效果分為治愈(總積分下降≥90%或主癥積分為0者)、顯效(60%≤總積分下降<90%)、有效(30%≤總積分下降<60%)、無效(總積分下降<30%),總有效率=治愈率+顯效率+有效率。(3)TNF-α、SAA水平檢測:分別在治療前后采集兩組患兒5ml空腹靜脈血,3 000r/min離心10min后取上清液,分別用酶聯(lián)免疫吸附法和透射比濁法分別測定其TNF-α、SAA水平,測定儀器及試劑盒均由德國西門子公司提供。
2.1 兩組癥狀改善時間比較 觀察組發(fā)熱、腺體疼痛、腮腺腫大癥狀消失時間及住院時間均明顯短于對照組(P<0.05),見表1。
2.2 兩組治療有效率比較 觀察組治療總有效率達95.56%,明顯高于對照組的80.00%(χ2=5.075,P=0.024<0.05),見表2。
表1 兩組癥狀消失時間比較
表2 兩組治療有效率比較[n(%)]
2.3 兩組TNF-α、SAA水平比較 治療前,兩組TNF-α、SAA水平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P>0.05)。治療后,兩組TNF-α、SAA水平均較本組治療前明顯降低,且觀察組均明顯低于對照組(P<0.05),見表3。
表3 兩組TNF-α、SAA水平比較
流行性腮腺炎是兒科常見的急性呼吸道傳染病,該病發(fā)病率較高且春、冬兩季為易發(fā)季節(jié)。唾液腺非化膿性急性腫脹是流行性腮腺炎的主要特征,該病患者伴有畏寒、發(fā)熱、腺體疼痛、食欲減退、腮腺腫脹等癥狀。流行性腮腺炎病傳播較快,可通過飛沫入口在患兒呼吸道上皮處定居,繼而釋放毒性物質(zhì)感染較近的腮腺,易在幼兒園、中小學等集體性兒童機構發(fā)生暴發(fā)流行。此外,該病還可導致腦膜炎、胰腺炎等高危并發(fā)癥,若未及時處理,不僅嚴重影響患兒生活質(zhì)量,甚至可能導致其成年后不孕等多種不良后果?,F(xiàn)階段,腮腺炎尚無臨床特殊治療方法,既往多采用利巴韋林等感染抑制藥物進行對癥治療。但韓俞[6]研究表明,該治療方式在流行性腮腺炎的長期效果并不理想,且患兒易發(fā)生不良反應。
中醫(yī)傳統(tǒng)醫(yī)學將流行性腮腺炎稱為“痄腮”,納入“溫病”范疇,認為該病治療應以針對熱毒壅盛為主?;诖耍疚牟捎脙和逖式鉄峥诜菏┲?,該藥以柴胡為君,達退熱消散、疏肝解郁之功效,且柴胡的抗病毒作用也經(jīng)現(xiàn)代藥理學研究證實,提示柴胡在毛細血管通透性、炎癥滲出、白細胞游走等多種炎癥反應過程中具有抑制作用。人工牛黃、黃芩為臣,配合柴胡可起到強化散熱、解毒排毒之功效。苣荬菜、紫花地丁是兒童清咽解熱口服液的佐藥,苣荬菜用以排膿化結、解毒清熱,紫花地丁則長于消散癰腫,二者合用加強柴胡功效,繼而促進散結消腫、清咽解熱。最后配伍魚腥草、赤小豆、蘆根,輔君藥生津止渴、利水消腫、排膿散毒,全方配伍可使邪熱下行,達利咽消腫、解熱散結之效。重組人干擾素α1b注射液具有抗病毒和調(diào)節(jié)免疫系統(tǒng)的功能,能夠直接對細胞膜受體發(fā)揮作用,通過刺激抗病毒功能蛋白質(zhì)的生成,達到阻止合成病毒核酸和蛋白的目的,最終有效抑制病毒繁殖,幫助患者脫離病痛。本文結果表明,觀察組治療總有效率為95.56%,相較于對照組存在顯著優(yōu)勢(P<0.05),由此提示兒童清咽解熱口服液與干擾素α1b聯(lián)合治療方案療效高于干擾素α1b單獨應用。分析原因可能為:在肌內(nèi)注射干擾素α1b的基礎上給予患兒兒童清咽解熱口服液治療,能夠促進機體免疫細胞大量生成干擾素并有效釋放,提高免疫細胞功能,繼而有效抵抗病毒,可在不增加成本的前提下有效提高流行性腮腺炎患兒的臨床治愈率。
急性期蛋白SAA在健康機體內(nèi)表現(xiàn)為極低的水平,當機體受到腫瘤、感染或創(chuàng)傷等刺激后,會調(diào)控合成大量SAA釋放血液中防御機體所受侵害。SAA具有顯著抗感染及抗炎能力,血清SAA表達水平在病毒感染中具有重要意義,可作為監(jiān)測機體感染情況的有利指標。唾液型血清淀粉酶和胰腺型血清淀粉酶是兩種血清淀粉酶的亞種,其中主要來源于腮腺組織的唾液型血清淀粉酶在腮腺腫脹時排出受阻,繼而經(jīng)淋巴管入血表達水平升高,因此在流行性腮腺炎的臨床診斷中特異性較高。本文所用兒童清咽解熱口服液中黃芩等多味藥材有抗病毒功效,配合干擾素α1b注射液對腮腺炎病毒的殺傷作用和對炎癥反應抑制作用顯著增強,降低血清SAA水平的同時減少血清淀粉酶擴散,促進患兒癥狀改善。本文結果顯示,治療后兩組SAA水平均較治療前顯著降低,進一步證實干擾素α1b注射液、兒童清咽解熱口服液的作用,且觀察組SAA水平顯著低于對照組(P<0.05),提示兒童清咽解熱口服液聯(lián)合干擾素α1b改善SAA表達水平方面效果更佳。
TNF-α作為重要的多肽調(diào)節(jié)因子具有多種生物學活性,是一種由單核巨噬細胞分泌的機體免疫防御、炎癥損傷及休克等發(fā)病的重要介質(zhì)。TNF-α主要通過對病毒復制、病毒顆粒產(chǎn)生及蛋白合成的抑制功能達到抗病毒、殺傷病毒感染的重要作用。既往研究表明[7],適量的TNF-α可保護機體不受病毒侵害,但其過量也會對機體造成一定程度損傷。本文結果顯示,治療前兩組患兒TNF-α水平差異均無統(tǒng)計學意義,治療后兩組的TNF-α水平均較治療前顯著改善,且觀察組患兒顯著優(yōu)于對照組(P<0.05),提示干擾素α1b注射液單一治療能降低患兒TNF-α水平,但在此基礎上聯(lián)合兒童清咽解熱口服液治療效果更優(yōu),有利于患兒維持正??共《灸芰?,降低對機體的損傷。此外,本文結果還顯示,在緩解流行性腮腺炎發(fā)熱、腮腺腫疼等臨床癥狀方面,兒童清咽解熱口服液與干擾素α1b聯(lián)合起效更快,能有效通過對癥治療緩解患兒病情,大大減短病痛困擾患兒的時間,從而有利于預后。
綜上所述,兒童清咽解熱口服液聯(lián)合干擾素α1b能夠促進流行性腮腺炎患兒癥狀改善及愈后康復,臨床治愈率較高,能夠有效降低TNF-α、SAA表達水平。但受時間等因素限制,本研究在樣本數(shù)量等方面還存在一定缺陷,仍待未來大量本、長時間的深入探討,為臨床治療提供科學參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