羅志程 鄧新源 梁菊香凌 岳 李春梅
高州市人民醫(yī)院磁共振室 (廣東 高州 525200)
心肌病是一組異質性心肌疾病,由不同病因引起心臟機械和電活動的異常,表現為心室不適當的肥厚或擴張,臨床上以肥厚型心肌病最為常見[1-2]。及時且正確診斷評估對于心肌病患者而言顯得格外重要。目前臨床診斷心肌病的方法有心電圖、超聲心動態(tài)、心臟CT、血管造影等,而這些檢查方法均具有一定的局限性,如軟組織分辨率較低、電離輻射、圖像顯示欠清晰、有創(chuàng)及缺乏風險預測等[3-4]。核磁共振成像(MRI)作為具有無創(chuàng)、軟組織分辨率高及多參數、多序列成像等優(yōu)點,在心血管疾病診斷方面顯示出巨大的潛力[5]。發(fā)達國家心臟磁共振的應用已經非常普遍,隨著磁共振技術的不斷發(fā)展,心肌延遲強化(LGE)已經成為評價心肌瘢痕的“金標準”[6]。國內心臟磁共振受到各種因素影響,尚未廣泛應用。本研究采用3.0T MR心肌延遲強化進行心臟掃描,觀察其在心肌上的影像學特征,為臨床準確診斷不同類型心肌病及相應治療規(guī)劃及預后給予引導方向,現報道如下。
1.1 一般資料連續(xù)收集2015年6月至2020年6月在本院確診的48例原發(fā)性心肌病患者的臨床資料,所有患者均行心臟核磁共振成像,根據是否進行LGE檢查分為LGE組和無LGE組,LGE組36例,無LGE組12例。LGE組男20例,女16例;病程:10個月~6年,平均(2.78±1.06)年;心肌病類型包括肥厚型27例,擴張型5例,限制型1例,未定型2例,致心律失常1型。無LGE組男7例,女5例;病程:11個月~6年,平均(2.82±1.13)年;心肌病類型包括肥厚型8例,擴張型1例,限制型1例,未定型1例,致心律失常1型。兩組基本資料比較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P>0.05)。
納入標準:所選患者均參考相關診斷標準[7]納入;資料完整,影像學圖片清晰;檢查依從性較好;患者知情且簽署協議。排除標準:伴有檢查禁忌者;冠狀動脈狹窄率>50%;肝、腎功能嚴重受損患者;置入過金屬支架患者。
1.2 方法采用3.0T GE MR750 超導磁共振掃描系統(tǒng)(美國GE公司生產),指導患者取舒適仰臥位,放松四肢,在磁共振引導下將相控陣線圈從主動脈弓至心臟膈面進行全面掃描,范圍包括心房、心室及大血管結構,掃描層面包括四腔心層面,成像序列:包括cineMR(電影序列)、反轉恢復梯度回波序列(2DMDE)、相位敏感反轉恢復序列(PSIR)。在四腔心層面分別掃描出左室長軸位、右室長軸位,再分別掃描出左右室短軸、左室流出道、右室流出道等層面。獲得相關血流動力學參數后即可完成平掃;隨后再靜脈團注對比劑 Gd-DTPA和生理鹽水,注射量為0.1~0.2mmol/kg,5~15分鐘后開始采集延遲強化圖像(LGE),獲得不同方位的延遲圖像。MR 檢查圖像及各項檢查參數由科室醫(yī)師共同討論,分析平掃圖像及延遲強化圖像的特征及各項參數意思,做出診斷及相應分型,并為臨床提供預后判斷。
1.3 觀察指標應用心臟MR技術檢查心肌病患者,并進行心肌對比劑延遲顯像,根據17節(jié)段分析法分析受累心肌對比劑延遲強化節(jié)段范圍及程度。
1.4 統(tǒng)計學分析采用統(tǒng)計學軟件SPSS 22.0分析數據,計量資料用(±s)表示,行t檢驗,計數資料以率表示,行Hc檢驗,P<0.05為有統(tǒng)計學意義。
2.1 比較兩組患者的臨床特征48例心肌病患者接受心肌MR對比劑延遲顯像檢查,受累心肌節(jié)段出現延遲強化的患者共36例,無延遲強化12例。LGE組患者年齡低于非LGE組患者,受累節(jié)段數、受累節(jié)段厚度大于非LGE組(P<0.05),見表1。
表1 比較兩組患者的臨床特征
2.2 左室壁LGE的特點及分布LGE形態(tài):27例呈局限性強化,占比75.00%,3例呈彌漫性強化,占比25.00%,LGE最常見于第2節(jié)段和第8節(jié)段。
2.3 LGE與心功能分級的關系LGE組患者NYHA分級較高,心功能較差,兩組NYHA分級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見表2。
表2 LGE與心功能分級的關系[(例)%]
心肌病的病因復雜,可以只發(fā)生在心臟本身,也可以由系統(tǒng)性疾病累及心臟所致,最終都會導致心力衰竭甚至心臟性死亡,嚴重威脅患者的生命健康[8]。治療方法也有多種選擇,預后也有多種,但絕大多數都是心力衰竭、猝死等不良事件。3.0T高場強MR注射釓對比劑后心肌延遲強化MRI信號表現在各種心肌病的特征,包括強化程度、分布形態(tài)、面積、部位等各項參數,為臨床準確診斷不同類型心肌病及相應治療規(guī)劃給予可靠的數據信息[9-10]。
本研究結果48例患者經心肌MR對比劑延遲顯像后,表現為受累心肌節(jié)段延遲強化的患者共有36例,表現為無延遲強化的患者共有12例,提示左心室心肌受累范圍大于非強化組,另外研究還顯示延遲強化組受累節(jié)段數、受累節(jié)段厚度大于非延遲強化組,但在年齡上卻是延遲強化組低于非延遲強化組,說明在心肌病患者中其延遲強化現象與年齡并不相關,也不會因為年齡的增加而增加,因此本研究認為可將年齡因素排除在外,分析其原因可能是心肌病患者其心肌延遲強化是其心臟MR成像的常見特征,而據相關研究顯示其受累節(jié)段延遲強化的范圍與室壁厚度呈正相關,室壁越厚其延遲強化的范圍也就越大,相較于正常區(qū)域心肌細胞來說,分布較為致密,MR對比劑無法通過正常心肌細胞膜,正常區(qū)域內很難出現LGE,當發(fā)生心肌壞死如心肌炎、心肌梗死等,細胞膜的完整性遭到破壞,MR對比劑可以進入細胞內濃縮,從而出現LGE[11]。劉洪等[12]研究認為延遲強化組患者年齡更小,胸痛癥狀的比例更低,左心室厚度大于無延遲強化組,與本研究結果基本一致。LGE以點片狀或團塊狀強化為主要表現,且與其纖維瘢痕組織存在有關,心肌纖維化包括間質性、血管周、替代性以及叢狀纖維化,心肌細胞排列紊亂和心肌纖維化導致左心室重構,從而引發(fā)致死性室性心律失常[13]。LGE形態(tài):27例呈局限性強化,占比75.00%,3例呈彌漫性強化,占比25.00%,LGE最常見于第2節(jié)段和第8節(jié)段。有研究認為延遲強化的形態(tài)與表形密切相關,存在心肌延遲強化的心肌病患者預后較差,延遲強化越彌漫預后越差[14]。LGE組患者NYHA分級較高,心功能較差,兩組NYHA分級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Weng等[15]研究結果表明LGE的存在及程度與心源性猝死(SCD)風險、心衰發(fā)生率的增加具有顯著相關性,LGE面積每增加10%,發(fā)生SCD的風險越高。本研究左心室的節(jié)段數與室壁厚度成正相關,提示左室局部心肌功能受損,心室收縮功能降低[16]。
綜上所述,3.0T MR心肌延遲強化能夠清晰的顯示組織的解剖結構,不僅可以用于心肌病的鑒別診斷,還可以定量的評價心臟功能,值得臨床推廣。本研究存在一些不足之處,本研究選取例數較少,另外研究中肥厚型心肌病患者較多,其他類型心肌病患者較少,后期研究中會選取更多的例數,進行多樣本多中心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