倪妮
中國地產企業(yè)集體“爆雷”
繼恒大后,2022年地產企業(yè)開始集中爆雷。2022年第一季度還未結束,融創(chuàng)中國、世茂集團等多家房地產企業(yè)就因面臨較大的償債壓力,相繼宣布延遲發(fā)布2021年度業(yè)績公告。比如從2021年年底就開始持續(xù)出售資產的世茂集團,2022年7月的違約債券已達到10億美元。據不完全統(tǒng)計,2022年上半年,爆雷的房企有30家之多。地產企業(yè)集中爆雷,也拖累了2022年房地產行業(yè)的整體發(fā)展。
河南部分村鎮(zhèn)銀行儲戶被賦紅碼
伴隨國內疫情反復,一些防疫“亂象”也暴露出來。4月18日開始,河南許昌市部分村鎮(zhèn)銀行發(fā)生線上系統(tǒng)關閉、取款異?,F(xiàn)象,受影響儲戶多達41.3萬余人,6月中旬,累計有1317名儲戶被賦紅色健康碼。這些村鎮(zhèn)銀行背后的大股東為河南新財富集團投資控股有限公司。最終,以其實際控制人呂奕為首的234人被逮捕,鄭州市委政法委常務副書記等官員也被問責。5月至7月,多地還開始排查核酸檢測機構,238家機構被要求整改,金準醫(yī)學實驗室、樸石醫(yī)學檢驗實驗室等機構被立案偵查,多人被捕。
A股跌破3000點,兩次
上證指數今年首度跌破3000點時,距離上次已時隔22個月。2020年年初武漢疫情暴發(fā)后,上證指數曾于當年3月19日下探至2646.8點,及至7月1日盤中重新站上3000點。而這次A股在5月10日重回3000點,但5個月后就再度失守。兩次探底,三大指數均集體收跌,市場呈現(xiàn)普跌態(tài)勢。此外,美股在7月1日也遭遇了50多年來最大跌幅,半年以來,美國股市的市值已縮水超過9萬億美元。而9月15日,人民幣兌美元匯率,時隔兩年再次跌破7.0關口。
80余家中概股被美國列入“預摘牌名單”
一日內,美國證券交易委員會(SEC)將88家中國公司加入“預摘牌名單”,使這份名單上的中概股數量上升至105家。7月29日,名單又新增阿里巴巴等4家公司,此前,阿里巴巴已宣布申請將香港新增為主要上市地。根據美國《外國公司問責法》,若在美國上市的外國公司連續(xù)3年不讓美國監(jiān)管機構檢查審計底稿,就可能被強制退市。受該法案影響,不少中國公司宣布美股退市,8月,中國石油、中國石化、中國人壽、中國鋁業(yè)、上海石油化工5家公司就相繼宣布啟動紐交所退市程序。
多家跨國公司收縮中國業(yè)務
全球最大在線短租平臺Airbnb宣布關閉中國業(yè)務,下架所有中國內地房源,僅在中國保留一個團隊,專注于中國用戶的出境游業(yè)務。幾天后,亞馬遜旗下的電子書服務Kindle表示,將于2023年6月30日在中國停止Kindle電子書店的運營。此外,這一年,韓國樂天中國總部、Google翻 譯 也 宣 布退出中國,棒 約 翰 和DQ、日本麒麟的飲料業(yè)務以及Gap則出售中國區(qū)業(yè)務。疫情影響及自身在中國發(fā)展的長期不順是這些公司敗走的主要原因。
滴滴從紐交所退市
滴滴向紐交所遞交退市申請。6月10日,滴滴的最后一個交易日,公司股價為2.29美元,市值停留在111.16億美元,相較上市時,縮水了566.77億美元。滴滴曾表示,從美國退市后將啟動香港上市準備工作,但此后,港股上市的進展一直沒有披露。7月21日,經過一年的調查,國家互聯(lián)網信息辦公室對滴滴全球股份有限公司開出80.26億元罰單,查明滴滴公司共存在16項違法事實,主要包括違法收集用戶手機相冊中的截圖信息、過度收集乘客人臉識別信息、過度收集司機學歷信息等8個方面。
比亞迪成全球最暢銷新能源汽車
根據比亞迪發(fā)布的上半年產銷快報,比亞迪新能源汽車銷量為64.14萬輛,同比增長315%,高于特斯拉56.5萬輛的銷量,成為上半年全球新能源汽車銷量第一。數款新車的良好表現(xiàn),加上中國新能源汽車整體市場份額的快速增長,以及新能源汽車免征購置稅等政策,促進比亞迪的快速增長。今年第四季度,比亞迪還發(fā)布了全新高端新能源汽車品牌,新車價格超過100萬元,進一步直面與特斯拉的競爭。
內地與香港啟動ETF互聯(lián)互通
ETF(Exchange Traded Fund,交易型開放式指數基金)納入內地與香港股票市場互聯(lián)互通機制正式啟動,首批共87只產品入選。其中,香港投資者通過北向滬深股通可以買到83只A股ETF,內地投資者通過南向滬港通和深港通可以買到4只港股ETF。入選的寬基類ETF主要為滬深300、中證500和創(chuàng)業(yè)板指等,行業(yè)主題基金覆蓋金融、消費、醫(yī)藥、新能源、芯片、國防軍工等領域。交易首日,互聯(lián)互通ETF滬股通凈流入1.47億元。
每日優(yōu)鮮崩塌
從“生鮮電商第一股”到幾近崩塌,每日優(yōu)鮮僅用了不到一年。7月28日,一段每日優(yōu)鮮內部“就地解散”員工的錄音文件在社交平臺被引爆。當日,每日優(yōu)鮮宣布大裁員、關閉極速達業(yè)務,而此前的6月,這家資金鏈斷裂,拖欠員工工資及供應商貸款的公司,還因連續(xù) 超 過30日股價低于1美元,收到納斯達克上市資格部發(fā)出的“通 知函”。根據每日優(yōu)鮮11月披露的2021年財報,其凈虧損38.50億元,同比擴大133.33%,僅剩55名全職員工。
減持京東后,騰訊也不再是美團大股東
發(fā)布第三季度財報的同時,騰訊還帶來一個消息:將按每10股股份獲發(fā)1股美團B類普通股的基準,分派美團9.58億股,價值約合1444億元人民幣。騰訊目前合計持有美團10.55億股,預計2023年3月分派完成后,其持股量將不足1億股,股權占比不足2%。這與它2021年年底減持京東股份的方式如出一轍。而在反壟斷及優(yōu)化結構、控制成本等大背景下,或許這樣的方式,騰訊還會繼續(xù)用在拼多多和快手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