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小鷗,官 燮
(重慶市人口和計劃生育科學技術研究院,重慶 400020)
山藥是薯蕷科多年生宿根植物山藥的塊根[1],主產于兩廣、河南和山西等地區(qū),在多份中醫(yī)典籍中以今河南焦作出產的懷山藥或紫山藥尤為優(yōu)良滋補品,同時其也作為當?shù)鼐用裰饕闹魇持唬蛭兜老闩纯煽?,藥用價值高而廣受歡迎?!侗静菥V目》記載其能“益腎氣、健脾胃、止瀉痢、化痰涎及潤皮毛”?!渡褶r百草經》也對山藥有記載:主治傷中,補虛贏,除寒邪熱,補中益氣力,長肌肉,久服耳目聰明,輕身不饑,延年。山藥是一種常見的、產量豐富、物美價廉的食物,易獲得、易儲存,同時具有極高的營養(yǎng)價值,廣受人們喜愛。研究表明,山藥多糖不僅可增強細胞免疫,同時可抗氧化、降血糖,且在抗腫瘤的治療中具有良好和重要的輔助效果,因此人們歷來熱衷研究其作為主要功效成分之一的山藥多糖。
通過不同的實驗方法可提取分離出不同的山藥多糖配比,其結構和組成也呈現(xiàn)出多樣化,其中,主要單糖為葡萄糖、甘露糖、半乳糖、鼠李糖、木糖和阿拉伯糖等。根據(jù)所選山藥的品種(淮山藥、紫山藥等),用不同的提取條件可得到不同組分構成的山藥多糖。例如以淮山藥為原材料,通過浸提可得到兩種多糖:DFPN-I和DFPA-I,其中DFPN-I由甘露糖1.26∶葡萄糖1.00∶半乳糖2.87組成;DFPA-I由甘露糖2.18∶葡萄糖1.00∶半乳糖3.39∶半乳糖醛酸1.82組成[1]。若采用冷水或堿液浸提法提取,可得到CYPN-Ⅰ和CYPN-Ⅱ兩種中性多糖,CYPA-I、CYPA-Ⅱ、CYPA-Ⅲ 3種酸性多糖。
趙國華等[2]將山藥多糖RDPS-I每日一次注入實驗小鼠體內,連續(xù)一周,經收集實驗檢測結果進行統(tǒng)計分析,證實山藥多糖對實驗體的特異性和非特異性免疫均有不同程度的增強。張紅英等[3]在仔豬體內注入豬繁殖與呼吸綜合征病毒滅活苗和山藥多糖,經過檢測對比數(shù)據(jù)后證明實驗體的特異性免疫得到明顯提高。蔣艷玲等[4]對懷山藥多糖對衰老小鼠免疫器官組織的影響研究表明,懷山藥多糖在小鼠體內對免疫器官組織細胞的作用可致衰老小鼠免疫器官組織萎縮,淋巴細胞和胸腺皮質細胞數(shù)增加。
由以上實驗結果來看,不同劑量的懷山藥多糖均可明顯提高免疫抑制小鼠、正常小鼠外周血T細胞百分比和淋巴細胞轉化率,不同劑量的實驗組其效果略有差異。由免疫器官、免疫組織和免疫細胞構成的免疫系統(tǒng)多分為非特異性免疫和特異性免疫,山藥多糖能通過同時增強組織細胞的非特異性和特異性免疫能力來保護機體,為山藥多糖增強機體免疫力提供了有力的數(shù)據(jù)支持和理論依據(jù)。
研究表明,山藥多糖對降低血糖功效顯著,現(xiàn)代社會中日益不良的飲食和生活習慣使具有高血糖、高血壓等內分泌異常的亞健康人群逐年增加,臨床表現(xiàn)即并發(fā)癥多樣化,且有廣泛性、低齡化的趨勢。山藥多糖可降低外周血隨機血糖,雖然其降糖機制暫未完全明確,并有待進一步探討和研究,但既有的研究表明其中機制之一是可提高組織細胞對胰島素的敏感性從而達到降血糖的目的,和噻唑烷二酮類和雙胍類藥物的作用機制相似。其還可在機體代謝過程中調節(jié)酶的活性和組織細胞對生物酶的利用率來降低外周血糖。邢文會等[5]在研究中發(fā)現(xiàn),山藥多糖可使四氧嘧啶致糖尿病小鼠的血糖等水平顯著降低。胡國強等[6]以山藥多糖對四氧嘧啶模型糖尿病大鼠連續(xù)灌胃給藥15 d,結果表明山藥多糖對糖尿病大鼠的外周血隨機血糖有明顯降低作用。以上實驗均證明,山藥多糖對糖尿病的治療作用可能與增加胰島素分泌、調節(jié)酶的活性和組織細胞對生物酶的利用率、改善受損的胰島β細胞功能有關。這些研究均為山藥多糖藥食同源的進一步探索提供了高值化利用的潛力。
機體內會在代謝過程中不斷產生具有強氧化性的自由基,自由基是導致機體發(fā)生疾病、器官衰老的重要原因之一。正常情況下機體可清除這種自由基,若自由基清除障礙,堆積的自由基可導致機體發(fā)生氧化損傷,進而導致人體各組織和器官生理功能逐步衰退,最終導致器官老化以及機體衰老[7]。因此,現(xiàn)有的研究多著重于通過減少自由基的產生或增加其清除率來達到抗氧化、抗衰老的目的。
山藥多糖通過生物酶活性達到抗氧化作用。研究發(fā)現(xiàn),山藥多糖可提高超氧化物歧化酶、谷胱甘肽過氧化物酶活性,降低丙二醛水平,還可使老年性癡呆小鼠超氧化物歧化酶和過氧化氫酶活力提升、丙二醛含量降低,從而發(fā)揮抗氧化作用。試驗還發(fā)現(xiàn),山藥多糖優(yōu)秀的抗氧化作用無論是在體內還是體外實驗中同樣具有統(tǒng)計學意義。紫多糖山藥在實驗中還可增強D-半乳糖誘導的衰老大鼠的肝臟和腦部的抗氧化能力以及延長實驗線蟲壽命的24%,進而達到抗氧化、抗衰老的目的。同樣的研究表明,山藥多糖的抗氧化作用不局限于體外實驗,同樣適用于各種損傷因素作用下的體內環(huán)境,這對臨床相關疾病的復合治療研究帶來更多強化的治療方案。
一般來說,抗腫瘤物質的作用機制多分為兩種研究方向:增加細胞毒性和通過增強機體免疫能力。趙國華等[8]取小鼠體內傳代的B16黑色素瘤細胞或Lewis肺癌細胞瘤塊稱重,分別用RPMI1640培養(yǎng)液稀釋,按質量濃度制成1∶5(B16)和1∶10(Lewis)的細胞懸液0.2 mL/只,接種于試驗C57BL/6小鼠右前肢腋部皮下。接種后24 h開始每天給予低劑量組(LD)、中等劑量組(MD)和高劑量組(HD)分別為50、150和250 mg·kg-1的多糖受試物1次,對照組(NC)給予等量的生理鹽水,連續(xù)4周后分離腫瘤組織稱重,計算體內腫瘤抑制率并進行統(tǒng)計學分析。計算結果表明,50 mg·kg-1RDPS-I對B16黑色素瘤沒有明顯作用,高于或等于150 mg·kg-1的RDPS-I對Lewis肺癌和B16黑色素瘤均有十分明顯的抑制效果,實驗結果具有統(tǒng)計學意義。另有實驗表明,山藥多糖在體內能顯著提高荷瘤小鼠的T淋巴細胞增殖能力和NK細胞活性,同時還能明顯提高小鼠腹腔巨噬細胞產生TNF-α的能力和脾臟細胞產生IL-2的能力。這種作用可通過增強機體免疫功能來實現(xiàn),其機制與大多數(shù)抗腫瘤生物活性多糖類似,屬于宿主介導抗腫瘤活性,當然,其對不同腫瘤組織是否同樣有效,其抑制活躍細胞的有效性還需尋求更多的數(shù)據(jù)支持。
人體腸道內定植微生物群落數(shù)目龐大、結構及功能復雜,混合微生物的數(shù)量驚人,因此其產生的作用需要得到重視。腸道微生物攜帶的基因數(shù)量可達到人類基因的150倍,其中細菌、真菌生物等編碼的基因數(shù)目尤其巨大,腸道菌種超過1 000種,每個人腸道均至少有上百種菌類定植。
腸道菌群可通過其代謝產物通過媒介通道影響中樞和外周神經系統(tǒng),調節(jié)系統(tǒng)中神經遞質水平。同樣,機體也通過調節(jié)腸道菌群的組成變化,影響腸道微生態(tài)的平衡狀態(tài),即微生物-腦-腸軸(MGB),在既往的研究中已經證明,腸道微生物作為腸道、神經系統(tǒng)間溝通的重要媒介,構成了一套相互影響和制約的鏈條軸,各種微生物的代謝產物通過神經、免疫途徑影響內分泌和神經系統(tǒng),大腦和胃腸道可通過各種途徑實現(xiàn)雙向交流和抑制調節(jié),腸道菌群的變化可對宿主的認知功能障礙、輕度焦慮、應激反應等一系列神經系統(tǒng)功能失調有所影響。腸道微生物在MGB軸中起到重要的作用,進而參與了調節(jié)人體健康。目前,大量的研究已經證實了腸道菌群與中樞神經系統(tǒng)的這種相互作用,隨著人們更加深入的研究,腸道微生態(tài)與中樞神經系統(tǒng)之間的作用機制進一步得到明確,從而通過調節(jié)微生態(tài),為中樞神經系統(tǒng)相關疾病的治療或改善提供更多思路。
藥食同源又稱“藥食兩用”,藥食同源中草藥具有豐富的藥用價值和營養(yǎng)價值,是國家開展“健康中國”戰(zhàn)略必不可少的一部分,藥食同源植物在《中華人民共和國食品安全法》中被稱為“按照傳統(tǒng)既是食品又是中藥材的物質”,可被廣泛應用于日化產品、保健食品和日常飲食。目前,國家衛(wèi)生健康委員會公布的藥食同源資源共110種,其中藥食同源植物共99種。山藥作為人們日常生活中的常見食品,味道鮮美、易獲得,并富含大量為人體提供最主要能量來源的碳水化合物及膳食纖維,可和其他谷薯類食物共同作為人們的主要膳食組成部分,且對多種常見疾病具有很好的治療功效。山藥多糖還可通過改善腸道菌群等多種生物活性從而對治療兒童自閉癥、產后或流產后抑郁等疾病起到輔助治療作用,從而促進婦兒健康發(fā)展。由于山藥多糖的優(yōu)良功效和性能,人們對其研究的興趣日益高漲,其對人體多系統(tǒng)或器官的潛在益處得到不斷的挖掘和探討。我國的中醫(yī)藥學研究及飲食文化源遠流長,山藥這種易獲得、易儲存的食物在人們的日常飲食中占據(jù)越來越重要的作用。為使其成為老少皆宜、藥食同療的推廣食物,研究者們可對其衍生食品開發(fā)和生產探索更多的模式,為全民身心健康發(fā)展貢獻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