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 星 王永潔 董曉輝
1 鄭州大橋醫(yī)院內(nèi)科,河南省鄭州市 450000; 2 安陽市腫瘤醫(yī)院內(nèi)鏡診療中心
慢性萎縮性胃炎指胃黏膜發(fā)生萎縮性改變,胃黏膜變薄且黏膜下血管清晰可見,是胃癌前的一種狀態(tài),當伴有腸腺、幽門腺化生或不典型增生時,癌變的可能性較大。該病在臨床上常表現(xiàn)為脹痛、反酸、食欲不振等癥狀,長時間發(fā)展不施以治療,將會引起胃黏膜潰爛、胃出血等并發(fā)癥,嚴重時會導致癌變[1]。目前臨床上對其一般使用藥物治療,如法莫替丁對胃酸分泌有明顯抑制作用,對胃黏膜有保護作用,從而可以緩解患者的一些臨床癥狀,但該藥不能長期服用,停藥后癥狀會反復發(fā)作,使整體療效欠佳[2]。而復方丙谷胺西咪替丁中丙谷胺也有抑制胃酸和保護胃黏膜的作用。因此,本文探討復方丙谷胺西咪替丁治療慢性萎縮性胃炎的效果及對胃動力和血清胃黏膜分泌的影響,具體如下。
1.1 一般資料 選取我院2018年9月—2020年11月收治的103例慢性萎縮性胃炎患者。納入標準:(1)符合慢性萎縮性胃炎的診斷標準[3];(2)近3個月內(nèi)未服用抑制胃酸、保護胃黏膜的藥物;(3)患者簽署同意書且此項研究通過醫(yī)院倫理委員會批準。排除標準:(1)伴有其他嚴重的胃腸道疾??;(2)有嚴重心、肝、肺、腎功能不全者;(3)患有精神疾病不配合研究者;(4)易過敏體質(zhì)者。采用隨機數(shù)字表法將患者分為兩組:對照組51例,男26例,女25例;年齡35~75歲,平均年齡(59.67±8.56)歲;病程0.5~15年,平均病程(6.45±1.52)年。觀察組52例,男28例,女24例;年齡32~75歲,平均年齡(60.12±7.98)歲;病程0.5~15年,平均病程(5.98±1.38)年。兩組一般資料對比,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P>0.05)。
1.2 方法 兩組均飲食規(guī)律均衡,參與適當運動。對照組給予法莫替丁(廣州彼迪藥業(yè)有限公司,國藥準字H44021617,規(guī)格 20mg×24s),20mg/次,2次/d;而觀察組給予復方丙谷胺西咪替丁(東北制藥,國藥準字H21024156,規(guī)格:每片含尿囊素55mg,丙谷胺100mg,西咪替丁50mg,珍珠粉50mg),2片/次,3次/d,飯后2h服用。兩組均口服使用,治療7d。
1.3 觀察指標 (1)臨床癥狀積分:觀察兩組患者治療前后的臨床癥狀,包括上腹疼痛或不適、反酸或胃灼熱、飽脹或呃逆等癥狀,將癥狀分為0、Ⅰ、Ⅱ、Ⅲ共4個等級,0級:無癥狀,計0分;Ⅰ級:癥狀較輕,對工作和生活無太大影響,計1分;Ⅱ級:癥狀中度,部分影響正常生活和工作,計2分;Ⅲ級:癥狀嚴重,無法正常工作和生活,計3分。(2)血清胃黏膜分泌水平:兩組患者治療前后空腹抽血采用放射免疫分析法檢測胃泌素(GAS)、胃泌素-17(G-17)、胃動素(MTL)、生長抑素(SS)等指標。試劑盒產(chǎn)自上海研卉生物科技有限公司。(3)胃動力指標:兩組患者分別于治療前后在腹部放置體表電極采用胃電圖儀(MEGG-04A)檢測胃運動節(jié)律和胃電節(jié)律水平。
2.1 臨床癥狀積分 治療后,兩組患者臨床癥狀均有改善,且觀察組比對照組臨床癥狀積分低(P<0.05)。見表1。
表1 兩組臨床癥狀積分比較分)
2.2 血清胃黏膜分泌水平 治療后,觀察組的GAS、G-17、MTL、SS水平均比較對照組低(P<0.05)。見表2。
表2 兩組血清胃黏膜分泌水平對比
2.3 胃動力指標 治療后,兩組患者胃電節(jié)律、胃運動節(jié)律水平均有明顯改善,且觀察組比對照組高(P<0.05)。見表3。
表3 兩組胃動力指標對比
慢性萎縮性胃炎由多種致病因素引起,是常見的消化系統(tǒng)疾病之一,其發(fā)病原因一般有急性胃炎、膽汁反流、藥物因素及免疫因素等。該病的發(fā)病率會隨年齡的增長而升高,發(fā)病過程從慢性胃炎到胃黏膜萎縮再到腸上皮化生,接著會出現(xiàn)異型增生,最后可能演變?yōu)槲赴4]。目前對于慢性萎縮性胃炎治療的關鍵是逆轉(zhuǎn)胃黏膜病變。法莫替丁是一種組胺H2受體阻滯藥,可競爭性阻斷H2受體抑制胃酸分泌從而保護胃黏膜,但不能長時間用藥否則會損害人體肝臟功能。復方丙谷胺西咪替丁是一種復方制劑,也可以抗酸及保護胃黏膜,從而減輕患者臨床癥狀,改善胃動力及血清胃黏膜分泌水平[5]。
慢性萎縮性胃炎患者在臨床上常出現(xiàn)上腹部疼痛、飽脹、反酸等癥狀,病因繁雜,一般是由于幽門螺桿菌感染、十二指腸液或膽汁反流、缺鐵性貧血或飲食習慣等因素造成[6]。觀察患者臨床癥狀積分可以反映藥物對該病是否有治療效果,積分越低則效果越好。本文結果顯示,治療后,兩組患者飽脹或呃逆、反酸或胃灼熱、上腹不適或疼痛的評分均有明顯降低,且觀察組低于對照組(P<0.05)。表明復方丙谷胺西咪替丁對于慢性萎縮性胃炎患者的治療效果優(yōu)于法莫替丁。法莫替丁對胃酸有明顯的抑制作用,主要用于緩解胃酸分泌過多導致的胃疼、反酸或胃灼熱。由于造成慢性萎縮性胃炎的病因復雜,單純給予抑制胃酸藥物療效將會減弱[7]。而復方丙谷胺西咪替丁是復合藥物,由丙谷胺、尿囊素、西咪替丁、珍珠粉組成。其中西咪替丁有明顯的抑制胃酸分泌的作用,可以抑制組胺、胰島素、分肽胃泌素或食物等刺激引起胃酸的分泌,使其酸度下降,也可以對化學刺激造成的胃炎起保護和預防作用。丙谷胺是一種促胃液素拮抗劑,有抗胃泌素的作用,對潰瘍的改善有一定的效果。各組成成分均可以發(fā)揮作用改善患者臨床癥狀[8]。
通過對胃動力和血清胃黏膜分泌水平的檢測可以反映胃腸功能及胃腸道排空的狀態(tài),有助于疾病的診斷與治療。GAS、MTL、SS都是胃釋放的調(diào)節(jié)胃腸功能的重要激素。其中GAS可以促進胃酸的分泌,增加胃黏膜血流,對胃黏膜有營養(yǎng)作用;SS能抑制胃腸道的內(nèi)外分泌和控制胃酸分泌過多;MTL能影響胃腸道收縮運動,刺激胃蛋白酶的分泌[9]。胃動力通過對胃運動功能和胃電圖的測定,反映人體的胃充盈和排空狀態(tài)[10]。本文結果顯示,治療后,兩組患者的血清胃黏膜分泌水平均有明顯改善,且觀察組中的G-17、SS、MTL、GAS的水平改善程度均優(yōu)于對照組(P<0.05);觀察組胃電節(jié)律和胃運動節(jié)律水平均較對照組高(P<0.05)。表明復方丙谷胺西咪替丁較法莫替丁能更好地治療慢性萎縮性胃炎,調(diào)節(jié)胃腸激素的分泌,修復胃黏膜,增強胃動力。法莫替丁是組胺H2受體拮抗劑,能夠抑制胃酸分泌,主要適用于反流性食管炎、胃及十二指腸潰瘍或胃酸過多分泌導致的胃痛、胃灼熱,對胃運動及胃排空影響效果不佳。而復方丙谷胺西咪替丁屬于復方制劑,主要用于慢性胃炎、消化性潰瘍等,其中丙谷胺對抑制胃蛋白酶分泌和胃酸的控制效果明顯,且對胃黏膜有很好的愈合和保護作用;尿囊素可以促進上皮細胞的增長并保護胃黏膜;西咪替丁屬于H2受體阻滯劑,能有效控制和抑制胃酸的分泌;珍珠粉對胃黏膜起保護作用,可以減少胃蛋白酶或胃酸對胃黏膜的破壞和刺激;以上復方丙谷胺西咪替丁各成分通過對各種胃腸激素的抑制,來修復胃黏膜,從而促進胃動力,調(diào)整機體狀態(tài),改善胃腸功能[11]。
綜上所述,采用復方丙谷胺西咪替丁治療慢性萎縮性胃炎可以抑制胃酸的分泌,改善血清胃黏膜水平和臨床癥狀,促進胃動力,具有一定的臨床推廣價值。本研究不足之處,由于樣本數(shù)量有限,納入樣本的年齡跨度較大且研究時間較短,研究結果將會存在局限性,后續(xù)研究將對臨床療效和作用機制進一步驗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