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玉霞
(南寧師范大學(xué)文學(xué)院 廣西 南寧 530022)
魚玄機是唐代的女詩人,傳下來的詩作約有50首,其詩歌作品聲調(diào)優(yōu)美,韻律雅致,明代鐘惺稱贊道“玄機蓋才媛中之詩圣也”[1]116;李清照作為宋代有名的詞人,在詩歌方面也頗有造詣,流傳下來的約有18首完整的詩作以及殘句15則。二人的詩歌作品,雖有相同點,但其相異點也有很多,二人詩歌作品在意象的選擇、典故的運用、感情的抒發(fā)等方面有著顯著的區(qū)別,究其原因,這與二人的出身以及所處的時代有著緊密的聯(lián)系。
意象是詩歌必不可少的一個重要因素,透過意象往往能表達或暗示詩人某種時刻的某種情感,可以說意象的運用在一定程度上可以反映詩人的詩歌風(fēng)格。縱觀魚玄機和李清照為數(shù)不多的詩歌作品,可以看出二人在意象的選擇方面有著顯著的區(qū)別。
明亮、張揚是魚玄機詩作意象的底色。魚玄機作為晚唐的女詩人,其開放的行事作風(fēng)尚保留著盛唐的余韻,其詩歌作品中意象的選用很能代表詩人的這種品質(zhì),夭桃、楊柳等帶有明顯開放意蘊的意象經(jīng)常出現(xiàn)在詩人的作品中。如“曾睹夭桃想玉姿,帶風(fēng)楊柳認(rèn)蛾眉”(《代人悼亡》)代人悼亡,雖然并非悼念自己的親人,卻也表達了“不堪吟苦寂寥時”的無限悲傷,“夭桃”一詞的選擇,暗示了詩人此時寂寥的心情;“紅桃處處春色,碧柳家家月明”(《寓言》)以灼灼紅桃、搖搖碧柳傾訴了詩人“得作雙成”的愿望,“紅桃”一語的運用,則表達了詩人內(nèi)心明亮感情的渲染;尤其是詩人幼年時期所作的“根老藏魚窟,枝低系客舟”(《賦得江邊柳(一作臨江樹)》)兩句,暗示性非常強烈:當(dāng)江邊柳樹已老,根部腐爛,附近的魚兒就來此避難;枝垂的柳枝就像詩人伸出的雙手,雙目企盼地牽扯著客人的角衣,結(jié)果依然無濟于事留不住將要遠行之人的客舟。這樣的意蘊讓魚玄機的父親隱約感到不安,傳言魚玄機的父親聽到她的這兩句詩便決定將她送入道觀修心養(yǎng)性,然而詩人依然沒能逃脫悲劇性的命運。后來她與幾個男性的糾纏似乎還是印證了當(dāng)初的詩句:在別人的眼里,自己不再新鮮,已經(jīng)成了他們的暫寄處,她的一生仿佛一個旅店,過往的行客們匆匆來了又匆匆地離去,她曾像江邊柳枝一樣系住了客丹,然而那只是暫時的,客舟終將要遠行,不帶一絲的留戀??墒牵\給予的挫折打不倒詩人,詩人的生命依舊充滿著明亮、張揚的個人色彩,“易求無價寶,難得有心郎”(《贈鄰女(一作寄李億員外)》),“無價寶”與“有情郎”詩人選擇了后者,這是其對愛情的無比渴望;“曾陪雨夜同歡席,別后花時獨上樓”(《左名場自澤州至京,使人傳語》),雨夜的歡席,別后的登樓,這是其對情人的深深思念;“今日喜時聞喜鵲,昨宵燈下拜燈花”(《迎李近仁員外》),拜燈花后喜鵲歡叫,這是其聽聞情人到來時的歡悅。無價寶、雨夜、喜鵲、燈花等意象無不顯示著詩人對愛情、對愛人熱烈明媚的渴望。這樣的意象在詩人的詩歌作品中還有很多,可以說,無論是熱烈的桃花,還是凄冷的雨夜到了魚玄機的筆下都是那么的明亮那么的張揚,詩人以一以貫之的張揚風(fēng)格彰顯了她熱情大膽的內(nèi)心世界,讓我們感受到了一個真實的世俗女子敢于追求愛情的決絕與勇氣。
開闊、悲壯是李清照詩作意象的底色。李清照生于宋代,天資聰穎,勤奮好學(xué),擅詞工詩、通曉音律,能書善畫,是一位難得的全才,其詩作流傳下來的雖然不多、卻也可以窺見詩人的某些思想。與詞作婉約風(fēng)格相比,李清照作詩,喜歡選用一些悲壯的意象,在詩人看來,只有悲壯的意象方可表達其深沉的愛國思想。如詩人筆下的“千古風(fēng)流八詠樓”,有著“水通南國三千里,氣壓江城十四州”的開闊氣勢,令人神往;筆下的釣臺,隱含著“巨艦只緣因利往,扁舟亦是為名來”的唯利是圖之輩所無法體會的開闊情懷;《浯溪中興頌詩和張文潛二首》中詩人則通過勤政樓、中興碑等意象的運用,以借古喻今的方式來對當(dāng)權(quán)者予以勸誡,表現(xiàn)了詩人對北宋末年朝政的擔(dān)憂。江城雄渾,是詩人關(guān)照現(xiàn)實后的擔(dān)憂;釣臺傲然,彰顯詩人追求不屈人格的執(zhí)著;勤政樓充滿王者之氣,展現(xiàn)詩人對理想國君的渴求之心。這些意象是開闊的,然而開闊的背后是悲壯。樓閣的千古、水國的闊大、釣臺的雅韻、扁舟的淡泊,等等,皆是詩人內(nèi)心情懷的照射,因為詩人身處兩宋之交,飽受戰(zhàn)爭之苦,所以詩作中也往往隱含著國破家亡的悲壯,也往往在開闊意象的渲染下透露著悲憫的情懷??梢哉f,李清照傳下來的詩歌作品雖然很少,但透過這些詩歌中選用的意象,人們好像看到了一個有別于婉約詞風(fēng)的李清照,在詩歌的世界中,她不再是委婉含蓄地吐露心聲,而是大膽豪放地暢想未來。
詩歌語言具有高度的濃縮性,而典故因其字少意豐的特點而頗受詩人的喜愛。魚玄機和李清照在詩歌創(chuàng)作中也頗喜歡運用典故,然而二者對典故的選擇卻截然不同。
魚玄機用典多與愛情相關(guān)。魚玄機用典水平高超,在其現(xiàn)存的50首詩歌中,用典多達15處,李素萍評價魚玄機用典“如鹽溶水,渾化無跡,反意用典,彌見創(chuàng)新”[2]“自能窺宋玉,何必恨王昌”(《贈鄰女(一作寄李億員外)》),連著用了戰(zhàn)國時期宋玉、魏晉時期王昌兩個典故。宋玉在其作品《登徒子好色賦》中描述了東家之女因愛慕而登墻窺視自己三年之事,魚玄機在此暗自比喻東家女,表達了自己對自由愛情的向往。王昌是魏晉時期的一位美男子,魚玄機在此暗喻拋棄自己的李億。詩人短短兩句詩表達了自己對愛情的鮮明態(tài)度:自己姻緣自有時,不必去怨恨負(fù)義薄情之人?!霸瞥鰺o心肯再歸”(《送別》)一句,則是化用了陶淵明《歸去來兮辭》中的句子“云無心以出岫,鳥倦飛而知還”,鳥兒飛倦了還知道回來,魚玄機在此暗指李億薄情寡義一去不返,自己的愛情終究錯付了人?!拔骺匆延械窃猓h望能無化石心?!保ā洞雾嵨鬣徯戮蛹嫫蚓啤罚┮彩墙舆B用的兩個典故,分別出自元稹《鶯鶯傳》和《列異傳》:“登垣意”化用《鶯鶯傳》中的“拂墻花影動,疑是玉人來”,意思是登上墻跳墻表達愛意;“望夫石”則是《列異傳》中“丈夫遠征,妻子送行立望而形化為石”的故事。此首詩據(jù)說是魚玄機寫給左名場的,在此含蓄地訴說了自己對左名場的喜愛之情。這首詩中還運用了瀟湘二妃、牛郎織女的典故,由此可見,魚玄機在用典時,多選擇具有愛情意蘊之典,這與詩人在詩中表達的感情是一脈相通。
李清照用典則多與歷史相關(guān)?!对伿贰分性娙诉B用了兩個典故:“兩漢本繼紹,新室如贅疣” 用王莽的新朝比喻當(dāng)時的偽齊、偽楚政權(quán);“所以嵇中散,至死薄殷周”用嵇康與山濤絕交之事來貶低那些茍且偷生之輩,借此隱含地表達了自己對國家前途命運的擔(dān)憂以及深深的愛國之情。《夏日絕句》中“至今思項羽,不肯過江東”借用了“項羽兵敗自殺不肯過江東”的典故,表達了詩人對楚霸王項羽的精神和氣節(jié)的欽佩,同時也隱現(xiàn)了詩人對宋王朝當(dāng)權(quán)者茍且偷安的深切痛恨。殘句“南游尚怯吳江冷,北狩應(yīng)悲易水寒”中的“易水寒”使用了《史記·刺客列傳》中“荊軻刺秦”的典故,江南氣候溫暖尚且害怕江南的水冷,那么收復(fù)北方中原故地的時候還不知道會怎么害怕北方的寒冷氣候呢,該句創(chuàng)作年代大概在建炎二年到建炎三年之間,詩人在此諷刺了高宗等人茍安求活、畏敵如虎的惡劣行為。當(dāng)然,李清照用典時,也并非都直接與歷史事件相關(guān),但仔細體會,仍然與歷史有關(guān)系。如《釣臺》中的“往來有愧先生德,特地通宵過釣臺”引用嚴(yán)子陵過釣臺的典故,突出表現(xiàn)了嚴(yán)子陵淡泊不仕的情操,嚴(yán)子陵是歷史上的高雅名士,詩人透過嚴(yán)子陵的典故,突出的是對當(dāng)權(quán)者敗壞行徑的譴責(zé); 《上韓公樞密二首·其二》中“長亂何須在屢盟” 典故出自《詩經(jīng)·小雅·巧言》篇:“君子屢盟,亂是用長”,意思是說假如不圖恢復(fù),愈是一次又一次地會盟講和,愈是助長禍亂,這里雖未指出明確的朝代,但歷史上會盟講和的事件樁樁件件,這是詩人對茍安妥協(xié)的南宋朝廷的一次逆耳忠言的勸諫,勇氣的背后是詩人強烈的愛國情感。
詩言志,不同的詩人筆下所傳達的“志”又是不同的。魚玄機和李清照,雖然同為女詩人,但二人在詩作中表達的感情卻是不同的。
李清照詩作表達的感情多為國家層面的大愛,是深沉的愛國之情??v觀其傳下來的18首詩歌作品以及15則殘句,或明或暗的表現(xiàn)愛國之情的占了大半?!渡享n公樞密二首》以逆耳的忠言冒險向當(dāng)權(quán)者進言,背后是強烈愛國情感的驅(qū)遣;《題八詠樓》寫盡此樓的風(fēng)流倜儻,言外之意是譏諷割地求和的當(dāng)權(quán)者的卑鄙行為,骨子里是對國家命運的深深關(guān)心;即便是《偶成》這類格調(diào)輕緩的作品,追敘十五年前的賞花樂事之際,抒發(fā)的是“今看花月渾相似,安得情懷似往時”物是人非的幻滅感,而造成這種幻滅的則是戰(zhàn)爭,因此詩人痛恨戰(zhàn)爭,字里行間流動的是詩人反對戰(zhàn)爭,向往和平的愛國之情。李清照是婉約詞派的代表人物之一,然而她的詩歌卻是豪放的,她以大氣的文字傾訴對國家的擔(dān)憂、對當(dāng)權(quán)者的鞭笞以及對百姓的同情,其代表性的《夏日絕句》最能體現(xiàn)她這樣的情懷:“至今思項羽,不肯過江東”,短短十個字深刻地表達了詩人對當(dāng)權(quán)者投降逃跑的惡劣行徑的鞭笞。愛國主義是每個時代不可或缺的主題,詩人愛國主義的珍貴之處在于她以女子之身勇敢地向統(tǒng)治者發(fā)起挑戰(zhàn),振聾發(fā)聵,發(fā)人深省。
魚玄機詩作傳達的更多的是個人層面的小愛,是細膩的個人情懷。她的詩歌純情率真,大膽潑辣,敢于直接表達自己的愛情世界,從她的詩作中我們明顯可以感受到世俗女性渴望愛與被愛的強烈欲望。魚玄機悲劇的一生與溫庭筠、李億、酷似李億的左名場、富商李近仁等幾個男人脫不了干系,她在詩作中酣暢淋漓地訴說了她對情人的小女兒心思?!都娘w卿》《冬夜寄溫飛卿》等作品是詩人對溫庭筠的心聲,尤其是后者此詩人向溫庭筠吐露心聲,表明自身“幽棲莫定梧桐處,暮雀啾啾空繞林”的無歸宿感?!洞呵榧淖影病?《寄子安》 《情書(一作書情寄李子安)》《江陵愁望寄子安》等傳達了詩人對李億的思念,《江陵愁望寄子安》尤其吐露了女詩人因孤獨寂寞而對遠方情郎李億的思念之情,后兩句更是直白地寫出了詩人“憶君心似西江水,日夜東流無歇時”的相思情?!蹲竺麍鲎詽芍葜辆?,使人傳語》中“曾陪雨夜同歡席,別后花時獨上樓”則寄托了詩人對左名場的持久懷念?!队罱蕟T外》中“焚香出戶迎潘岳,不羨牽??椗摇眱删鋵⒗罱时扔鞒晌鲿x美男子潘岳,詩人對情人到來的欣喜之情躍然紙上。魚玄機詩作中如此大膽地表現(xiàn)自己內(nèi)心強烈的愛情觀 ,這在中國古代詩壇上是極為罕見的,因此也受到了一些封建衛(wèi)道士的仇視,宋代陳振孫怒斥魚玄機“有司不禁,亂禮法敗風(fēng)俗之尤者”[1]114;明代胡震亨批“魚最淫蕩”[1]117;清代黃周星則說魚玄機“誘人犯法”[1]117。詩人有情,心中無畏,魚玄機之所以能在詩人輩出的唐代占有一席之地,或許與她對自由愛情的追求與歌頌有關(guān)。
魚玄機和李清照作為中國歷史上有名的女詩人,詩作卻如此不同,這和二人的身世、社會環(huán)境等因素有著千絲萬縷的聯(lián)系。
魚玄機出身于落拓家庭,其父雖飽讀詩書卻未得功名,便將心血寄托在魚玄機身上,對其進行栽培。魚玄機五歲能誦詩數(shù)百首,七歲作詩文,十一二歲在長安文人中傳送開來,唐代的皇甫枚對其詩作評價極高:“色既傾國,思乃入神,喜讀書屬文,尤致意于一吟一詠”[3],可見其才學(xué)名聲之大。其父死后,與母親居于娼妓密集的平康里,后又進入到道觀,期間與溫庭筠、李億、左名場、李近仁等多有感情糾葛,最終因為爭風(fēng)吃醋殺了自己的婢女而走向了生命的終點。她短暫的一生以父親的死亡為分水嶺,前期的詩作還帶有青春少女的純真,如“春花秋月入詩篇,白日清宵是散仙”(《題隱霧亭》)二句,尚保留著年少的爛漫;后定居于混亂的平康里,所處的環(huán)境以及所交往的人士對其創(chuàng)作以及人生觀造成了巨大的影響,因此她后期的詩作,無論是送別詩如《送別》、閨怨詩如《閨怨》還是贈答詩如《贈鄰女》,都明顯展現(xiàn)了詩人沖破封建枷鎖追求自由愛情的強烈愿望。當(dāng)然,魚玄機身處唐王朝晚期,受唐王朝開放風(fēng)氣的沖擊,社會的愛情觀、婚姻觀對其人生觀的形成也有著深刻的影響,詩人的人生觀反映于作品,促使詩人寫下了如此開放熱烈的詩篇。
李清照,號易安居士,婉約詞派代表。出生于北宋濟南歷城(今山東濟南)的一個書香之家。其父李格非藏書甚富,母親王氏也知書能文,使其在良好的家庭環(huán)境中打下良好文學(xué)基礎(chǔ)。后又嫁給門當(dāng)戶對的趙明誠,夫妻二人喜好相似,觀念切合,過了一段幸福的婚姻生活。書香門第的熏陶,美滿愛情的浸染,使得詩人的作品呈現(xiàn)出清麗的風(fēng)格,如殘句“水晶山枕象牙床”“行人舞袖拂梨花”等;后來丈夫出外赴任,金兵入據(jù)中原,詩人被迫南渡,開始了顛沛流離的生活。后趙明誠病故,詩人境遇更加困頓孤苦。國家戰(zhàn)亂,詩人一路南行,親身經(jīng)歷了戰(zhàn)爭的殘酷,親眼看見了當(dāng)權(quán)者不戰(zhàn)而逃的卑劣行徑,女子之身心有抱負(fù)無法上陣殺敵,便只得將深沉的愛國情思灌注于詩中,借以表達詩人噴薄的內(nèi)心世界。《夏日絕句》雄健、《題八詠樓》壯闊、《浯溪中興頌詩和張文潛二首》高亢,李清照以文字的形式傳達了深藏于心的悲憫,書寫了不可遏制的情感。正因為文字背后不息的愛國之情,她被稱為“女作家中唯一一位卓然杰立于男作家群中而毫不遜色的女作家”[4]。
詩是詩人內(nèi)心的真實寫照,通過二人詩作不同的分析,人們看到魚玄機與李清照因出身和時代環(huán)境所限,在詩作中選擇了不同的意象、運用了不同的典故,抒發(fā)了不同的感情。意象方面魚玄機以張揚為底色,李清照用悲壯來高歌;用典層面魚玄機傾向于愛情內(nèi)涵的典故,李清照更偏愛歷史內(nèi)涵的典故;感情方面魚玄機著眼于世俗女子的情愛世界,李清照立足于國家興亡的愛國情懷。雖有不同,但她們均以詩為武器,用滿腔的熱忱為人們高唱了一曲女性追求自由愛情、關(guān)心國家前途的贊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