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 威
(常州市鐘樓區(qū)昕弘實驗學校 江蘇 常州 214513)
學案在網(wǎng)上被定義為:“指教師依據(jù)學生的認知水平,知識經(jīng)驗,為指導學生進行主動的知識建構而編制的學習方案。學案實質上是教師用以幫助學生掌握教材內容,溝通學與教的橋梁,也是培養(yǎng)學生自主學習和建構知識能力的一種重要媒介,具有‘導讀,導聽,導思,導做’的作用?!边@個解釋很直接的指出了學案編制的根據(jù)、實質、作用等。其中“主動地知識建構”則準確的給出了學案編寫的目的——是為了讓學生能夠更有效的進行主動地知識建構。所以,不難看出學案編寫是以“建構主義”為最基礎的理論基礎。強調學生在學習活動中的“主體”作用,教師從學習的主體變成了“主導”。正如建構主義所強調的那樣——“學習不是由教師向學生的傳遞知識的過程。而是學生建構自己的知識的過程。學習者不是被動的信息接收者。而是主動的信息建構者。學習者綜合、重組、轉換、改造頭腦中已有的知識經(jīng)驗。來解釋新信息、新事物、新現(xiàn)象,或者解決新問題。最終生成個人的意義?!盵1]
因此,學案的本質是學生主動學習進行知識建構的工具。利用這個工具學生能夠更好地進行自主學習,從而提升學習的效果。學案編寫一般情況下由教師完成。從這個意義上說,學案編寫是教師“主導”作用的體現(xiàn)。教師在編寫學案的過程中需要統(tǒng)籌考慮多方面的因素,才有可能編寫出一份符合學生需要的學案。才能有效落實歷史教學的核心素養(yǎng)。
中學歷史學案的編寫除了普遍需要注意的方面,比如充分考慮學情,結構要合理等等之外,我認為還需要關注的幾個問題主要在以下幾個方面:
這個落腳點就是學案是幫助學生自學的,是以提升學生核心素養(yǎng)為目標的。中學歷史核心素養(yǎng)包括:唯物史觀、時空觀念、史料實證、歷史解釋、家國情懷。唯物史觀自不必說,整個的教學學習的過程都是以此為基礎的。也可通過后面四個方面的素養(yǎng)落實予以貫徹。時空觀念在學案編寫時可通過設計一些小環(huán)節(jié)進行落實,比如知識提綱的完善等。史料實證時培養(yǎng)學生歷史能力的非常重要的一點。這一點是使得歷史教學從過去填鴨式教學中解脫出來,是能真正提高學生基本能力的一個方面。
“學生不應該只是學習過去實際上發(fā)生了什么‘事實性’的知識,更重要的是學習關于歷史這門知識如何而來的‘程序性’過程。換言之,去知道‘如何知道’,比了解事實本身更重要?!盵2]史料實證就是歷史學習中學生學會“如何知道”的最重要的一點。用中學歷史課堂上教師最常用的一個詞就是“史論結合、論從史出”。當然,這個方面的要求也越來越體現(xiàn)在最近幾年的中高考上面。考試對歷史知識的背誦要求越來越低,對學生真正的歷史能力要求越來越高。常州中考就是最好的例子。當然“歷史解釋”是比史料實證更高層次的要求?!凹覈閼选眲t是對三維目標中情感、態(tài)度與價值觀目標的具體化解釋。具體在學案編寫時,教師要通過設計具體的內容對上述目標進行落實。比如更多的材料分析和學法指導以及相應的題型設計。就可以有效的落實史料實證。這里要特別強調的是不僅材料題可以作為具體的題型,那種帶有史料的選擇題也可以作為具體的題型設計。設計一些深化認知的題型,比如評價辛亥革命的成敗的小論文等。就可以有效落實歷史解釋,甚至家國情懷。當然這樣的設計環(huán)節(jié)一定是開放性的,是可以讓學生和教師在課堂上自由討論的。
學案編寫要能夠體現(xiàn)以上要求。不然學案的編寫有可能會演變成新的形式的填鴨式教學。
學案不能一味的由老師提出一個個具體的問題,還要能引發(fā)學生產(chǎn)生問題,促進學生思考和探究。這需要借助具體的情景、不平常的現(xiàn)象、奇異的事物、一起矛盾的說法等等,這樣,問題的火花就會產(chǎn)生。當然這里面需要教師耐心的點撥,悉心的指導,以及平等和尊重。
同時,教師在編寫學案的時候有“編寫生成問題的設計”的能力。這個問題可以通過編寫開放式對話討論的辦法解決。在生生和師生的對話討論中問題的生成是最容易發(fā)生的。比如人教版初中歷史第三單元第7課偉大的歷史轉折學案,在編寫的本課學案的過程中教師就可以靈活設計一些生成問題的設計。比如:
材料一1978年的秋冬之交,中國要解決的問題仍然很多,需要在究的高層開展一次大討論。胡耀邦說“提理論問題要有勇氣?!编囆∑秸f:“我不勸你們在理論上遷就,遷就會失去原則,我主張中央開一個會,如葉帥現(xiàn)的,索性擺開來講,免得背后講,這樣好?!?/p>
問題: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材料二以實踐的標準,作為理論和科學指導,讓各種意見在黨的高層會議上交流、碰撞以達成共識,體現(xiàn)了科學與民主的精神。會議的簡報快建、準確、全面,不回避矛盾和問題,與會者以平等的身份參加各種討論,幾個“不限”可以說是“無限”。倡導改革,推進建設,尤其是把黨的工作重點轉移到現(xiàn)代化建設上來,拉開了大轉折的序幕。
問題: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如果讓你根據(jù)以上兩個材料分別設置一個問題,你會怎么設置呢?)
像這樣的設計就能很好的引導學生生成問題,落實核心素養(yǎng)的要求。比如史料實證、歷史解釋等能力的提升。
在解決學案里教師布置的一系列任務的過程中,小組合作學習具有重要意義。這也是培養(yǎng)學生合作學習的題中之意。因此學案要有集體學習的要求?,F(xiàn)在我們最常用的辦法就是“小組合作”。小組合作制是發(fā)揮學生能動性的重要教學手段。正如建構主義強調的那樣——“學習是通過對某種社會文化的參與而內化相關的知識和技能、掌握有關的工具的過程,這一過程常常需要通過一個學習共同體的合作互動來完成。所謂的學習共同體是由學習者及其助學者共同構成的團體。”[1]這里的“助學者”在中學歷史課堂里指的主要就是教師,也就是那個“主導”者。小組合作學習過程中離不開教師這個“引導者”的參與。學案里要體現(xiàn)這樣的設計。小組合作制應該不僅僅包括學生的小組合作學習,更應該體現(xiàn)教師等助學者的作用和地位。
中學歷史尤其是初中歷史,更多的時候還是要以興趣為切入點,引起學生的學習興趣。學案編寫的過程中教師可以將很多內容編入進去。但是一個不能忽視的問題是,學案畢竟是冷冰冰的文字,它的導學屬性決定了它不可能代替風趣幽默的教師語言,充滿活力的師生對話,以及千變萬化的課堂。換言之,學案就是學案,教師不能過分的依據(jù)學案進行自己所有的課堂活動。
但是,這并不是否定學案,相反學案是未來教學改革的很好的方向。當然,我們要不斷地去完善它,讓它更好的服務于我們的教學。我要說的是學案是一種教學手段,我們不能過分依賴學案。要把學案和PPT、希沃白板等技術手段有機融合起來,才能使課堂煥發(fā)真正的魅力。這需要教師的努力且富于創(chuàng)造性的工作。
一個基本的上課模式可以提供借鑒:學案提前發(fā)給學生,教師根據(jù)學案編寫PPT或者希沃白板。學案的內容力求簡練明了,教師沒必要面面俱到,把所有的內容都羅列到學案上。比如在學案上出一些練習用的題目的時候,還要把題目考察的知識點也點出來給學生。這樣做看起來很詳細。但是它卻對鍛煉學生的思維沒有好處。不如讓學生自己點出考察的知識點。這樣不僅能夠鍛煉學生分析概括能力,還能使學生加強對知識的印象。所以,學案編寫一個重要原則就是簡練明了,應該學會“留白”。留給學生思維拓展的空間,問題生成的空間,自主歸納的空間。從這個意義上說——教師“懶”一點,也挺好。
與此同時,PPT或者希沃白板的編寫則要和學案編寫保持一致。但是前兩者的內容要豐富許多。更多的歷史資料(包括文字史料、圖片、表格、視頻等)要通過它們去反映給學生。更多的課堂活動的細節(jié)(比如歷史小話劇等)需要通過它們在課堂上展開。這些視頻、小話劇、圖片等才是引起學生學習興趣的關鍵所在。而這些內容在學案上并不能很好地呈現(xiàn)。因此學案與PPT或者希沃白板的有機結合是學案成功實施的關鍵。
我們要正確認識學案的功能屬性。避免一味的依賴學案,將課堂變成另一種形式的“灌輸”。
綜合以上論述,我們不難發(fā)現(xiàn)中學歷史學案的投入使用是適應教育改革的需要的。好的學案能有效凸顯學生的主體地位,增強歷史課堂教學的實際效果,能更好的落實中學歷史核心素養(yǎng)的要求。因此學案的編寫是一件非常有意義的工作。同時,這對中學歷史教師的職業(yè)素養(yǎng)也提出了一定的要求。需要教師不斷地豐富自己的專業(yè)知識和能力,不斷增強備課組教研水平和能力。
在學案編寫和應用的過程中應該注意的問題,諸如“生成問題的設計”,小組合作學習在學案教學中的重要作用,還有正確看待學案的功能屬性,避免陷入新的灌輸式的學習中等等。這些都是要引起注意的地方,也是落實歷史核心素養(yǎng)的題中之意。需要強調的是落實歷史核心素養(yǎng)應試學案編寫和應用的最終依歸。如何更準確的體現(xiàn)唯物史觀、時空觀念、史料實證、歷史解釋、家國情懷的要求是必須要考慮的主要內容。在編寫學案的過程中,應該選取適合的歷史資料,主要是文字材料、圖片材料和表格等。通過對歷史資料的有效選取和解讀,落實史料實證、歷史解釋等核心素養(yǎng)的要求。按照新課標的基本要求落實好學案編寫應用的各個環(huán)節(jié)。促進歷史教育教學的不斷發(fā)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