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一覽在《項目式學習之于學科核心素養(yǎng)的教育價值》一文中,以“水源的有機物污染”為例展開項目式學習的設計與實踐,主要分為以下三個過程。
1.素養(yǎng)化的主題設計:統(tǒng)攝核心概念。項目式學習可以打破從“知識點”人手的局限性,改為從“主題”或“問題”人手,將多個核心概念容納于一個主題中。之所以選取“水源的有機物污染”為主題,可以在探究有機物污染水源的原因、污染的定量檢測以及污染的治理等系列活動中將氧化還原中的守恒思想、酸堿滴定的模型應用、控制單一變量法等多個核心概念串聯(lián),達到核心素養(yǎng)的多維度表現(xiàn)。
2.素養(yǎng)化的活動設計:融合學科觀念和學科思維。項目式學習的載體是活動,學科觀念的建構、學科思維的形成都必須在學習內容的基礎上展開,在活動實施過程中形成價值生成。教師在課堂教學中要全面關注:知識內涵的觀念是什么?學生是否能用學到的東西應用于現(xiàn)實問題?是否具有“證據(jù)推理與模型認知”必備的思維方法?探究和創(chuàng)新成果是否符合社會發(fā)展的倫理要求?
3.素養(yǎng)化的問題設計:基于真實情境的劣構化問題驅動。情境性意味著要從現(xiàn)實生活中一個真實的問題出發(fā),必須具備現(xiàn)實的基礎。要使學科觀念和思維不僅泛化在具體知識中,更可以遷移到各個未知真實情境中,達到更高階的思維,就需要帶領學生在劣構領域中解決復雜的問題。這里所說的劣構領域就是結構分散、規(guī)則復雜、有歷時性的結構不良情境。學生學科觀念和學科思維在劣構化問題的驅動下相互作用,相互促進,從而順暢地轉化為學生的關鍵能力,關鍵能力的習慣性表達即為學科核心素養(yǎng)的呈現(xià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