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艷萍 ,何蝶 ,周振 , ,曾慶繁 ,彭紅英 ,趙立新 ,馬丹 (.貴州醫(yī)科大學附屬白云醫(yī)院藥劑科,貴陽 00;.貴州醫(yī)科大學附屬醫(yī)院藥劑科,貴陽 000;.貴州醫(yī)科大學附屬白云醫(yī)院麻醉科,貴陽 00;.貴州醫(yī)科大學附屬白云醫(yī)院腎內(nèi)科,貴陽 00;.貴州醫(yī)科大學附屬白云醫(yī)院中醫(yī)科,貴陽 00;.貴州醫(yī)科大學附屬醫(yī)院血液內(nèi)科,貴陽 000)
癲癇是一種常見的神經(jīng)系統(tǒng)疾病,全球約5 000萬人患有癲癇,其發(fā)病率在神經(jīng)科疾病中僅次于頭痛,臨床上治療較為困難,且很難根治[1―4]。丙戊酸鈉(sodium valproate,VPA)已被廣泛用于癲癇的長期治療[5],主要作用機制是阻斷持續(xù)和快速的鈉電流,限制神經(jīng)元高頻重復放電[3,6]。VPA用于癲癇失神發(fā)作、臨床抑郁癥、強直-陣攣性癲癇、青少年肌陣攣性癲癇和復雜部分性癲癇的臨床療效較好[7―8]。在臨床實踐中發(fā)現(xiàn),部分癲癇患者VPA血藥濃度雖然在有效范圍內(nèi),但無臨床療效,其原因尚未明確。
有研究發(fā)現(xiàn),持續(xù)的癲癇發(fā)作會導致線粒體功能障礙,這可能是癲癇發(fā)作引起腦損傷的關鍵因素[9]。Sirtuin-1(SIRT1)是一種依賴于煙酰胺腺嘌呤二核苷酸激活的去乙酰化酶,可參與衰老、能量代謝、炎癥和腫瘤等多種生理病理過程[10]。SIRT1在癲癇狀態(tài)下能發(fā)揮內(nèi)源性神經(jīng)保護作用,抵消癲癇持續(xù)狀態(tài)后癲癇發(fā)作誘導的神經(jīng)元細胞損傷,并在癲癇持續(xù)狀態(tài)下增強大鼠海馬體中的表達和活性[11―12]。有研究表明,SIRT1對細胞內(nèi)的代謝應激信號敏感,在癲癇發(fā)生早期迅速上調(diào),且癲癇患者和動物腦組織中的SIRT1表達和活性增加與難治性癲癇發(fā)生密切相關[13―14]。因此,SIRT1的高表達可能導致藥物控制癲癇發(fā)作效果不佳。VPA治療癲癇的有效血藥濃度為50~100 μg/mL,VPA<50 μg/mL視為無效濃度,VPA>100 μg/mL視為中毒濃度[15],而SIRT1高表達癲癇患者的VPA血藥濃度的有效范圍有待研究。有研究表明,人腦組織中的SIRT1和血清中的SIRT1表達相關聯(lián)[16]。因此,本研究探討了血清SIRT1表達對VPA治療癲癇患者療效的影響,以期為臨床合理用藥提供參考。
DA-1型干式熒光免疫分析儀、FY-06型試劑卡孵育器、VPA檢測試劑盒(批號FFS092T)均購自北京丹大生物技術有限公司;Research?plus型手動移液器、吸頭及離心管均購自德國Eppendorf公司;Pico17型高速離心機購自美國Thermo Fisher Scientific公司;WiseMix VM-10型渦旋振蕩器購自韓國Daihan公司;BIOG RNA提取試劑盒(批號202011Q610001)購自常州百代生物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全自動生化分析儀購自瑞士Roche公司。主要試劑包括無水乙醇、異丙醇、氯仿、無酶無菌水等。
選擇2021年3-10月貴州醫(yī)科大學附屬白云醫(yī)院(以下簡稱“我院”)就診、出院后單獨口服VPA治療的54例癲癇患者(包括有過癲癇史或有明確癲癇誘因的癲癇患者)為研究對象,患者年齡19~88歲,男42例、女12例。另同期選擇我院體檢中心50例體檢健康者作為基線參考樣本,年齡18~89歲,男31例、女19例。本研究的納入標準為:(1)年齡≥18歲;(2)入院診斷為癲癇,診斷標準參考《臨床診療指南·癲癇病分冊(2015修訂版)》[5];(3)出院后單獨口服VPA。本研究的排除標準為:(1)伴有其他惡性疾病者,如惡性腫瘤、白血?。唬?)肝功能不全者;(3)同時服用其他抗癲癇藥物或采用其他手段治療癲癇者。本研究方案已獲得我院醫(yī)學倫理委員會審核批準,批件號:2022倫審第(8)號。所有患者均知情同意,并簽署了知情同意書。
試驗前準備BIOG RNA提取試劑盒中的洗滌液A和洗滌液B。取血清樣本和RNA載體置于無RNA酶的EP管中混勻,加入裂解液和消化液混合均勻,然后于56 ℃水浴10 min至完全裂解,再加入無水乙醇,混勻。將吸附柱置于收集管中,取上述溶液轉(zhuǎn)入吸附柱內(nèi),靜置2 min,以12 000 r/min 4 ℃離心1 min(下同),棄收集管內(nèi)廢液。剩余溶液轉(zhuǎn)移至吸附柱內(nèi),靜置2 min,離心,棄收集管內(nèi)廢液。吸附柱放回收集管內(nèi),加洗滌液A至吸附柱內(nèi),離心,棄收集管內(nèi)廢液。吸附柱放回收集管內(nèi),加洗滌液B至吸附柱內(nèi),離心,棄收集管內(nèi)廢液。將吸附柱放回收集管內(nèi),離心,棄殘留的洗滌液。取出吸附柱,放入新的無RNA酶的離心管內(nèi),再加入洗脫液,靜置3 min,離心,收集RNA溶液,于-80 ℃冰箱保存,待檢測。
采用實時熒光定量PCR檢測。提取血清RNA后,逆轉(zhuǎn)錄成cDNA,以cDNA為模板,擴增產(chǎn)物行瓊脂糖凝膠電泳,反應后分析基因擴增的循環(huán)閾值(Ct值)。SIRT1引物序列(5′→3′):上游引物TGATTGGCACAGATCCTCGAA,下游引物AAGTCTACAGCAAGGCGAGC;甘油醛-3-磷酸脫氫酶(GAPDH)引物序列(5′→3′):上游引物TGTGTCCGTCGTGGATCTGA,下游引物CCTGCTTCACCACCTTCTTGA。實時熒光定量PCR反應條件:95 ℃ 3 min預變性,然后按95 ℃ 30 s,56 ℃ 30 s,72 ℃ 30 s,共40次循環(huán)。以GAPDH為內(nèi)參,以2-ΔΔCt計算SIRT1 mRNA的相對表達水平。
以SIRT1 mRNA相對表達水平低于基線的癲癇患者作為SIRT1低表達治療組,高于基線的癲癇患者作為SIRT1高表達治療組。
根據(jù)患者實際使用藥品情況,本研究中患者使用的VPA包括本院開具的和患者院外自帶藥品,經(jīng)統(tǒng)計分別來自湖南省湘中制藥有限公司(本院藥品)、山東方明藥業(yè)股份有限公司(院外自帶)、山東仁和制藥有限公司(院外自帶)。通過查閱有關文獻,上述3種VPA均符合一致性評價,臨床療效無明顯差異[17]。根據(jù)藥品說明書內(nèi)容,3種VPA的用藥方案一致。因此本研究的給藥方案為:SIRT1低、高表達組患者出院后,參照藥品說明書,口服低劑量VPA(12 mg/kg或每日約600 mg)治療,用藥后分別作為SIRT1低表達治療組和SIRT1高表達治療組;并于用藥1周后監(jiān)測兩組患者的血藥濃度,調(diào)整VPA血藥濃度在有效范圍內(nèi)。治療3個月后,所有患者回院復查VPA血藥濃度,評價治療3個月的臨床療效(臨床療效評價標準見“2.5”項下)。若患者臨床療效為無效,則增加VPA劑量至15 mg/kg或每日約800 mg,此部分患者作為SIRT1低表達加量組和SIRT1高表達加量組。繼續(xù)治療3個月后,加量組患者回院復查VPA血藥濃度,評價其增加劑量治療3個月的臨床療效。
患者出院后對口服低劑量VPA治療3個月、治療3個月后癲癇控制無效增加藥物劑量再治療3個月的癲癇患者進行血藥濃度檢測?;颊叱鲈汉?,口服VPA,每3個月復查1次,血液樣本采集后,于室溫條件下24 h內(nèi)完成檢測;若樣本在24 h內(nèi)不能及時檢測,其在4 ℃冷藏保存不可超過7 d,-20 ℃以下冷凍保存不可超過1個月;樣本檢測前需要恢復至室溫,冷凍保存的樣本需要完全融化、復溫、混合均勻后使用(切忌反復凍融)。采用干式熒光免疫分析儀監(jiān)測患者的血藥濃度。血液樣本離心后,取10 μL血清,加入VPA檢測試劑盒充分混勻得稀釋液,取80 μL稀釋液加入試劑卡中孵育15 min,檢測血藥濃度。VPA檢測結果的參考區(qū)間參考文獻[15]。
患者出院后對口服低劑量VPA治療3個月、治療3個月后癲癇控制無效增加藥物劑量再治療3個月的癲癇患者進行臨床療效評價。3個月內(nèi)癲癇完全控制或發(fā)作次數(shù)減少>75%視為顯效,發(fā)作次數(shù)減少50%~75%視為有效,發(fā)作次數(shù)減少25%~<50%視為療效差,發(fā)作次數(shù)減少<25%或發(fā)作加重視為無效[18]。有效控制率(%)=(顯效例數(shù)+有效例數(shù))/總例數(shù)×100%,無效控制率(%)=(療效差例數(shù)+無效例數(shù))/總例數(shù)×100%??傆行Э刂坡剩?)=[(顯效例數(shù)+有效例數(shù))治療組+(顯效例數(shù)+有效例數(shù))加量組]/總例數(shù)×100%。
采用全自動生化分析儀檢測治療前、口服低劑量VPA治療3個月、治療3個月后癲癇控制無效增加藥物劑量再治療3個月的癲癇患者的肝功能。丙氨酸轉(zhuǎn)氨酶(alanine aminotransferase,ALT)的參考范圍為 10.00~35.00 U/L,天冬氨酸轉(zhuǎn)氨酶(aspartate aminotransferase,AST)的參考范圍為8.00~40.00 U/L,總膽紅素(total bilirubin,TBIL)的參考范圍為1.70~21.00 μmol/L。
采用SPSS 18.0軟件對數(shù)據(jù)進行統(tǒng)計分析。計量資料以±s表示,兩組間比較采用兩獨立樣本t檢驗。檢驗水準α=0.05。
治療前,54例患者中有31例患者的SIRT1 mRNA相對表達水平低于基線值,有23例患者高于基線值。與健康者SIRT1表達組相比,SIRT1低表達治療組治療前SIRT1 mRNA相對表達水平顯著降低,SIRT1高表達治療組顯著增加,結果見圖1。
圖1 癲癇患者治療前SIRT1 mRNA相對表達水平比較(±s)
低劑量VPA治療3個月、治療3個月后癲癇控制無效增加藥物劑量再治療3個月后,全部患者的血藥濃度均在50~100 μg/mL之間,表明血藥濃度始終在有效濃度范圍內(nèi)。其中,低劑量VPA治療3個月后的血藥濃度檢測結果顯示,SIRT1低表達治療組與SIRT1高表達治療組患者的血藥濃度比較,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P>0.05)。治療3個月后癲癇控制無效增加藥物劑量再治療3個月的血藥濃度檢測結果顯示,SIRT1高表達加量組患者的血藥濃度平均值為(84.15±4.24) μg/mL,顯著高于 SIRT1高表達治療組(64.40±3.40) μg/mL(P<0.05)。結果見圖2。
圖2 SIRT1高、低表達癲癇患者治療后各時間點血藥濃度監(jiān)測結果比較(±s)
在VPA有效血藥濃度范圍內(nèi),癲癇患者給予低劑量VPA治療3個月后,31例SIRT1低表達治療組患者中有26得到有效控制,5例控制無效;23例SIRT1高表達治療組患者有10例得到有效控制,13例控制無效,SIRT1高表達治療組患者癲癇有效控制率明顯低于SIRT1低表達治療組(P<0.05)。治療3個月后癲癇控制無效的患者增加藥物劑量再治療3個月,其中5例SIRT1低表達加量組患者有3例被有效控制,13例SIRT1高表達加量組患者有9例被有效控制,SIRT1高表達加量組患者癲癇有效控制率顯著高于SIRT1高表達治療組(P<0.05)。治療6個月后,31例SIRT1低表達組患者最終有29例患者得到有效控制,23例SIRT1高表達組患者19例得到有效控制。結果見表1。
表1 SIRT1高、低表達癲癇患者治療后各時間點臨床療效監(jiān)測結果
對癲癇患者治療前后各時間點的肝功能指標進行檢測,結果見表2。如表2所示,隨著血藥濃度的增加,癲癇患者肝功能指標水平均在參考范圍內(nèi)。
表2 SIRT1高、低表達癲癇患者治療前、后各時間點肝功能指標檢測結果(±s)
表2 SIRT1高、低表達癲癇患者治療前、后各時間點肝功能指標檢測結果(±s)
組別SIRT1低表達組(治療前)SIRT1低表達治療組SIRT1低表達加量組SIRT1高表達組(治療前)SIRT1高表達治療組SIRT1高表達加量組n 31 31 5 23 23 10 ALT/(U/L)16.39±0.12 21.23±0.54 24.58±0.25 16.98±0.27 19.58±0.29 19.49±0.31 AST/(U/L)21.53±0.34 25.67±0.32 26.72±0.28 18.36±0.33 21.11±0.32 23.30±0.41 TBIL/(μmol/L)8.76±0.15 9.84±0.67 11.02±0.18 10.70±0.22 9.67±0.18 10.77±0.21
研究顯示,VPA血藥濃度在50~100 μg/mL范圍內(nèi)時,癲癇控制效果好,VPA<50 μg/mL表明癲癇控制效果較差,VPA>100 μg/mL將增加VPA的藥物不良反應[15]。本研究以臨床入院診斷為癲癇、出院后口服單藥VPA的患者為研究對象,探討了血清SIRT1表達對VPA治療癲癇患者療效的影響。結果顯示,低劑量VPA治療后,患者的血藥濃度在最小有效濃度(50 μg/mL)之上,增加VPA劑量后,SIRT1高表達患者的血藥濃度在80~100 μg/mL之間,也在VPA最小中毒濃度(100 μg/mL)之下。本研究同時監(jiān)測了低劑量VPA治療3個月、治療3個月后癲癇控制無效增加藥物劑量再治療3個月的患者癲癇控制率,結果顯示,在VPA血藥濃度50~70 mg/L有效濃度范圍內(nèi),與SIRT1低表達治療組患者比較,SIRT1高表達治療組患者的控制癲癇發(fā)作效果不佳;增加VPA劑量后,患者血藥濃度在80~100 mg/L有效濃度范圍內(nèi),與SIRT1高表達治療組患者比較,SIRT1高表達加量組患者的控制癲癇發(fā)作效果更佳。
VPA是治療癲癇的常用藥物[19],但由于該藥的治療窗較窄,個體化給藥差異較大,以肝毒性尤為嚴重[20],故在患者使用VPA期間,應密切監(jiān)測其血藥濃度,并定期進行肝功能指標檢測,以降低藥物不良反應的發(fā)生風險[21―22]。本研究對癲癇患者血藥濃度和肝功能指標進行監(jiān)測,結果表明,隨著血藥濃度增加,肝功能指標水平上升,雖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但考慮到癲癇是一種慢性、復發(fā)性和進行性神經(jīng)系統(tǒng)疾病,需長期治療,因此更應關注患者肝功能變化,對需終身服藥患者建議增加保肝藥物。
研究顯示,SIRT1與癲癇發(fā)生存在密切聯(lián)系,其中SIRT1的表達和活性上調(diào)可能在難治性癲癇發(fā)病機制中起重要作用[14]。大鼠癲癇持續(xù)狀態(tài)下海馬體中SIRT1的表達和活性增強[11],因此推測癲癇患者在口服VPA治療中,SIRT1的表達可能會影響VPA治療癲癇的效果。盡管已知SIRT1通路可通過調(diào)節(jié)過氧化物酶體增殖物激活受體γ共激活因子1α參與線粒體生物發(fā)生[23―24],但目前尚無關于SIRT1影響癲癇的報道。本研究結果表明,在常規(guī)VPA血藥濃度范圍內(nèi)治療癲癇時,與SIRT1低表達治療組癲癇患者比較,SIRT1高表達治療組患者控制癲癇發(fā)作效果不佳,推測SIRT1高表達很有可能與癲癇難治有關。
綜上所述,在VPA有效血藥濃度范圍內(nèi)治療癲癇,血清SIRT1高表達患者的癲癇可能更難控制;增加VPA劑量后,可提高癲癇發(fā)作的有效控制率。本文為揭示SIRT1對癲癇發(fā)作和癲癇治療的影響提供了一定的研究基礎。由于癲癇是一個極其復雜的生理病理過程,且本文臨床樣本量較少,后期SIRT1低表達加量組臨床樣本量更少,組間比較存在一定的局限性,為更好地控制癲癇發(fā)作,本課題組下一步將增加臨床樣本量,探索SIRT1在癲癇中的作用機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