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激進環(huán)??棺h活動現在有了更加博眼球的抗議手段——對博物館里的那些名人畫作下手。今年以來,包括《向日葵》《戴珍珠耳環(huán)的少女》《干草堆》等世界名畫頻頻遭遇激進環(huán)保人士的突襲。
? 為了地球的未來著想無可厚非,但如此激進、備受爭議的抗議舉動,究竟是為地球“請命”,還是“生態(tài)恐怖主義”?他們緣何要走到這一步?
“突襲”名畫引發(fā)熱議
? 前不久,聯合國第二十七屆氣候變化大會(COP27)在埃及舉辦,環(huán)保組織“停止石油”的抗議者爬上英國倫敦附近M25高速公路上方的龍門架,在那里懸掛上橘色的醒目橫幅,橫幅上的大字寫著“停止石油”。整整4天時間,抗議活動導致M25高速公路癱瘓。終于,“停止石油”組織宣布11月11日暫停在M25高速公路上的抗議活動。但英國警方不敢松懈,因為警方認為這僅僅只是因“停止石油”試圖轉移抗議重點,將精力和資源集中到其他抗議活動上。
? 英國警方用“犯罪”一詞來指代“停止石油”的抗議活動。因為,“停止石油”近來的抗議舉動備受爭議?!巴V故汀苯M織最出名的抗議舉動,莫過于向倫敦國家美術館內的鎮(zhèn)館之寶、價值5.8億元人民幣的梵高畫作《向日葵》潑灑番茄湯汁了。
? 10月14日中午,兩個年輕女孩將手中的番茄罐頭湯汁向畫作潑去。緊接著,她們脫去身上的夾克,露出寫有“停止石油”標語的 T 恤,跨過護欄,然后將手粘在了畫作下方的墻壁上?!澳囊粋€更有價值,是藝術,還是生活?”21歲的菲比·普盧默質問。同行的安娜·霍蘭德也喊道:“它比食物更珍貴嗎?比正義更珍貴嗎?你們是更加關心、保護一幅畫,還是保護我們的星球和人類?”幸而有驚無險,畫作《向日葵》還有一塊玻璃屏作為保護,確保了畫作完好無損,只是畫框部分有些許損壞。
? 雖然在此之前,“停止石油”組織也曾將目標瞄準梵高的名畫《桃花源》,抗議者當時用膠水將手粘在畫框上,但不得不承認,這一次對梵高廣為人知的《向日葵》的“突襲”,以及染著粉紅頭發(fā)的菲比被警察帶走的照片讓他們“一戰(zhàn)成名”。
? 美國《時代》周刊就指出,圍繞氣候議題舉行的抗議活動,雖然常常會給人們的正常生活造成一定的干擾,但通常情況下,它們在公眾記憶中的“保質期”較短。但向《向日葵》潑湯的抗議舉動就很不一樣,隨著現場視頻流出,迅速獲得數百萬的瀏覽量,這種激進的做法也在網上引發(fā)了激烈辯論。無論評價如何,“停止石油”一下子名聲大噪。
“金主”竟是石油大亨
? 看著“停止石油”組織“一戰(zhàn)成名”,其他環(huán)保組織也紛紛效仿。10月底,德國波茨坦巴貝里尼博物館收藏的莫奈1890年的畫作《干草堆》遭土豆泥襲擊,下狠手的是德國環(huán)保組織“最后一代”的成員。幾天后,兩個與“停止石油”組織無關的比利時抗議者,身穿“停止石油”組織的服裝,對維米爾的畫作《戴珍珠耳環(huán)的少女》動手……他們的目的是共同的——吸引人們對環(huán)境保護的重視。
? 隨著今年類似潑湯的破壞性抗議行動越來越多,這些激進環(huán)保組織也被人貼上了“生態(tài)恐怖主義” 的標簽。尤其是一些熱愛藝術的人們,更是無法接受這些極端環(huán)保人士對名畫的破壞。
? 事實上,隨著人們愈發(fā)關注全球變暖,在輿論的壓力下,越來越多的藝術機構正同長期給予贊助的石油巨頭劃清界限。然而,與此同時,反對石油開采的環(huán)保組織卻同石油掛上了鉤。調查顯示,包括“停止石油”“最后一代”等11個以破壞性行動博眼球的環(huán)保、氣候組織都屬于一個名為“A22網絡”的公民抵抗運動聯盟?!癆22網絡”今年10月在全球范圍內發(fā)起了所謂的“十月起義”的破壞性氣候抗議活動?!皻夂蚓o急基金”正是“A22網絡”的金主。數據顯示,該基金2022年已向43個不同的團體提供了450萬美元的資金,其中向“停止石油”和“最后一代”的認捐數額分別為92萬和8萬美元。
? “氣候緊急基金”如此出手闊綽,不得不提到它的聯合創(chuàng)始人之一——艾琳·蓋蒂。在《向日葵》被潑湯后,艾琳高調地在英國《衛(wèi)報》上發(fā)文“邀功”,表示自己已經為“氣候緊急基金”捐了100萬美元資金。盡管現年65歲的艾琳·蓋蒂本人并未從事石油行業(yè),且將部分財產投入了與氣候危機有關的慈善事業(yè),但她的祖父正是1960年代的全球首富、美國石油大亨保羅·蓋蒂??梢哉f,蓋蒂家族靠石油發(fā)了大財,“蓋蒂”一度是石油的代名詞。出身石油大亨家族,卻為破壞性環(huán)??棺h活動投錢的還有麗貝卡·洛克菲勒·蘭伯特和彼得·吉爾·凱斯,他們都來自靠石油起家、大名鼎鼎的洛克菲勒家族。他們在2020年創(chuàng)建了“方程式運動”,并承諾在10年內捐款3000萬美元。
? 人們不禁質疑,這些石油巨頭家族支持這些激進的環(huán)保組織,尤其是在歐洲采取激進行動,真心是為了地球,又或是有別的動機?
(摘自《新民晚報》玖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