侯瑋莉
“黨課”兩個字,聽起來就有些枯燥。但有一個人,他講的黨課卻引人入勝,場場爆滿。他堅信:“我要不受教育,沒法教育別人。我不感動,也不會感動別人。”他就是青島開放大學原副校長、青島市“惠風家園”離退休干部紅色宣講團團長、青島市政協(xié)文史館“特聘專家顧問”王繼軍。
? 10年來,王繼軍一直堅持講黨課,進機關、下部隊、入企業(yè)、到學校,在青島和省內(nèi)外宣講1200余場。此外,還參與了青島電視臺《抗戰(zhàn)歲月》《見證青島解放》《鑄魂》等三部片子的策劃、撰稿和拍攝,寫了兩本有關青島的書——《青島青春贊歌》與《青島紅色記憶》。
? 王繼軍其實不是從退休才開始講黨課的,用他自己的話說,自己一直都在講黨課。
? 最開始講課,還是源于單位的一名1938年參加革命的老干部再三囑托。王繼軍說,自己也有個從不想接受到接受的過程。一開始是不情愿的,講課報告是個硬骨頭。但是作為一名局黨委宣傳處長,必須要通過這種方式為社會服務。為能講好黨課,連愁帶急,嘴上都起了黃瘡。1987年,王繼軍講了他的第一次課,得到了單位的肯定。
? 王繼軍表示,講黨史不能只講書上的理論概念,要讓大家聽得進去、聽到內(nèi)涵。為此,他歸納出學習黨史國史的三個問題:一是黨史國史太遙遠,二是理論概念太空虛,三是英雄人物太膚淺。王繼軍在黨史宣講中著力解決這三個問題。
? 一是讓黨史教育由“遠”到“近”。王繼軍認為,宣講黨史消除距離感,必須與地方史相聯(lián)系。他在青島電視臺主講青島紅色歷史的青年系列講座《島城的青春贊歌》,緊扣青島地方史的沿革,講不同時期的青島英雄和烈士的真實故事。播出后廣受重視,在青島電視臺當年的黨建頻道三年播出四遍。近幾年,王繼軍參與了青島電視臺歷史紀錄片《抗戰(zhàn)歲月》《見證青島解放》和反映青島工運史的《鑄魂》的策劃、撰稿和拍攝,采用專家、當事人及親屬的講述與歷史檔案相結合的方式,再現(xiàn)了青島百年歷史,播出后社會反響強烈。
? 二是將黨史教育由“虛”變“實”。王繼軍認為,黨史宣講必須貼近群眾,貼近生活,敢于聚焦熱點難點問題,旗幟鮮明地把握理論導向。2015年,他應邀講抗戰(zhàn)專題,準備了《中國抗日戰(zhàn)爭的中流砥柱》和《青島的抗戰(zhàn)歲月》兩個專題,前者講全國,后者講青島。講述事件,先交代清楚中日兩國的社會背景,把小歷史放到大歷史的布局中,讓聽眾對中國抗戰(zhàn)有了一個完整清晰的認識。場場報告均引起強烈反響。
? 三是使黨史教育由“淺”及“深”?,F(xiàn)在的青少年常常認為英雄離自己太遠。為此,王繼軍在黨史宣講中,結合不同時代的歷史背景,講清英雄人物的思想變化和成長過程,講清他們是共產(chǎn)黨帶領人民打江山、建國家的典型。比如,他講烈士黃繼光精神的傳承,既講殘酷的上甘嶺戰(zhàn)斗環(huán)境,體會烈士堵槍眼的極端重要性;又講他是眾多英雄烈士的典型,還要講烈士所在十五軍成建制轉成空降兵軍的過程;更要介紹黃繼光所在連隊從他70年前犧牲到今日,連隊點名時,齊聲為“黃繼光”喊“到”的聲威。以此講清今天學習黨史是繼承傳統(tǒng),傳承黨魂、軍魂、國魂和民族魂的需求,增強了廣大青年的歷史責任感。
? 王繼軍表示,他今年在《老干部講黨課·紅色文脈》中,講了兩個地標方位:一個是浮山所軍屯文化聚力抗倭,一個是歷經(jīng)百年魚山路5號學府。
? 王繼軍說, 600年前,山南海北的移民,為了抗倭,攜家?guī)Э趤淼角鄭u。嶗山腳下幾十個村莊,全部都是移民過來的。各個民族文化風俗不同,為了凝聚民心,就在浮山所南城墻上建了“南閣廟”,供奉道教的三官、佛教的觀音菩薩。這個地區(qū)就有了統(tǒng)一的、國家的、民族的、物化的文化象征,各族各姓都設有自己的家族祠堂、家譜,逢年過節(jié)青島地區(qū)也有了統(tǒng)一的大活動。有聚有散,有分有合,600年來一直沿習。因此,青島地區(qū)600年以來一直是和睦相處,沒有群毆打仗的記錄。
? 王繼軍表示,講歷史就是講人、講思想、講文化。魚山路5號,原山東大學、現(xiàn)中國海洋大學魚山校區(qū)所在地,到2024年就是建校100年了。王繼軍在《老干部講黨課》中專門講了魚山路5號的故事。這座百年學府和青島及國家命運息息相關:這里留下了國家級大師的足跡;這座紅色校園英雄輩出;這里是中國海洋事業(yè)的搖籃;傳承基因向海而生是這座學府的百年血脈。
? 為了講好黨課,他每年都有一個考察專題,根據(jù)不同的專題進行實地調(diào)研。比如,講軍屯抗倭文化,專程去寧波的龍山所,實地考察戚繼光當年離開山東到浙江首戰(zhàn)倭寇的戰(zhàn)場;2014年,講甲午戰(zhàn)爭與愛國主義,實地考察了劉公島、煙臺、旅順、大連等地,搜集了大量一手資料,深刻體悟了甲午戰(zhàn)爭期間的國恥民恨;要講好“紀念長征”系列黨課,幾乎到當年紅軍長征路上的紀念館看了一遍,到紀念館學習,搜集書籍資料,去遺址感受戰(zhàn)場氣氛。王繼軍認為,珍貴的東西必須到實地才能得到。
? 王繼軍說,這些年,自己講黨課已有20多個題目,分別適應部隊和地方的學習要求,目前都要和學習黨的二十大精神結合起來,重新備課重新講,力求把理論與實踐相結合,將歷史與現(xiàn)實相連接,把每個提法的歷史時機、國際國內(nèi)形勢講清楚了,讓黨的二十大精神更加深入人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