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 萍, 王宇鶴, 許 剛, 張瑞瑞, 廖予菲, 張夢娜, 賴普輝*
(1.陜西國際商貿(mào)學院,陜西 西安 712046;2.陜西省中藥綠色制造技術協(xié)同創(chuàng)新中心,陜西 西安 712046;3.西藏民族大學醫(yī)學部臨床醫(yī)院,陜西 咸陽 712082;4.陜西步長制藥有限公司,陜西 西安 710075)
大葉秦艽為陜西、甘肅道地藥材,也是商品秦艽的主要來源,其味辛、苦,性平,具有祛風濕、清濕熱、止痹痛、退虛熱功效[1],含有環(huán)烯醚萜苷、黃酮、木脂素、多糖等成分[2],其中環(huán)烯醚萜苷是龍膽屬植物特征化合物,也是秦艽活性成分之一,具有抗炎[3-5]、抗癌[6]、保肝[7-8]等作用。
目前,關于秦艽活性成分提取及抗氧化活性的文獻以總黃酮[9-10]、多酚[11]、熊果酸[12]為主,鮮有涉及環(huán)烯醚萜苷。因此,本實驗優(yōu)化大葉秦艽回流提取、超聲提取、超聲-回流提取工藝,并考察其抗氧化活性,以期為后續(xù)該藥材品質(zhì)研究、復方制劑開發(fā)利用提供理論依據(jù)。
TU-1810型紫外可見分光光度計(北京普析通用儀器有限責任公司);ME204型電子天平[梅特勒-托利多儀器(上海)有限公司];FW177型中草藥粉碎機(北京市永光明醫(yī)療儀器有限公司);KQ-400DE型數(shù)控超聲波清洗器(昆山市超聲儀器有限公司);HH-S型水浴鍋(鞏義市英峪予華儀器廠);DHG-9145A型電熱恒溫鼓風干燥箱(上海一恒科學實驗有限公司);
龍膽苦苷對照品(DST200302-070,純度≥96%,德思特生物科技有限公司);1,1-二苯基-2-三硝基苦基肼(純度≥96%,美國Sigma公司);其余試劑均為分析純。
大葉秦艽采自陜西省寶雞市隴縣,經(jīng)陜西國際商貿(mào)學院生藥教研室雷國蓮教授鑒定為龍膽科植物秦艽GentianamacrophyllaPall.的根。
2.1 藥材預處理 大葉秦艽飲片粉碎后過40目篩,粉末,置于干燥器中保存。
2.2 總環(huán)烯醚萜苷含量測定
2.2.1 供試品溶液制備 精密稱取干燥至恒重的大葉秦艽粉末2 g,分別進行回流提取、超聲提取、超聲-回流提取,濾過,收集濾液,即得。
2.2.2 對照品溶液制備 精密稱取105 ℃干燥至恒重的龍膽苦苷對照品5.0 mg,置于25 mL量瓶中,甲醇定容,搖勻,即得(質(zhì)量濃度為0.2 mg/mL)。
2.2.3 線性關系考察 參考文獻[13-14]報道并作適當修改。精密吸取對照品溶液0.25、0.50、0.75、1.0、1.25、1.50 mL至10 mL量瓶中,甲醇定容,搖勻,以甲醇為空白溶液,在272 nm波長處測定吸光度。以吸光度為縱坐標(A),對照品質(zhì)量濃度為橫坐標(X)進行回歸,得方程為A=24.338X-0.001 2(r=0.999 6),在0.005~0.03 mg/mL范圍內(nèi)呈良好的線性關系。
2.2.4 方法學考察
2.2.4.1 精密度試驗 精密吸取0.2 mg/mL對照品溶液1 mL,按“2.2.3”項下方法測定吸光度6次,測得其RSD為1.74%,表明儀器精密度良好。
2.2.4.2 重復性試驗 取大葉秦艽粉末2 g,按“2.2.1”項下方法制備供試品溶液6份,按“2.2.3”項下方法測定吸光度,測得其RSD為1.51%,表明該方法重復性良好。
2.2.4.3 穩(wěn)定性試驗 按“2.2.1”項下方法制備同一份供試品溶液,室溫下放置0、2、4、6、8、10 h后按“2.2.3”項下方法測定吸光度,測得其RSD為1.44%,表明溶液在10 h內(nèi)穩(wěn)定性良好。
2.2.4.4 加樣回收率試驗 取9份1.473 3 mg/mL提取液,每份0.25 mL,按50%、100%、150%水平加入0.2 mg/mL對照品溶液,甲醇定容至50 mL,按“2.2.3”項下方法測定吸光度,測得其平均加樣回收率分別為97.88%、98.83%、96.92%,RSD分別為1.51%、1.84%、1.41%。
2.3 提取工藝優(yōu)化
2.3.1 回流提取工藝
2.3.1.1 單因素試驗 精密稱取大葉秦艽粉末2 g,考察乙醇體積分數(shù)(55%、65%、75%、85%、95%)、液料比(12∶1、16∶1、20∶1、24∶1、28∶1)、回流時間(30、60、90、120、150 min)、提取次數(shù)(1、2、3、4次)對總環(huán)烯醚萜苷含量的影響。
2.3.1.2 響應面法 在單因素試驗基礎上,以乙醇體積分數(shù)、液料比、提取次數(shù)、回流時間為影響因素,總環(huán)烯醚萜苷含量為評價指標進行優(yōu)化。
2.3.2 超聲提取工藝
2.3.2.1 單因素試驗 精密稱取大葉秦艽粉末2 g,考察乙醇體積分數(shù)(55%、65%、75%、85%、95%)、液料比(12∶1、16∶1、20∶1、24∶1、28∶1)、超聲時間(20、30、40、50、60 min)、超聲功率(160、180、200、220、240 W)對總環(huán)烯醚萜苷含量的影響。
2.3.2.2 響應面法 在單因素試驗基礎上,以乙醇體積分數(shù)、液料比、超聲時間、超聲功率為影響因素,總環(huán)烯醚萜苷含量為評價指標進行優(yōu)化。
2.3.3 超聲-回流提取工藝
2.3.3.1 單因素試驗 精密稱取大葉秦艽粉末2 g,考察乙醇體積分數(shù)(55%、65%、75%、85%、95%)、液料比(12∶1、16∶1、20∶1、24∶1、28∶1)、超聲時間(20、30、40、50、60 min)、回流時間(45、60、75、90、105 min)對總環(huán)烯醚萜苷含量的影響。
2.3.3.2 響應面法 在單因素試驗基礎上,以乙醇體積分數(shù)、液料比、超聲時間、回流時間為影響因素,總環(huán)烯醚萜苷含量為評價指標進行優(yōu)化。
2.4 總環(huán)烯醚萜苷抗氧化活性研究
2.5 數(shù)據(jù)處理 實驗數(shù)據(jù)均測定3次,通過Design-Expert 8.0.6軟件進行響應面分析,Microsoft Excel 2007、Origin 8.0.6、SPSS 17.0軟件進行統(tǒng)計學分析。
3.1 回流提取工藝優(yōu)化
3.1.1 單因素試驗 見圖1,最終設定乙醇體積分數(shù)為65%~85%,液料比為16∶1~24∶1,回流時間為60~120 min,提取次數(shù)為1~3次,此時總環(huán)烯醚萜苷含量有最大值。
圖1 回流提取工藝中各因素對總環(huán)烯醚萜苷含量的影響
3.1.2 響應面法 因素水平見表1,結(jié)果見表2。
表1 回流提取工藝因素水平
表2 回流提取工藝設計與結(jié)果
對表2數(shù)據(jù)進行多元回歸分析,得方程為Y=61.77+0.27A+1.48B+3.00C+5.90D-2.82AB-0.89AC-0.038AD-0.14BC-2.96BD-1.37CD-4.06A2-3.83B2-4.42C2-7.56D2,方差分析見表3。由此可知,模型P<0.000 1,具有高度顯著性;失擬項P>0.05,表明模型擬合度良好;變異系數(shù)為4.44%,表明模型具有良好的精密度和可靠性;回流時間、提取次數(shù)對總環(huán)烯醚萜苷含量有極顯著影響(P<0.01),液料比有顯著影響(P<0.05),而乙醇體積分數(shù)無顯著影響(P>0.05)。
表3 回流提取工藝方差分析
響應面分析見圖2,可知最優(yōu)工藝為乙醇體積分數(shù)74.80%,液料比20.24∶1,提取次數(shù)2.35次,回流時間98.58 min,考慮到操作可行性,將其修正為乙醇體積分數(shù)75%,液料比20∶1,提取次數(shù)2次,回流時間100 min,總環(huán)烯醚萜苷含量為63.29 mg/g。按上述優(yōu)化工藝進行驗證試驗,測得總環(huán)烯醚萜苷平均含量為62.75 mg/g,與預測值63.29 mg/g接近,表明該工藝穩(wěn)定可靠。
圖2 回流提取工藝中各因素響應面圖
3.2 超聲提取工藝優(yōu)化
3.2.1 單因素試驗 見圖3,最終設定乙醇體積分數(shù)為65%~85%,液料比為16∶1~24∶1,超聲時間為30~50 min,超聲功率為180~220 W,此時總環(huán)烯醚萜苷含量有最大值。
圖3 超聲提取工藝中各因素對總環(huán)烯醚萜苷含量的影響
3.2.2 響應面法 因素水平見表4,結(jié)果見表5。
表4 超聲提取工藝因素水平
表5 超聲提取工藝設計與結(jié)果
對表5數(shù)據(jù)進行多元回歸分析,得方程為Y=69.60+1.81A+1.55B+1.83C+0.53D-1.94AB+0.72AC+1.06AD-0.79BC-1.51BD+3.24CD-3.88A2-2.53B2-5.65C2-3.15D2,方差分析見表6。由此可知,模型P<0.001,具有高度顯著性;失擬項P>0.05,表明模型擬合度良好;變異系數(shù)為3.36%,表明模型具有良好的精密度和可靠性;超聲時間對總環(huán)烯醚萜苷含量有極顯著影響(P<0.01),乙醇體積分數(shù)、液料比有顯著影響(P<0.05),而超聲功率無顯著影響(P>0.05)。
表6 超聲提取工藝方差分析
響應面分析見圖4,可知最優(yōu)工藝為乙醇體積分數(shù)77.60%,液料比20.41∶1,超聲時間42.35 min,超聲功率204.51 W,考慮到操作可行性,將其修正為乙醇體積分數(shù)78%,液料比20∶1,超聲時間42 min,超聲功率204 W,總環(huán)烯醚萜苷含量為70.19 mg/g。按上述優(yōu)化工藝進行驗證試驗,測得總環(huán)烯醚萜苷平均含量為70.25 mg/g,與預測值70.19 mg/g接近,表明該工藝穩(wěn)定可靠。
圖4 超聲提取工藝中各因素響應面圖
3.3 超聲-回流提取工藝優(yōu)化
3.3.1 單因素試驗 見圖5,最終設定乙醇體積分數(shù)為65%~85%,液料比為12∶1~20∶1,超聲時間為20~40 min,回流時間為60~90 min,此時總環(huán)烯醚萜苷含量有最大值。
圖5 超聲-回流提取工藝中各因素對總環(huán)烯醚萜苷含量的影響
3.3.2 響應面法 因素水平見表7,結(jié)果見表8。
表7 超聲-回流提取工藝因素水平
表8 超聲-回流提取工藝試驗與結(jié)果
對表8數(shù)據(jù)進行多元回歸分析,得方程為Y=77.16-0.15A+0.93B-1.22C-2.79D+2.28AB+0.077AC-0.88AD+1.98BC+0.077BD+1.45CD-1.47A2-3.05B2-6.15C2-9.13D2,方差分析見表9。由此可知,模型P<0.000 1,具有高度顯著性;失擬項P>0.05,表明模型擬合度良好;變異系數(shù)為2.21%,表明模型具有良好的精密度和可靠性;回流時間對總環(huán)烯醚萜苷含量有極顯著影響(P<0.01),液料比、超聲時間顯著影響(P<0.05),而乙醇體積分數(shù)無顯著影響(P>0.05)。
表9 超聲-回流提取工藝方差分析
響應面分析見圖6,可知最優(yōu)工藝為乙醇體積分數(shù)76.46%,液料比16.72∶1,超聲時間29.10 min,回流時間72.48 min,總環(huán)烯醚萜苷含量為77.55 mg/g,考慮到操作可行性,將其修正為乙醇體積分數(shù)76%,液料比17∶1,超聲時間29 min,回流時間72 min。按上述優(yōu)化工藝進行驗證試驗,測得總環(huán)烯醚萜苷平均含量為76.49 mg/g,與預測值77.55 mg/g接近,表明該工藝穩(wěn)定可靠。
圖6 超聲-回流提取工藝中各因素響應面圖
3.4 驗證試驗 稱取大葉秦艽粉末適量,分別按3種優(yōu)化工藝進行3批驗證試驗,結(jié)果見表10,可知超聲-回流提取工藝所得總環(huán)烯醚萜苷含量最高。
表10 驗證試驗結(jié)果(n=3)
3.5 抗氧化活性研究 圖7顯示,3種提取工藝所得提取物清除DPPH、OH-自由基能力均與其質(zhì)量濃度成正比,其中對前者清除率的IC50分別為2.251、2.245、1.752 mg/mL,對后者清除率的IC50分別為2.871、2.701、2.234 mg/mL,可知超聲-回流提取工藝所得提取物的抗氧化活性最強。
圖7 提取物對各自由基的清除率
環(huán)烯醚萜類成分是秦艽中含量最高的成分之一,也是其標志化合物。預實驗比較了秦艽粉末提取溶劑,發(fā)現(xiàn)水提液中總環(huán)烯醚萜苷含量明顯低于醇提液中,故本實驗選擇乙醇作為提取溶劑。
響應面法對試驗數(shù)據(jù)進行建模,并可連續(xù)地對試驗因素的各個水平分析,從而避免了正交試驗精密度不高、預測性不好的缺陷,故本實驗采用該方法優(yōu)化大葉秦艽總環(huán)烯醚萜苷3種提取工藝,發(fā)現(xiàn)采用超聲-回流提取法時該成分含量明顯高于回流提取、超聲提取,而且該方法操作簡單,合理可行。
抗氧化活性實驗結(jié)果顯示,大葉秦艽總環(huán)烯醚萜苷質(zhì)量濃度為1~4 mg/mL時,其還原能力逐漸增強,與文獻[19-20]報道一致;為4 mg/mL時,超聲-回流提取的總環(huán)烯醚萜苷對DPPH、OH-自由基的清除率分別達(79.75±0.78)%、(75.16±0.64)%,遠高于其他2種提取方法。今后,將重點考察大葉秦艽總環(huán)烯醚萜苷提取物質(zhì)量濃度與其抗氧化活性的相關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