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尚燕琴 編輯:紫陌
其實,這個高調,可以解釋為——我們只是從來不有意地去回避跟鄰居們打交道,不管是平時還是遇到事情時。
前段時間,做了個小手術,親戚們知曉后,互相告知相約挑了一個周末來家里探望我。小區(qū)入口門衛(wèi)管理較為嚴格,我擔心親戚們進來的時候會遇到不便,所以,叮囑表妹快到達的時候告訴我一聲,我提前下去迎接。沒想到并沒有等到信息,直接迎來了大家在門口敲門。一進門,表妹就說:“姐,你和姐夫好大的名氣啊,一提你倆,保安非常熱情地給我們開門,并指給我們路線、樓棟、單元及房號。你們在小區(qū)里怎么這么出名啊?”
我哈哈一笑說:“大概是因為我們行事比較高調吧?!毙值芙忝脗兙鸵赃@個話題開始聊起來。
其實,這個高調,可以解釋為——我們只是從來不有意地去回避跟鄰居們打交道,不管是平時還是遇到事情時。
有一次,小區(qū)門口因出入管理起了矛盾,本來只有一個進出口的通道,進來的車輛和要出去的車輛頂在一起,堵起了長隊。我和先生聽到樓下刺耳的喇叭聲和吵嚷聲,下樓探看。起因是,小區(qū)門衛(wèi)管理制度要求禁止外來車輛駛入,需下車登記后方可放行。但今天這位訪客堅持己見稱,車里坐著老人、孩子,就是來走親訪友,不會對小區(qū)安全造成什么影響,保安人員應該靈活處理,直接放行才對。保安人員說要執(zhí)行公司的規(guī)定,登記之后才能放行。雙方各持己見。因這一時的僵持,導致很多要出入的車輛排隊擁堵在了門口。
先生問清事由后,上前說和,訪客此時已經很是情緒激越,其實這會兒雙方爭執(zhí)理論的時間,足夠登記好幾輪了。先生貌似閑聊地跟訪客搭話說,是有兄弟姐妹住這里嗎?帶著老人一起來探親啊,開車遠不遠,挺累的吧。訪客沖著先生開始渲泄說從郊區(qū)開了兩個小時的車來弟弟家串門,老人有點暈車,想著趕緊到家歇歇,門衛(wèi)非攔著不讓進……先生一邊傾聽一邊搭訕,基本問清了情況,手里也沒閑著,順手在來訪登記上填寫完畢,然后交給保安,保安人員也不再多說,直接起桿放行。訪客也確實有些疲累了,也沒再繼續(xù)糾纏理論。先生又協(xié)調幾位準備出去的鄰居把車往后倒,騰出空間,讓回家的車輛全部都先進來。幾分鐘的時間,一切恢復了正常。
保安大哥一臉無奈地沖我和先生攤攤手,我倆笑說:“我們都知道,你是按規(guī)定辦事,也不容易?!?/p>
后來我們給保安大哥建議,讓他和公司反映一下情況,調整一下工作方式,比如,先放行讓車進來,停靠在旁邊,然后再登記核實。
這樣一來二回,跟小區(qū)的物業(yè)工作人員都相識熟悉了。
其實,我和先生也并不是那種喜歡出頭冒尖的人,只是覺得我們居住的小區(qū)并不大,就這些鄰居們加物業(yè)人員,沒事自得其樂,有事商量著解決就好,大家和和氣氣生活在這個小環(huán)境里,挺好。不用刻意去往來交際,隨遇而行。就像那個下午,一把電鋸帶來一場鄰里交往會。
那天,先生要切割一塊隔板,給儲物柜加固一下。把電線從窗戶甩出來,拿出電鋸,在樓下開始作業(yè)。剛切割完,一樓老太太走過來,我趕緊迎上去,問是不是吵著老人家了。老太太擺擺手說,你這個工具挺給力,我有個凳子腿不平,能給削平了嗎。
這很簡單,先生一會兒功夫就給處理好了。我們剛剛收拾好工具器械,只見門房的保安大哥跑來說,他有個桌子想鋸掉一截。有鄰居的舊桌子不要了,保安大哥搬進保安室想塞到墻拐角,可就將將多出5公分進不去。先生又把工具拿出來,去到保安室義務當一回木工。還沒等他回來,有鄰居看到先生這個趁手的工具,搬著家里的木板下來,說要給鞋柜里增加兩層隔板……就這樣,一下午,先生都沒能收攤,各家有需要切開分割的都拿來蹭個方便,還有一個小孩子,拿來一截木棒,讓切割成小塊,說要自己要動手做積木。
作業(yè)場地上,聚集了好些個鄰居,有來切東西的,有來觀摩聊天的,大家湊在一起,像一場即興而來的小聚會。會有人給出主意,這塊板應該怎么切最大化利用;會有人在需要的時候,搭把手幫著扶著木板;也有人做長期的打算,說以后如果有需要就來找我們借電鋸。先生說,我家還有電鉆,各種大大小小的鉆頭,家里零時有個什么小活計,都可以來借用。
然后,大家又交流起自家有些什么器具,可以供大家需時借用,比如,這家有折疊梯子,修燈等登高時可以用;那家又說搭車線,有多時不開的車打不著火的時候可以搭線;還有鄰居說自己是高中老師,孩子有不會的題,隨時可以幫助解答……
一場木工活下來,鄰里們互通有無,互留電話,熟稔了不少,相信以后大家互相往來、互相幫助的時候會越來越多。
現(xiàn)在,小區(qū)里大部分鄰居有需要電鋸、電鉆都會找我家來借,需要修電腦都會來找先生——我們就是這樣高調起來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