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建省大田縣第六中學 樂榮柱
在日常聽課中,筆者發(fā)現初中思政課落實愛國主義教育存在政治性強、學理性弱,理論性強、實踐性弱,灌輸性足、啟發(fā)性少的課堂教學現狀,學生自然不歡迎這樣的愛國情懷培育思政課。為此,對于初中思政課厚植學生愛國情懷教育具體采取什么樣的教學模式更具實效,哪一些更為可行,哪一些在試驗過程中需要加以改進再推進,需要教師做深入細致且更富有成效的行動研討。
在行動研討中,筆者發(fā)現思政愛國情懷培育要從設計課時為單位轉變?yōu)樵O計大單元教學,學校愛國情懷培育要從“知識傳遞”的視角轉向“知識建構”視角,促使學校德育課程發(fā)展并入新的軌道。大單元教學是落實愛國情懷培育的有效路徑。立足初中思政愛國情懷培育板塊的編排特點,實施大單元教學,在遵循教學內容的系統(tǒng)性原則時,還要與提升學生愛國情懷這種政治素養(yǎng)培育協調發(fā)展,最終有利于形成正確的必備品格和關鍵能力。那么如何在愛國情懷培育視域下開展初中思政大單元教學?本文以八上第四單元“維護國家利益”的教學為例,探討思政課教學如何從大單元建構與實施上謀篇布局,實現愛國情懷培育的真教、真學、真懂、真會、真情。
思政教師是落實愛國情懷培育的教育教學研究者,應從多維度、多視角、多層面地聚合教研組團隊力量,為開好思政大單元教學奠定人力與能力基礎。為此,首先,要在情懷深厚的基礎上樹立起團隊教研服務課堂教學實際的思想意識,不斷提升自己的學習力、思考力、探究力、執(zhí)行力,自覺塑造基于發(fā)揚團隊精神成果的愛國情懷培育教育教學模式,不失時機地開展有深度、有溫度、有效度的大單元教學。定期組織愛國情懷培育相關的深度教研活動,圍繞活動主題討論實施一個大單元的教學有哪些可行性路徑,緊密聯系年度最新時政熱點補充和完善這一單元教材課程體系,全體備課組成員與時俱進地備足、備齊上課素材,牢固樹立大單元教學思想意識。其次,全體思政教研組成員要善于借助外力,與城內、城外優(yōu)秀思政教師建立教研聯盟群,為實現初中思政大單元教學提供教學上的智力支撐。最后,全體思政備課組成員要主動參與學校政教處、團委指導學生的校內、校外大德育實踐活動,一起引導學生融入國家、社會、社區(qū)(農村)發(fā)展建設問題,為更有效地開展思政大單元教學創(chuàng)造各種有利的綜合立體條件,為愛國情懷培育視域下初中思政大單元教學奠定“人力”上的“能力”基礎。
實施思政大單元教學是要從整個單元的高度,強調大單元的整體與整合的有機配合,精確提煉大單元的教學主題名稱,并以此作為大單元教學活動環(huán)節(jié)或流程的“統(tǒng)率”,這就需要教師精準把控課本內容的內核部分。八上第四單元的教學主旨依課標定性課名為“維護國家利益”,涉及三課內容依課標有序分布:第八課定性課名為“國家利益至上”,第九課課名為“樹立總體國家安全觀”,第十課課名為“建設美好祖國”。第八課的主要教學點有:在認識國家利益基礎上體悟國家利益與人民利益的依存度;在維護國家利益意識層面上如何更理性地上升至堅決捍衛(wèi)國家利益。第九課的主要教學點有:國家安全與我們息息相關及必然要求人人都是維護國家安全的主角;堅持總體國家安全及必然要求全面推進國防和軍隊現代化。第十課的主要教學點有:為祖國成就點贊并對未來充滿信心。綜合研討,可以提煉出本單元的教學主題是:以國為重,維護祖國安全與發(fā)展利益。
教學的靈魂有賴于教學主題的確定,但是課堂教學流程的完美鋪開,同樣需要有一條明線:課堂教學主線。課堂教學主線的實質是思政教師個人教學思路的魅力顯現。依據課程標準和教材的內容,本單元的教學主線可以設定為“‘三最’有機組合體:國家利益是最根本的利益,國家安全是最高的利益,國家發(fā)展是最終的利益”,圍繞“我的安全觀—我的利益觀—我的發(fā)展觀”三個環(huán)節(jié)創(chuàng)設相應的生活化的教學情境,設計結構嚴謹的一系列教學任務來組織課堂教學。為此,精準定位課堂教學主線,需要思政教師精心編寫教學設計以利于學生自主合作與探究;同樣地,也能夠架設好單元的知識構造,以利于把握教材內容的有機“四點(重點、難點、熱點和疑點)”。
初中思政教材在內容上的設置與所有學科一樣,也體現本學科知識的有序組合。本學科教學的進行,關鍵在于思政教師要從大概念上明確教材內容的內在邏輯聯系。大單元教學,就是要找到本單元教材的內在邏輯關系,架構起本單元的知識組織體系,以幫助本學科教師科學、有效地開展教學設計,也引導學生能在現實生活中隨機遷移、巧妙應用所學知識。
實施大單元教學,是為了在原先存在的各課時的共同學習目標間,開創(chuàng)出有內在聯系的新的一種更符合教學流程的邏輯關系。從對本單元教學內容的閱讀可知,第八課主要介紹國家利益與人民利益的命運共同體關系,它的意圖是要求從思想和行動兩個方面堅決維護國家利益。第九課概述國家安全與個體的息息相關性,它其實是在法律層面要求以切實的言行自覺維護國家安全。在第九課敘述引言時,涵蓋著國家安全對實現國家利益最根本的保障,關系著人民幸福生活的人權、社會發(fā)展進步同中國夢的共同實現。第十課主要介紹國家的發(fā)展成就,它的主要用意是青少年要為擔負起歷史重任而努力奮斗。從教材邏輯結構來看,第八課是總體介紹國家利益,第九課是強調國家安全是前提、是保障,第十課指出在國家安全保障的前提下,人民要生存、要發(fā)展,必須發(fā)揚實干精神。單元的內在邏輯其實彰顯的是各知識點之間在單元體系中的客觀聯結。綜上解析可見,本單元的內在邏輯就是只有國家安全有保障,國家才能正常發(fā)展,人民幸福生活才能真正實現。
知識生成的土壤和學習活動的載體的創(chuàng)設需要借助于真實或虛擬的生活情境。只有通過問題情境的創(chuàng)設和在社會實踐活動的參與中實現問題的解決,從而促進學生轉變學習方式,讓師生在合作學習和探究學習的過程中共榮共生,這樣才能真正培養(yǎng)師生間的合作精神,培育學生的創(chuàng)新意識和創(chuàng)新精神,提高學生在國家與社會層面的實踐操作能力。教學情境的創(chuàng)設要與學生的生活圈相匹配,要以學生發(fā)展點為創(chuàng)設起點,要把鮮活的生活情境嵌入教材知識之中并深度融合,這樣才有可能縮短學生與教材內容之間的距離,學生才能在體驗、體會、體悟、踐行中去實現內化于心、外化于行的目標。
依據本單元教學內容,筆者以2021年以來最新的國內時政熱點、學生身邊的熱點話題為教學素材,設計“我的安全觀—我的利益觀—我的發(fā)展觀”三個教學板塊,并創(chuàng)設了對應的教學情境。在教學情境的借力下,師生間、生生間深入思考與探究。以生活情境為依托,學生在真實的生活情境中激情式地學習、沉浸式地學習,自然地主動解決教師創(chuàng)設的一系列學習任務,學生在完成學習任務的過程中找尋到知識與技能的結合點、生長點。
作為教學對象的學生無論在何種情況下都是學習的主體,在教與學的過程中不斷實現著學生探究問題、解決問題、完成任務的驅動過程。圍繞本單元的內容和教學主題,筆者設計了三個學習任務,要求學生以自主合作與探究的方式保質保量地完成。
任務一:預習感知,熟悉文本。
這一環(huán)節(jié)要求學生在課前明確單元課程標準要求,熟悉重難點知識,以核心問題為任務驅動,熟讀文本內容,標注重點知識。在具體操作上,設置如下知識體系下的核心問題鏈以引發(fā)學生思考:(1)探究國家利益與人民利益的關系。(2)把握自覺維護國家利益的重要性以及堅持國家利益至上的具體做法。(3)為什么要維護國家安全?如何維護國家安全?(4)我國發(fā)展所取得的成就與發(fā)展中面臨的問題分別有哪些?(5)勞動的價值及尊敬和學習勞動者的原因各是什么?(6)青少年應如何發(fā)揚實干精神?學生可以獨立完成,也可以小組合作完成,以全局觀的視角系統(tǒng)地把握本單元的知識體系。所以安排這一驅動任務讓學生對教材有比較系統(tǒng)的認知,是為了在實施大單元教學中讓師生互動更加順暢。與此同時,針對學生的初步認知還不夠深刻。在新授課上,筆者展示出思路更清晰、結構更完整、體系更科學的大單元主干知識架構圖,以供學生參照學習,知識的活化、細化任務交由學生聯系生活實際自我補充、自我完善。
任務二:資料搜集,分組演示。
這一環(huán)節(jié)要求學生以學習小組為單位,發(fā)揮團隊的力量,以學習互助小組為單位完成。比如學習互助小組就“堅持國家利益至上”單元學習任務開展分工合作,搜集圖文并茂的素材并制作成PPT,在課堂交流上將本組的搜集成果一一展示。比如,以整合了的教材內容為本,運用“中國核潛艇之父”黃旭華的剪輯敘事為課堂“引子”,自主設計“夢的啟航”(夢之初)、“夢的征程”(夢之旅)、“夢的接力”(夢之續(xù))教學思路,形成課堂教學的“明線”,互助小組結合正確認識國家關系和個人利益的關系,初步學會在復雜的社會生活中做出正確價值判斷和選擇,在課堂教學中自我促成思政學科核心素養(yǎng)的塑造成型。每一小組展示完畢之后,本組或其他小組可以繼續(xù)提出問題或做出評價或提出問題解決的可行性建議。作為展示的學習小組要對其他小組提出的問題做出解答,對評價或建議做出肯定或否定回應,以他評來引導自我反思,從而使得大單元教學的實效性、引領性得以保證。
任務三:知識整合,遷移運用。
要求學生繼續(xù)針對上面任務二“堅持國家利益至上”單元學習其中片段做進一步的實踐拓展,自主確立“夢的接力”(夢之續(xù)),作為前述教學思路的補充。同時,要求結合大單元知識體系,聯系自身生活以及黃旭華老人語錄給學生的啟示,在成體系的承諾書上真誠地做出自己的承諾。全班學生有感情地齊讀黃旭華老人語錄,領會黃老對青少年一代的殷切期望。在單元學習的最后順理成章地引導學生以接過歷史的接力棒為榮,自覺且自信地把個人的價值理想融入國家、民族的價值存在之中。
以上的大單元教學任務是從學生維度來對文本知識有機整合,這在一定層面上對教材的解讀可能不那么深刻、不那么完美,需要以教師為主導對教材內容做深度的解剖,并對學生主體的整合做適當的體系刪減或增補,力求知識整合更加科學合理。思政教師對大單元的教學整合,既要有大單元的文本內容的大整合,又要有課時的內部小整合。從單元內容來看,第八課、第九課與第十課分別講述了“國家利益”“國家安全”“國家發(fā)展”,可以整合為“家國觀”;從課時內部來看,第九課“樹立總體國家安全觀”涉及的兩個框題分別介紹了“認識總體國家安全觀”與“維護國家安全”,可以整合為“安全觀”。經過單元內容和課時內部的兩維整合,實現了大單元知識的立體化、全方位整合。
愛國情懷培育視域下的初中思政大單元教學,以初中思政課程標準為依據,在保證思政教材編排順序基本不變的基礎上,敢于打破課時的局限性,使課堂教學從小框題的視野中跳躍出來,以更廣泛的國內國際視域、更高遠的歷史站位,架構愛國情懷培育的立體式、體系式的大單元、大知識;在立足課堂的基礎上,聯系當前百年未有之大變局的生活實境,使課堂教學從小課堂中跳躍出來,以更科學、更合理的設計,構建疫情之下全國百姓生活縮影的大課堂、大實境。愛國情懷培育視域下初中思政大單元教學的探索永無止境,本人的教學實踐或多或少存在不足,還望得到同行及專家們的點評指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