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新平 中山市水利水電勘測設計咨詢有限公司
肇慶市高新區(qū)一村取水口位于肇慶市大旺高新區(qū)古塘取水口上游約200m處,取水頭部擬建在大旺圍K2+050處的距離堤頂165m的北江河床中。設計取水規(guī)模為14萬m3/d,遠期設計取水規(guī)模為28萬m3/d,遠景設計取水規(guī)模為38萬m3/d。根據(jù)現(xiàn)場實際情況,工程沿取水水流方向總體布置為:北江→取水頭部→引水管→取水泵房→原水輸水管→現(xiàn)有原水輸水管→將軍山水廠[1]。工程主要建設內(nèi)容為取水頭部、引水管等,屬Ⅱ等大(2)型工程。為保障供水安全順利建設,提高供水質(zhì)量,需對取水口建設方案及影響進行分析。
根據(jù)項目區(qū)地形特征,現(xiàn)對取水頭部及輸水形式主要選取混凝土進水口+箱涵(方案一)和樁架式取水頭部+自流管(方案二)進行比較。
方案一:取水頭部布置涵閘,涵閘前緣與岸邊擋墻平齊,墩頂高程為4.0m,閘底高程-1.8m,布置1孔閘,閘門尺寸2m×2.8m(寬x高),涵閘后接44m長混凝土箱涵,箱涵孔口尺寸為2m×2.8m(寬×高),箱涵末端接泵站前池。
方案二:取水頭部擬建在大旺圍K2+050處距離堤頂約150m的北江河床中,采用鋼管樁架式形式取水頭部。引水管采用2根DN1600管道,考慮自灌式取水要求,引水管道管中心高程定為-2.92m,低于最低水位-0.70m,設置兩根DN1600引水管道滿足遠景水量及事故時取水要求,管道采用鋼管,壁厚16mm,喇叭口采用鋼管樁固定,兩個喇叭口管中心間距9.10m,引水管道初始段31m,位于常水位以下,此段采用水下施工方式;引水管道靠近灘地段,管道管中心間距調(diào)整為4.20m,平行布置,此段埋深約6.8m,管道位于淤泥層,采用頂管施工,頂管長度184m,頂管工作井利用泵房下部沉井作為頂管工作井。兩方案優(yōu)缺點詳見表1。
表1 取水方式比選
從表1可以看出,方案一箱涵施工工期長,但并不在直線工期內(nèi),另外從運維、耐久性方便優(yōu)勢明顯,且沒有占用北江航道的風險,但是施工工期較長,投資相對較大。
方案二樁架式取水頭部具有施工簡單,水下工程量少,檢修維護方便,抗堵塞能力強,經(jīng)驗豐富,本地區(qū)取水基本上都采用樁架式,運行一直正常,且取水頭部地質(zhì)情況適宜打樁,設計采用樁架式取水頭部,同時水泵均采用自灌式吸水方式,運行簡單,符合運行單位的意向,同時考慮引水管道施工位于河道灘地內(nèi),地下淺層屬于軟土層,含水量大,抗剪強度低,當溝槽深度較深時,施工降水、溝槽壁支護等都需要相應的加強。并且施工降水對周圍地面影響大,會造成地面沉陷。因此采用方案二樁架式取水頭部+自流管的方案。
根據(jù)水源特點和取水口地形、地質(zhì)、水文條件,取水頭部采用樁架式平臺的型式,具有施工簡單,水下工程量最少,檢修維護方便,抗堵塞能力強優(yōu)點。取水頭部為兩個D1620 喇叭口,用5根DN500鋼管樁固定,四周用PLW型攔污格網(wǎng)圍護,兩側進水,上、下游分別設導流板除去雜草等漂、懸浮物,在常水位以上設檢修平臺以利巡視、清渣,格柵按順水方向成 45°角布置,以減少堵塞。
取水頭部平面尺寸18.12×5m,河底模袋砼護底。取水頭部頂高3.30m,高于常水位1.87m。進水格柵底高-4.25m,頂高 2.57m。在頭部范圍內(nèi)設12根鋼管樁,內(nèi)部充填C20 砼,頭部頂和底部設縱橫鋼構件,形成水平框架,以保證頭部結構的穩(wěn)定性和整體性,進水格網(wǎng)和虹吸管由框架支撐,為保護取水頭部安全,在上、下游兩端內(nèi)外側共設置四個防撞墩,防撞墩由三條DN500鋼管樁相連組成。
鋼管樁運輸和沉樁,管內(nèi)灌注砼工藝簡單,較灌注樁有優(yōu)勢,本設計優(yōu)選鋼管樁方案進行設計。
模袋混凝土就是在模袋內(nèi)充灌混凝土或砂漿,經(jīng)固化后形成的結構物[2]。在取水頭部約30m范圍內(nèi)采用模袋砼護底,強度等級C20,厚度200mm,底部高程-4.92,距進水喇叭口0.6m,模袋砼護坡的坡肩、坡腳設置壓頂、護腳設施,壓頂設施采用填土覆蓋固定,護腳采用拋石,護腳伸入坡腳沖刷線以下不小于0.5m。
模袋混凝土的模袋為帶濾點的丙綸機織雙層織物,充填厚度設計為200mm,單位面積質(zhì)量250g/m2,單層厚度0.55mm,抗拉強度(經(jīng)緯)>2000N/5cm,延伸率<30%,頂破強度>4000N,等效粒徑<0.12,滲透系數(shù)>0.001cm/s。模袋混凝土充灌C20混凝土的碎石粒徑<20mm,拌合物的坍落度為22~25 cm,水灰比為0.50~0.55,摻加粉煤灰15%~20%。充填速度為10~15m3/h,充填壓力為0.2Mpa~0.3Mpa。
模袋砼按水流方向每14 m 分縫,接縫處底部設置土工布(250g/m2),模袋與土工布的搭接長度每側0.5m。
模袋砼厚度的確定,可按照下列公式進行計算。
式中:δ為計算厚度,m;C為面板系數(shù),大塊混凝土護面1.0,護面上有濾水點,C=1.5;
以往的空氣環(huán)境監(jiān)測更偏重于室外,但由于人們大多數(shù)時間是在室內(nèi),而且近期媒體傳播的室內(nèi)空氣污染如甲醛等層出不窮,人們對室內(nèi)環(huán)境的了解需求更迫切。本系統(tǒng)設計要實現(xiàn)的功能大致如下:
Hw為計算波浪高度,取積累頻率1%的波高,0.36m;Lw為計算波浪長度,5.81m;Lr為單個模塊寬度,10m;m為斜坡坡率,11.25;γL為混凝土或砂漿容重,24kN/m3;γw為水容重,10kN/m3。
計算得模袋厚0.15m,可滿足抗浮動要求,取0.2m。
本工程擬選用從北江自灌式吸水的方式取水,引水管道管中心高程定為-2.92m,低于最低水位1.0m,設置兩根DN1600引水管道滿足遠景水量及事故水量時取水要求,引水管道采用鋼管。引水管道初始段31m,位于常水位以下,此段采用水下施工方式;引水管道靠近灘地段,管道管中心間距調(diào)整為4.20m,平行布置,此段埋深約6.8m,管道位于淤泥層,采用頂管施工,頂管長度56m,頂管井利用泵房下部沉井作為頂管工作井。
(1)引水管水力計算。
本工程采用自流管進水方式,為了確保取水安全,采用兩條DN1600鋼管。
①設計流量:按遠期設計規(guī)??紤],取水頭部總設計流量4.75m3/s(考慮水廠自用水系數(shù)及輸水管道漏損濾8%),采用兩條引水管,單管設計流量q=2.375m3/s。
②設計流速:取引水管管徑DN1600,則設計流速:
(GB50013-2018要求>0.6m/s),1000i=0.801。
③校核流速:事故時校核流量取總設計流量的75%,即3.5625m3/s,經(jīng)計算引水管道校核流速1.773m/s,1000i=1.802滿足規(guī)范設計要求。
(2)引水管設計管中心標高。
本取水頭部DN1600吸水管中心標高為-2.92m(珠基高程),在最低水位(97%保證率水位)下淹沒2.21m,吸水管喇叭口上緣在最低水位下淹沒1m,符合取水構筑物淹沒進水孔上緣在設計最低水位下深度的規(guī)范規(guī)定。
取水口底距河床:0.8m。大于規(guī)范要求的側面進水不得小于0.5m的規(guī)定。
根據(jù)水文監(jiān)測數(shù)據(jù),北江石角站日平均來水流量為208 m3/s(P=97%),取水口處日平均來水流量為233m3/s(P=97%),從干流石角站至北窖口河段,考慮本項目上下游所有用水戶的取水量及河段內(nèi)基流后,取水口處項目可利用的剩余日平均流量為45.82m3/s,本項目取水流量為1.62m3/s,取水流量占剩余的可利用日平均來水流量的3.5%;項目年總取水量為5110萬m3,占北江石角站P=97%的年來水量的0.21%、多年平均年來水量的0.12%,所占比例都極小。生態(tài)基流已按該流域多年平均徑流的10%來考慮,故取水不會惡化下游生態(tài)環(huán)境。而且距離上游水利設施均較遠,水位變化影響范圍未達到這些水利工程位置。
綜上,本工程的建設使北江的水資源得到合理的開發(fā)、利用及調(diào)配,使有限的水資源得到高效利用,取水對北江流量影響很小。
本工程僅取水頭部占據(jù)北江河道,由于取水頭部阻水引起過水斷面面積的變化,減少了斷面的有效過水寬度,工程建設將引起工程附近水域局部的調(diào)整。但本工程取水頭部采用樁架式的方式,建成后對河道的流速、流態(tài)變化的影響有限,僅局限于工程上游20m~下游 20m 范圍內(nèi),工程對河槽形態(tài)變化的影響也局限在該區(qū)域。工程建設對河道局部地形的改變會產(chǎn)生一定的影響,但隨著時間推移,會逐漸進入新的水動力平衡狀態(tài),擬建工程對其附近水域的水流動力環(huán)境影響較小,工程對所在河道的河勢穩(wěn)定和岸線變化的影響不大。
工程前后水位變化不大,工程取水頭部離主航道約 150m,工程在主航道范圍外,而且工程壅水及影響流速的范圍只局限于取水頭部附近地區(qū),不會影響主航道,因此工程建設不影響通航。
2019年,廣東省政府通過了《肇慶市飲用水源保護區(qū)優(yōu)化調(diào)整方案》,新劃定北江大旺區(qū)一村為飲用水水源保護區(qū)。本工程對該水源保護區(qū)的影響主要集中在施工期,在采取保護措施后對水質(zhì)影響不大,工程建成后對保護區(qū)的影響較小。取水口建成運行后將嚴格執(zhí)行國家《生活飲用水水源水質(zhì)標準》及《廣東省珠江三角洲水質(zhì)保護條例》中的有關規(guī)定,設立水源保護區(qū),加強水源水質(zhì)的監(jiān)測,積極實施《珠江三角洲環(huán)境保護規(guī)劃》,按照《廣東省地表水環(huán)境功能區(qū)劃》的水質(zhì)目標要求,做好水源保護工作。
本項目近期取水量為5110 萬m3/a,即取水流量為1.62m3/s,占北江取水口處97%保證率日平均來水流量233m3/s的比例0.70%,取水占比很小??鄢昶渌∷畱艉螅杂休^大的下泄流量,各取水戶之間并不存在取水權益糾紛。所以,本項目對其他權益相關方取用水條件的影響很小。
高新區(qū)一村取水口擬建在肇慶市大旺圍K2+050處距離堤頂165m的北江河床中,通過分析探討,采用樁架式取水頭部+自流管的取水建設方案投資小,風險小,不需維護,引水管施工期短,工程建設對北江影響較小,是一項解決高新區(qū)生產(chǎn)生活用水安全的民生工程,建議盡快實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