冒 平 王乙锠 王 拓 杜昌旺 王茂德
膠質母細胞瘤(glioblastoma,GBM)是成人中樞神經(jīng)系統(tǒng)最常見的原發(fā)性惡性腫瘤,具有侵襲性強、預后差等特點[1]。目前,GBM 即使接受“手術+替莫唑胺同步放化療+輔助化療”的標準治療方案,或“手術+替莫唑胺同步放化療+輔助化療+電場治療”的新型治療方案,中位生存期仍不超過2 年[2,3]。研究表明,獲得性放化療抵抗是導致GBM復發(fā)和治療失敗的主要原因[4]。近年來,越來越多的研究表明異常激活的蛋白激酶與多種腫瘤的耐藥和復發(fā)密切相關[5,6]。蘇氨酸/酪氨酸激酶(threonine tyrosine kinase,TTK)是一種雙重特異性激酶,過度激活會產(chǎn)生大量的有絲分裂異常紡錘體,促進腫瘤的發(fā)生[7],TTK 高表達與胃癌[8]、胰腺癌[9]、乳腺癌[10]、肝癌[11]和前列腺癌[12]等多種惡性腫瘤的發(fā)生、發(fā)展和不良預后有關。本研究探討TTK在GBM中的表達變化及其作用。
1.1 材料與試劑U251 細胞系購自南京拜睿生物科技有限公司。胎牛血清、DMEM/F12 培養(yǎng)基購自美國Gibco 公司,Accutase 細胞消化液、細胞凋亡試劑盒、細胞周期試劑盒購自美國Sigma公司,細胞RNA提取試劑盒、反轉錄PCR 試劑盒、實時定量PCR 試劑盒、Alarma blue 試劑盒購自美國Invitrogen 公司,ECL 化學發(fā)光試劑盒購自美國Santa Cruz 公司,抗TTK 抗體、抗β-actin 抗體、辣根過氧化物酶標記(HRP)的山羊抗兔二抗、山羊抗鼠IgG二抗購自英國Abcam 公司,NuPAGE Bis-Tris 蛋白質電泳凝膠購自美國Thermo Fisher 公司,GFP-shTTK 慢病毒包裝顆粒購自美國ORIGene 公司,結晶紫試劑購自生工生物工程(上海)股份有限公司,DAB 試劑盒購自美國Vector公司。
1.2 生信分析 利用TCGA GBM數(shù)據(jù)庫分析538種人類蛋白激酶編碼基因的差異性表達,生存曲線分析分析671例膠質瘤TTK表達水平與病人生存預后的關系。
1.2.1 數(shù)據(jù)獲取和處理 從TCGA官網(wǎng)數(shù)據(jù)庫(https://portal.gdc.cancer.gov)下載膠質瘤組織轉錄組數(shù)據(jù),共獲得671例膠質瘤的基因表達及臨床信息。利用R 語言(R version 4.04)將人類基因組注釋文件與counts 數(shù)據(jù)合并處理,形成TCGA GBM 基因表達矩陣。
1.2.2 基因差異性表達分析 對比分析538種人類蛋白激酶編碼基因的表達水平,發(fā)現(xiàn)GBM差異性高表達的目標蛋白激酶編碼基因,繪制基因表達曲線;進一步分析各亞型GBM 及正常腦組織TTK 表達水平。
1.2.3 生存曲線分析 利用GEPIA2 生信分析官網(wǎng)(http://gepia2.cancer-pku.cn/),分析目標蛋白激酶編碼基因在低級別膠質瘤(low-grade glioma,LGG)和GBM 中的差異性表達及臨床預后的關系,繪制生存曲線。
1.3 免疫組化染色 利用我院生物樣本庫建立的60例腦膠質瘤組織芯片進行TTK 免疫組化染色分析。60例中,男34例,女26例;WHO分級Ⅰ級8例,Ⅱ級10例,Ⅲ級19例,Ⅳ級23例。染色步驟:常規(guī)脫蠟及水化組織芯片;應用免疫組化抗原修復液(檸檬酸法)修復20 min,每隔5 min煮沸一次,自然冷卻至室溫,蒸餾水浸泡10 min;每張切片加入50 μl 過氧化酶阻斷液,室溫孵育10 min,PBS洗滌3次;加入10%正常山羊血清室溫孵育1 h,去除血清,加入一抗(1:200)4 ℃過夜,PBS洗滌2次;加入辣根過氧化物酶標記的二抗(1:1 000)室溫孵育1 h,PBS洗滌2次;加入DAB辣根過氧化物酶溶液室溫孵育3~5 min,光鏡下觀察切片染色情況,流水沖洗以終止染色;蘇木素復染,PBS洗滌;乙醇溶液脫水,滴加中性樹膠封片,顯微鏡下觀察。免疫組化染色結果由2名實驗員依據(jù)德國免疫組化標準評分[13]。陽性細胞比率評分:無陽性細胞為0 分,陽性細胞比率<10%為1 分,11%~50%為2 分,51%~80%為3 分,>80%為4 分。染色強度評分:無染色為0分,弱染色為1 分,中度染色為2分,強染色為3 分。陽性細胞比率評分與染色強度評分乘積<5分為低表達,≥5分為高表達。
1.4 細胞實驗
1.4.1 細胞培養(yǎng) U251 細胞在含10%胎牛血清的DMEM/F12培養(yǎng)基中培養(yǎng),每3 d換液一次;Accutase細胞消化液分離細胞,800 轉/min 離心,棄上清并重懸細胞,完成細胞傳代。常規(guī)凍存細胞,保證充足細胞儲備。
1.4.2 慢病毒轉染細胞 制備單細胞懸液,以1×105個/孔密度接種于6 孔培養(yǎng)板孵育8 h。待細胞完全貼壁后,將25 μl shTTK 慢病毒溶液、4 μl 聚凝胺與4 ml DMEM/F12 培養(yǎng)基混勻,加入6 孔板中培養(yǎng)24 h。熒光顯微鏡下觀察綠色熒光蛋白(green fluo?rescent protein,GFP)表達情況,轉染滿意后,800 轉/min 離心5 min,收集沉淀并加入5 ml 新鮮培養(yǎng)基重懸細胞繼續(xù)培養(yǎng)。采用qRT-qPCR和免疫印跡法驗證慢病毒轉染效率。
1.4.3 細胞增殖實驗 利用Alarma blue試劑盒測定細胞增殖能力。細胞重懸后以200 μl(1×103個/孔)接種于96 孔培養(yǎng)板,加入10%Alarma blue 試劑,37 ℃孵育8 h,熒光分光光度計測定每孔讀數(shù)。分組:shNT 組(RNA 干擾陰性對照組),shTTK #1 組(TTK敲低組1)和shTTK#2組(TTK敲低組2)。每個實驗組設3個復孔,繪制體外細胞增殖曲線。
1.4.4 細胞克隆形成實驗 以1×103個/孔接種于6 孔培養(yǎng)板。分組:shNT 組(RNA 干擾陰性對照組),shTTK#1組(TTK敲低組1)和shTTK#2組(TTK敲低組2)。每個實驗組設3個復孔。37 ℃孵育,每隔3 d換液一次,14 d 后PBS 洗滌細胞,每孔加入1 ml 4%多聚甲醛固定45 min,PBS 洗滌后每孔加入結晶紫溶液1 ml 染色20 min,PBS 洗滌后熒光顯微鏡下拍照并計數(shù)。
1.4.5 細胞凋亡與周期實驗 分組:shNT 組(RNA 干擾陰性對照組),shTTK 組(TTK 敲低組)。細胞凋亡實驗:收集、重懸細胞于24孔培養(yǎng)板,初始接種濃度為1×106個/孔;空白對照組內(nèi)加入等體積PBS 液;預冷4 ℃PBS 洗滌細胞2 次(800 轉/min 離心5 min,棄PBS 液);依次加入500 μl Annexin V 結合緩沖液+5 μl Annexin V-FITC液+5 μ PI液混勻,室溫避光染色10 min,1 h 內(nèi)流式細胞儀檢測細胞凋亡率。細胞周期實驗:收集、重懸細胞并接種于24孔培養(yǎng)板,初始接種濃度為1×106個/孔;空白對照組內(nèi)加入等體積PBS液;預冷4 ℃PBS洗滌細胞2次(800轉/min離心5 min,棄PBS液);預冷70%乙醇固定細胞,4 ℃冰箱過夜;離心并棄去乙醇液,4 ℃預冷PBS 洗滌細胞;加入500 μl PI+100 μg/ml RNaseA 液混勻;室溫避光染色30 min,流式細胞儀檢測細胞周期。
1.4.6 實時定量熒光PCR(qRT-qPCR)采用細胞RNA提取試劑盒提取細胞總RNA,Nanodrop 2000 紫外分光光度計測定RNA濃度;采用反轉錄PCR試劑盒進行反轉錄,合成cDNA。PCR擴增cDNA:每孔加入2.5 μl cDNA、0.5 μl 正向引物(0.5 μmol/L)、0.5 μl反向引物(0.5 μmol/L)、1.5 μl DNase/RNase-free 蒸餾水和5 μl SYBR Green試劑;94°C預加熱2 min,40個循環(huán)(94 °C、30 s,60 °C、30 s,72 °C、40 s)。以GAPDH作為內(nèi)參。引物序列:TTK正義鏈5'-TCAT?GCCCATTTGGAAGAGTC-3',反義鏈5'-CCACTTG?GTTTAGATCCAGGC-3';GAPDH正義鏈5'-GGAGC?GAGATCCCTCCAAAAT-3',反 義 鏈5'-GGCTGTT?GTCATACTTCTCATGG-3'。
1.4.7 免疫印跡法 收集并裂解細胞,得到純化蛋白樣本;將提純的10 μg蛋白樣本加入Bis-Tris 蛋白質電泳凝膠孔內(nèi),在電壓100 V 的條件下電泳30 min,在30 V 條件下室溫轉膜1 h;加入5%脫脂牛奶室溫封閉1 h,TBST 液反復漂洗3 次;加入一抗目標蛋白4 ℃孵育過夜;加入二抗蛋白后室溫孵育1 h;TBST液反復漂洗3 次,按ECL 化學發(fā)光試劑盒使用說明進行顯色處理,X 線曝光后,常規(guī)顯影、定影。使用Image J對結果進行量化,以β-actin為內(nèi)參。
1.5 裸鼠體內(nèi)成瘤實驗 分組:shNT 組(RNA 干擾陰性對照組),shTTK#1組(TTK敲低組1),shTTK#2組(TTK 敲低組2)。選取6 周齡30 只裸鼠進行腦腫瘤原位成瘤實驗,每組10只。將細胞重懸為單細胞懸液,調(diào)整細胞濃度為2×106個/ml,取10 μl 細胞懸液于無菌EP 管內(nèi),冰盒上保存。腹腔注射0.05 ml 氯胺酮(100 mg/ml)及甲苯噻嗪(100 mg/ml)混合液麻醉裸鼠,利用立體定向儀固定裸鼠門齒及雙側乳突;微量注射器吸取6 μl 細胞懸液,固定并調(diào)零注射系統(tǒng),注射速度設定為0.5 μl/min。碘伏消毒后,切開裸鼠頭皮,暴露骨膜,于矢狀縫右側前、外各2mm顱骨微型磨鉆鉆孔,直達硬腦膜;將微量注射器沿骨空垂直刺入裸鼠右額葉內(nèi),深度距顱骨外板約3.5 mm;開啟注射系統(tǒng),于裸鼠右額葉內(nèi)注入混懸細胞。注射完畢后,緩慢退出注射器,每分鐘拔出1 mm,直至完全退出,骨蠟封堵骨孔,縫合頭皮并消毒。將裸鼠置于30 ℃恒溫加熱板上,待麻醉恢復后,分籠飼養(yǎng)。每日觀察并記錄裸鼠情況,出現(xiàn)消瘦、弓背、癲癇及活動障礙等癥狀認為裸鼠腦內(nèi)已成瘤,當出現(xiàn)嚴重消瘦(體重下降超過40%)、癱瘓、持續(xù)性癲癇、無力攝食或飲水等嚴重癥狀認為裸鼠處于瀕死狀態(tài)[14]。安樂法處死裸鼠(腹腔內(nèi)注射氯胺酮及甲苯噻嗪+頸椎脫位法),Kaplan-Meier法繪制生存曲線。
1.6 統(tǒng)計學方法 采用SPSS 22.0軟件分析;定量資料以±s表示;采用單因素方差分析和LSD-t檢驗;Ka?plan-Meier 法繪制生存曲線;P<0.05 為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
2.1 生信分析結果538 種人類蛋白激酶編碼基因中,TTK 是GBM 表達水平最高的蛋白激酶之一(圖1A)。GBM 亞型[15]分析表明,TTK 在原神經(jīng)型(Pro?neural)、間質型(Mesenchymal)及經(jīng)典型(Classical)GBM 中的表達水平均明顯高于正常腦組織(圖1B)。GBM組織TTK的表達水平明顯高于LGG及正常腦組織(圖1C)。671 例腦膠質瘤病人中,TTK 低表達病人的總生存期更長(圖1D)。
圖1 GBM組織TTK表達的生信分析
2.2 我院膠質瘤病例TTK表達結果60例中,低表達28例(WHO分級Ⅰ級7例,Ⅱ級8例Ⅲ級8例,Ⅳ級5例),高表達32例(WHO 分級Ⅰ級1例、Ⅱ級2例,Ⅲ級11 例,Ⅳ級18 例;圖2)。高級別膠質瘤TTK 高表達率(69.0%,29/42)明顯高于LGG(16.7%,3/18;P<0.05)。
圖2 不同級別腦膠質瘤TTK表達的免疫組化染色(×200)
2.3 下調(diào)TTK 表達抑制U251 細胞增殖、促進細胞凋亡 與shNT組相比,shTTK#1組和shTTK#2組U251細胞TTK mRNA 和蛋白表達水平均明顯降低(P<0.05,圖3),細胞增殖及克隆形成能力均明顯降低(P<0.05,圖4);而shTTK#1組和shTTK#2組之間無統(tǒng)計學差異(P>0.05;圖4)。與shNT組相比(7.69%±0.39%),shTTK 組細胞凋亡率(21.79%±2.35%)明顯增高(P<0.05),G1 期細胞比例明顯增高(P<0.05;圖5),S期細胞比例明顯降低(P<0.05;圖5)。
圖3 shRNA干擾對U251細胞TTK表達的抑制效果
圖4 下調(diào)TTK表達對U251細胞增殖及克隆形成的影響
圖5 下調(diào)TTK表達對U251細胞周期的影響
2.4 下調(diào)TTK表達延長GBM裸鼠生存期 與shNT組相比,shTTK#1 組和shTTK#2 組裸鼠生存期明顯延長(P<0.05,圖6),而shTTK#1組和shTTK#2組之間無統(tǒng)計學差異(P>0.05;圖6)。
圖6 下調(diào)TTK表達對U251細胞移植瘤裸鼠生存期的影響
近年來,研究表明異常激活的蛋白激酶與腫瘤發(fā)生、發(fā)展、治療抵抗及復發(fā)密切相關[5,6,16]。TTK是有絲分裂過程中調(diào)控染色體精確分離的重要檢查點蛋白,與細胞增殖密切相關[17]。研究表明,異常激活的TTK 可通過影響著絲粒定位和紡錘體組裝檢查點,導致染色體不穩(wěn)定和有絲分裂的紊亂,促進惡性腫瘤細胞的生長和遷移[18]。本研究發(fā)現(xiàn)GBM 組織TTK 呈高水平表達;特異性下調(diào)TTK 表達明顯抑制膠質瘤U251 細胞增殖、克隆形成能力,促進細胞凋亡,延長膠質瘤裸鼠生存期。這提示TTK 過表達促進GBM細胞增殖,與病人不良預后有關。
研究表明,多種特異性蛋白激酶抑制劑可有效抑制體內(nèi)外腫瘤細胞增殖[19,20]。Stratford等[21]研究發(fā)現(xiàn)特異性TTK小分子抑制劑可通過調(diào)控紡錘體組裝檢查點,誘導細胞周期停滯,進而降低染色體穩(wěn)定性并抑制胰腺癌細胞增殖。臨床研究發(fā)現(xiàn),兩種新的TTK 抑制劑BAY 1161909 和BAY 1217389 具有非常好的抗腫瘤活性[22]。并且,這些特異性TTK 小分子抑制劑在提高抗腫瘤藥效的同時,可有效減少腫瘤的耐藥性[23]。研究表明,HLF 介導的miR-132 可靶向抑制TTK的表達,從而抑制膠質瘤細胞的增殖、遷移和治療抵抗[24]。我們的前期研究表明,線粒體裂變調(diào)節(jié)因子2(MTFR2)是TTK 最相關的基因之一,可通過激活TTK 啟動子增強TTK 的轉錄,從而促進膠質瘤干細胞的增殖[25]。然而,TTK 促進GBM 細胞增殖的上下游分子調(diào)控機制仍有進一步研究。
綜上所述,GBM 組織TTK 呈高水平表達,具有促進細胞增殖及抑制細胞凋亡的作用,與GBM的不良預后相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