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洋洋 張騰 陳琛 張春艷
慢性腎衰竭發(fā)展至尿毒癥嚴重危害身心健康?,F代醫(yī)學可以通過血液透析、腎臟移植等延續(xù)患者生命,但是嚴重影響患者的生活質量。中醫(yī)藥對慢性腎衰竭的治療則展現出其獨特的優(yōu)勢。筆者閱讀大量文獻,將慢性腎衰竭的中醫(yī)藥治療綜述如下。
在傳統(tǒng)中醫(yī)中慢性腎衰竭屬“腰痛”“ 癃閉”“虛勞”“水腫”等范疇,歷代醫(yī)家多有論述。國醫(yī)大師張琪認為:“虛證雖有陰陽、氣血、五臟等區(qū)別,但脾腎尤為重要……二者為五臟之根本”[1]。腎臟損傷日久,則腎陽日漸虛衰,溫煦失職,脾臟不得溫煦則脾陽漸衰,因脾為氣血生化之源,故脾陽虛衰可致氣血生化不足,不足以養(yǎng)先天之腎,腎臟益衰,脾主運化,脾虛則水液失于運化,水濕內停,亦可加重腎臟損害。國醫(yī)大師劉渡舟教授重視氣的運動,認為氣的升降失常及脾腎兩臟的氣化失調,是導致慢性腎衰竭的關鍵[2]。張春艷教授指出本病的病機是正虛邪實,正虛包括臟腑、氣血、陰陽虛,邪實包括濕熱、淤血、痰濕、水飲等[3]。孟如教授認為本病病位以腎為主,屬虛實夾雜。脾腎兩虛是發(fā)病的根本,貫穿慢性腎衰竭發(fā)生發(fā)展的始終,濕熱、濁毒、瘀血為本病之標[4]。任繼學教授認為慢性腎衰竭以正虛為主,先天不足、加之后天飲食、勞倦、情志等因素影響則會進一步加重正虛,正虛不能抵抗邪氣的侵襲,則出現腎臟損傷,腎封藏失職,精血外泄,則生成痰、淤等病理產物[5]。張大寧教授認為慢性腎衰竭是虛證、實證的相互影響,虛證為陰虛、陽虛、陰陽兩虛,實證有水濕、痰濁、瘀血,本病的病機以腎虛、血瘀為本,濁毒犯逆為標,屬本虛標實之證[6]。黃文政教授重視脾胃的作用,認為調節(jié)中焦脾胃是治療慢性腎衰竭的關鍵[7]。
張琪教授將本病分為濕濁內蘊證,藥用藿香、大黃、半夏、紫蘇、黃芩等以芳香化濁;瘀血內停證,藥用生地、丹參、連翹、赤芍、甘草等以活血解毒;濕熱傷陰證,藥用生地、枳殼、麥門冬、茵陳、紫蘇、砂仁等以養(yǎng)陰清胃、芳香醒脾;脾腎氣血虧虛證,藥用紅人參、茯苓、白術、枸杞、當歸、甘草等以益氣血、補脾腎;脾腎兩虛、濕濁瘀血證,藥用熟地、菟絲子、黨參、草果仁、大黃、白術、丹參等以補脾腎、瀉濕濁、解毒活血[8]。張佩青等[8]選慢性腎衰竭患者244例,對照組予常規(guī)治療,治療組予聯合張教授經驗方治療;治療組整體腎存活率較高,血肌酐下降明顯(P<0.05)。張琪教授認為早期慢性腎衰竭多伴有脾氣虛的癥狀,常以四君子湯加減化裁以補中益氣,恢復正氣。后期多夾雜濕濁血瘀,張老于半夏瀉心湯中加藿香、草果仁、蒼術、紫蘇等藥調理中焦,清熱化濕、和胃化濁[9]。
王永鈞教授臨床上將本病分為氣陰兩虛證、風濕內擾證、腎絡瘀痹證[10]。王教授指出,實證發(fā)為水腫者多因兼感外邪:如風寒、風熱、熱毒等,治療上兼風寒者用麻杏五皮飲加減辛開肺氣、達膜消腫;兼風熱者用越婢湯加減疏風解表、發(fā)越水氣;兼熱毒者清熱解毒,方選普濟消毒飲加減。治脾虛水腫,則以實脾飲或理中湯加減,以溫陽健脾、行氣利水,益腎是治療腎虛水腫的關鍵,選方則用濟生腎氣湯為基礎方加減化裁,溫腎化氣、利水消腫。治虛中挾實需急則治標的水腫,常用大黃、巴豆、甘遂、牽牛、千金子等藥攻逐水飲,但須注意,逐藥藥效峻猛,不可長期服藥,尤其本虛標實者更藥慎重,中病即止,不可過服。對虛證治療,王教授認為腎虛是最常見的證候,提倡固腎澀精、補益氣陰。方用經驗方:地黃、黃芪、當歸、川芎、墨旱蓮、女貞子、杭白芍、金櫻子、芡實、山藥,該方兼補腎的氣血和氣陰,且能固腎澀精。慢性腎臟病兼淤血癥狀者,王教授根據瘀血的嚴重程度分層次進行治療。血瘀輕癥以活血常用加味桃紅四物湯加減,血瘀重癥以逐瘀常用下淤血湯加減,痰瘀互結久病者當消癥,以調榮飲為基礎方。風濕之邪內擾于腎,加重腎臟損害,可見肉眼血尿、或兼見水腫、腰困重、皮膚濕疹等表現,宜祛風除濕。王教授以防己黃芪湯方加減祛風勝濕。
孟如教授以黃芪六味地黃湯基礎方,臨床以加減化裁。濕熱濁毒內蘊,癥見脘腹脹滿、惡心嘔吐者,孟教授主張清熱利濕、降逆泄?jié)?,方選黃連溫膽湯。濕熱濁毒阻滯導致瘀血阻絡,癥見肌膚甲錯、面色黧黑、肢體麻木、水腫等瘀血證表現者,加用川芎、當歸等活血之品以活血化瘀[11]。以當歸芍藥散加味。孟教授治療本病指出要重視顧護胃氣。認為,脾胃為氣血生化之源,脾胃虛,則氣血生化不足,諸臟失養(yǎng)。故孟教授用藥時經常輔以健脾益氣之法。常用平胃散加減、香砂六君子湯加減等顧護脾胃。
張大寧教授認為“虛、瘀、毒”的逐漸加重是慢性腎衰竭發(fā)展的根本病因。故重視腎虛、血瘀與濕毒的治療,以“補腎活血法”為根本治療大法,補腎固澀、活血破瘀、升清降濁相結合[12]。腎氣不足,邪氣侵襲,腎失封藏固澀,臨床見蛋白尿、血尿、腰酸乏力、夜尿增多、小便清長等,須補腎、固澀兼顧,用黃芪、補骨脂、冬蟲夏草等補腎氣,以金櫻子、芡實等固澀。久病必淤,對于淤毒互結,輕者以失笑散、川芎、丹參等活血祛瘀,通絡散結。重者以水蛭、莪術、三棱等破血逐瘀。腎氣虛氣化不利,濕邪內生,郁久化熱,濕熱瘀合為濕毒,臨床可見脘腹脹滿、惡心嘔吐等。以大黃通腑泄?jié)?,用炭劑如海藻炭、蒲黃炭、大黃炭等吸附體內毒素,用蒲公英、魚腥草、敗醬草、半枝蓮、土茯苓、茵陳等清利濕熱。
百令膠囊由冬蟲夏草菌絲制作而成,其作用類似冬蟲夏草類,具有補肺腎和益精氣的作用。張銳瑩等[13]隨機選取慢性腎衰竭86例(對照組、治療組各43例)進行觀察,對照組進行一般對癥治療,治療組在對癥治療的基礎上聯合百令膠囊進行治療。治療后,治療組的血肌酐、血尿素氮、24 h尿蛋白定量都明顯下降,統(tǒng)計表明,治療組腎功能改善情況要優(yōu)于對照組(P<0.05)。郭亞平等[14]選取空白組、CKD組各20例,觀察百令膠囊對大鼠腎臟作用,治療后升高的腎損傷指標均被明顯抑制,有效改善CKD大鼠腎臟病理學損傷。
尿毒清顆粒通腑降濁,健脾利濕,活血化瘀。譚忠德等[15]選取慢性腎衰竭36例,治療后,相比對照組,觀察組患者的腎功指標及24 h尿蛋白定量得到明顯改善。馬丹[16]選取慢性腎衰竭86例進行觀察,結果觀察組有效率95.3%,對照組62.7%,觀察組乏力、納差、浮腫等癥狀也得到有效改善。
腎衰寧膠囊益氣健脾、活血化瘀、通腹泄?jié)?。沈毅等[17]選取50例慢性腎衰竭患者隨機分成兩組,觀察腎衰寧膠囊治療慢性腎衰竭的臨床效果,對照組予降壓、降脂、降糖等對癥治療,觀察組降壓、降脂、降糖等對癥治療的基礎上聯合腎衰寧膠囊治療,觀察組治療有效率是60.00%(15/25),對照組治療有效率40.00%(10/25),觀察組有效率明顯優(yōu)于對照組,其差異存在意義(P<0.05)。成瑞玲[18]建立單側輸尿管梗阻動物模型后,以其為研究對象,觀察腎衰寧對腎臟組織纖維化的影響,結果明顯改善。
海昆腎喜膠囊成分主要為褐藻多糖硫酸酯,作用為化濁排毒。馬志俊等[19]證實,海昆腎喜膠囊可以促進腎功能恢復,對其腎組織纖維化與炎癥狀態(tài)具有明顯改善作用。韓立娜[20]通過慢性腎功能衰竭84例(對照組、觀察組各42例)的臨床觀察,研究海昆腎喜膠囊對慢性腎衰竭的治療作用。觀察組治療總有效率為97.62%(41/42),對照組為71.43%(30/42),觀察組明顯高于對照組,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治療后,觀察組的血肌酐、尿素氮及尿蛋白的改善均優(yōu)于對照組,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
黃葵膠囊主要成分為黃蜀葵花,有清熱利濕,解毒消腫之效?,F代藥理證明黃葵膠囊具有抗腎小球免疫炎性反應、降低尿蛋白水平及抗血小板聚集、保護腎臟功能等方面的效果。趙塔娜等[21]研究證明,觀察組24 h尿蛋白量、血肌酐水平、腎組織MCP-1達的陽性指數較模型對照組顯著下降(P<0.05),黃葵膠囊能夠降低24 h尿蛋白量、血肌酐及MCP-1陽性表達指數及提高血白蛋白水平,改善腎組織功能。
《黃帝內經》指出:“清陽出上竅,濁陰出下竅”,根據腹膜透析的原理,通過對流、彌散和過濾作用,將一定量的湯藥通過肛門經直腸灌流進入結腸,并保留一定的時間。一方面可以清除血液中肌酐、尿素氮、尿酸等代謝物質,另一方面大黃有瀉下的作用,可直接排出機體多余的水液,能有效消除水腫,其機制類似血透和腹透,故稱其為“結腸透析”。嚴紅蘭等[22]通過對80例(對照組40例,觀察組40例)慢性腎衰竭患者治療觀察,對照組一般對癥治療,觀察組在其基礎上運用中藥灌腸治療,觀察組總有效率(90.00%)明顯優(yōu)于對照組總有效率(73.33%),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研究證明,中藥保留灌腸可有效降低患者血肌酐水平,延緩慢性腎衰竭的發(fā)展,有效緩解臨床癥狀,是慢性腎衰竭治療的有效措施之一,其臨床療效確切。吉勤等[23]將60例慢性腎衰竭患者分為中藥結腸透析組(30例)與中藥灌腸組(30例),結果結腸透析組有效率93.33%,灌腸組有效率80.50%。
藥物有效成分在藥浴時經過皮膚進入體內,經汗孔蒸發(fā)將代謝的毒素排出體外,以達到治療的目的。藥浴可減少體內毒物的蓄積,既能利水活血,又不增加腎臟負擔,是治療慢性腎衰竭的輔助療法之一。蘭芳林[24]對30例慢性腎功能衰竭患者進行中藥藥浴治療觀察,治療后患者乏力、納差、惡心嘔吐等臨床癥狀明顯好轉,其中對水腫和皮膚瘙癢的效果最為顯著。治療后患者的血肌酐、尿素氮水平均明顯下降。
在中藥內服治療的基礎上用中藥貼敷,對慢性腎衰竭的早期治療有明顯療效。彭敬師等[25]觀察慢性腎功能不全的64例臨床治療,對照組一般對癥治療,治療組則聯合補腎降濁貼治療,觀察兩組腎功、腎小球濾過率;比較兩組治療前后血尿素氮、血肌酐、腎小球濾過率,數據顯示,治療組14 d后血肌酐、尿素氮水平下降,腎小球濾過率改善,與對照組同期比較,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1)。試驗證明,補腎降濁貼能夠有效改善患者腎功能,減輕臨床癥狀,延緩慢性腎衰竭的腎功能損害。
中醫(yī)藥治療慢性腎衰竭的效果顯著,臨床上應充分發(fā)揮中醫(yī)藥治療的優(yōu)勢,逐步完善對慢性腎衰竭的中醫(yī)診療方面的研究,增強其科學性和客觀性,發(fā)揮中醫(yī)學整體觀念及整體辨治慢性腎衰竭的特色優(yōu)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