黑殼楠(Lindera megaphylla Hemsl.)別名假肉桂、八角香,屬樟科山胡椒屬常綠喬木。主要分布于中國陜西、甘肅、安徽、湖北、湖南、廣東、四川等省[1]。河南是黑殼楠分布的最北緣,資源稀少,屬漸危種,是《河南省重點保護(hù)植物(木本)名錄》(2005 年發(fā)布)中樹種,被列為省級重點保護(hù)植物。在河南,黑殼楠主要分布于伏牛山南坡、桐柏山和大別山區(qū)等海拔800 m 以下的山坡下部或溝谷、溪邊雜木林中[2]。伏牛山南麓的西峽縣山區(qū),黑殼楠呈小片狀或獨立分布于低山、丘陵及村莊附近[3],屬常見樹種。在西峽縣回車鎮(zhèn)大塊地村月溝組村落旁,分布著4株樹齡在200 年以上生長旺盛的黑殼楠古樹群落。黑殼楠喜溫濕氣候及深厚土壤。葉、果含芳香油,可作調(diào)香原料。種子含油量47.5%[1],應(yīng)用廣泛。木材紋理通直,結(jié)構(gòu)致密,堅實耐用,是造船、家具、建筑的優(yōu)良用材。黑殼楠四季常青,樹干通直,樹冠園整、飽滿,樹葉濃密,青翠蔥郁,秋季黑色的果實如繁星般點綴于綠色叢上,觀賞效果好,是有發(fā)展?jié)摿Φ膱@林綠化樹種。但受黑殼楠幼苗期生長緩慢習(xí)性限制,常規(guī)育苗方法需2 年方可出圃,育苗周期長,成本高。為此,我們從種子采收與處理、播種時間、間苗及苗期管理入手,縮短了育苗時間,達(dá)到快速育苗的目的。苗木高度平均86 cm,地徑0.69 cm,出圃率達(dá)87.1%。
黑殼楠喜深厚、肥沃、排水良好的酸性至中性土壤,對土壤的適應(yīng)性較強(qiáng),在酸性、中性至微堿性土壤上均能很好生長,在河南的棕壤、褐土、潮土、砂姜黑土等主要土壤類型上均能適應(yīng)。苗圃地應(yīng)選擇土質(zhì)疏松肥沃的沙壤土或壤土、土層較厚(1 m 左右)、地勢較平坦、排灌水方便的地塊。
采種母株選自本組一株樹齡在150 年以上、長勢旺盛的黑殼楠古樹,2015 年9 月上旬種子果皮顏色由綠色漸變黑色時采收。采收時先將該樹樹冠下雜灌清理一下,鋪上彩條雨布,然后用長竹竿敲落種子,用編織袋或竹筐收集種果運回。揀去枝葉等雜物后,將種果堆積在濕地上,覆蓋塑料膜進(jìn)行堆漚。3~4 d 后,外果皮變軟后,搓爛果皮,用水淘洗去除癟籽及雜物,即得干凈、飽滿的種子。再用1%黑礬溶液浸種10 min,撈出控水?dāng)傇诒酬幪帲N子外水分晾干即收起,待播種。
播種前 20~30 d,將苗圃地深犁1 遍,細(xì)耙 2 遍,施優(yōu)質(zhì)農(nóng)家肥每公頃45 000 kg 和復(fù)合肥4 500 kg 作基肥,再摻入150 kg 黑礬,進(jìn)行土壤殺菌消毒,然后整成寬0.3 m、高0.2 m 的南北行高壟,壟間距為0.3 m 左右。若土壤墑情差,要澆透水。在壟面上撒施呋喃丹顆粒(每公頃150 kg)后,再細(xì)致鋤1 遍并耙平,使壟面土壤達(dá)到土細(xì)如面,壟平如鏡。苗床整理好后,再用1%的高錳酸鉀溶液將整個圃地地面均勻噴灑1 遍[4],對圃地土壤進(jìn)行徹底殺蟲、消毒。在整個整地過程中,要隨時將圃地內(nèi)石塊、雜草及其他雜物揀拾干凈。
采用條播。播種時先在壟面開2 條溝(溝間距0.2 m),溝深3 cm,再用細(xì)嘴壺順溝澆水,待水滲下,然后再播種。種子間距3 cm 左右,用細(xì)沙土(土與沙1∶1 混合)覆蓋1~2 cm 厚,最后用地膜覆蓋床面,地膜四周用土壓實壓嚴(yán)。
播種后3~4 d 種子開始發(fā)芽,7~10 d 左右苗出齊。然后在每天17:00—19:00 逐漸將地膜揭開煉苗,第2 天08:00—09:00 再蓋好地膜,約 1 周即可揭除地膜。地膜揭除 7~10 d 后,先噴 1 次 0.1%~0.2%尿素液,再噴 1~2 次0.1%~0.2%磷酸二氫鉀液,每次間隔10~15 d。
約11 月上中旬苗就停止生長,苗高約6 cm 左右。第2 年春季3 月上旬,苗萌動前,選一晴天下午進(jìn)行定苗,使苗間保持10~15 cm 的間距。間除的苗,剔除劣質(zhì)苗和病蟲苗,選留下的苗(根部蘸黃泥漿),首先補(bǔ)齊壟內(nèi)的缺苗,多余部分集中移栽于一空白床內(nèi)(株距10~15 cm),隨間苗隨補(bǔ)苗隨澆定根水。
在采種的同時,給圃地澆1 次透水,造足底墑。圃地地膜揭除后,視土壤墑情澆水。非特別干旱,一般不澆大水,要澆小水。即用細(xì)嘴噴壺順著苗根部澆水1~2 次后,再順壟間溝澆小水,避免因澆水降低地溫。約11 月上中旬苗停止生長后,視土壤墑情澆1 次越冬水。第2 年春季(2 月底或3 月初)定苗前7~10 d 根據(jù)土壤墑情給圃地澆1 次中小水,補(bǔ)苗結(jié)束后再澆1 次透水。整個生長期要視土壤墑情及時澆水,保持圃地土壤濕潤。夏季雨后要及時查看圃地積水情況,若有積水,立即排除。
待補(bǔ)栽苗緩苗后,及時施 1 次薄肥(150~225 kg/hm2)。為使苗木生長健壯,整個苗期一般施肥3~4 次,每次施肥750~1 050 kg/hm2,前期以氮肥為主,后期施復(fù)合肥,施肥要與澆水結(jié)合起來。9 月份要視苗木生長情況適時控制水肥,防止其旺長,保證苗木生長充實。
整個生長期要保證圃地土壤疏松無雜草。每次澆水及雨后土壤表皮剛泛白時,要及時中耕,既防止土壤板結(jié)、保持土壤墑情,又能消除雜草滋生。除草要除早除小,與中耕結(jié)合起來,禁止用除草劑除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