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妙娟,丁錄麗
(諸城市人民醫(yī)院神經內科,山東 諸城 262200)
2型糖尿?。╠iabetes mellitus type 2,T2DM)為臨床常見代謝性疾病,發(fā)病率較高,約占總糖尿病的95%[1]。近年來,隨生活、飲食習慣改變,2型糖尿病人數逐年遞增。目前,臨床尚未研制出根治法,只可通過降糖藥物控制血糖。研究顯示[2],2型糖尿病、腦梗塞一旦合并出現,二者相互影響,2型糖尿病可加重腦梗塞病情,而腦梗塞會提升患者血糖水平。因為2型糖尿病發(fā)生、發(fā)展與不良飲食習慣存在關聯,但是絕大多數患者未意識到飲食的重要性,未養(yǎng)成科學、合理的飲食習慣,不利于疾病控制與轉歸[3]。因此,對患者開展對癥治療的同時,加強飲食護理指導至關重要[4]。鑒于此,本研究選取2021年6月-2022年6月我院收治的100例2型糖尿病合并腦梗塞患者為研究對象,分別給予常規(guī)護理指導、飲食護理指導,旨在探究飲食護理指導在2型糖尿病合并腦梗塞患者的重要性,現報道如下。
1.1 一般資料 選取諸城市人民醫(yī)院2021年6月-2022年6月收治的100例2型糖尿病合并腦梗塞患者作為研究對象。納入標準:①符合2型糖尿病合并腦梗塞診斷;②意識清楚,溝通良好;③年齡≥45歲且≤75歲;④研究參與積極,配合度優(yōu)良。排除標準:①意識障礙,無法配合;②惡性腫瘤;③精神異常;④腦部血栓;⑤意識障礙等。采用隨機數字表法分為對照組和觀察組,各50例。其中對照組男29例,女21例;年齡45~75歲,平均年齡(55.26±5.81)歲;病程5~10年,平均病程(7.23±0.59)年。觀察組男27例,女23例;年齡45~75歲,平均年齡(55.45±5.59)歲;病程5~10年,平均病程(7.23±0.59)年。兩組性別、年齡以及病程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具有可比性。本研究所有患者均知情同意并簽署知情同意書。
1.2 方法
1.2.1 對照組 常規(guī)護理指導:①環(huán)境護理:營造舒適住院環(huán)境,保持環(huán)境清潔,病房內定期清潔消毒;②心理護理:全面評估心理狀態(tài),分析消極情緒程度,制定措施,積極溝通,提高信賴感,鼓勵以良好心態(tài)面對疾病,指導正確宣泄情緒方法,換位思考,實施疾病教育,提高配合度;③飲食護理:重視飲食,控制糖、鹽攝入,多食新鮮蔬菜、水果,控制體重,糾正不良生活習慣等;④病情控制:加強生命體征監(jiān)護,一旦發(fā)現不適癥狀,分析并排查原因,施以對癥處理;⑤用藥護理:明確用藥內容,講解藥物用法、用量及常見不良反應,囑咐按時按量用藥,不可濫用藥物。
1.2.2 觀察組 飲食護理指導:①制定飲食計劃:患者入院后,掌握患者病情與實際資料(包括飲食、運動、體重等),結合患者身高、體重以及血糖等指標,計算每日攝入必須熱量,制定合理飲食計劃;講解并指導患者、家屬,依據患者身高、體重等,計算每日必須熱量;同時,強調餐前測量血糖重要性,指導患者及家屬自測血糖。另外,關于體重控制中,2型糖尿病患者最佳體重比標準體重少約7%,特別是合并腦梗塞的2型糖尿病患者;因此,需積極監(jiān)測體重,根據患者血糖、體重,調整三餐熱量攝入。若患者出現食欲不振或消化不良時,應及時對癥處理,確保熱量攝入充足;②食物交換表的使用和選擇合適食物:在2型糖尿病合并腦梗塞的食物交換表中,將食物營養(yǎng)維度分為6個,各維度單位熱量固定,保證營養(yǎng)均衡;計算每日必須熱量后依據交換表,確定單位量,指導食用喜愛且營養(yǎng)豐富的食品,確保熱量攝入準確合理;制定飲食計劃和食譜時,宜選低熱量食品,如:含糖量低的蔬菜,脂肪少的魚肉等;同時,囑咐禁食高糖、油膩食品,禁食水果;除此之外,還可通過面對面宣教、集體宣教等,介紹配餐方法,指導稱量和估算單位熱量;日常生活中,也要持續(xù)追蹤,定期隨訪,確保營養(yǎng)攝入合理;③健康教育:做好健康教育和指導,強調飲食護理重要性;通過合理方式,強調食品攝入重要性,積極改善心理狀態(tài),提高治療依從性,降低并發(fā)癥發(fā)生率;患者進食后,指導患者通過運動調整血液狀態(tài);每日活動筋骨,促進身體代謝、血液循環(huán)改善;介紹情緒調整方法,培養(yǎng)積極樂觀情緒,以促進臨床癥狀改善。
1.3 觀察指標 比較兩組疾病飲食相關知識掌握情況、血脂血糖指標、生活質量以及護理滿意度。①疾病飲食相關知識掌握:通過自擬量表評定,包括糖尿病和腦梗塞相關知識(病因、癥狀等)以及日常飲食行為等內容,滿分100分,分為完全掌握(80~100分)、部分掌握(60~79分)、未掌握(0~59分),掌握度=(完全掌握+部分掌握)/總例數×100%;②血糖血脂指標:血糖采用血糖檢測儀,檢測空腹血糖、餐后2 h血糖,血脂:取空腹靜脈血3 ml,室溫靜置30 min后,離心分離10 min(離心半徑144 mm),取上清液,用全自動生化分析儀,檢測膽固醇、三酰甘油、高密度脂蛋白;③生活質量:采用SF-36量表評定,選取社會功能、精神健康、活力、生理職能、情感職能、生理功能以及總體健康7個項目,滿分100分,分數越高說明患者生活質量越好;④護理滿意度:采用NSNS量表評價,滿分100分,非常滿意(80~100分)、滿意(60~79分)和不滿意(0~59分),滿意度=(非常滿意+滿意)/總例數×100%。
1.4 統計學方法 采用統計學軟件SPSS 25.0進行數據分析,計量資料以(x-±s)表示,組間比較行t檢驗;計數資料以[n(%)]表示,組間比較行χ2檢驗;以P<0.05表示差異有統計學意義。
2.1 兩組疾病飲食相關知識掌握情況比較 觀察組疾病飲食相關知識是掌握度高于對照組,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1。
表1 兩組疾病飲食相關知識掌握情況比較[n(%)]
2.2 兩組血糖血脂指標比較 觀察組血糖、血脂各項指標均優(yōu)于對照組,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2。
表2 兩組血糖血脂指標比較( ,mmol/L)
2.3 兩組生活質量比較 觀察組生活質量各項內容評分高于對照組,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3。
表3 兩組生活質量比較( ,分)
2.4 兩組護理滿意度比較 對照組非常滿意24例,滿意19例,不滿意7例,護理滿意度為86.00%(43/50);觀察組非常滿意31例,滿意18例,不滿意1例,護理滿意度為98.00%(49/50);觀察組護理滿意度高于對照組,差異有統計學意義(χ2=4.891,P=0.027)。
2型糖尿病為臨床常見病,可直接影響身體健康和代謝功能,當前其發(fā)病率遞增,現已得到廣泛關注。臨床上,多數患者對疾病認知缺乏,所以其血糖控制效果欠佳,極易合并各種并發(fā)癥,危及身體健康,增加生活、家庭壓力[4]。對2型糖尿病患者而言,一旦并發(fā)腦梗塞,增加疾病危重性,特別是老年2型糖尿病患者,因身體機能退行性變化,一旦合并腦梗塞,易出現不良預后結果。研究顯示[5],2型糖尿病合并腦梗塞復發(fā)率較高,所以積極控制血糖至關重要?;颊哐强刂菩Чc日常飲食息息相關,然而多數患者未意識到飲食對血糖控制重要性,所以加強飲食護理指導,糾正不良飲食觀念和飲食狀態(tài),對維持患者血糖穩(wěn)定、提高生活質量具有積極意義[6,7]。飲食護理指導為糖尿病護理的重要組成部分,且有學者表示[8,9],加強飲食護理指導,能在一定程度上降低胰島負擔,對維持血糖水平穩(wěn)定、減少并發(fā)癥具有重要價值。因為患者個體差異及病情等,所以患者飲食計劃存在差異,但均遵循低鹽低脂、控制熱量攝入、多數攝入富含膳食纖維和維生素食品等原則。
本研究結果顯示,觀察組疾病飲食相關知識掌握度、血糖血脂水平、生活質量評分和護理滿意度均優(yōu)于對照組,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與薛璽敬[10]、張麗華等[11]的研究結果大致相同,進一步證實飲食護理指導具有較高的可行性。提示開展飲食護理指導效果好,不僅能提高疾病飲食掌握度,有效控制血糖和血脂水平,還能提高患者生活質量和護理滿意度,有助醫(yī)院整體護理服務質量的提高。
開展飲食護理指導,通過飲食教育和指導,提高患者對疾病、飲食的了解程度,糾正不良飲食習慣,能夠改善患者血糖、血脂水平[12,13]。同時,在飲食教育和指導的基礎上,添加使用食物交換表、飲食計劃等內容,指導患者選擇喜歡的食品,控制血糖的同時,還能保證營養(yǎng)均衡攝入,有助于提高患者飲食主動性和積極性。合理運用食物交換表,還能日常實踐中使用飲食護理指導內容,故護理效果更好。施以飲食護理指導后,患者及家屬充分意識到疾病與飲食關系,能擺正心態(tài),積極糾正不良飲食習慣[14,15]。而且患者及家屬能熟練使用食物交換表,嚴格控制每日熱量攝入情況,對控制血糖、阻止疾病進展具有重要價值。同時,開展飲食護理指導,能充分調動患者及家屬的主觀能動性和護理積極性,提高護理依從性和參與護理配合度,有助于醫(yī)院整體護理服務質量的提高,實現醫(yī)院可持續(xù)發(fā)展。
綜上所述,飲食護理指導用于2型糖尿病合并腦梗塞患者中效果優(yōu)良,可提高認知、血糖血脂控制效果,促進生活質量改善,護理滿意度高,值得臨床應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