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恒超
(天津商業(yè)大學 法學院,天津 300134)
交流是日常人與人語言互動和信息溝通的一種方式,這一過程中交流者圍繞某種目的語言描述和澄清特定的對象,以實現(xiàn)對象的辨別、挑選和處置[1-3].語言交流中互動雙方彼此擁有同伴參照的特定信息,需要通過語言溝通實現(xiàn)信息互換和彼此指導,在一次語言交流回合中雙方分別執(zhí)行了語言指導者(director)和對象操作者(matcher)的角色[4-6].交流語言具有外顯性和人際互動性,是個體間思想互換以及彼此認知協(xié)調(diào)的媒介,現(xiàn)實交流中語言認知加工受到多種因素的影響,如交流者的人格特征[7]、交流者間的關系[8,9]、交流情境中的非語言媒介[10-12]等.
認知風格是人格結(jié)構系統(tǒng)中的一個重要方面,是個體認知過程中偏好使用的信息加工方式,是基于腦結(jié)構和認知機制表現(xiàn)出來的認知偏好[13].認知風格的差異表現(xiàn)于感知、記憶、思維、想象等過程中,典型的如場認知風格[14,15].Rahmani對場認知風格做了精煉性歸納和評述[16],如表1所示.
表1 場獨立性和場依存性認知風格的差異特征
表1中前3個方面比較的是場認知風格個體間在自我認知加工過程中的風格特征,第4個方面比較的是人際互動認知的風格特征.前3個方面受到研究者們的一致性認可,這決定于場獨立性認知風格的個體心理分化水平更高,自主性更高[17-19].尤其當個體認知加工過程中存在分心線索和干擾因素時,場獨立性個體注意水平更高,能高效捕捉重要信息內(nèi)容[20,21];在學習認知過程中場獨立性認知風格個體獨立分析推理特點更為顯著[22].關于第4個方面人際互動風格特征,研究者提出了不同的觀點,Rahmani認為場獨立性認知風格個體不擅長人際互動和交往(缺乏社會性意識),與其獨立性特征是吻合的[16].Nosratinia等[15]以及Wong等[23]研究指出高語言能力個體典型具有高自主性特征,學習策略水平更高,并且社會人際互動中表現(xiàn)出活躍、外傾的人格特征,對于社交活動表現(xiàn)出明顯的偏好性,這些恰恰是場獨立性認知風格的顯著特點;雖然場依存性認知風格在社會人際互動中典型表現(xiàn)出配合性,但其互動效果受人際中是否存在權威者的影響.Kim等[24]的研究以教學活動和合作學習中的支架式教學和學習為例,證實權威(教師的權威知識、優(yōu)生的高水平知識、學習任務的背景知識等——支架)的存在是保證場依存性認知風格個體學習效果的前提.
語言是交流的核心媒介但不是唯一媒介,交流語言和非語言因素彼此作用共同影響交流認知特征.非語言因素,如交流者的人格特征、團體身份、經(jīng)驗差異、交流時空條件等,影響交流語言認知加工特征[25-30].Galati[31]在卡片匹配任務中發(fā)現(xiàn)交流者共享卡片感知特征時,交流語言信息顯著更少.Vesper[32]在交流者同步移動對象任務中,也發(fā)現(xiàn)對象彼此可視條件下語言更簡化和片段化.O’Carroll等[7]證實表情可視(面對面交流)時語言更為高效簡潔.Alibali等[33]和Pine等[34]發(fā)現(xiàn)手勢一方面輔助語言表達共同交流意圖,另一方面可以獨立表達語言中沒有表達清楚,甚至未表達的意圖.Brennan等[35]在“O-in-Qs”視覺搜索任務中,借助眼動儀發(fā)現(xiàn)共享注視信息促進語言交流效率.Hanna等[36]強調(diào)共享注視信息是消除語言歧義的直觀線索.在人格因素方面,Hostetter等[37]證實外傾性和人際活躍性影響語言交流的主動性和積極性,外傾性交流者語言快速信息豐富、手勢頻繁自然.O’Carroll等[7]進一步證實了內(nèi)外傾者語言交流差異性同時表現(xiàn)在語言發(fā)生和理解的互動過程中.
但是,以往研究沒有直接探討場認知風格對交流語言認知的影響特征.有研究探討了場認知風格對于個體語言認知的影響,Rahmani[16]發(fā)現(xiàn)場認知風格影響個體語言理解,場獨立性個體閱讀理解策略靈活多樣,語言理解水平顯著更高,但是,場依存性個體高效的語言閱讀水平依賴于事先提供的高效的閱讀技巧和策略.Myartawan等[38]以及Masita[39]在語言閱讀和寫作任務中證實,場認知風格不同導致語言和學習認知上的差異性,而這關鍵在于自主性水平的不同,場獨立性個體的高自主性表現(xiàn)出目標設定、策略選擇、監(jiān)控執(zhí)行等方面的高效性,在語言認知上展現(xiàn)為精加工特征.Shangarffam等[40]以英語伊朗學生為被試證實自主性水平與第一語言、第二語言的寫作水平顯著關聯(lián).
基于以上,當前研究擬探查認知風格對交流雙方語言認知的影響,研究考慮了3個方面的問題:一是交流語言認知受交流情境中非語言因素的影響,那么這種影響導致語言認知變化的具體特點,可以從語言認知和個體真實認知的對比中做出解釋,換言之,非語言因素影響語言認知(不論弱化、強化,亦或阻礙、促進),決定了語言認知不是交流認知的全部,因此也并不代表個體真實認知的全部,這種差異性恰恰也體現(xiàn)了交流情境對于語言認知的制約性.因此,當前研究創(chuàng)設了交流任務和個人遷移任務,擬從這種差異性中分析場認知風格對交流語言認知的影響特征.二是交流語言認知的探討立足點在于互動性,以往簡單的視覺呈現(xiàn)交流情境(即時交流任務)不利于揭示互動的復雜性,因此,當前研究創(chuàng)設了長時交流學習任務,經(jīng)過長時語言交流互動后,再對語言做出分析.三是交流認知研究傳統(tǒng)的方法是將交流雙方作為一個個體進行分析,而語言交流過程是雙方認知和行為“沖突-協(xié)調(diào)”不斷作用的過程,因此對語言交流互動性的解釋需要將雙方作為兩個個體,并比較語言認知的差異性.最后,鑒于選擇性注意是高效率學習的代表性指標[41],擬采用語言選擇性注意作為研究指標.
綜上,當前研究創(chuàng)設交流學習任務和個人遷移任務,記錄分析交流雙方的語言,探查認知風格對交流雙方語言注意和個人情境下注意水平的影響.
公開招募大學生被試192名,男女各半,大一至大四人數(shù)分布為46,48,50,48.
實驗中使用了兩臺ThinkPad-Edge-E520筆記本電腦.聘請高校計算機教師編寫實驗程序,正式實驗中交流被試對面坐下,各自距離面前電腦屏幕40 cm左右,電腦屏幕與鍵盤夾角為120°左右,被試頭部高于屏幕上方.
實驗材料為虛擬生物,設計4個特征維度,每個維度設定2個值:大/小口、橫/豎眼、細/粗腳、三/二指手.在其中3個維度間設置特定功能特征:維度1與維度2值為1時,生物可以“吸收水分”,當維度1至維度3值均是1,生物可以“吸收水分”,并“產(chǎn)生電流”,維度4采用“有”或“無”的方式呈現(xiàn),不關聯(lián)功能特征.考慮到特征凸顯度、被試知識期望等方面可能存在的差異,維度與特征之間的對應關系做了輪換,構成4套實驗材料:A口眼腳手、B眼腳手口、C腳手口眼、D手口眼腳.根據(jù)真值表最后篩選了8個樣例,如表2所示.
表2 實驗樣例
實驗包含兩個連續(xù)任務:交流學習任務與個人維度選擇任務.
交流學習任務標準化為10個階段(block),每個樣例在每階段中隨機呈現(xiàn)兩次.任務采用交流范式[42]:交流被試對面坐下,每人一臺電腦并且彼此電腦通過網(wǎng)線互聯(lián)互應,實驗過程中每呈現(xiàn)一個生物,一人對其語言描述,另一人參照描述判斷其功能,即一個交流回合中交流者兩人分為“描述者”和“判斷者”,一個交流回合限時20 s,之后同時為雙方提供4 s正確功能信息;下一回合彼此角色輪換一次.3種功能的正確按鍵是“,”“.”“/”.任務中對交流語言錄音.
個人維度選擇任務采用單人操作的方式,呈現(xiàn)同上,不同在于生物特征以遮蓋方式呈現(xiàn)(共6個覆蓋物,手和腳分別2個,點擊任意1個,2個同時揭開,但數(shù)量仍計為1個),要求功能判斷前,先用鼠標點擊揭開“自認為”必須看的特征,任務只包含1個單元,各樣例均隨機呈現(xiàn)兩次,該任務無反饋.
實驗正式實施前,所有被試集體施測鑲嵌圖形測驗(Embedded Figure Test,北京師范大學輔仁應用心理發(fā)展中心修訂),測驗包含3個部分,第一部分9個題目,第二、三部分分別10個題目,每部分4 min.第一部分用于被試練習和評價,鑲嵌圖形測驗信度為0.90,效標關聯(lián)效度為0.49(效標為棒框測驗分數(shù)).測驗要求從復雜圖形中找出特定簡單圖形,第二、三部分的圖形1和2分別計為0.5分,圖形3和4計為1分,其余計為1.5分[43].
按性別分別評定被試測驗結(jié)果,同性別被試分數(shù)先高低排列,高分端的1/3作為場獨立性組,低分端的1/3作為場依存性組,中間1/3作為中間組,再將男女對應組合并,最終場獨立性組、中間組和場依存性組中人數(shù)均為64,男女各半.
交流學習任務中各認知風格組的被試同性別隨機配對,男女各16對,共32對;根據(jù)交流雙方在功能學習block10中的成績(判斷正確率:正確判斷數(shù)量除以8,再乘以100),彼此進入高分組和低分組.實驗設計為3(認知風格)×2(成績組)×2(任務類型)混合實驗設計.
因變量指標為維度數(shù)量平均數(shù).交流任務block10中語言描述維度平均數(shù)的計算方法:交流回合中描述一個有關維度計為+1,描述一個無關維度計為-1,相加后求平均數(shù),即選擇性注意指標.再以有關維度平均數(shù)、無關維度平均數(shù)(此處反向計分,1個計為+1)作為指向性和集中性指標.同理,個人維度選擇任務中分別計算揭開維度的平均數(shù).選擇性注意表現(xiàn)為學習者對學習內(nèi)容的注意指向和集中,指向性表現(xiàn)為對與學習有關信息的關注,集中性表現(xiàn)為對與學習無關信息的排除[41].
維度數(shù)量結(jié)果見表3.方差分析表明:認知風格主效應不顯著,F(xiàn)(2,186)=1.89,P>0.05;任務類型主效應顯著,F(xiàn)(1,186)=95.96,P<0.01,=0.34;成績組主效應不顯著,F(xiàn)(1,186)=3.39,P>0.05;認知風格和成績組間交互作用不顯著,F(xiàn)(2,186)=1.08,P>0.05;任務類型和成績組間交互作用不顯著,F(xiàn)(1,186)=1.36,P>0.05;三者間交互作用不顯著,F(xiàn)(2,186)=1.39,P>0.05.
表3 選擇性注意比較結(jié)果(維度平均數(shù))
認知風格和任務類型間交互作用顯著,F(xiàn)(2,186)=4.43,P<0.05,=0.25,簡單效應分析表明:個人任務中,中間組被試揭開的維度數(shù)量顯著多于場依存性組;三種認知風格條件下,均為個人任務顯著多于交流任務.
有關維度數(shù)量結(jié)果見表4.方差分析表明:認知風格主效應不顯著,F(xiàn)(2,186)=1.68,P>0.05;任務類型主效應顯著,F(xiàn)(1,186)=95.89,P<0.01,=0.34;成績組主效應不顯著,F(xiàn)(1,186)=0.58,P>0.05;認知風格和成績組間交互作用不顯著,F(xiàn)(2,186)=0.34,P>0.05;任務類型和成績組間交互作用不顯著,F(xiàn)(1,186)=0.08,P>0.05.
表4 選擇性注意指向性比較結(jié)果(有關維度平均數(shù))
認知風格和任務類型間交互作用顯著,F(xiàn)(2,186)=6.57,P<0.01,=0.27,簡單效應分析表明:交流任務中,場獨立性組和場依存性組被試語言描述的有關維度數(shù)量均顯著多于中間組;3種認知風格條件下,均為個人任務顯著多于交流任務.
三者間交互作用顯著,F(xiàn)(2,186)=3.80,P<0.05=0.24.簡單效應分析表明:兩種任務條件下,認知風格和成績組間的交互作用均不顯著,3種認知風格條件下,任務類型和成績組間交互作用均不顯著;高分組條件下,認知風格和任務類型間交互作用顯著,F(xiàn)(2,93)=8.68,P<0.01=0.26,進一步簡單簡單效應分析:交流任務中場依存性組顯著多于中間組,場獨立性組和中間組條件下個人任務顯著多于交流任務;低分組條件下,認知風格和任務類型間交互作用顯著,F(xiàn)(2,93)=3.16,P<0.05=0.18,進一步簡單簡單效應分析:中間組和場依存性組條件下個人任務顯著多于交流任務.
無關維度數(shù)量結(jié)果見表5.方差分析表明:認知風格主效應顯著,F(xiàn)(2,186)=7.62,P<0.01=0.18;任務類型主效應顯著,F(xiàn)(1,186)=4.68,P<0.05,=0.19;成績組主效應不顯著,F(xiàn)(1,186)=2.66,P>0.05;認知風格和成績組間交互作用不顯著,F(xiàn)(2,186)=0.65,P>0.05;認知風格和任務類型間交互作用不顯著,F(xiàn)(2,186)=1.77,P>0.05.
表5 選擇性注意集中性比較結(jié)果(無關維度平均數(shù))
任務類型和成績組間交互作用顯著,F(xiàn)(1,186)=20.55,P<0.01,=0.20,簡單效應分析表明:個人任務中,低分組被試揭開的無關維度數(shù)量顯著多于高分組;高分組條件下,個人任務顯著少于交流任務.
三者間交互作用顯著,F(xiàn)(2,186)=5.04,P<0.05,=0.19.簡單效應分析表明:兩種任務條件下,認知風格和成績組間的交互作用均不顯著.
高分組條件下,認知風格和任務類型間交互作用顯著,F(xiàn)(2,93)=10.70,P<0.01,=0.19,進一步簡單簡單效應分析,交流任務中場依存性組顯著多于其余組,3種認知風格下均為個人任務顯著少于交流任務;低分組條件下認知風格和任務類型間交互作用不顯著.
認知風格的中間組條件下,成績組和任務類型間交互作用顯著,F(xiàn)(1,62)=4.75,P<0.05,=0.21,進一步簡單簡單效應分析,高分組條件下個人任務顯著少于交流任務.
場依存性條件下,成績組和任務類型間交互作用顯著,F(xiàn)(1,62)=22.79,P<0.01,=0.27,進一步簡單簡單效應分析,個人任務中低分組顯著多于高分組,高分組條件下個人任務顯著少于交流任務.
研究發(fā)現(xiàn):個人遷移情境中選擇性注意水平高于交流情境中的語言選擇性注意水平;場獨立性組和場依存性組間交流語言選擇性注意水平相對一致,雙方間水平也是一致的.
首先,個人遷移情境中選擇性注意水平高于交流情境中的語言選擇性注意水平.這存在兩方面的原因:一是交流互動情境中語言認知對于交流認知的代表程度,交流認知包含了語言認知和非語言認知兩部分.如前所述,非語言認知和語言認知相互影響和制約,以往研究一致性觀點是:非語言因素導致語言的簡約化.Galati[31]以及Vesper等[32]發(fā)現(xiàn)當交流對象共同可視時,為雙方提供了直觀而形象的感知特征,使得語言的詳盡描述不再必要,但對象本身并不具有交流性,所以不會促進語言交流水平和交流認知的總體水平.O′Carroll等[7]和Brennan等[35]發(fā)現(xiàn)交流雙方表情共享使得語言更為簡潔,由于表情具有一定的交流性,因此其導致的語言簡潔化代表了更高的交流認知水平.總之,交流情境中多種因素的共存性和相互作用關系,決定了隨著交流進程的發(fā)展交流語言信息逐漸減少,在當前實驗條件下,出現(xiàn)了個人遷移任務中注意水平顯著高于交流語言注意水平.二是交流語言認知特征及發(fā)展特點.隨著交流進程的發(fā)展,交流者間逐漸形成為彼此共同理解、共同期望的特定語言表述,即語言參照慣例,參照慣例以高共享的形式在交流者間傳達信息,能夠最小化彼此指導、溝通過程中的認知努力[1,44].參照慣例在交流過程中一旦形成,將在特定交流者間保持相對的穩(wěn)定性,Yu等[45]指出語言參照慣例的相對穩(wěn)定性源于交流認知共享性和認知節(jié)省性的要求,因為交流語言參照慣例的變化將意味著向同伴傳遞交流對象發(fā)生了變化的信息,彼此必須重新調(diào)整認知和行為,以期重新建立參照慣例.因此可以說,交流中語言參照慣例的建立更多代表的是交流共享性和認知、行為上的默契性,而并不代表完全準確性,這也是交流語言認知無法完全代表交流認知的一個重要原因,從而導致當前研究中個人任務注意水平顯著高于交流任務中語言注意水平.
其次,場獨立性組和場依存性組間交流語言選擇性注意水平相對一致,雙方間水平也是一致的.在交流認知層面上,并沒有發(fā)現(xiàn)以往研究指出的場獨立性和場依存性認知風格在人際互動中的差異性[15,23,24];同時在高、低成績組間也未發(fā)現(xiàn)顯著差異.可能的原因在于交流任務相對容易,如高、低成績組間也無顯著差異;并且當前研究目的在于從交流任務和個人任務間比較的角度分析認知風格效應,即更多考慮了任務情境的整體限制性,未從交流進程中考查.另外,個人遷移情境中中間組交流者選擇性注意水平高于場依存性組,可能與中間組認知風格的不典型性有關,關于其具體特征有待未來進一步分析.
研究發(fā)現(xiàn):1)各認知風格條件下個人任務注意指向性水平均高于交流語言;高分組條件下場獨立性組個人任務高于交流任務,低分組條件下場依存性組個人任務高于交流任務.2)個人任務中低分組選擇性注意集中性水平低于高分組,高分組個人任務高于交流語言;高分組條件下交流任務中場依存性組語言注意集中性水平低于場獨立性組,且高分組中各認知風格下個人任務高于交流任務;場依存性條件下,個人任務中低分組低于高分組,高分組個人任務高于交流語言.對于場獨立性組、場依存性組與中間組的比較結(jié)果,如前,可能與中間組認知風格的不典型性有關,又因不是當前分析著眼點,暫不做分析.
首先,從注意指向性分析看,一個有意義的發(fā)現(xiàn)是:高分組條件下場獨立性組個人任務注意指向性水平高于交流語言注意指向性水平,低分組條件下場依存性組個人任務高于交流任務.從數(shù)據(jù)比較看,一方面,場獨立性高分組交流和個人任務分別為1.66和2.27,場依存性高分組分別為1.95和2.10,前者是語言認知水平,后者是個人真實認知水平.數(shù)據(jù)對照分析可以看出,當交流任務結(jié)束時,場獨立性高分組的語言注意指向性水平(1.66)對于真實水平(2.27)的代表性相對較差;而場依存性高分組語言水平(1.95)對于真實水平(2.10)的代表性相對更好.該結(jié)果證實:隨著交流進程的發(fā)展,場獨立性高分組被試語言交流的認知作用相對更小,此處指向性代表了對于有關信息的關注程度或范圍,但真實認知水平又相對更高,表明其更高的注意指向性水平顯著受到非語言因素的促進.證實了交流語言認知是在相對語境條件下發(fā)生發(fā)展的,交流語境中的非語言因素和語言彼此作用,共同影響交流認知特征[25,46,47].交流語言互動是一個深思熟慮的精心推理過程,對于認知資源的要求相對更高,特定交流條件下,語言交流帶來的過度認知損耗將可能抑制交流效率和效果[48,49],而非語言認知加工過程是一個非意識性過程,會自覺提供語言之外的交流信息和反饋信息,促進交流認知并有助于認知的節(jié)省性[26].簡言之,隨著交流進程的發(fā)展,場獨立性組高分組語言認知協(xié)調(diào)作用逐漸降低,而非語言因素利用程度逐漸增強,認知水平更高而又更為節(jié)省、高效.
另一方面,低分組條件下場依存性組個人任務指向性水平高于交流任務.從場依存性高分組和低分組的實際對照看,分別為1.95~2.10和1.66~2.22,交流語言上低分組實際數(shù)據(jù)低于高分組,個人任務上實際數(shù)據(jù)高于高分組,一定程度上反映出場依存性組中交流雙方認知和行為的協(xié)調(diào)性相對更差,這是當前研究結(jié)果出現(xiàn)的一個重要原因.以往研究一致指出交流過程是雙方認知“沖突-協(xié)調(diào)”的相互作用過程,該過程反映出了交流者互動中從個人認知向公共認知的轉(zhuǎn)換過程[25,44].當前結(jié)果反映出場依存性高分組和低分組間認知協(xié)調(diào)性更差,彼此在交流任務和個人任務中展現(xiàn)的注意指向性水平更多是受到個人認知的影響,即公共認知水平相對更低.另外,各認知風格條件下個人任務注意指向性水平均高于交流語言,和如上選擇性注意整體水平分析中的任務情境效應是一致的.
其次,從注意集中性分析,第一,個人任務中低分組選擇性注意集中性水平低于高分組,高分組個人任務高于交流語言且各認知風格下具有一致性.前者反映了交流任務結(jié)束后,交流雙方中低水平交流學習者的真實注意集中性水平更低,體現(xiàn)了認知和行為一致性的一般性心理行為規(guī)律.同時,也正因為低分組被試的低認知水平,其交流語言注意的集中性水平和個人任務中真實水平是一致的.如前所述,一是低分組直至任務結(jié)束對于語言交流的依賴性仍然明顯,相反,非語言信息的利用水平不高,表現(xiàn)出語言注意的集中性水平和真實水平間無顯著差異,二是選擇性注意集中性反映的是被試對于干擾信息的抑制性,學習任務中代表了學習的精確性,任務間的對比證實低分組被試交流學習的精確性相對更差.
第二,場依存性高分組交流語言注意集中性水平低于場獨立性組,表明隨著交流進程的發(fā)展,非語言因素的利用程度不斷增加,語言認知協(xié)調(diào)的作用相對減弱,這是一般性趨勢特點,具體表現(xiàn)出語言的簡約化[31,32].顯然,結(jié)果顯示場依存性組的這種簡化也并未導致交流者對于無關信息的更有效的抑制,該結(jié)果證實了場獨立性認知風格人際互動中活躍、外傾的人格特征,其具有高語言能力和高自主性特點[15,23].從這一意義出發(fā),可以認為,以往研究一致性認為的場獨立性認知風格具有的獨立性特征,主要是針對個體自我認知加工過程特征而言,即獨立性并不代表其人際互動中的孤立性,相反,其表現(xiàn)了相對更好的人際互動性和協(xié)作性特點,并且在人際環(huán)境中,當面對互動同伴提出的大量信息時,其獨立性、自主性、分析性特征使其能夠更好地做出圍繞交流目的的甄別、選擇和決策.同時,場依存性條件下,個人任務中低分組低于高分組,高分組個人任務高于交流語言.這一結(jié)果和場獨立性組比較,恰恰進一步反映了場依存性交流者由于人際互動性和協(xié)作性更差,重要的一個原因是其交流雙方間交流過程中彼此語言認知協(xié)調(diào)性更差.
通過以上對各指標結(jié)果的綜合分析,當前研究支持:場獨立性認知風格個體具有敏感的社會性意識,擅長人際互動和交往[15,23],不支持Rahmani所總結(jié)的場獨立性認知風格個體缺乏社會性意識,不擅長人際互動和交往的結(jié)論[16];同時,當前研究也認為表1所示的前三個方面的認知風格特征,和場獨立性認知風格個體具有敏感的社會性意識結(jié)論間是協(xié)調(diào)而非沖突的.
場獨立性交流認知水平集中表現(xiàn)在場獨立性高分組的語言注意集中性水平,場依存性高分組個人任務注意集中性水平更高,個人情境下注意水平高于交流情境下語言注意水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