鄒臻琳
(山東省威海經濟技術開發(fā)區(qū)鳳林學校,山東 威海)
現階段的初中化學教學中仍存在理論與實驗教學不均衡、實驗教學內容過于枯燥、教學評價形式過于單一等問題。此類問題會直接影響初中生的化學學習興趣,使化學課程教學質量下降。教學改革不斷推進下,初中化學教師應積極探索新的化學實驗教學途徑,為啟發(fā)學生實踐思維、培養(yǎng)學生實踐能力奠定基礎。
初中化學老師在教授的過程中,對學生的實驗教學關注度還不夠高。在新課改背景下,老師要改變傳統(tǒng)的教學思想,在教學中融入更多趣味性的內容,從而提升課堂教學效果。
在日常的教學過程中,老師要多向學生傳播化學學習的重要性,幫助學生從生活中了解化學,并將化學知識運用到生活中,實現知識的重現與運用。通過長期而深入的宣傳,多數學生都能感受到化學學習的意義,從而樹立正確的學習意識與態(tài)度。并且,老師在教學過程中,要多與學生溝通與交流,詢問學生的意見,讓學生談一談自己所期望的實驗教學是什么樣的,然后根據教學大綱與學生的意見來進行改進,使化學實驗教學充滿趣味性,幫助學生融入課程教學中。多數學生樹立學習意識之后,都不會再產生偏科的思想,能正確地看待各學科的教學內容,并主動分配時間學習化學,學會全面協調自己的課后時間。另外,老師在宣傳化學知識的時候,盡量選擇與生活相貼近的內容,幫助學生拉近與化學的距離,打消學生學習化學的抵觸情緒,為后續(xù)的教學奠定良好的基礎。
老師在開展化學實驗教學之前,要做好準備工作,幫助學生了解基本的實驗原理,認識基本的實驗器材,從而為實際的動手操作打下堅實的基礎。老師在教學理論知識的過程中,可以向學生介紹一些實驗室儀器的用途、化學反應的原理、化學反應方程式等,使學生在日常的理論學習中對實驗儀器產生一定的了解,為進入實驗室做準備。然后,根據學生的學習情況豐富實驗活動。
例如,在開展魯教版五四制九年級化學下冊第七單元“常見的酸和堿”的實驗活動“初探中和反應”時,教師介紹燒杯、玻璃棒、各種酸堿溶液、pH 試紙等實驗用具,并 對 NaOH+HCL=NaCl,Al(OH)3+3HCl=AlCl3+3H2O,Mg(OH)2+2HCl=MgCl2+2H2O 等案例進行講解,使學生了解酸堿中和反應的原理。在此基礎上,教師再組織學生使用氫氧化鈣溶液、硫酸溶液探究中和反應,引導學生在實驗前預測實驗現象與結果,促進其實踐思維與推理思維的形成與發(fā)展。
雖然初中生的學習壓力很大,所學的科目很多,但學生還是充滿探究精神的。老師可以在制定研究課題之后,鼓勵學生去研究實驗活動,從而促進學生自主探究,全面培養(yǎng)學生的核心素養(yǎng),提升化學學習效果。但是整個研究應該結合課程教學內容來開展,幫助學生全面認識到化學學習的科學性,從而提升學生的動手能力。
例如,在開展魯教版五四制九年級化學上冊第五單元的實驗活動“探究燃燒的條件”時,老師可以讓學生從燃料和助燃劑兩方面去探究,讓學生利用手中的教材和資料,借助網絡課程與互聯網平臺,了解燃燒的條件。然后再用實驗來驗證理論。在理論與實際結合的情況下,學生能很好地將學習內容與實驗課題結合起來,教師也可以轉變傳統(tǒng)的教學方式,充分調動學生的動手能力,幫助學生感受到物理學習的快樂。
綜上所述,初中階段的化學教學工作還需要進一步完善和調整。經過筆者的探討與分析可以發(fā)現,多數學生對待實驗教學時,態(tài)度不夠端正,而完善考核機制,豐富課堂教學內容,就能有效地調動學生的積極性,使學生感受到化學學習的樂趣,并積極配合老師開展實驗教學,通過自己的實驗和探究來增加對化學知識的了解。全面轉變傳統(tǒng)意義上的化學教學,有利于協調各學科之間的教學任務,幫助學生認識到化學學習的重要性,并產生深入思考和探究的意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