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永成
(甘肅省平涼市涇川縣第二中學,甘肅 平涼)
新課改倡導初中生在英語學習的過程中能夠實現聽、說、讀、寫能力的綜合培養(yǎng),聽和讀關注的是理解能力發(fā)展,說和寫關注的是表達能力發(fā)展,四個板塊在語言學習和交際中相互區(qū)別,又相互促進、相互關聯,由此在實際初中英語教育教學中,要在正確理解彼此之間關系的基礎上去進行板塊結合教學,這樣才能使初中英語教育教學質量不斷提升。
閱讀與寫作作為初中英語教育教學的重要板塊,閱讀是信息輸入的過程,寫作是信息輸出的過程,信息輸入與信息輸出的合理交互,可以使得語用知識的建構和運用素養(yǎng)得以充分鍛煉。部分初中英語教師難以正確認識閱讀教學與寫作教學之間的關系,在設計英語課程時,可能會以板塊化教學模式來進行,這樣就難以有效聯系閱讀和寫作板塊,閱讀與寫作的交互機制難以構建,自然會對初中生語言學習的有效性造成不良影響。為了改變這樣的局面,初中英語教師要將讀和寫相結合作為英語教學的基本策略,實現閱讀與寫作板塊的整合,在此基礎上確保閱讀可以促進寫作,寫作可以輔助閱讀,在兩者良性交互的過程中確保英語知識學習質量得以提升,引導英語語言素養(yǎng)發(fā)展?jié)u入佳境,由此使得初中英語課堂體現出高效化的特點。當前一些初中英語教師在錯誤的英語教育理念引導下并沒有妥善處理好閱讀教學與寫作教學的關系,學生也不能進入良好的讀和寫相結合教學格局,這樣的問題如果長期存在,就可能對讀和寫相結合教學模式的效率造成極大的不良影響。據此,作為初中英語教師要能夠切實依照初中英語核心素養(yǎng)培育需求,合理處理閱讀教學與寫作教學的關系,繼而生成更加理想的閱讀寫作整合格局。也就是在這樣的歷程中初中生可以更好地鍛煉自身語言能力、閱讀素養(yǎng)和寫作素養(yǎng),英語教育教學質量也會步入更加理想的狀態(tài)。
閱讀與寫作的關聯,決定了在實際初中英語教育教學中要妥善處理好閱讀教學與寫作教學之間的關系,樹立整合意識,繼而建構更加理想的初中英語教育教學環(huán)境。作為初中英語教育工作者,需要切實采取措施來進行優(yōu)化。
很多初中生在英語寫作中總是感覺不知道寫什么,寫的過程中總是盯著字數在堆砌,寫來寫去還是難以寫出高質量的作文。對這部分學生進行調研,會發(fā)現他們平時并沒有養(yǎng)成良好的英語閱讀習慣,接觸的英語素材比較少,自己所了解的相關話題也不是很多,這樣就容易出現寫作素材匱乏的狀態(tài),自然難以在寫作的時候做到言之有物。為了改變這樣的局面,在平時的初中英語教育教學中,教師要引導學生閱讀更多的素材,多閱讀,多積累,這樣在遇到各種作文話題的時候才可以迅速想到自己閱讀的內容,這樣就可以將對應的寫作素材應用進去,構建閱讀與寫作的交互機制。當然需要注意的是,在此過程中學生要有積累閱讀素材的習慣,在閱讀的過程中強化記憶,進行內化,這樣才能夠生成自己的寫作素材庫,這就要求閱讀積累不能是走馬觀花式的。如在課外繪本閱讀中某學生看到了這樣的語句:Smile at life,so you can perceive its beauty.將其翻譯過來就是:微笑面對生活吧,這樣你才能夠覺察生活的魅力。在一次寫“How to deal with life”作文時,學生就想到了自己摘抄的這個語句,于是適當將其引入文章,作為文章的開頭,這樣就可以保證作文有一個良好的開端,在此基礎上再去進行后續(xù)素材內容的嵌入,自然可以寫出更好的作文。學生有意識地在閱讀中去積累、去摘抄,并且強化記憶,使得對應的素材可以不斷內化,在后續(xù)的作文中一旦遇到與此相關的,就可以迅速進入對應語言知識點運用格局。從整個歷程來看,在此過程中最為關鍵的是學生能夠將摘抄的內容內化。教師可以鼓勵學生在平時的閱讀中養(yǎng)成摘抄的習慣,然后利用自習的時間去朗讀和背誦自己摘抄的內容,在反復朗讀和背誦的過程中,學生對素材內容的理解更加深刻,在后續(xù)作文應用中也可以做到有的放矢。初中生也需要慢慢在閱讀中養(yǎng)成積累素材的習慣,學會利用各種機會將自己掌握的素材使用到作文中去,由此鍛煉自己的語用素養(yǎng),進入更加理想的核心素養(yǎng)發(fā)展格局。
教材閱讀是初中英語教育教學的基本板塊,在此過程中教師可以結合實際單元學習需求,合理進行閱讀教學的設計,在此環(huán)節(jié)可以有效將仿寫活動嵌入進去,由此實現閱讀與寫作之間的交互,繼而使得語言學習的深度和廣度可以不斷提升。如在學習人教版九年級英語Unit 1 How can we become good learners?的時候,其中的閱讀篇章話題為如何學習英語,在進行此課程設計的時候,教師就高度重視閱讀與寫作之間的交互。其詳細的教學步驟為:首先,頭腦風暴板塊,就是要求學生圍繞How do you usually learn English 話題來探討自己的意見,講述自己在英語學習過程中的技巧,由此與英語學習相關的詞匯會不斷被提及,學生在這樣的頭腦風暴中也可以對此話題有更多維度的認知,為后續(xù)的深度學習奠定基礎。接著,閱讀活動板塊,要求學生以快速閱讀的方式來進行第一自然段的閱讀,在此基礎上對文章結構進行梳理,在閱讀的過程中會將焦點放在How do I learn English 上,這樣學生對學習英語的方法會有更多的認知和感觸,有的是看電影,有的是聽對話,還有的是查字典。依靠上述的精細化閱讀,學生積累了大量與學習相關的詞匯知識。再者,要求學生將閱讀篇章中的學科進行改變,將英語學習場景變?yōu)檎Z文學習場景,然后依照文章的結構和形式來進行仿寫,在此過程中學生會類比不同場景的差異,在此基礎上潛移默化地進入對應的高效英語寫作格局。教師給予學生自由選擇的權利,可以先去思考,然后去探討,再者去進行語言組織,這樣就可以很好地實現初中英語閱讀教學與寫作教學的整合。從上述的教學案例中可以看出,在平時的初中英語教材文本閱讀中,可以巧妙結合實際情況,設定仿寫活動板塊,這樣可以有效實現閱讀與寫作的交互,讀寫結合教學模式的綜合效益也會因此朝著更加理想的方向進展。
初中英語教育教學中,學生閱讀與寫作的交互,還需要考慮學生的參與積極性,他們有興趣融入進去,這樣才能夠使閱讀與寫作的整合朝著有序的方向進展,學生的英語思維能力才能夠得以鍛煉,語言教育教學質量才能夠不斷提升。如在學習九年級英語Unit 6 When was it invented?的時候,教師可以結合實際的教學重點和難點,合理設定小組活動,繼而有效實現閱讀與寫作之間的交互。詳細來講,其主要的教學步驟為:要求學生以小組為單位,以small inventions that changed the world為話題進行探討,小組內組員可以發(fā)表自己的意見,確保此話題的認知能夠不斷提升。再者在課后讓學生去生活中發(fā)現身邊的小發(fā)明,對于發(fā)明的初衷、發(fā)明的原理、發(fā)明的實現路徑等進行探討,這樣信息輸入與信息輸出可以有效交互。在課堂上可以將自己的發(fā)現講述出來,在分享的過程中,大家可以發(fā)現彼此表達中存在的偏差,繼而使得語言表達能力得以鍛煉,依靠這樣的交互,學生對文本內容的理解也會不斷提升。還有就是教師會要求學生針對自己選擇的發(fā)明探討自己的改進意見,然后撰寫對應改進方案,這樣就可以使閱讀與寫作很好地交互。在這樣的教育教學過程中,學生無論是在閱讀中還是在表達中,或者是在寫作中遇到的問題,都可以很好地反饋,繼而確保實際的英語知識學習能夠朝著更高質量的方向進展,閱讀與寫作的交互也能更好地展現其效能。
思維導圖,是很好的信息梳理和整合的工具,對于初中生而言,在實際的英語文本閱讀過程中,就可以使用思維導圖來進行文本結構的優(yōu)化,繼而確保對文本有著更全面系統的認知,同樣文本閱讀中,作者寫作思維的歸結會慢慢內化為學生的寫作思維,在后續(xù)寫作的時候可以很好地依照思維導圖來進行布局,這樣就可以順勢實現閱讀與寫作之間的交互。從這樣的角度來看,在實際初中英語教育教學規(guī)劃中,可以巧妙借助思維導圖來進行閱讀板塊與寫作板塊的整合。如在七年級上冊How do you get to school?單元學習的時候,閱讀材料是crossing the river to school,閱讀的時候教師鼓勵學生嘗試繪制思維導圖,實現文本信息的篩選,然后架構對應的文本結構,再要求學生在脫離文本的基礎上進行文章內容的復述,這樣的復述實際上是信息輸出的過程,是閱讀的高級階段。課堂上教師會選取對應的學生代表來展現自己的思維導圖,并且進行闡述,在闡述完畢之后,教師讓學生嘗試以思維導圖為框架進行文章內容的復寫,這樣就順勢進入寫作的狀態(tài)。很明顯,在上述的教育教學中,思維導圖可以輔助閱讀板塊,也可以輔助寫作版塊,更為重要的是,以思維導圖為媒介,可以很好地關聯閱讀板塊和寫作板塊,實際讀寫結合的機制得以架構,讀寫結合模式的綜合效益也在朝著更加高質量的方向進展。作為初中英語教師要引導學生正確理解思維導圖工具,并且熟練掌握思維導圖的繪制技巧,這樣才能夠熟練將其使用到英語閱讀教學和寫作教學中,讀寫結合機制的架構才能夠漸入佳境,學生的英語語言學習質量也會不斷提升。
在新課改背景下,要想使初中英語閱讀教學與寫作教學的交互達到更加理想的狀態(tài),就需要進行閱讀教學與寫作教學的整合優(yōu)化設計,在此基礎上充分考量學情,思考閱讀寫作教學融合策略,繼而架構理想的閱讀寫作教學格局,這樣才能夠進入高質量的初中英語學習格局和環(huán)境。作為初中英語教師要主動融入進去,實現英語課堂的優(yōu)化設計,繼而確保英語教育教學的質量可以不斷提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