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金旭
夏季來臨,天氣轉熱,大街小巷上,各種飄逸的裙子、性感的熱褲、靚麗的涼鞋,好看又涼爽。但對于有腳氣的朋友來說,想要清涼一夏,這無疑是一件令人十分頭疼的事情。
上個月,朋友小沈邀請我去她家中小聚,我進門后拿起一雙粉色拖鞋正打算穿進去,小沈連忙阻止了我,她一邊拆了雙新的拖鞋給我,一邊向我解釋原因。
原來小沈深受“腳氣”的困擾,她的腳底長滿了小水泡,有時候癢得都忍不住想把腳底板撓穿,而且還伴有脫皮。炎炎夏日,穿著帆布鞋、運動鞋,下班到家脫了鞋,撲面而來的卻是腳底“這碗佳釀”,自己都嫌棄,而且因為腳汗不斷,腳被捂得發(fā)白,感覺就像在水里泡了一天。就是因為有這么一雙起水泡脫皮、又丑又臭的腳,小沈夏天根本不敢穿涼鞋。到了晚上,腳上像是被成千上萬只螞蟻啃咬,癢得讓人抓狂,難以入睡。“腳氣”可以說是生理上、心理上的雙重折磨,是成年人不可言說的煩惱。
夏季高溫多雨潮濕,是腳氣的高發(fā)季節(jié)?!澳_氣”,又稱足癬,是一種真菌感染性皮膚病,其主要原因是真菌感染,成年人中70%~80%的人都有不同程度的腳氣。夏天往往會加重,高溫多雨的季節(jié)尤甚,天氣轉涼會逐漸減輕,但若不徹底治療,會終年不愈。其往往是先單腳發(fā)病,數(shù)周或數(shù)月后可感染到另一只腳。足癬這個毛病,說大不大,說小也不小,很多人常常不把它當回事,但如果不及時治療,足癬有可能引發(fā)其他并發(fā)癥,有時可傳染至其他部位,引起手癬、灰指甲等,更嚴重者,還會并發(fā)局部細菌感染,發(fā)展成淋巴管炎、蜂窩組織炎等疾病,真可謂是后患無窮。
中醫(yī)學認為,足癬多由濕熱下注所致。而濕熱多由飲食無節(jié)導致,喜食肥甘厚味,會導致脾胃功能變差,偏好辛辣刺激,容易導致胃熱偏盛,便逐漸形成濕熱體質(zhì)。而濕熱體質(zhì)的人,濕趨于下行,故腳部更容易出汗,而持續(xù)的潮濕更容易招來真菌,繼而引發(fā)足癬。如果皮膚有傷口,當然也很容易被感染。
從小沈的經(jīng)歷來看,足癬的確是防不勝防,那我們應該怎么去預防足癬。
(1)注意腳的局部衛(wèi)生,洗完腳后要及時擦干,保持干燥,尤其是腳趾縫之間。如果得了腳氣不要撓抓,要及時進行治療,以免鱗屑飛揚,傳染給自身其他部位或他人。
(2)腳汗多的人,平時可選擇透氣性比較好的鞋子,不宜穿著膠鞋或塑料底鞋、靴,鞋襪要放在通風的地方。如果有感染真菌的可能,鞋襪可用消毒水浸泡,再進行常規(guī)清洗,盡量多晾曬。襪子做到每天換洗,避免與其他衣物一起洗,尤其是內(nèi)衣褲。
(3)不要與他人共用拖鞋、毛巾、擦腳巾等。在公用的健身場所健身時,勿用公用拖鞋或擦腳巾,盡量自帶以上用品或使用一次性用品,避免相互傳染。
(4)飲食宜葷素搭配,不宜過于辛辣,應多吃新鮮蔬菜和水果。若已出現(xiàn)濕熱較重的一些表現(xiàn),如舌苔厚膩色黃,時有大便黏滯臭穢,也可以配合一些中藥飲片進行調(diào)理,如用薏苡仁煮湯或荷葉泡茶,都可以幫助人體清熱祛濕。
(5)若發(fā)現(xiàn)有以上一些癥狀出現(xiàn),就要及時到醫(yī)院皮膚科進行診治,確診后要積極配合治療,避免繼發(fā)新的感染。足癬患者須有耐心,無論使用何種藥物都應耐心堅持治療1~2 個月,并定期復查。
在這個拼顏值的時代,大家都投身于面部的保養(yǎng)中,同時我們也要重視腳部的保養(yǎng),不要讓腳氣影響我們的生活質(zhì)量,更不應讓它成為健康隱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