魯鐘思/文
家書文化古已有之,唐代詩人杜甫曾用“烽火連三月,家書抵萬金”的詩句來評說艱難歲月中一封家書的珍貴;宋代詞人李清照也曾用“云中誰寄錦書來”抒發(fā)懷遠(yuǎn)之思。家書也有各種各樣的別稱,除了李清照詞中提到的“錦書”外,古人還用“雙鯉”“雁書”來指代家書。古人送出“雙鯉”,等待“雁歸”的日子,雖然漫長,但很美好,書寫和閱讀家書的過程也有一種藝術(shù)的美感。
如今,伴隨著時代發(fā)展,人們已經(jīng)不需要快馬驛站,千里傳書。口語化、片段式的語言瞬間抵達(dá),卻少了一份美感。直到今天,那些流傳下來的家書,讀來仍具有打動人心的力量,甚至人們愿一讀再讀。家書為何有這般穿越歷史、歷久彌新的魅力?我們不妨來探討一下。
人們的表達(dá)方式千差萬別,有的直白,有的內(nèi)斂,有的幽默,有的犀利。但總體來說,口語表達(dá)靈活而不多加雕飾,表意淺顯直接。然而,當(dāng)我們準(zhǔn)備提筆構(gòu)思書信的時候,我們的口語在心中經(jīng)過文字的雕琢之后,變成了更加內(nèi)化、厚重的書面語,家書也隨之情理交融,醇厚悠長。
于是,我們看到了初為人母的劉瑜在女兒百日之喜時,高瞻遠(yuǎn)矚地寫下“我希望你敏感,能夠捕捉到美與不美之間勢不兩立的差異,能夠在博物館和音樂廳之外、生活層巒疊嶂的細(xì)節(jié)里發(fā)現(xiàn)藝術(shù)”這樣的哲理明思;看到了作家麥家在深思熟慮后給遠(yuǎn)方的兒子寫下“我愛你,真想變作一顆吉星,高懸在你頭頂,幫你化掉風(fēng)雨”“即便可能,對不起,兒子,我也不會這么做”“因?yàn)槟菢拥脑?,你的人生必定是空洞的、蒼白的、弱小的”“這樣的話我會感到羞愧的,因?yàn)槟阏嬲×?。你可以失敗,但決不能這樣失敗,竟然是被太陽曬死的,是被海水咸死的,是被寒風(fēng)凍死的”的人生箴言。
從古代到近代,傳遞一封家書不易,因此寫一封家書往往需要醞釀良久,措辭更加鄭重其事。家書不僅是情感的表達(dá),也是思想的傳遞。從三國時期諸葛亮寫給兒子諸葛瞻的《誡子書》,到近代翻譯家、作家傅雷與妻子寫給傅氏兄弟的《傅雷家書》,他們的書信里,不僅是拳拳愛子之心的表達(dá),更是將個人思想、品格融入其中。
傅雷夫婦在家書中表露了“做事要先做人”的教育理念。比如當(dāng)傅雷得知傅聰演出成功后,那種欣慰和喜悅,簡直“心都要跳出來了”,但傅雷更欣慰的是“多少過分的諛辭與夸獎,都沒有使你喪失自知之明”“都沒有減少你對藝術(shù)的謙卑”。這是傅雷“做人之道”的最直觀表達(dá),一位亦師亦友的父親形象躍然紙上。
豐子愷在家書《給我的孩子們》中,將兒子瞻瞻的真誠博愛、自由爛漫、好奇求知刻畫得入木三分,這些品質(zhì),在大人的世界中是稀缺的,豐子愷在家書中數(shù)次憧憬兒子的生活,嘆息著這些品質(zhì)逐漸流失。這封家書不僅留住了瞻瞻的黃金時代,也是對生命之初蓬勃精神的贊美,對真誠友愛、自由平等世界的呼吁。
這一封封交織著情感、思想、智慧、品格的家書,有著打動人心的力量,豐富了一代代青少年的精神世界,讀后令人感慨萬千。
父母近在咫尺,然而有些話卻羞于說出口,比如那句我愛你,比如那些珍藏在心底的小秘密。此時,我們不妨給父母寫一封信——
相信此刻的你已經(jīng)躍躍欲試了!
我們可以用真摯雋永的語言,寫自己的期望與希冀;也可以重拾生活中的一件件小事,記錄我們長大的瞬間;或者從你感興趣的事物中引出你的想法。父母或許從這封信上就會發(fā)現(xiàn),他們的小不點(diǎn)長成了一個善于思考與總結(jié)的大孩子。
小學(xué)生優(yōu)秀作文(趣味閱讀)2022年4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