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東省濱州市北鎮(zhèn)中學 牟巖宏
在新課改背景下,廣大高中教師必須理性看待信息時代的到來,正確開展信息技術等基礎課程的教學??陀^地說,當前高中信息技術教學還存在著學生興趣淡薄、課時不合理等一系列問題,嚴重制約學生信息素養(yǎng)的發(fā)展?;诖?,本文簡要介紹現(xiàn)階段高中信息技術教學的基本情況,重點探討提高信息技術教學水平和效率的相關措施。
通過對教育現(xiàn)狀的研究,在教學過程中,教師制定的教學目標應充分考慮學生自身理解和實際操作水平的實際情況,這是提高教學效果的關鍵。這樣,教學內容就不會過于理論化。結合生活中的實際問題引導學生思考和學習,學生的學習興趣會更強,不會產生學習躲避心理。在真實情景中,解決生活中的實際問題,可以有效地激發(fā)學生的學習興趣,調動他們的學習積極性。
教學過程是指教師通過操縱學生的計算機來顯示教學內容。學生主要是看教師如何操作前半節(jié)課,學生自己操作后半節(jié)課,這是以往的教學模式。這樣的模式會使學生在實際操作時忘記教師的講課內容,若此時教師再進行統(tǒng)一的指導便會影響上課時間,導致教學效率降低。
21世紀的青少年對信息技術有著強烈的接受能力以及濃厚的興趣,他們自小生活環(huán)境和學習資源就和信息技術有著千絲萬縷的聯(lián)系,且絕大多數(shù)學生在小學和初中階段就已經了解計算機的基礎操作知識,具有比較扎實的計算機操作基礎。但與此同時,大多數(shù)學生更喜歡用計算機玩游戲、看動畫,而對一些理論和操作知識興趣不大,課堂參與度不高,難以形成和諧的課堂教學氛圍。此外,高中信息技術教學的不理想狀況也反映在學生對該學科的認知錯誤上。部分學生認為計算機信息技術教學實際上是一門不重要的學科,只是令他們在課業(yè)壓力下得到短暫的放松。
隨著信息技術更新迭代速度的逐步加快,教材與學生成長需求脫節(jié)的問題日益嚴重。所以,教師在為學生選擇信息技術教材的過程中,必須立足于社會和學生成長的需要,盡可能選擇和計算機軟件相配套的教材,避免在課堂教學過程中出現(xiàn)大量矛盾。此外,現(xiàn)階段計算機信息技術教材的教學案例過于陳舊,學校計算機課堂的教學軟件版本過于落后,也會大大降低學生的積極性。甚至有些學生對信息技術存在輕視心理。
許多高中信息技術教師的教學觀念還沒有完全改變。其實,高中學生經過小學、初中的知識技能積累,已經具備了較強的自主學習能力和實踐探索能力,基本能形成對各學科學習的清晰認識。但這并不意味著學生掌握了高效的學習方法和先進的學習理念。因此,高中信息技術教師在保證學生主體地位的同時,必須始終發(fā)揮自己的組織領導作用,在適當?shù)那闆r下對學生進行正確的引導,確保學生能很好地掌握信息技術的學習方法。
當前,高中學校無論是學生還是教師都對信息技術教學存在錯誤的認知,而教師更是無法徹底摒棄傳統(tǒng)意義上“填鴨式”教學模式,不僅教學觀念保守,在課堂教學中只是簡單地為學生演示各種計算機基本操作過程;而且教師更注重學生文化課的學習,將信息技術課程的部分時間留給學生自主學習或學習其他學科的知識,導致信息技術教學逐漸邊緣化。
在高中信息技術教學中,應注意支架式教學方法的應用。具體來說,教師要為學生搭建一定的平臺和支架,引導學生學習,讓學生掌握相關知識和技能,為下一階段的學習打下一定的基礎。這一理念主要來源于最近發(fā)展區(qū)和輔助學習的相關概念,具體來說,這種教學方式,首先是為學生搭建一定的自主探索平臺,或者采取合作學習的方式,最終提高教育教學效果。在目前的信息技術教學中,概念圖、流程圖和思維導圖是教師常用的信息化教學工具。利用這些工具可以進一步提高學生的思維水平,從而更好地增強教學效果。
目前,高中信息技術師資隊伍還存在嚴重不足。當然,這主要是現(xiàn)階段信息技術學科的邊緣化造成的。部分信息技術教育人員不僅從事教學工作,還負責機房管理、機器維護、校園網建設和管理,工作量大,任務復雜。因此,基于新課程改革的需要,高中應重點加強教師隊伍建設,優(yōu)化信息技術教師培訓資源,確保所有一線教師都能掌握信息技術發(fā)展的趨勢,從而促進教師通過對現(xiàn)有計算機及其資源的有效利用,間接提高課堂教學質量,避免在組織和開展信息技術教學過程中出現(xiàn)計算機閑置和資源浪費的問題,否則將影響學生信息素養(yǎng)的發(fā)展。
在教育教學中,教師應該認識到課堂評價是一個重要的組成部分。通過科學的評價,教師可以更好地實現(xiàn)教育教學目標。課程評價應從課程標準出發(fā),并對這一過程進行有效監(jiān)督。通過評價的方式可以讓學生不斷地體驗,正確地認識自我,強化自信心,以此更好地促進學生的全面發(fā)展。在評價中也要根據學生存在的差異和特長,真正地突出評價所具有的多元性、過程性,通過多重評價更好地尊重學生的個體性,通過多渠道更好地關注學生認知情感等領域的發(fā)展。同時,要充分發(fā)揮不同主體在評價活動中的作用,尊重學生的意見,鼓勵學生積極表達意見。
高中信息技術課程的總體目標是提高學生的信息素養(yǎng),這也是當今時代發(fā)展中人們應具備的基本素養(yǎng)。要提高學生的信息素養(yǎng),最基本的需要就是加強學生的信息意識和終身學習意識。信息技術課程最重要的職責就是培養(yǎng)學生的責任感,相關數(shù)據表明,每年關于計算機病毒和信息犯罪的案件高達數(shù)10萬件,信息安全的責任非常重要。這種責任意識應該包括社會、國家、家庭等方面的責任,認知的發(fā)展應該包括各種能力的發(fā)展,其中包括情感態(tài)度、價值觀以及自身個性的發(fā)展。例如,在學習“信息的編碼”這節(jié)內容時,教師先啟發(fā)學生聯(lián)系十進制的表示方法,推導出二進制表示方法;再根據十進制轉換成二進制的方法,自主探究十進制轉換成十六進制的方法;最后教師鼓勵學生自己總結二進制、十進制、十六進制之間的轉換規(guī)則,探究其他進制間的轉換。通過體驗和探究獲取知識,總結和歸納將知識內化,加深學生的記憶和理解,從而提高他們的上課效率。
高中信息技術是一門綜合性學科,在教育教學中,要重視學生的實際生活,在學習理論知識的同時,提高學生的實際操作能力。教師通過開展有效的信息技術教學,要做到積極、主動、民主、平等,讓學生真正參與到知識的學習中來,從而更好地理解信息技術學科對自己學習和發(fā)展的作用和價值。在高中信息技術教學中,教師應該繼續(xù)探索相關教學措施,從而更好地提高課堂教學的有效性,提升學生的信息素養(yǎ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