陸金晶
(大連市第十九中學 遼寧大連 116037)
德育工作不僅是道德與法治課堂的教學核心,也是現代社會中培養(yǎng)素質人才的熱點話題。初中時期作為學生個性成長的階段,教師需要加強教育引導,把握好道德與法治課堂的教學意義,通過德育的滲透來提升學生的個性品質,幫助學生建構正確的價值觀體系,實現人格品質的健全,將學生培養(yǎng)成綜合素質全面發(fā)展的優(yōu)秀人才。所以,道德與法治課堂對于學生來說有著至關重要的人生影響。因此,本文就以初中道德與法治教學中加強學生德育工作的有效策略分析為基本論題,展開論述。
隨著我國教育改革的不斷深入,在新的時代背景下,德育教學被賦予了更深的使命和要求。在新的形勢下,社會對人才的需求越來越高,因此,對學生的素質培養(yǎng)也提出了更高的標準和要求。
首先,初中生處于青春期的初期階段,這個時期的學生正處在身心發(fā)展的關鍵期,在這一過程中,他們容易產生一些心理上的問題和不成熟的品行,這些都需要道德的教育來進行規(guī)范和引導。
其次,初中生的思想還沒有完全地獨立意識,對自己的行為缺乏正確的判斷能力,所以在這一個特殊的年齡段,對于這一現象,可以通過加強對學生的法制觀念的培養(yǎng),提高中學生的自我約束的水平以及社會的整體道德素質。
最后,初中生的思維還未達到理性的狀態(tài),但是具有了一定的邏輯性,這也就要求了教師要注重對學生的啟發(fā)式教學,讓學生能夠根據自身的實際情況,提出不同的見解和想法,使其更加的有主見,從而更好地發(fā)揮出課堂的作用與價值。同時,也要注意到,由于初中生的心智發(fā)育的時間較短,因此,在學習的時候,難免會出現各種錯誤的觀點或者是認知的偏差等,這就使得很多的事情都會變得復雜化,甚至成為阻礙的因素,所以教師更需要加強德育滲透工作。
對于初中階段的學生來說,不論是家庭,還是學校,關注點普遍還是學生的學業(yè)成績,加上道德與法治課堂并不是主科,同時學科性質偏向于記憶,所以學生們對于道德與法治的學習印象是停留在如何高效記憶取得高。這就需要教師打破傳統教學觀念的束縛,讓學生意識到學習這門課程的目的并不是在于取得很高的分數,而是要促進個人綜合素質能力的發(fā)展。要糾正學生傳統的學習觀念,就需要教師先從教學方式和內容上做出創(chuàng)新和調整,緊緊圍繞德育加強工作開展道德與法治的課堂教學,促進學生德育觀念的構建。學校作為一個小型社會,是學生學會社交和提升自身綜合能力的重要場所。如果學生缺乏德育的知識,在處理個人問題時容易陷入自我懷疑的局面,因此,在道德與法治課堂中加強德育教學的引導和滲透十分有必要,可以有效幫助到學生正確認識到人與人交往需要注意什么以及怎樣的品質品行可以吸引到更多人的稱贊等,幫助學生健全人格品質。從家庭教育的角度來看,隨著物質水平的不斷提升,很多家長不讓學生參與家務勞動,只需要專心讀書即可。這樣的教育理念會導致學生越發(fā)不能夠吃苦,在遇到困難時沒有堅強的心志,因此,需要加強德育工作,在德育教學的內容中,側重講授優(yōu)秀的歷史文化和名人精神,同時開展相關的實踐活動,讓學生在學習理論知識的同時通過實踐來豐富自身情感和感悟,增強與前人優(yōu)秀精神的共鳴,從而提升自身的德育價值理念[1]。
傳統的教學方式已經不再能夠滿足學生的日常學習需求,這就標志著教師的教學方式面臨著一系列的革新。
首先,從新課改教學要求來看,課堂教學需要以學生均衡發(fā)展和綜合素養(yǎng)提升為主,讓學生能夠增強今后社會的競爭力,學會如何為社會做貢獻以及培養(yǎng)社會責任感,這都是道德與法治中德育教學工作的內容,所以該課題對于學生的影響至關重要,是教師教學真正的意義所在。
其次,學生學習的目的不是學了多少知識,而是學會如何做人。如果學生只會學習而不知道如何為人處世,這樣的人格是不健全的。所以,道德與法治的教學不僅僅是一門學科的設置,而是引導學生樹立正確的德育思想觀念,為新時代高素質化人才注入不竭動力。
在初中學生群體的德育教學工作中,最常出現的問題就是學生的心理健康問題,道德與法治中也有專門的課題去講解心理教育,但是教師一般不會深入去了解班級學生的心理狀態(tài),而是將教材內容進行板書,以教學進度為主。這樣的教學只追求進度而忽略了學生是否會存在心理問題,所以教師需要進行教學調整,將教學進度的話題轉為真實關注學生的心理健康教育。而加強德育教學工作就是良好的措施手段,德育與心理健康相輔相成,教師重視德育的教學,勢必會增強心理健康教育的教學。傳統的道德與法治課堂并未充分發(fā)揮課外實踐的優(yōu)勢,主要是集中在課堂內部給學生講授教材理論知識,但是若面對學生的心理健康問題,理論知識并不能夠有效解決學生的心理問題,因而需要課外實踐發(fā)揮教育作用,學生在親身實踐的過程中感受到克服心理問題的難易度,體會到如何正確看待心理問題,讓自己能夠獨立去解決自身所存在的心理問題,進而實現學生心理健康教育的真正意義。初中生正處在青春期,他們對事物的認識和判斷都還處于懵懂階段,所以在這一時候,就需要老師的引導和啟發(fā),讓學生能夠正確地了解社會的現狀以及國家的政策法規(guī)。同時,初中生的心智發(fā)育還不成熟,對于一些不良的思想也是比較容易受到影響。因此,教師可以通過課堂上所學的知識來進行道德與法治教育,這樣不僅能使學生更加深刻地理解到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而且還能提高學生的辨別是非的能力,從而更好地培養(yǎng)其良好的道德品質。
從道德與法治的課堂教學現狀來看,師生的重視程度都還不夠。教師在教學的過程中可以借助自身行為規(guī)范層面來滲透德育的教學,或者在增強教學重視之后,學生也會跟著教師對該課題進行學習重視,實現師生共同增強重視度的目的。另外,道德與法治課堂中需要引入時政熱點的新聞,這也是學生需要重點掌握的知識點內容,但是如果教師只是停留在板書教學上,會使時政熱點喪失原本開設的意義,且不利于學生深入了解國家大事的重要性,因此增強師生共同的課題重視十分重要。只有學生認識到德育工作的重要意義,才能夠促使自身積極自主地投入該課題的學習中,提升課堂教學的質量。如何提升師生的重視度也是開展該項教學工作的重要話題之一,結合以往的教學現狀,教師做出教學革新和調整,緊緊圍繞加強德育工作而創(chuàng)設新的教學方式,豐富課堂教學內容,活躍課堂教學氛圍,讓學生感受到德育學習的樂趣性和重要性,在德育課堂中實現健康快樂成長[2]。
從課堂教學現狀來看,教師的教學缺乏創(chuàng)新性和色彩性,課堂上學生一直處于低迷狀態(tài),因此想要推進德育工作在道德與法治課堂的深入工作,就需要激發(fā)學生的學習積極性,從教師設計教學方式的角度來看,學生的學習積極性也是擺在設計教案之內,是開展課堂教學的重要因素。所以,如何使學生積極主動投入到德育課堂中,開展深度學習呢?可以通過組建德育學習小組的方式來實現這一目標。
首先,初中生正處于青春期,從眾心理強,再加上對于教師有種敬畏之感,相較于獨自在課堂開展學習探索,學生更喜歡以小組的形式共同學習,學習小組中沒有教師以及外界環(huán)境的壓力干擾,學生之間的交流討論更加自主,且德育教學本身就需要學生從感悟的角度去學習。當學生們聚在一起,其學習思維會更加活躍,探索問題的答案更加完善和全面,這樣的學習效率比獨自學習顯得高效許多。
其次,學習小組的設立也有利于教師教案的設計。教師可以在小組中設置課堂問題,讓小組去開展問題的探究,這時教師的角色轉化為課堂的引導者,增強了學生在課堂學習中的主體地位,也讓教師有更多的時間去觀察班級每位學生的學習情況,進而為今后的因材施教做準備。
最后,初中生的課堂學習中,往往會出現學生分層的現象,而借助學習小組的合理分工,可以有效起到學習上的幫扶作用,緩解學生分層的現象,幫助學生更好地開展課堂學習。
例如,在上“深深淺淺話友誼”一課時,教師為了激發(fā)學生的學習積極性,以組建德育學習小組的方式開展課堂教學。首先,教師導入話題:“大家有好朋友嗎?大家如何定義好朋友一詞的?”打開學生之間的話匣子。接著,教師以小組設立的方式,圍繞該課文題目,讓學生以班級為范圍,自主成立小組。這時學生們普遍會以自己玩得好的同學進行組隊。所以,教師先讓每個學習小組開展教材內容的預習,然后圍繞教材來探究以下幾個問題,“什么情況下我們會失去友誼?以你自己的實例說說,你是怎樣維護友誼的?友誼是會變化的,那么我們如何正確對待友誼的變化呢?”等,讓學生之間開展交流和討論,讓學生認識到友誼會帶來煩惱,但是也是人生的甜味劑,讓學生正確處理友誼之間的關系。之后,教師再讓學生通過組內的同學進行特點評析,讓組內學生互相點評之間的友誼相處模式以及自己認為友誼過程中最重要的品質是什么。教師以這樣的方式,發(fā)揮學習小組設立的優(yōu)勢作用,點燃學生之間討論的熱度,推進德育工作的深入開展。
從初中道德與法治的教材內容來看,許多知識點都是圍繞學生日常生活所開展的。當學生的學習重視度還不夠強烈時,教師可以通過創(chuàng)設情境式教學的方式,讓學生真實感受到德育場景的內容和意義,產生情感感悟等,且德育教學有些知識點也較為抽象,創(chuàng)設相應的情境可以拉近學生的學習距離,降低學生的學習難度,讓學生刷新對于德育學習的傳統認知,進而有效提升課堂的學習效率。大數據背景下,利用信息技術手段開展課堂的教學并不罕見,而信息技術手段就是很好的情境鋪墊,信息技術資源豐富,可以給學生創(chuàng)設更多元化和有特色性的德育課堂,讓學生近距離地感受德育情境的學習氛圍,提升學生的學習體驗感。再加上初中生群體本身就對情境式教學十分感興趣,將情境式教學認作為新興的教學方式,教師正好可以抓住學生這一好奇心理,把情境式教學推進入德育課堂,加強德育教學工作的推進[3]。
例如,在上“網上交友新時空”一課時,教師為了給學生營造真實的體驗場景,以生活情境的方式開展課堂教學。首先,教師引入交友的話題,然后給學生導入網上交友的實例,讓學生初步認識到信息技術手段的先進性和便利性。接著,教師詢問學生:“大家是否有經歷過網上交友?大家認為網上交友是否有必要?”等,然后帶著班級學生的答案開展文本的深度閱讀。之后,教師以前后桌的形式,讓學生模擬網上交友的對話,探尋學生網上交友會做什么。然后,教師再以網上交友的實例對話給到學生,讓學生區(qū)別社會網友和前后桌之間聊天的區(qū)別,使學生有一個網絡交友的警惕意識,引導學生學會理性交友,正確運用網絡資源的意識,同時教師引入網絡交友的漫畫,讓學生從剛才的情境對話中回答以下問題“互聯網交友真的能夠讓人的關系更加親近嗎?網絡上的交友可以當真嗎?網絡交友需要注意到哪些問題?”等。最后,教師再以生活場景為背景,讓學生開展“網絡交友是利大于弊還是弊大于利?”進行辯論,讓學生能夠結合生活實例的角度去加強網絡交友的認知,推進德育教學的課堂滲透。
教師在教學的過程中發(fā)揮的作用極大,也是影響課堂教學質量的重要因素之一,特別是對于德育課堂來說,學生首先會從教師的個人魅力開展討論和模仿,德育本身就是良好人格的塑造和體現。而教師作為教學的主導者,可以借助言傳身教的方式,讓學生走進德育世界,深入了解和學習德育知識,這是傳統教學方式很少涉及的點,教師只是完成教學任務,或者引導學生去模仿教學內容中的優(yōu)秀典例,而忽略了自身也是最好的教學例子。所以,教師在教學方式的設計中,可以從自身入手,樹立德育模范。教師的言傳身教也是拉近師生距離的良藥,良好的師生關系是提升課堂學習效率的重要因素,也是教師深入了解班級學生學習情況的關鍵步驟。道德與法治課堂作為理論知識眾多的學科,教師從自身行為規(guī)范給學生做演說,降低學生的理解難度和記憶難度,讓學生學習到教師身上的優(yōu)良品格,以教師作為德育學習模范。最后,賞識教育也是教師在德育教學中所需要涉及的教學方式,賞識教育建立在良好的師生關系中,也是教師個人魅力的體現,將賞識教育結合言傳身教,二者可以發(fā)揮較大的教學優(yōu)勢作用,給學生構造平等、和諧的課堂環(huán)境。
例如,在上“以禮待人”一課時,教師為了拉近與學生之間的距離,以言傳身教的方式開展課堂教學。首先,教師讓學生圍繞課文標題進行內容的討論,接著,教師導入話題:“剛剛的上課起立過程中,大家表現出的就是禮貌,那么以禮待人在日常生活中是否重要呢?”教師給學生播放古代禮儀的視頻,同時讓學生跟著視頻中的行禮標準去做,之后讓學生在課堂進行現場演示,幫助學生進一步了解中華優(yōu)秀的文化傳承,然后再帶領班級學生開展課文內容的學習。這時教師以“話說禮儀”的游戲形式,讓學生從教師身上表現出的以禮待人的事例進行課堂表達。比如,小李同學根據教師身上的謙和以及賞識教育的教學方式來述說自己所學習到的學習感悟,讓學生們進一步表達對于教師品質的認知,讓教師可以以身作則,不斷提升自身的德育水平,增強自身言傳身教的重視度,讓學生可以積極借鑒和學習,進而不斷完善自身的人格品質,最后,教師以其他教師的言傳身教為題,讓學生發(fā)表對于其他教師的接觸感受,然后說說教師言傳身教對于自身的作用性,從而將該措施的教學作用進一步提升,推動德育工作在課堂中的發(fā)展。
影響課堂教學質量的因素之一就是教師的教學缺乏針對性。對于初中生群體來說,由于傳統式教學課堂的枯燥單一,學生往往在課堂中處于被動的地位,這時教師想要清楚地了解學生的實際學習情況就比較有難度,所以教師需要打破傳統教學上的限制,創(chuàng)建以教、學、評一體化的教學措施,讓學生化被動為主動,積極地參與到課堂的評價體系中。
首先,教學評價對于學生來說,可以幫助學生更好地認識到自身學習問題的存在,讓學生培養(yǎng)學習反思的良好習慣。同時,德育教學本身的主體就是學生,學生的學習意見對于教師的教學調整起著至關重要的作用,幫助教師找到教學調整的方向,為構建更好的課堂學習環(huán)境而助力。促進學生進行課堂表達也是教學意義之一,讓學生在德育的學習中,有所言有所悟。
其次,對于教師來說,其作為課堂教學的建設者,需要不斷為教學方式的優(yōu)化而奮斗。當德育加強工作出現問題時,教師需要借助教學評價方式的設立,積極發(fā)現和探尋解決的方式,實現德育教學工作在道德與法治課堂的進一步深入。
最后,教學評價機制是優(yōu)化課堂教學質量的重要措施之一,需要教師增強教學重視,使其教學優(yōu)勢作用在課堂中發(fā)揮到最大。
例如,在上“保護國家安全”一課時,教師為了及時掌握學生的學習情況,以組建教學評價機制的方式開展課堂教學。首先,教師借助多媒體引入水葫蘆威脅我國生態(tài)經濟安全的事例,讓學生圍繞該內容發(fā)表自己的瞬間感受,接著再引入其他生態(tài)安全的視頻畫面,讓學生得出“生態(tài)安全急需保護”的結論,然后詢問學生遇到該現象我們該如何做,讓學生明白維護國家安全是自己的義務和責任的道理。之后,教師再以教材中p101中的故事情境,讓學生思考以下幾個問題:“這兩個故事畫面的性質是否一樣?遇到這種情況,我們應該如何做?說說維護國家安全的重要性?!钡龋寣W生激發(fā)愛國情懷和維護國家安全的意識。最后,教師以評價的方式進行課堂總結。比如:“針對本堂課的教學方式,是否存在需要改進的地方?請從德育的角度說說自己在本堂課的收獲和反思。如何高效地推進德育教學的課堂滲透?”等,讓學生之間進行話題討論,促進課堂建設的進一步優(yōu)化。之后,教師將學生的反饋意見進行歸納與整理,設計出最適合班級學生學習的教學方式。
綜上所述,在初中道德與法治課堂中,加強德育的滲透十分有必要。對于學生來說,初中生正值青春期,敏感且脆弱。因此,如何有效地幫助學生正確認識到心理健康問題,就需要教師牢牢把握住道德與法治課堂的教學意義,以德育的角度去加強學生的心理教育建設,促進學生的身心健康成長。德育作為培養(yǎng)人的首要話題,不僅是實現人不斷發(fā)展和提升自身認知的良藥,也是開展學生愛國主義教育和激發(fā)學生愛國情感的基本措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