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海鷹 湯光宇 吉 利 崔志軍,*
1.上海市第十人民醫(yī)院崇明分院放射科 (上海 202157)2.上海市第十人民醫(yī)院放射科(上海 200003)
肺癌在男性中作為一種最常見的腫瘤之一,在女性中發(fā)病率也在逐年上升,95%以上的肺癌患者年齡在40歲以上,在所有癌癥中肺癌的發(fā)病率和死亡率占首位[1]。肺窗上有云霧樣或磨玻璃樣陰影,這樣的結節(jié)為肺部局灶性磨玻璃密度結節(jié)(focal ground-glass opacity,F(xiàn)GGO),在腫瘤浸潤、炎癥、局部性纖維化以及局灶性肺出血等病理狀態(tài)下會出現(xiàn)[2-3]。隨著多層螺旋CT在臨床上的廣泛應用,其高分辨率可多方位成像,提高了對于FGGO的檢出率。本文旨在研究FGGO的多層螺旋CT征象表現(xiàn),以此來對其性質進行鑒別,分析多層螺旋CT在FGGO的臨床診斷價值,具體報道如下。
1.1 一般資料收集上海市第十人民醫(yī)院及崇明分院2017年7月至2019年4月收治的75例肺部FGGO患者的臨床資料,男性患者41例,女性患者34例,年齡為25~78歲,平均年齡(48.15±10.11)歲。所有患者都進行MSCT檢查。
納入標準:所有臨床資料、影像學資料完整者;無碘試劑過敏史者;均簽署知情同意書,并積極配合本研究者;有病理診斷依據(jù)者。排除標準:資料不完整者;有其它腫瘤疾病患者;拒絕檢查或未完成相關檢查者;有純實性結節(jié)存在或有多個磨玻璃結節(jié)病灶者。
1.2 MSCT檢查檢查儀器為聯(lián)影UCT760-64排CT,對所有患者進行掃描。掃描參數(shù):管電壓120kV,管電流250~530mA;掃描層厚0.625mm,重建層厚1mm、5mm,螺距為1.25mm。掃描范圍全肺;SFOV 48cm,矩陣512×512。檢查前排除患者身上所有影響掃描的金屬異物,患者體位:選擇仰臥位。且檢查前告知患者在深呼吸、深吸氣之后進行屏氣,隨后進行掃描。在平掃完成后,利用高壓注射器經(jīng)肘靜脈注入80mL碘海醇,進行增強掃描。掃描完成后利用CT后處理工作站,進行軸位圖像重建處理后,將圖像數(shù)據(jù)傳輸?shù)絇ACS系統(tǒng),針對掃描圖像由??漆t(yī)師進行閱片和分析診斷。
1.3 觀察指標對FGGO患者的MSCT圖像表現(xiàn)進行分析,對比良、惡性病變的病灶形態(tài),邊緣是否光整、邊界是否清楚,常見征象表現(xiàn)(“支氣管征”、“分葉征”、血管“糾集征”以及胸膜“凹陷征”)。病灶類型(純磨玻璃結節(jié)、混合性磨玻璃結節(jié))分型,以及其診斷正確率比較。
1.4 統(tǒng)計學方法本研究數(shù)據(jù)均采用SPSS 18.0軟件進行統(tǒng)計分析,計量資料采用(±s)描述;計數(shù)資料通過率或構成比表示,并采用χ2檢驗;以P<0.05為差異具有統(tǒng)計學意義。
2.1 臨床資料經(jīng)手術證實,將其分為良性病變和惡性病變分別為40例、35例。惡性病變:原位腺癌12例,浸潤性腺癌23例;良性病變:不典型腺瘤樣增生18例,局灶性間質纖維化16例,肺泡出血6例。良性患者平均年齡為(44.15±10.11)歲,病灶大小平均為(0.85±1.88)cm;惡性病變平均年齡為(52.88±9.87)歲,病灶大小平均為(1.88±0.78)cm。兩者在患病年齡及病灶大小比較上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
2.2 良、惡性病變病灶類型比較良性病變病灶類型以純磨玻璃結節(jié)為主(占62.50%),37.50%為混合性磨玻璃結節(jié);惡性病變以混合性磨玻璃結節(jié)為主占[62.85%(15/40)],37.14%為純磨玻璃結節(jié),兩者比較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見表1。
表1 良、惡性病變病灶類型比較[n(%)]
2.3 良、惡性病灶影像學圖像征象比較良、惡性病變病灶形態(tài)、邊緣、常見征象比較存在明顯差異(P<0.05),良性病變病灶形態(tài)以圓形或類圓形為主,邊緣光整,大部分邊界清楚;惡性病變病灶大多呈不規(guī)則形態(tài),邊緣以不光整為主,出現(xiàn)“毛刺征”,邊界大部分清楚,部分呈現(xiàn)模糊狀態(tài);良性病變無胸膜“凹陷征”和血管“糾集征”,“支氣管征”與“分葉征”分別出現(xiàn)3例,惡性病變主要出現(xiàn)“支氣管征”、胸膜“凹陷征”、“分葉征”分(P>0.05),見表2。
表2 良、惡性病變病理形態(tài)比較(例)
2.4 MSCT檢查對FGGO疾病診斷正確率MSCT檢查對良、惡性FGGO疾病總診斷正確率為90.89%,與病理學檢查結果相比,兩者比較無差異(P<0.05),見表3。
表3 MSCT檢查對FGGO疾病診斷正確率
2.5 典型病例典型病例影像分析結果見圖1~圖2。
圖1 62歲,女,咳嗽、右側胸痛30余天來院就診,MSCT提示:右肺上葉前段見一MGGN,大小約15mm×18mm,邊界清楚,邊緣毛糙、分葉,伴胸膜“凹陷征”。術后病理顯示:浸潤型腺癌,腺泡型為主,侵犯臟層胸膜。平掃橫斷位(圖1A~1B);平掃矢狀位(MPR,圖1C)。圖2 50歲,男,咳嗽二周,來院就診,MSCT提示:右肺下葉外基底段近胸膜下見一FGGN,呈類圓形,大小約7mm×8mm,邊界清楚,邊緣光滑。術后病理回報:局灶肺泡上皮不典型增生。平掃橫斷位(圖2A);平掃冠狀位(MPR,圖2B)。
FGGO定義為肺內(nèi)局灶性密度增高,但對于經(jīng)過其內(nèi)部的支氣管血管束影無法完全掩蓋[4]。 其是一種早期肺癌診斷的有效指標,但是目前我國常無癥狀不看病,無體檢意識,在一些常規(guī)的胸片檢查中對于FGGO檢出率不高,漏診率高,多數(shù)早期肺癌常被延誤、漏診。近年來對于FGGO研究增多,其與肺癌早期以及肺癌惡性病變關系逐漸被關注,而FGGO性質的鑒別是其中關鍵[5]。
在許多研究中,對FGGO病灶形態(tài)、邊緣征象、內(nèi)部結構變化以及征象表現(xiàn)不同在對于其性質鑒別上有著一定的參考價值。在本研究中良性病變病灶形態(tài)常以圓形或類圓形為主,只有14例患者表現(xiàn)為不規(guī)則形態(tài),邊緣光整,無“毛刺征”出現(xiàn),惡性病變病灶71.42%的患者表現(xiàn)為不規(guī)則形態(tài),只有10例患者以圓形和類圓形出現(xiàn),邊緣以光整為主,少部分出現(xiàn)“毛刺征”,兩者比較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但是兩者在病灶邊界方面比較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P>0.05)。胸膜有無“凹陷征”、血管“糾集征”也是對FGGO進行性質鑒別的重要征象,本研究結果也證明了這一點,良性病變無胸膜“凹陷征”出現(xiàn),而血管“糾集征”只在惡性病變中可見。MSCT擁有高分辨率以及圖像重組技術,可方便臨床醫(yī)生多角度、多方位地觀察病灶結構變化、形態(tài)以及一些征象表現(xiàn),提高了對FGGO的臨床診斷和性質判定[6-7]。除此之外,還需考慮病灶的大小,大于3cm的病灶出現(xiàn)惡性病變的可能性大,小于2cm的病灶出現(xiàn)病變的可能性小。本研究結果表明,患者中出現(xiàn)最大病灶為4.4cm,最小病灶為0.2cm,在年齡和病灶大小上兩者比較有顯著差異(P<0.05),提示年齡和病灶大小對FGGO是否出現(xiàn)惡性病變也有著參考意義。
根據(jù)病灶成分不同可分為純磨玻璃結節(jié)(PGGN)和混合磨玻璃結節(jié)(MGGN),PGGN為磨玻璃密度病灶呈均勻表現(xiàn),MGGN病灶內(nèi)有帶狀或是條片狀的高密度影[8]。肺泡內(nèi)氣體出現(xiàn)減少,細胞數(shù)量為增多,肺泡上皮細胞出現(xiàn)增生現(xiàn)象,肺泡間隔增厚、終末氣囊內(nèi)部分由液體充填,此為FGGO的病理特征表現(xiàn)[9-10]。PGGO病變其沿肺泡壁伏壁生長,無肺泡結構被破壞現(xiàn)象,有炎癥及局灶性肺出血等征象出現(xiàn),在病情惡化轉變?yōu)橄侔?、肺間質纖維化時,肺泡內(nèi)結構出現(xiàn)坍塌,纖維細胞增多,實性病灶逐漸出現(xiàn),變成MGGO[11]??梢娊Y節(jié)內(nèi)實性組織是否存在對于病灶性質判定有參考價值。在本研究中也證明了這一點,良性病變62.50%為PGGN,惡性病變62.85%MGGN,提示PGGN常為良性,MGGN為惡性。MSCT薄層重建技術,對于病變區(qū)特征觀察也有著其獨特的優(yōu)勢[12-13]??梢詫⒉≡顑?nèi)腫瘤損壞情況、支氣管征象以及血管征象反映出來,從而可使血管、支氣管的行走變化,有無變窄或截斷現(xiàn)象在圖像上表現(xiàn)出來,也是為其病變性質提高判斷依據(jù),在出現(xiàn)變窄或截斷現(xiàn)象時,為惡性病變的可能性大,建議進行進一步檢查如組織活檢等,并要密切關注病灶變化[14-15]。
綜上所述,MSCT可反映病變組織內(nèi)結構變化、病理改變以及血管征象,對判斷FGGO性質判斷有著重要的參考價值。此外,在臨床診斷時將患者年齡及病灶大小的情況考慮在內(nèi),以便對患者進行更全面地診斷,避免出現(xiàn)漏診、誤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