蘇志芳
進入青春期后,學生開始對異性產(chǎn)生好感,卻不知道如何處理這種朦朧又美好的感情。因此,帶領學生了解青春期生理、性心理發(fā)展規(guī)律,正確看待自己對異性的好感,學習與異性正確交往的方式,更好地了解、接受自己,尊重自己和他人的情感,會對學生發(fā)展起到積極作用。本課通過一系列精心設計的活動,讓學生在體驗中加強對兩性交往的理性思考,學會守護自己的界限,進而理性面對異性交往問題,建立正確的感情觀。
PPT 展示游戲規(guī)則:每人用紅、綠、黃三色橡皮泥捏3 個扁圓;每人任意捏2 個圖形,分別代表男生小強、女生小菊。小強,八年級男生,明星臉,身材也好,寫得一手好字。同班女生小菊,青春靚麗、性格開朗、身材勻稱,畫得一手好畫。他們住在同一個小區(qū),一起上下學。小菊向小強請教不會做的數(shù)學題,幫小強背英語課文。
學生活動,互相欣賞作品。
設計意圖:通過捏橡皮泥活動,活躍課堂氣氛,激發(fā)學生學習興趣,為引入課題做準備。
教師:同學們,相比同性伙伴,我們在與異性伙伴相處時有什么不同感受?他們有什么優(yōu)點?
學生1:雖然現(xiàn)在有些女同學是“女漢子”性格,但相對而言,女生更細膩溫柔,更能站在對方的角度思考問題。
學生2:班級里,男生的理科成績比女生的要好,文科成績則相反,女生分數(shù)高。
教師:我們來看一段視頻,進一步了解男女生生理發(fā)育的不同之處。
教師播放視頻。
視頻內容:青春期男女生的生理發(fā)育特點,男女生互相吸引的生理原因。
設計意圖:結合視頻,引導學生從多角度了解男女生的不同特點。
1.怦然心動,保持自我。
PPT 展示情境1:一天,小強和小菊在教室里面對面坐著寫作業(yè)。兩個男生起哄:“快來看看這小兩口吧!”小菊又氣又羞,趕快回到自己座位上。小強的心里泛起了漣漪:小菊長得好看,性格大方,自己確實喜歡她,要不要向她表白?
教師:請同學們用剛才捏的紅、綠、黃三色扁圓進行現(xiàn)場投票,紅、綠、黃三色分別代表反對、支持、觀望態(tài)度。
教師:小強認定小菊就是自己喜歡的人,改變悄悄發(fā)生了。請同學們拿出代表小強的圖形,發(fā)揮想象,捏一捏,變一變。說說這些改變會帶來什么?
學生1:小強的目光開始緊緊追隨小菊,上課看她,下課找她,小菊在哪,他就跟哪兒。慢慢地,其他同學疏遠小菊了。小菊很煩惱,小強也不知道該怎么辦。
學生2:小強變得積極向上了,他為了小菊更努力學習,變成更優(yōu)秀的人。
教師:把喜歡變成一種動力,促使自己成為更好的人,未嘗不可。但是,怦然心動的時候,別忘了保持自我。
2.有理有情,學會婉拒。
PPT 展示情境2:面對小強的表白,小菊從未想過與他建立“戀愛”關系,但又不希望失去友誼,她該如何回復小強呢?
教師:請小組討論,共同幫小菊寫一封回信。然后,每組派一名代表分享內容。
學生:小強,謝謝你對我的關注。老師和家長都說初二是“分水嶺”,現(xiàn)在的學習任務重、難度大,無奮斗,不青春!我們一起迎接挑戰(zhàn),戰(zhàn)勝困難,還做好朋友,好嗎?
教師:從大家的回復中看到,小菊的態(tài)度是委婉的,理由是充分的,既不傷害小強,又給他臺階下。經(jīng)過這件事,小菊在處事上更成熟了。
教師請學生拿出代表小菊的圖形,捏出小菊的變化。
3.奔赴美好,學會等待。
PPT 展示情境3:經(jīng)歷了這些波折,小強更陽光自信,小菊更溫婉體貼,兩個人的學習成績也穩(wěn)步上升,兩顆本來就彼此欣賞的心貼得更緊了。當遇到相互喜歡的人時,要不要在一起?
教師請學生再次用紅、綠、黃三色扁圓進行現(xiàn)場投票并闡述理由。
學生1:在不影響學習的前提下,兩個人可以選擇在一起,互相激勵,共同進步。
學生2:如果真的在一起了,青春期朦朧的美好感覺可能就被打破了。
PPT 展示改編過的繪本故事《失落的一角遇見大圓滿》。主要內容:失落的一角不斷尋覓,終于遇見了和自己匹配又能組成圓的另一半。它們每一天的生活都是甜蜜的??墒?,好景不長,失落的一角長大了,與另一半不再契合了。于是,失落的一角繼續(xù)前行,遇見了圓滿,經(jīng)過磨煉,它自己也成了圓滿。最終,它與另一個圓滿彼此獨立,共同奔赴美好未來。
教師:十年后,成了圓滿后的一角會對曾經(jīng)的自己說什么?
學生:時間會改變很多事,要有耐心,踏實前行,生活會給我們最好的答案。
教師:請同學們再次發(fā)揮想象,捏捏橡皮泥,十年后小強和小菊會是什么樣的?他們再次相遇時會對初中時的自己說什么?
學生:踏上各自工作崗位的他們,已經(jīng)有了各自的男女朋友。他們一起笑著回憶美好的青春時光,也感謝自己在該學習的年齡把更多時間放在學習上。
教師:每個人成長的腳步不同,隨著時間的流逝,環(huán)境的變化,曾經(jīng)在某個階段和自己特別契合的人,也會變得不再契合,這就是青春期情感的煩惱。與其苦苦追尋,不如靜待成長。唯有成熟的愛,才能走得最遠。
設計意圖:通過活動引導學生全面認識兩性交往,學會深入思考、理性判斷,樹立正確的感情觀。
教師:生活中我們經(jīng)??吹揭恍┟黠@的邊界線,如籬笆、隔離帶。在人與人、人與環(huán)境的互動中有一條無形的言行限制邊界線,那就是界限。怦然心動的時候,保持自我;面對表白的時候,學會婉拒;彼此喜歡的時候,學會等待,這些都是有清晰界限的行為。我們在和異性同學交往時,還有哪些行為也是有界限的表現(xiàn)?
學生1:減少單獨相處的機會,盡量幾個同學一起玩。
學生2:與異性交往時不能讓對方隨意觸碰自己的身體部位,要學會控制沖動情緒,也要守護好身體界限。
教師:界限看似限制了行為,其實給我們帶來的是安全感和自由。
設計意圖:通過聚焦問題討論,增強學生守護界限的意識,學會自我保護。
教師:今天的課上,有的同學沒有完全暴露自己的想法,這也是一種守護界限的做法。大家可以把心中的秘密寫在紙條上,塞進信箱,也可以走進心理輔導室,與老師聊一聊。最后,老師想送給大家一首小詩:愿或不愿,老師在/寫或不寫,老師在/來或不來,老師在/念或不念,老師一直在……
設計意圖:通過小詩,鼓勵學生在課后尋求幫助,從而獲得更多情感支持。
青春期異性交往是學生特別感興趣的話題,讓學生在歡樂、安全、溫暖的課堂氛圍中活動、體驗、思考、討論,大膽表達、真誠分享,有助于達成本課的教學目標。首先,貫穿課堂的捏橡皮泥、現(xiàn)場投票活動充分調動了學生的積極性,保證人人投入到課堂學習中。其次,精心創(chuàng)設的情境中羅列的3 種屬于青春期的“甜蜜的煩惱”貼近學生生活,讓學生很有代入感,有話可說,主觀能動性得到充分發(fā)揮。學生在思辨中發(fā)展認知、完善行為。最后,筆者在課堂結束環(huán)節(jié)有意識地讓學生樹立界限意識,學會自我保護,并鼓勵有需要的學生向心理老師求助。
本節(jié)課有以下4 個顯著特點值得借鑒。首先,學生立場,讓學生“主動”。整節(jié)課充分尊重學生的主體性,引導學生深入體驗、暢所欲言,學生的參與度、情感的共鳴度非常高。其次,問題驅動,讓學生“身動”。學習是需要“學習”的,讓“學習可見”“讓學習具象化”。通過動手捏橡皮泥,真正做到讓學生“身動”。再次,積極探究,讓學生“心動”。教師創(chuàng)設情境,并做到一“境”到底,學生在真實問題情境中深度思考、追尋答案。課堂上,學生能全身心投入,經(jīng)歷思維過程,獲得深度體驗。最后,多元互動,讓課堂“生動”。教師把課堂營造成生動活潑的學習樂園,讓每個學生在愉快的合作、互動學習環(huán)境中提升能力、發(fā)展自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