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東省淄博市沂源縣歷山中學 岳翠
對學生進行有效的情感教育是每一位任課教師應承擔的責任和義務。在初中美術課堂教學過程中,讓學生通過對美術作品的欣賞與理解,感受作品蘊涵的深厚情感內涵,從而接受情感教育的熏陶。學生只有帶著情感欣賞藝術作品,才能深入生活,創(chuàng)作出富有感染力的畫作。初中美術教學要從美術作品欣賞評價,激發(fā)學生學習美術的興趣,創(chuàng)設輕松自然、和諧有趣的教學環(huán)境入手,逐步培養(yǎng)學生的想象力和審美能力,激發(fā)學生的創(chuàng)造力,讓每一個學生在美術教育教學中接受情感教育。
有些教師對美術課堂教學過程中是否對學生實施情感教育的問題持懷疑態(tài)度,認為情感教育不是美術教師的責任,是語文或道德與法治教師的責任。所以,很多美術教師在美術課堂中只進行繪畫技法和實用性知識的傳授,并輔以練習鞏固,學生根本不懂得藝術作品的鑒賞和評價,使美術教育在現(xiàn)代人才培養(yǎng)中失去意義,更不利于學生素質和能力的提高。當前初中學生課業(yè)負擔比較重,忽略了美術課堂教學過程中的情感教育。
有些美術教師教學方法單一,只是“美術技法的講解、練習、作業(yè)、評價”枯燥的授課模式。在教學過程中只是按照教學大綱采取“滿堂灌”以自我為中心的形式,沒有進行精心設計和構思,對教材一味地生搬硬套。沒有考慮學生的實際情況,也沒有和學生的真實生活緊密聯(lián)系起來,更沒有貫徹“以人為本”的教學理念。所以,教師在美術教育過程中,對美術課缺乏激情,使學生的靈性和大自然分隔開來,致使學生創(chuàng)新能力被限制,課堂氣氛死氣沉沉,學生懨懨欲睡,對美術課根本沒有興趣。例如,在“肌理”的單元中,傳統(tǒng)的美術教學,一般都是教師講肌理的概念,這樣的教學形式比較單一,不能激發(fā)學生的創(chuàng)作欲望和靈感。
著名雕塑大師羅丹說過:“生活中不是沒有美,而是缺少發(fā)現(xiàn)美的眼睛。”在美術教學中,教師應該引導學生做生活的有心人,學會認真仔細地觀察身邊的事物,感受大自然的一切。但是由于應試教育的思想在人們頭腦中的根深蒂固,又加上學生的課堂負擔很重的原因,美術課很長時間沒有得到很好的重視。很多時候美術課都被語數(shù)外等主科占用,美術課形同虛設。即使有些美術教師上美術課,也是照本宣科,根本沒有聯(lián)系生活和社會實踐進行美術教育,更沒有思考和探究在美術課教學中對學生進行情感教育。
只有豐富的情感融入人的思想,才會使人充滿活力,也會讓人的記憶、思維能力更加強大。因此,在初中美術課堂教學過程中,要培養(yǎng)學生對美術作品的鑒賞能力,必須加深他們對畫家作畫時身世及背景的了解,對畫家背景了解的過程中自然就充滿了對畫家的情感與情懷,為欣賞畫作的情感體驗作準備。隨著新課程改革和素質教育的不斷深入以及“雙減”政策的落地,美術教學已經(jīng)提到重要的日程上,國家減輕了學生作業(yè)負擔和文化課學習的負擔,加重了音、體、美比重,這就要求美術教師在教學過程中,必須以學生為主體,圍繞教學目標讓學生深入探討,并輔以情感投入和傳遞,只有這樣,才能結合美術教學的特點對學生進行情感滲入,真正達到“潤物細無聲”的教學效果,在長期的教學熏陶中對學生進行潛移默化的影響。如何在美術課堂教學過程中對學生實施情感教育呢?
孔子曰:“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樂之者?!背踔忻佬g課堂教學只有想方設法培養(yǎng)學生情感,調動學生的學習積極性,才能提高課堂教學效率,激發(fā)學生學習興趣。初中美術教師要充分利用現(xiàn)代化教學手段,再現(xiàn)教學情景,讓學生如臨其境,如見其人,積極融入課堂教學過程,這種圖文并茂的教學方式,無疑給學生耳目一新的感覺,學生積極性也非常高。例如,在學習“花鳥畫的欣賞”這節(jié)課內容時,一開始筆者就給學生通過多媒體展現(xiàn)一幅鳥語花香、百花盛開的優(yōu)美畫卷,學生看到蝴蝶在花叢中翩翩起舞,蜜蜂嗡嗡地忙著采蜜,色彩艷麗的畫眉和黃鸝鳥在花枝上雙雙相對啼鳴。他們仿佛嗅到了花香,聽到了鳥兒優(yōu)美的叫聲。他們被大自然的美麗景色感染了。就在學生還沉浸在這迷人的美景的時候,筆者適時地引導學生看看課本上那些美麗的花鳥圖畫,用已經(jīng)學過的有關美術知識,說說它們到底美在哪里?這樣通過設置美麗的場景,讓學生真正置身其中,學生在這樣自由、寬松、和煦的氣氛中,也會暢所欲言、侃侃而談,并不會因為美術知識而感到枯燥無味。同時,通過前面優(yōu)美畫面的觀賞,學生也融入了自己的情感,增強了自己的審美和鑒賞能力。
再如,在欣賞課教學中,讓學生欣賞梵高的名畫《向日葵》,先介紹了梵高的身世和生平事跡,然后讓學生觀賞畫作。學生暢所欲言,充分發(fā)表自己的看法,有的學生說:“看到《向日葵》這幅畫,仿佛看到了一團火焰在熊熊燃燒,這已經(jīng)不是一幅簡單的自然景物的靜物寫生,而是融入了自己的情感,似乎是一種躁動和爆發(fā),又像一種心理的膨脹和壓抑?!币灿械恼f:“沒有感覺到這幅畫有什么美感,雖然融入了畫家的情感,是非常有名的畫,但是如果掛在客廳里,會使人時時刻刻充滿躁動的情緒,無法平靜?!边€有的同學說:“這幅畫充滿著蓬勃的生命力,讓我們時時刻刻都在燃燒,讓生活有了拼搏向上的希望?!睂W生對畫作充滿了情感,對畫作的評價也就充滿了真情實感,真是“仁者見仁,智者見智”。這樣把學生的積極性充分調動起來,教師再適當引導,讓學生不自覺地接受了情感教育。很顯然這種情感教育是一種潛移默化的陶冶,學生在這種潛移默化的熏染過程中不自覺地會流露出對畫作的喜好與評價。
好的美術作品都是和畫家的生活息息相關的,但又高于生活,生活是畫家情感的源泉。只有有了生活的基礎,學生才會有創(chuàng)作的資源。美術教師要根據(jù)學校和學生的實際情況,在充分利用學校資源的同時,讓學生走出學校,走向大自然,讓他們細心觀察自然界的各種景物,讓他們用自己的畫筆描繪生活,感受生活中濃濃的親情。這樣把美術課堂教學和大自然、社會生活緊密聯(lián)系在一起,不但讓學生對美術課有了濃濃的興趣,也讓學生不自覺地感受到祖國河山的壯麗與美好,也感受到了人間的真善美,讓情感教育的土壤不知不覺地撒入學生的心田。例如,在組織學生到湖邊寫生時,可以讓學生完成畫作后再與李可染的中國畫作品《春雨江南》進行對比,看看現(xiàn)實中的景物和融入畫家感情的作品有何不同?這樣不但能讓學生學會仔細觀察、對比欣賞的能力,還提高了學生的審美情趣。
事實證明,只有讓學生真正走進大自然,感受撲面而來的大自然氣息,學生才會心情愉悅,對美術課的興趣會更濃,也讓學生更加熱愛大自然,熱愛生活。藝術來源于生活又高于生活,生活是藝術的根本,也是藝術創(chuàng)作的源頭,美術教師要選擇合適的時機帶領學生走進自然、走進農(nóng)村。大部分美術教師把帶領學生走進大自然寫生的時間選在了秋天,秋天是收獲的季節(jié),秋天也是多姿多彩的季節(jié),樹葉五彩斑斕,天空高遠清爽,師生共同走進自然,見證美麗鄉(xiāng)村的變化,見證大自然的五彩斑斕,帶著感恩的心情欣賞農(nóng)村的變化,把感恩的情感描繪進創(chuàng)作中,源于生活的情感更加真實,更容易引起學生的共鳴,更容易把情感融入自己的作品。走進自然,貼近自然,更加真實地感受大自然的異彩紛呈,更容易激起學生學習美術的興趣。
在美術教學中,要對學生進行情感教育,就必須培養(yǎng)學生發(fā)現(xiàn)美和欣賞美的能力。一個對色彩、線條、構圖和造型等置若罔聞的學生,情感體驗就更無從談起了。所以,教師要讓學生的審美能力有較大提高,就必須讓學生擁有一雙發(fā)現(xiàn)美的“眼睛”。教師要善于挖掘美術作品中最感人、最激動人心的亮點,并作深入剖析,讓學生充分發(fā)揮自己的想象力,從而逐步培養(yǎng)他們的藝術素養(yǎng),提高審美能力。只要學生被美術作品感染了,就會深入觀察和欣賞,也能產(chǎn)生情感教育后的體驗。例如,在讓學生欣賞我國新石器時代的工藝品“舞蹈紋陶盆”時,它最突出的特點是裝飾紋樣精巧細致,構思獨特巧妙:如果往盆中加入紋樣底線的水,盆子的內壁上就會出現(xiàn)五個人在圍著一池盈盈的碧水在慢慢起舞,似乎是向人們表達,原始社會中人們在勞動的空隙或者狩獵以后一起跳舞歡樂和諧的場景。學生真正感受到了這件工藝品的特殊魅力,激發(fā)出對生活的熱愛。
美術與社會實踐、社會生活是緊密聯(lián)系在一起的,學習美術作品,學生的審美趣味和審美能力將會不斷得到提高,美術情操也在不斷的陶冶中得到提升。生活實踐既是藝術的泉源,也是情感的源泉。美術教育與學生的生活、社會實踐相結合,豐富了教學內容,增加了美術教學的趣味性,提高了學生學習美術的興趣,同時讓學生獲得了生活體驗,積累實踐生活經(jīng)驗。比如,在封面設計的教學中,可以讓學生為自己的日記本設計一個完美的封面,要用心設計,為自己的少年時光留下一份美好的回憶。讓學生參與實際設計,一方面是讓學生認識到美術是一門非常實用的技術,它能幫助我們了解社會,開闊學生的美術視野,增強學生用美術審視自然和社會的能力,增強社會的責任感,樹立美術有用的正確的社會價值觀。廣泛收集教材之外的與美術相關聯(lián)的素材,如廢棄的報紙、書本、紙盒等,根據(jù)美術課的要求,將這些廢舊的物品進行加工設計成各種作品,既訓練了學生的手工制作技巧,也鍛煉了學生的生活實踐能力,還增強了學生的環(huán)保意識。用所學的知識用于生活,指導生活,讓學生明白美術不僅僅是在紙上畫一幅漂亮的畫,還可以用于生活實際中,美術與生活息息相關,與衣、食、住、行緊密結合。美術在保證人們的生活和實際應用方面起了重要的作用,讓學生在學習生活的過程中認識美術的作用,增強美術情感的理解。
對初中階段的學生而言,教師的行為仍然有著很強的示范作用,所以教師在教學時要注意自己的語言措辭和教學方法,始終保持積極健康的姿態(tài),給學生帶來專業(yè)的美術指導。過去美術教師大部分以教材為全部的教學任務,并沒有進行相應拓展,殊不知教材的教學內容主要是美術的技巧訓練以及作品的欣賞,只有空洞的文字描述,如果教師本身缺乏對藝術作品的情感體驗,將無法在教學活動中向學生充分講解藝術所包含的情感內容?;诖耍诔踔忻佬g教育中,教師不僅要重視教材內容,更要拿出飽滿的情感和對藝術的熱情感化學生,以友好的態(tài)度對待和引導學生,為學生創(chuàng)造良好的學習環(huán)境,提高學生的課堂學習效率。
例如,在“裝點居室”這一部分的教學中,教師可以引導學生討論如何進行教室裝飾活動,并在課堂上制作裝飾品,而制作裝飾品的原材料可以是同學們手中的練習紙,可以是操場上的樹葉,也可以是生活中的瓶瓶罐罐。利用這些東西制作裝飾品不僅可以增強學生的動手能力,還可以幫助學生養(yǎng)成良好的廢物利用的習慣,發(fā)現(xiàn)生活之美。學生充分發(fā)揮自己的創(chuàng)造能力,教師就要發(fā)揮自己的引導作用,與學生進行充分討論,拉近教師與學生的關系,促進師生感情的加深,讓學生在愉快的環(huán)境下感受生活之美,達成情感教育目標。除此之外,影響初中美術滲透情感教育的另一關鍵因素就是教師自身的審美能力。當前環(huán)境下,大多數(shù)美術教師在進入崗位后很少有機會進行進一步深造,藝術鑒賞能力和情感素養(yǎng)得不到有效提高,因此,教師缺乏足夠的經(jīng)驗與能力,將無法使情感教育內容完美地融入教學活動中,從而出現(xiàn)生硬的教學,不足以感染學生。因此,教師要重視起藝術修養(yǎng)在學生成長中的作用,并為了提供更好的藝術教育而不斷提高個人藝術修養(yǎng)和鑒賞水平,在不斷教學實踐中總結經(jīng)驗教訓,方便情感教育更好地融入美術課堂。例如,教師要做好上課前的準備,利用多媒體尋找與本堂課有關的美術素材,深層次探索其中情感教育的內容,在深入了解學生的基礎上設計教學活動,方便教學內容與學生產(chǎn)生心靈上的碰撞,讓學生融入其中,感受美的意境,接受情感熏陶,從而更好地學習本堂課的內容,提高美術學習熱情,實現(xiàn)情感教育的有效滲透。
總之,美源于生活又高于生活,培養(yǎng)發(fā)現(xiàn)美和欣賞美的能力必須從生活中開始,生活中處處存在著美,只要有一顆發(fā)現(xiàn)美的眼睛,生活隨處有美;克服美術情感教育中存在的問題,進行情景設計教學,提高學生學習美術的積極性;帶領學生走進生活,讓學生參與社會實踐,從社會生活中獲得藝術靈感,創(chuàng)造優(yōu)美的藝術作品;培養(yǎng)學生細致觀察和體驗作品藝術魅力的能力。初中美術教學中學生情感的培養(yǎng),還需要教師不斷探索,結合學生實際,打牢基礎,一步一個腳印,讓每一個學生走上社會后,都能因美術而為自己的生活添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