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甘肅省甘谷縣六峰鎮(zhèn)蒼耳王小學 張瑞娟
識字是語文學習中的重要一環(huán),也是學生必備的一項技能。但是,目前的小學語文識字教學,或多或少還存在著一些問題,影響了整體教學的成效。在此情形下,廣大教師積極革新教學思路,嘗試借助新穎的教學方法實施識字教學,以期提高識字教學質(zhì)量和效率,為學生今后的語文學習助力。小學語文學習目的包括識字與寫字、閱讀、寫話、口語交際、綜合性學習,其中識字主要要求:認識常用漢字1600個左右,會寫800個左右,掌握漢字根本筆畫與常用偏旁部首,學會漢語拼音,學會獨立識字等。漢字分為象形字、會意字、形聲字、指示字等,小學語文教學中主要基于會意字和形聲字教學。教師應根據(jù)課文的生字,創(chuàng)設多種識字教學方法,引導學生識記生字,參與漢字的識記訓練,提高識字教學效果。
新課改背景下,要想做好小學語文識字教學,教師應根據(jù)新課改的要求,結合課后的生字,借助包括多媒體在內(nèi)的多種工具,組織豐富多樣、生動有趣的識字教學活動,引導小學生積極參與其中,更好地識記生字。如果說,語文學習的過程是修建一棟建筑,那么漢字就相當于建筑的基石,如若基石不牢固,那么建筑也終將坍塌。識字教學是小學語文教學的重要版塊,而趣味性的識字教學能借助圖文結合、穿插游戲等形式來幫助學生識記漢字,使學生在愉悅寬松的氛圍中感受漢字的魅力和識字的樂趣,達到寓教于樂的教學效果。在以往的小學語文識字教學活動中,教師多是選擇認知型的方式展開教學,導致學生在識字學習方面只能認識文字的形狀,無法透徹理解與記憶文字。針對剛開始識字的小學生而言,需要從認知構建的角度學習識字,如若教師一味采用常規(guī)的教學方式,往往會造成學生識字興趣降低,甚至使其厭惡識字,增加學習難度。換言之,教師在識字教學環(huán)節(jié)要注重學生識字興趣的培養(yǎng),借助趣味性的方式引導學生識字,讓學生從內(nèi)心深度激發(fā)識字的興趣,進而積極參與到識字學習活動中。同時,趣味性的識字教學能讓學生習得生動且豐富的內(nèi)容,自主構建識字認知體系,提高識字學習效果。
信息化時代背景下,信息技術被廣泛應用到教學中,并逐步成了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其中,以多媒體為代表的信息化技術更是受到了廣大師生的青睞。和傳統(tǒng)教學不同的是,它能將原本抽象、復雜的事物以更加具體、直觀的方式進行呈現(xiàn),不但能快速吸引學生的關注,還可以降低學生的理解難度。小學階段的學生尚處于成長發(fā)展的初始階段,年齡相對較小,依舊以形象思維為主。此時教師就可以從這一點入手,應用多媒體技術實施識字教學,如播放微課視頻,用更加直觀的方式呈現(xiàn)漢字,讓學生在觀看微課的過程中吸收、消化漢字。例如,在教學《海底世界》這一課的時候,教師就提前制作了微課,給學生展示了海底相關的視頻,讓學生在逼真的氛圍中學習,對海底景象有一個初步感知,為識字學習奠定良好的基礎。完成上述環(huán)節(jié)后,再帶領學生學習本節(jié)課的重點字詞,如“景色奇異”“物產(chǎn)豐富”“波濤澎湃”等,以視頻的形式創(chuàng)設情境,為學生講解本節(jié)課的重點字詞,使其形成更加形象的認知。此外,教師還可以查找一些與漢字相對應的甲骨文,以象形識字法實施教學,用微課展示漢字和甲骨文的差異,以此加深學生的印象??偟膩碚f,教師可以根據(jù)具體情況選擇,最大限度地發(fā)揮現(xiàn)有資源的作用,為學生創(chuàng)設直觀、形象的教學情境,幫助學生產(chǎn)生更加深刻、具體的理解,從而更好地掌握漢字,為語文學習的深入做好鋪墊。
在小學語文識字教學中,根據(jù)小學生的識字基礎和理解能力,結合課文內(nèi)容,教師先要準備與課文生字相關的圖文資源,制作圖文并茂的電子課件,其中融入與生字相關的內(nèi)容。然后在課堂教學中,教師可以通過創(chuàng)設與課文相關的生動情境,提出與識字相關的問題,讓學生找出其中的生字詞,從具體的圖畫中初步認識基本生字,讓學生留下對生字的初步印象。例如,部編版二年級下冊的《古詩二首》,根據(jù)《村居》《詠柳》這兩篇詩歌內(nèi)容,教師提前制作圖文并茂的電子課件,讓學生課前預習本課,熟悉生字詞。課堂上,教師運用課件生動展現(xiàn)《村居》的情境:草長鶯飛的二月天里,拂堤之上,楊柳之下,裊裊春煙飄來,一群兒童忙著放風箏。之后再展現(xiàn)《詠柳》情境,并基于這些生動情境提問:我們可以怎么向別人介紹這樣的畫面?引導學生朗讀詩歌,要求學生從中找出生字,照著畫面認一認“鶯、拂、堤、柳、醉、鳶”這些字。最后教師根據(jù)學生的回答點評和總結,輔助學生初步認識這些生字。
形聲字,是指兩個文字復合而成的文字,一個文字表示事物的類別,另一個表示字的讀音,在漢字中占比非常高。教師要先教授學生形聲字的概念和識讀方法,這樣當他們遇到形聲字的時候便可以很快讀出,初步理解該字的含義。教師可以運用多種識字方法,比如歸納法、換偏旁、比較法等,指導學生高效識記形聲字,從而讓學生認識更多的形聲字。例如,在《找春天》一文中,學生需要識記“襖”這個形聲字,教師可以運用歸納法教學,讓學生認識更多衣補旁的漢字。教師引入圖文并茂的漢字卡,展示這些衣補旁的漢字:被子—被,褪色的衣服—褪,褲子—褲,襪子—襪,并讓學生想一想、找一找還有哪些相關的漢字。教師還可以據(jù)此運用比較法,讓學生找出視字旁的漢字,總結“神、祥、祖、福、?!钡葷h字,讓學生比較這兩種偏旁部首的區(qū)別。教師先讓學生探討解答,然后總結:衣補旁常與衣物有關,視字旁常與天地祖宗和吉祥安康有關。根據(jù)“姑、掩”等生字,教師還可以運用換偏旁的方法,指導學生由“姑”變成“估”,由“掩”變成“俺、淹”等。
僅僅依靠學生的大腦對生字進行記憶和理解比較困難,教師要結合小學生的記憶和學習特征,將自主識字活動與肢體活動相結合,讓學生在肢體活動中強化對生字的學習和記憶。教師為學生設計識字肢體活動時,要充分結合學生的身體素質(zhì)特征,為學生設計出簡單、容易操作的肢體活動,這樣才能減輕學生的活動壓力,讓學生在肢體運動中始終處于輕松的狀態(tài),讓大腦始終保持一個清晰的狀態(tài),從而促進對生字的鞏固和記憶。例如,在學習有關肢體活動的生字時,教師可以結合這些生字,為學生設計出肢體表演的動作,讓學生進行模仿,并且在模仿的過程中大聲讀出生字的讀音。為了激發(fā)學生的參與主動性,教師采用肢體比賽的形式,以讓學生快速、準確地掌握這些生字。在學習“笑、哭、打、掛、搖”等生字時,教師為這些生字設計了相應的肢體動作,并且與學生一起進行練習,讓學生根據(jù)相關的字,做出相關的動作,并且讀出相應字的讀音。當學生采用這種肢體動作的識字方式后,教師開展了一個肢體動作識字的比賽活動。在活動中,教師拿出一個計時器,并且在電子黑板上隨機播放“笑、哭、打、掛、搖”等生字,讓學生上臺做出相應的動作,并且準確說出這些字的讀音。教師讓所有的學生逐一上臺展示自己的肢體動作,學生的動作有利于為班級帶來樂趣,營造良好的課堂氛圍。學生在講臺上進行肢體表演,并且準確匹配相關的生字,能準確匹配并且用時最短的學生獲勝。當教師引導學生參加完識字比賽之后,要向學生公布用時最短、動作匹配最準確的學生名單,并且要給予積極的鼓勵,甚至還可以適當?shù)亟o予一些物質(zhì)獎勵,如橡皮、鉛筆、小頭繩等。在識字教學中,通過這種比賽的形式,可以充分激發(fā)學生的參與興趣,讓學生在識字中獲得不一樣的體驗。另外,為了在比賽中獲得好的成績,在識字比賽中學生的注意力高度集中,瞬間實現(xiàn)對生字的記憶,對這些生字產(chǎn)生深刻的印象,從而對這些生字能快速掌握和記憶,有效提升了學生的識字效率。
素質(zhì)教育背景下,小學語文教學迎來了全新的挑戰(zhàn),教師在教學中不僅要完成基礎知識的傳授,更要鍛煉學生的學習能力、綜合能力,助推學生全面發(fā)展。所以,在實施小學語文識字教學時,教師創(chuàng)設教學情境既要注重學生識字能力的培養(yǎng),還要加強對學生思考、創(chuàng)新等能力的鍛煉。在日常教學中,提問是至關重要的一個環(huán)節(jié),也是一種重要的教學方法,它能引發(fā)學生的思考,促進學生對知識的內(nèi)化。班級內(nèi)部通常有幾十個學生,每個學生都是獨立的個體,有著鮮明的差異,這就需要教師發(fā)揮好提問的作用,為學生創(chuàng)設優(yōu)質(zhì)的問題情境,引導學生發(fā)揮自身的潛能,主動思考、探究并解決問題,在此期間掌握相關漢字。例如:在教學《寓言兩則》中的《亡羊補牢》這一課的時候,“補”是本節(jié)課的重點字詞,為了讓學生對這個漢字有一個更全面的理解,教師結合文本內(nèi)容,設計了如下問題:“同學們,故事中的主人公補上了羊圈的窟窿,那么‘補’是什么意思呢?”“填上!”“填補!”學生你一言,我一語,回答教師的問題。于是,教師繼續(xù)引導:“同學們說得有道理,那么它是否還有其他的含義呢?請大家緊扣文本題目、內(nèi)容,說說自己的想法?!逼毯?,有的學生說出了自己的見解,如下:“有彌補的意思?!睂W生的回答,教師予以了肯定、表揚,并告知學生題目中的“補”強調(diào)的就是“彌補”。在上述過程中,教師以提問的方式創(chuàng)設了情境,激活了學生的思維,使學生親歷漢字學習過程,深化了對漢字的理解和記憶。
我國漢字有著悠久的歷史,據(jù)有關統(tǒng)計顯示,我國的漢字數(shù)量竟然高達十萬個之多,常用的漢字也有幾千個,這樣龐大的漢字數(shù)量,為學生的識字學習帶來了不小的難度。但是,對比較常用的漢字進行認真分析就會發(fā)現(xiàn),不少的漢字存在著普遍的規(guī)律,而這些規(guī)律能幫助學生快速掌握漢字,甚至有些漢字沒有見過,但是根據(jù)漢字的結構特征,學生也能認識。針對漢字的這個結構規(guī)律和特征,教師要帶領學生對這些特征進行歸納分析,并且引導學生對這些漢字結構的規(guī)律進行掌握、學習和應用,從而有效提升學生的識字效率和效果。例如,在引導學生學習應用生字結構規(guī)律時,教師一定要充分尊重學生的主體性,充分培養(yǎng)學生的思維和判斷能力,讓學生自己獨立整理漢字結構的規(guī)律,學生對這些規(guī)律的掌握更加熟練,應用起來才會更準確。在課堂上,教師為學生準備了要學習的漢字“楊、柳、椅、松、柏”等,并且在黑板上向學生展示,讓學生觀察這些漢字有哪些共同點和不同點。學生通過觀察這些漢字,很容易得出“這些漢字都是‘木’字旁結構”的結論,然后教師進一步引導學生對這些漢字的字義進行解釋,并且讓學生進一步找出其中的規(guī)律。學生通過對這些漢字的字義進行解釋,發(fā)現(xiàn)這些漢字要表達的事物都是與“木”相關,從而認識到大部分帶有“木”字旁的漢字,要表達的漢字字義也一般與“木”有關。除了這種偏旁結構的漢字規(guī)律,教師還可以向學生講述有關“會意字”的規(guī)律。
所謂的“會意字”,就是指利用已經(jīng)存在的象形字進行重新的組合,這樣的漢字能直觀展示漢字的字義。為了讓學生掌握“會意字”的規(guī)律,教師向學生展示了“明、鮮、尖、滅、休、森、從、占、束”等漢字,然后讓學生對這些漢字進行拆分或者形象的表述。學生通過對這些漢字進行分析,會發(fā)現(xiàn)“三個人念‘眾’;表示人多”“火字上蓋上之后,念‘滅’;表示火熄滅”“不正就是‘歪’”等。當學生掌握了這些“會意字”的組合規(guī)律,會對這些漢字的結構印象更加深刻,從而有效幫助學生熟練掌握這些生字。當然,漢字的識字規(guī)律還有很多,如“形聲字”“象形字”“指事字”等,漢字的這些結構規(guī)律,都能有效幫助學生熟練記憶生字,并且對這些漢字的字義理解得更加準確,從而有效幫助學生提升識字效率??傊Z文教師要重視漢字結構這些規(guī)律的傳授,讓學生掌握這些漢字規(guī)律,以提升學生的自主識字能力,讓學生高效完成識字積累學習目標。
綜上所述,在小學識字教學過程中,采取趣味教學法適合小學生的認知特點和年齡心理特征。因此,教師在教學過程中要轉變意識,靈活采用各種教學方式,提升識字教學的趣味性,激發(fā)學生的識字興趣,調(diào)動他們學習的積極性和主動性,讓學生感受到漢字的魅力,同時構建高質(zhì)量識字課堂,讓學生的識字能力、水平能更上一層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