呂南樵
(西安音樂學院培訓學院)
19 世紀20 年代到20 世紀初,歐洲音樂實現了快速蓬勃的發(fā)展,人們把這一橫跨百年的歷史時期稱為浪漫主義音樂時期。舒曼是一位對德國音樂文化做出了杰出貢獻的作曲家。在他的音樂創(chuàng)作中,將民族特征表達得淋漓盡致。其中,最引人關注的就是他首創(chuàng)了鋼琴小品。勃拉姆斯深得舒曼的真?zhèn)鳌K硇挠谑媛降囊魳穭?chuàng)作,在他的作品中,隨處可見舒曼式的浪漫主義傳統(tǒng)。
鋼琴小品在浪漫主義時期開始興起,是對“鋼琴創(chuàng)作的規(guī)模短小的樂曲”的統(tǒng)稱,雖然規(guī)模短小,但是,曲調樸實或帶有抒情和描繪意味的作品。舒曼作為著名的浪漫主義作曲家、音樂評論家,在19 世紀的德國備受人們的關注。我們要注意的是,舒曼將他自己的感受都融入鋼琴小品的創(chuàng)作中。作品中總是體現著樸實的特征,帶給聽者干凈而單純的感受。舒曼討厭過分的對音樂作品進行修飾,他更關注于刻畫所要表現的人物內心的感受。舒曼的音樂創(chuàng)作表現出了內心深處的激情和向往,這些都是隱藏于內心世界的生動真切而又多彩豐富的情感感受。通過他的音樂作品,我們可以切身處地地感受到人們內心世界中存在的矛盾和復雜,感情變化發(fā)展過程中所表現出來的巨大張力和細微波動。舒曼作為鋼琴小品這一體裁的創(chuàng)始人,在他的獨特創(chuàng)造力組合下,一個個零散而獨立的鋼琴小品被創(chuàng)作成了一種整體的藝術風格。他試圖將文學腳本的情景和場景融入整個音樂的構思,探索出了一個完全適合自己的理想創(chuàng)作模式,無論是從鋼琴小品的創(chuàng)作風格還是從創(chuàng)作技法上看,都表現出十分明顯的舒曼式創(chuàng)作特點。在這個創(chuàng)作模式中,作品要有標題,還要把文學思維與音樂思維相結合;相比于前一時期的作曲家,在音樂形象部分,舒曼投入了很多精力,將其進一步擴展,使音樂作品的感情色彩更加濃烈;他渴望通過音樂作品將自己的哲學思想與音樂主張展現給人們。著名的音樂家李斯特這樣評價舒曼,他稱舒曼是一個強烈渴望能把自己的豐富想法,通過古典方式展現出來的一位作曲家,并完全沉醉于自己構建的音樂世界里,盡情享受音樂帶來的快樂與痛苦的情感體驗。在舒曼的鋼琴音樂創(chuàng)作中,隨處可見幻想曲、變奏曲、隨想曲等音樂形式,這些音樂形式使得舒曼的作品更加豐滿。首次融入鋼琴小品套曲是舒曼在音樂方面的一個新嘗試,這也是他創(chuàng)作生涯的一個顯著特點。欣賞舒曼創(chuàng)作的鋼琴小品,我們可以真切感受到他豐富的想象力、天真而率真的個性,也可以深刻感受到他內心深處的悲哀與無奈,旋律或悲或喜,一會令人黯然傷神,一會令人信心百倍,讓聽者盡情體驗冰火兩重天的豐富情感變化,給人一種前所未有的心情安寧與片刻精神慰藉。
美約翰內斯·勃拉姆斯,出生于一個音樂家庭。即使身處19 世紀歐洲的浪漫主義時期,我們也能從他的音樂作品中看到古典主義的影子。可以這樣說,勃拉姆斯創(chuàng)作的音樂,每一首都體現了古典主義。他非常喜歡把浪漫主義和古典主義的創(chuàng)作特征融入他的音樂創(chuàng)作中。他展現音樂的藝術手法非常簡單和純潔。在這一個方面,我們可以看出他和舒曼音樂創(chuàng)作具有很多相同的特征。我們一般將它的鋼琴音樂作品分為奏鳴曲、變奏曲和鋼琴小品。從勃拉姆斯早期沿著奏鳴曲的創(chuàng)作軌跡看,勃拉姆斯特別堅持和執(zhí)著古典主義的創(chuàng)作傳統(tǒng)。通過對他早期音樂作品的分析,我們發(fā)現他對古典美的熱愛十分濃烈。由此可見,他早期的音樂創(chuàng)作反潮流傾向十分明顯。勃拉姆斯的音樂創(chuàng)作的另一個顯著特點,就是他作品中體現出來的樂隊交響性。勃拉姆斯在這個階段,非常希望能夠通過作品的氣勢磅礴體現出自己內心深處深刻而濃烈的真實情感。類似于著名作曲家李斯特、肖邦那般純鋼琴化的華彩樂句,三度、六度、八度音程以及和弦都幾乎不出現在高音區(qū),往往大量地出現奏鳴曲中。在勃拉姆斯音樂創(chuàng)作中期,他準備開始將浪漫主義所蘊含的情感注入自己的作品中去。通過對勃拉姆斯早期與中期的創(chuàng)作軌跡的分析,我們發(fā)現其早期的音樂作品還沒有鋼琴小品的苗頭,鋼琴小品直到其中期才開始顯現,這一時期的勃拉姆斯,鋼琴小品還沒有成為他的創(chuàng)作重點,所以,這個時期的小品往往數量少,影響也較小。直到創(chuàng)作晚期,他才把將大部分的精力和心血投入到鋼琴小品的創(chuàng)作中。這一時期他的作品開始明顯有鋼琴小品的身影出現,并且產生的影響也越來越重要。勃拉姆斯在他的創(chuàng)作生涯后期,才把浪漫主義和古典主義相結合,統(tǒng)一的在他的音樂創(chuàng)作中展示出來。他把這兩種不同的風格運用得得心應手。這也是他畢生都在堅持不懈的追求和探尋的。勃拉姆斯的情緒感受在他后期的音樂創(chuàng)作中,表現得非常明顯,如果人們想要探尋晚期勃拉姆斯的創(chuàng)作心路,需要近距離觀察他的晚年生活,才能理解他真實的心理活動。與早期的創(chuàng)作相比,這些作品雖然稱不上氣勢磅礴,但這同樣能將作曲家豐富而復雜的心理情感完整地表達出來,這一點才顯得尤為珍貴。晚期的鋼琴小品將勃拉姆斯邏輯思維、真情實感和他對音樂創(chuàng)作的超強駕馭能力形象地展示了出來。
勃拉姆斯使鋼琴小品這一題材,在他的作品中獲得了極好的繼承和發(fā)揚。他晚期創(chuàng)作的二十首鋼琴小品成為世界歷史上的音樂藝術瑰寶。在他的鋼琴小品中,每一個作品都簡潔而又具有各自的特色,他通常以簡單明了的結構和自由的創(chuàng)作方式來展現自己內心的獨白與生活經驗,非常的深刻和生動。在這個階段,他的很多鋼琴小品的創(chuàng)作都與舒曼的作品在內容和形式上,有一種內在的聯(lián)系和相似性。
藝術創(chuàng)作后期,勃拉姆斯十分熱衷于在隨想曲和間奏曲中,增加鋼琴小品的角色。隨想曲將他激情洋溢、活力四射的外向性格展示在人們面前;間奏曲則向人們描繪出他豐富的想象力和柔情溫柔的性格特征。在他后期的一些鋼琴作品中,他致力于能夠在古典主義的創(chuàng)作手法中,增加一些將浪漫主義的情感表達,他總是利用富有浪漫主義的語言和情感來表達自己多愁善感的內心活動,從而實現古典主義與浪漫主義的完美結合。與其他古典樂派的作曲家類似,和聲的功能是他非??粗氐囊粋€特點,我們在他晚期的小品創(chuàng)作中可以看到,他作品中出現的一些基本和聲語匯的組合方式,大多是從維也納古典樂派作品中直接獲取的。除此之外,他也非常重視和聲語匯組織的功能性和語言結構。由此可見,勃拉姆斯的和聲思維方式,還是有些保守傳統(tǒng)的。同樣的,他的小品創(chuàng)作也受到傳統(tǒng)思維模式的影響。在他的鋼琴小品中,我們幾乎體會不到浪漫主義藝術特色的存在,也找不到李斯特和瓦格納作品的色彩性。與同時代其他的作曲家相比較,勃拉姆斯的鋼琴小品更加樸素、簡潔。
在浪漫主義音樂時期,鋼琴音樂的風格除了具有創(chuàng)作規(guī)模小的特點外,還表現出煥然一新的風貌。首先,鋼琴音樂的創(chuàng)作風格更加生動、豐富,內容不只表現社會情感、演繹具有共性與抽象的社會現象等,而是以此為創(chuàng)作基礎,慢慢滲透到作曲家的個人情感表達,比如對國家和民族的愛戀、對親情愛情友情的歌頌、對祖大好河山等自然景物的贊美等。其次,在個人情感得以酣暢淋漓表達的基礎上,不少作曲家往往還會給曲目起一個標題名字,標題音樂也成為這一時期浪漫主義音樂的一大特點。另外,在浪漫主義鋼琴音樂時期,民族特點被不少作曲家廣泛創(chuàng)作,并逐步占據主導地位。許多作曲家喜歡以民間傳說、民間故事或傳記等為創(chuàng)作素材,把民族主義的樂思與動機融入作品中。因此,浪漫主義鋼琴音樂由于吸收了不同民族的音樂語言,表現出具有較強獨具特色的民族主義音樂風格。最后,鋼琴制造技術的快速發(fā)展,也大大提升了鋼琴音響的效果,讓鋼琴的音色更出色、音域更廣,并發(fā)出更加豐厚洪亮的音響效果,讓聲音更豐富、更具感染力,再加上鋼琴音樂被越來越多的人喜愛,鋼琴演奏者更加關注鋼琴本身的音響效果,更加注重鋼琴音樂的創(chuàng)作,從而使得鋼琴小品的音響效果更加豐富生動。從創(chuàng)作體裁上講,由于這個階段的鋼琴小品數量多,內容豐富,無論在內容還是形式上,都使鋼琴小品在浪漫主義時期出現了一些新的特點。首先,鋼琴家們在這一時期,把演奏技巧發(fā)展到一個新的階段,多樣的鋼琴技法也使鋼琴音樂的創(chuàng)作形式得到豐富和發(fā)展。因此,在浪漫主義音樂時期,鋼琴音樂從風格特點到形式題材都實現了巨大的革新與進步,鋼琴小品逐漸成為這一時期十分受歡迎的音樂體裁,不斷把越來越多的人帶入浪漫主義鋼琴音樂的魅力殿堂。
在19 世紀歐洲音樂文化發(fā)展的歷程中,浪漫主義受到人們的密切關注。作曲家們的精力都放在怎樣創(chuàng)作出豐富種類的具有鮮明特性的鋼琴小品上。舒曼作為19 世紀上半葉德國音樂文化史上最突出的人物,無論是從生活上,還是藝術創(chuàng)造上,都把德國浪漫主義音樂創(chuàng)作中的優(yōu)點和確定一一反映了出來。勃拉姆斯把古典主義和德國進步浪漫主義二者相結合,他使幻想曲、隨想曲在新的歷史階段,表現出前所未有的重要性,他讓間奏曲獨成一派。舒曼把文學思維與音樂思維相結合,比如,在鋼琴小品的創(chuàng)作風格、創(chuàng)作技法中都有體現。19 世紀中后期乃至19 世紀后,切分、赫米奧拉節(jié)奏等在鋼琴小品創(chuàng)作上的普遍運用,極大影響了各個樂派的眾多作曲家們的作品創(chuàng)作。
勃拉姆斯完美地繼承了舒曼間接的創(chuàng)新風格和藝術手法,他致力于發(fā)揚舒曼式的鋼琴小品。在他的作品中,隨處可見舒曼的浪漫主義風格。在勃拉姆斯的鋼琴特小品中,三度、六度和八度的音程很普遍。勃拉姆斯也受到了舒曼的節(jié)奏表達手法的深刻影響,三對二的赫米奧拉、切分等手法,同樣在他作品中經常出現。勃拉姆斯的熱情洋溢,體現了他外向性格的一面,而間奏曲則柔和抒情、富于幻想,體現了他內向性格的一面。他總是可以將這兩種創(chuàng)作體裁交替出現,以形成鮮明的性格對比,使作品層次更加生動而豐富。
也就是說,雖然早期勃拉姆斯的音樂創(chuàng)作擁有古典樂派的傳統(tǒng)形式感,但是,作曲家也依舊展示了自己的個性,這種個性就是浪漫主義的氣質的體現。首先,具有浪漫主義色彩的炫技手法在勃拉姆斯的鋼琴小品中表現得極其鮮明。勃拉姆斯是一個很特殊的人物,他以近乎固執(zhí)的一己之力,維持和捍衛(wèi)著自巴赫以來的德意志古典音樂精髓。19 世紀下半葉,整體是一個激進的浪漫主義的洪流,但是,在這個洪流中,勃拉姆斯卻是一個保守派,來重建古典音樂的傳統(tǒng),與此同時,他又并不是完完全全的復古派,他以獨到的眼光汲取了自舒伯特以來的浪漫主義抒情傳統(tǒng)。他依然是一個浪漫主義者,他把這兩者做了結合,從中鍛造出勃拉姆斯特有的這種古色古香的音樂風范,并將沉郁的意蘊和懷舊的境界發(fā)揮到極致。
在藝術中必定不能光靠吸取前人、完全模仿前人或跟著前人走,那是不可能有自己的出路的,勃拉姆斯畢竟是一個時代之子,還是處在浪漫主義的19世紀中,所以,他的音樂又有強烈的抒情強度和色彩的飽和度,他依然是個浪漫之子,依然延續(xù)了整個時代對抒情和色彩的偏好,甚至予以強化和升華。比如,他對雙簧管這個樂器的深入地開掘,雙簧管是特別甜美、非常浪漫主義的一個樂器。他的D 大調小提琴協(xié)奏曲,作曲于1877 年,也是勃拉姆斯完全成熟的一個作品。他的慢樂章的出色發(fā)揮,幾乎是自我陶醉式的放縱,但是,這個放縱背后其實都是有很穩(wěn)健的控制。這是與貝多芬的D 大調兩個作品在質量上是完全平起平坐的。它的第二樂章這樣來寫,一開端就完完全全是雙簧管的大段的獨奏,極端的甘美。這個音樂只有浪漫主義19 世紀才寫的出,所以勃拉姆斯他用筆也可以很大膽,他可以寫得非常甜。這個音樂是很讓人感動的,因為特別甜美,雙簧管用得出色的不得了,雙簧管這個樂器在這一段得到了非常淋漓盡致地發(fā)揮。第一段就是一大段雙簧管的領奏,接著是小提琴的纏繞變奏;第二段小提琴跟樂隊之間是多么豐富的對答還有穿插,那都是勃拉姆斯特有的。所以,我們看到勃拉姆斯也有非常浪漫主義的時候,這是一方面,他的抒情的強度,這種甜蜜度,這種飽和度都是很少有人能達到的。而另外一方面,他也吸收了浪漫主義和聲的色彩,特別是極大地豐富了調性,與和聲的這種遠關系,這樣一種和半音的和聲控制。勃拉姆斯的和聲視域非常寬,它可以很快地走到另外的調上去,但是,又馬上把它轉回來。所以,聽上去色彩很豐滿,但是,絕對不喪失控制。他這和聲跟李斯特就完全不一樣。有的時候色彩很豐富,但無法讓人深刻的了解并認識到真實情感,一下子很漂亮,但是,他沒有很深的這種結構力。而勃拉姆斯不會這樣,他有很豐富的色彩,但是,他那個調子都是完全控制住的,所以,這種和聲的色彩的飽和度也是典型的浪漫派。
在浪漫主義音樂時期,文學藝術作品的自由創(chuàng)作十分流行,它潛意識地引導不同交叉學科或學派間相互學習與借鑒。舒曼與勃拉姆斯的音樂作品在浪漫主義時期家喻戶曉,深得廣大人民的喜愛和贊頌,同時,鋼琴小品也是當時時代發(fā)展演變出來的特有的具有民族特性的時代產物。浪漫主義鋼琴小品在逐步發(fā)展過程中,舒曼的鋼琴小品位于承前啟后的重要階段,把鋼琴小品推上了一個新的發(fā)展階段。不管是創(chuàng)作體裁的種類,還是創(chuàng)作的音樂作品的數量,又或是對后世產生的影響,沒有人能代替舒曼在音樂歷史上的地位。而勃拉姆斯在繼承舒曼作品風格的基礎上,又結合自身的因素,對其進行改造和發(fā)揚,將浪漫主義傳承下來,使得后人能欣賞到如此偉大的藝術瑰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