何 苗,姜 平
(1.河南省南陽市鎮(zhèn)平縣婦幼保健院,河南 南陽 474250;2.河南省南陽市中心醫(yī)院,河南 南陽 473000)
梅毒是由蒼白螺旋體感染引起的以性傳播為主要傳播方式的一種慢性傳染病,其對人體產生的危害被認為在目前已知性病中僅次于艾滋病。有調查顯示,全球每年約新增梅毒患者1200萬人,近年來,我國梅毒發(fā)病率呈上升趨勢,嚴重威脅人類身心健康,成為重要公共衛(wèi)生問題之一[1]。妊娠合并梅毒多為隱性梅毒,臨床癥狀不明顯,容易被忽視,從而不能及時接受規(guī)范治療。有研究顯示[2],妊娠合并梅毒不僅可增加先天性梅毒發(fā)生率,而且還易導致早產、死胎、低出生體重等不良妊娠結局,嚴重影響生育安全和梅毒防治工作效果,成為臨床關注的公共衛(wèi)生和婦幼安全問題。從現有研究報道而知[3],妊娠合并梅毒不良妊娠結局發(fā)生率存在地域差異,為明確本地區(qū)妊娠合并梅毒不良結局發(fā)生情況,為梅毒防治和產婦生育安全干預工作提供參考,本研究對2019年1月~2022年3月鎮(zhèn)平縣域內醫(yī)院分娩且確診為梅毒的128例產婦臨床資料進行回顧性分析,現報告如下。
1.1 研究對象 本研究整群抽取2019年1月~2022年3月鎮(zhèn)平縣轄區(qū)內醫(yī)院診斷梅毒產婦作為研究對象。納入標準:① 梅毒螺旋體明膠顆粒凝集試驗和快速血漿反應素環(huán)狀卡片試驗均為陽性,被確診為梅毒的產婦;② 單胎產婦;③ 產婦及新生兒臨床資料完整。排除標準:① 多胎產婦;② 確診梅毒后或生產時向上級醫(yī)院轉院等原因,導致臨床資料缺失者;③ 非因梅毒而主動引產或其他原因導致的非自然流產者;④ 孕前已接受梅毒規(guī)范治療且轉陰者;⑤ 合并高血壓、糖尿病等影響妊娠結局疾病者;⑥ 有嚴重臟器疾病或家族遺傳病者。
1.2 方法
1.2.1 研究方法 本研究為回顧性研究。研究者通過婦幼病例系統(tǒng)收集2019年1月~2022年3月鎮(zhèn)平縣域內醫(yī)院分娩且確診為梅毒的產婦及新生兒臨床資料,根據納排標準篩選病例,臨床資料包括產婦年齡、孕次、產次、居住地、文化程度、不良妊娠史、梅毒感染分期、梅毒治療情況、梅毒治療時機、非梅毒螺旋體抗原血清學滴度(TRUST)、妊娠結局等。根據妊娠結局將研究對象分為正常妊娠組和不良妊娠組,統(tǒng)計不良妊娠發(fā)生率、不良妊娠類型,并應用單因素和多因素回歸分析合并梅毒產婦發(fā)生不良妊娠的影響因素。
1.2.2 指標定義標準 不良妊娠指早產、低出生體重、胎兒窘迫、先天性梅毒、胎兒畸形、死胎等。早產指>28周但<37周分娩;低出生體重指新生兒出生體重<2500g;死胎指孕28周后出生前胎兒死亡或分娩過程中死亡;梅毒治療情況參考《預防艾滋病、梅毒和乙肝母嬰傳播工作規(guī)范(2020年版)》中規(guī)范治療標準分為“未治療”、“治療1個療程”、“治療2個療程”;梅毒治療時機以首次接受梅毒治療為節(jié)點,分為“孕28周前”和“孕28周后”。
1.3 統(tǒng)計學方法 采用SPSS20.0統(tǒng)計學軟件進行數據分析,計數資料以n(%)表示,組間比較采用(χ2檢驗,等級資料采用秩和檢驗,影響因素應用非條件Logistic回歸分析,以P<0.05為差異具有統(tǒng)計學意義。
2.1 研究對象一般情況 2019年1月~2022年3月鎮(zhèn)平縣轄區(qū)內醫(yī)院診斷梅毒產婦共175例,符合納排標準的合并梅毒產婦128例。年齡(20~44)歲,平均年齡(33.27±4.85)歲,初孕64例,孕2次43例,孕≥3次21例;初產79例,非初產49例;居住地為農村76例,城鎮(zhèn)52例;文化程度:小學及以下32例,初中39例,高中/中專38例,大專及以上19例;有不良妊娠史61例,無不良妊娠史67例;梅毒感染分期:隱性69例,一期34例,二期25例;未接受梅毒治療42例,梅毒治療未達2個療程46例,達2個療程40例;孕28周前接受梅毒治療87例,孕28周后接受梅毒治療41例;TRUST滴度≤1∶8者63例,TRUST滴度≥1∶16者65例。
2.2 不良妊娠發(fā)生情況及類型組成 128例研究對象發(fā)生不良妊娠結局36例,不良妊娠發(fā)生率為28.13%(36/128)。不良妊娠類型占比由高到低依次為:早產47.22%(17/36)、低出生體重22.22%(8/36)、胎兒窘迫13.89%(5/36)、先天性梅毒8.33%(3/36)、胎兒畸形5.56%(2/36)、死胎2.78%(1/36)。
2.3 梅毒合并妊娠產婦不良妊娠結局的單因素分析梅毒合并妊娠產婦發(fā)生不良妊娠結局者中年齡<35歲占比高于年齡≥35歲、有不良妊娠史占比高于無不良妊娠史、未接受規(guī)范梅毒治療者占比高于接受規(guī)范梅毒治療但未達2個療程以及達到2個療程者、孕28周后才接受梅毒治療占比高于孕28周前接受梅毒治療者、非梅毒螺旋體抗原血清學滴度≥1∶16占比高于≤1∶8者,提示梅毒合并妊娠產婦發(fā)生不良妊娠結局與年齡、不良妊娠史、梅毒治療情況、梅毒治療時機、TRUST滴度等因素有關,組間比較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見表1。
表1 梅毒合并妊娠產婦不良妊娠結局的單因素分析[n(%)]
2.4 梅毒合并妊娠產婦不良妊娠結局的多因素logistics回歸分析 以梅毒合并妊娠產婦是否發(fā)生不良妊娠結局為因變量,對單因素分析結果具有統(tǒng)計學意義的因素進行賦值(見表2),帶入多因素logistics回歸模型,進行梅毒合并妊娠產婦不良妊娠結局的多因素logistics回歸分析,結果顯示,未接受梅毒治療(OR=1.287,95%CI:1.103~2.715)、未達2個療程規(guī)范治療(OR=1.095,95%CI:1.083~2.194)、孕 28周 后 開 始 梅 毒 治 療(OR=1.279,95%CI:1.131~2.597)、TRUST滴度≥1∶16(OR=1.419,95%CI:1.527~2.934)是梅毒妊娠產婦不良妊娠結局的危險因素。見表3。
表2 變量賦值情況
表3 梅毒合并妊娠產婦不良妊娠結局的多因素logistics回歸分析
有研究顯示[4],合并梅毒可導致眾多妊娠合并癥的發(fā)生,也是誘發(fā)早產、胎兒水腫、宮內發(fā)育受限、死胎等不良妊娠結局的重要因素,成為嚴重威脅妊娠期產婦及新生兒健康的傳染性疾病。有研究報道顯示[5],我國妊娠產婦梅毒檢出率呈上升趨勢,且存在較大地域差異,東南沿海和南方經濟發(fā)達地區(qū)梅毒檢出率最高,可能與經濟發(fā)達地區(qū)人口流動性大,對性生活認知較開放有關。本研究病例來源地雖處于河南內地,但鎮(zhèn)平縣有全國最大的玉石生產銷售市場,人口流動性非常大,人口組成較雜,因此對該地區(qū)合并梅毒產婦妊娠結局進行調查分析,對降低該地區(qū)先天性梅毒發(fā)生率和保障良好妊娠結局具有重要意義。
本研究結果顯示,河南鎮(zhèn)平縣梅毒合并妊娠產婦不良妊娠結局發(fā)生率為28.13%,明顯高于鄧星梅等[6]報道的14.32%的曲靖地區(qū)梅毒相關不良妊娠結局發(fā)生率,低于Kuznik等[7]報道的43個非洲南部國家產婦因梅毒感染而導致的39.72%的不良妊娠結局,與Li 等[8]建立的(2016~2019)年中國梅毒孕婦不良妊娠結局的發(fā)生率預測模型分析的25.94%結果接近。分析其原因,可能與本研究地區(qū)雖然人口流動性大,但經濟相對曲靖地區(qū)滯后,明顯較非洲地區(qū)發(fā)達有關,也充分說明了梅毒合并妊娠產婦發(fā)生不良妊娠結局存在較大地域差異,與張琬悅等[9]研究結論一致。提示健康衛(wèi)生部門應加強梅毒預測宣傳干預措施的落實,推廣規(guī)范梅毒治療,以降低梅毒產婦不良妊娠結局發(fā)生率。
不良妊娠結局包含多種妊娠結局,其中早產是最常見的不良妊娠結局,本研究通過對鎮(zhèn)平縣128例梅毒合并妊娠產婦不良妊娠結局組成進行分析,結果顯示,不良妊娠類型占比由高到低依次為:早產、低出生體重、胎兒窘迫、先天性梅毒、胎兒畸形、死胎,占不良妊娠結局的47.22%、22.22%、13.89%、8.33%、5.56%、2.78%,與盛健等[10]研究結論一致。目前臨床對梅毒導致早產的發(fā)病機制已達成共識,梅毒螺旋體可通過胚胎臍帶靜脈和胎盤靜脈血液進入胎兒體內,造成胎盤感染和小動脈內膜炎,形成梗死病灶,影響血液循環(huán),損害胎盤功能,影響胎兒生長發(fā)育所需的營養(yǎng)物質輸送,造成發(fā)育滯后或缺血性疾?。?1],并可累及胎兒全身各個重要臟器,影響胎兒生長發(fā)育健康,最終導致早產的發(fā)生。因此,早診斷、早治療是預防梅毒產婦發(fā)生不良妊娠結局的有效措施。
本研究對梅毒合并妊娠產婦不良妊娠結局的單因素分析結果顯示,梅毒合并妊娠產婦發(fā)生不良妊娠結局與年齡、不良妊娠史、梅毒治療情況、梅毒治療時機、TRUST滴度等因素有關,組間比較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經過多因素logistics回歸分析,最終確認未接受梅毒治療、未達2個療程規(guī)范治療、孕28周后開始梅毒治療、TRUST滴度≥1∶16是梅毒妊娠產婦不良妊娠結局的危險因素;而年齡、不良妊娠史雖然與不良妊娠結局有關,但并不是梅毒妊娠產婦不良妊娠結局的危險因素,分析其原因,高齡和不良妊娠史本來就是不良妊娠結局的危險因素,但對于梅毒產婦其影響因素并不明顯,因為梅毒導致不良妊娠結局主要受梅毒螺旋體的影響,梅毒螺旋體通過胎盤屏障進入胎盤和胎兒體內,產生一系列的病變,產婦的年齡和不良妊娠史與梅毒螺旋體通過胎盤屏障的速度和數量無關。規(guī)范的梅毒治療是降低先天性梅毒發(fā)生率的有效措施,有報道顯示[11]上海市在 (2001-2015)年通過實施預防母嬰傳播(PMTCT)計劃有效避免了 2 163 例梅毒產婦不良妊娠結局的發(fā)生,其中2個療程的規(guī)范治療是保證治療效果的基礎,因此,未接受梅毒治療、未達2個療程規(guī)范治療的梅毒產婦不良妊娠結局發(fā)生率較高,是其發(fā)生不良妊娠結局的影響因素。治療時機對于梅毒產婦的妊娠結局關系密切,李頻等[12]報道顯示,在孕前期接受梅毒治療,可減少進入胎盤和胎兒體內的梅毒螺旋體數量,而且孕前期胎兒重要器官尚未形成,此時接受梅毒治療可大大減輕對胎兒重要器官的影響,從而避免不良妊娠發(fā)生。TRUST滴度是梅毒螺旋體的重要檢查指標,學者李根瑞等[13]通過對10 644例育齡孕期梅毒血清篩查指導治療,有效預防不良妊娠結局發(fā)生,分析其原因,TRUST滴度越高,說明產婦體內梅毒螺旋體越多,進入胎兒和胎盤內的數量也隨之增加,從而增加不良妊娠結局發(fā)生率,是梅毒產婦不良妊娠結局的影響因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