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東省濰坊市關心下一代服務中心 文/圖
相比作為教師曾獲得的多個榮譽,如今的張慶亮更看重他現在的身份——關工委宣講團的志愿者。這位被業(yè)內稱為“斜杠老師”、孩子們喊他“漢字爺爺”的退休老教師,現在是濰坊市關工委“五老”志愿者宣講團的首批成員、法治宣講隊隊長。
據張老自己說,他現在從事宣講工作的狀態(tài)就是,隨身帶著十幾個U 盤,召之即去,去了就講,講了就走……
作為一個老教育工作者,張慶亮最期望下一代的就是“成長成人成才”,從這個排序可見其良苦用心和服務路徑。
從事教育工作時,他曾呼吁“控輟”(控制中小學生輟學)、倡導“減負”(減輕學生過重課業(yè)負擔和家庭過重經濟負擔)、研究建設中小學“書香校園”、發(fā)起推介詩文素養(yǎng)“經典誦讀”,直到研究推介“為每個學生提供適合的教育”。
近年來,張慶亮不斷開辟為中小學生服務的新課題、新途徑。如今,身為市關工委法治宣講隊的隊長,學生的法治教育自然是他最關注的問題。為此,他開設了“中華文明的‘法制’與‘法治’”“中小學的‘校園欺凌’問題”等專題講座。
幫助家長負起家庭這個“第一責任”,是張慶亮近年來為自己確定的重要任務,因為他堅信“幫家長就是幫老師、幫學生”。
他通過進校講課,深入各級教育領域,發(fā)現問題,研究對策,開設了“怎樣當一個明白家長” 為切入的系列專題講座,以例講授、以身說法,幫助引導家長明智、明理、明德。
每次講座中,張慶亮都要強調:世界上最應該受到尊敬的三種職業(yè),一是保家衛(wèi)國、流血犧牲的軍人,二是救死扶傷、仁心大愛的醫(yī)護,三是教書育人、無私奉獻的老師。家長要身體力行,幫助孩子“三觀”正確,從小聽黨話、跟黨走。
雖然從鄉(xiāng)村到縣、市政府部門,先后從事過教學、教研和機關甚至新聞媒體工作,但張慶亮始終認為“自己就是一個教師”,此生最解不開的就是“教師情結、教育情懷”,所以他的“五老”志愿者定位,是學生、家長、教師“三位一體”密不可分的。
張慶亮認為,“五老”志愿者是為黨和國家服務,為社會奉獻,直接幫孩子只是一個方面,幫家長就是幫老師、幫孩子,而幫助教師發(fā)展是最根本的,“五老”志愿者只給孩子上上課、講講故事是不夠的。
由于有從幼兒園到老年大學的課堂教學實踐,多年的工作崗位有助于了解各級各類教育,使他對教師的成長發(fā)展有更深的體會,對教師的“師德師能師商”更為重視。
成為“五老”志愿者以來,張慶亮先后開設了四五十個講題,到過全市的各縣市區(qū),遍及平原、山區(qū)、海濱,為各級各類學校的學生和老師,為鄉(xiāng)村、城市和城鄉(xiāng)接合部的各類各行業(yè)家長,做專題講座數百場,直接受眾數十萬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