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黑 孩
在箱根的一家溫泉旅館的食堂里吃飯,隱約聽到廚房里的幾個年輕人在聊天,突然一個女孩說到了“文學”二字,令我的心抖了一下。正中靶心。然后女孩來上菜,我叫住她,告訴她我聽見她在廚房里談文學,問她喜歡小說還是詩歌。她回答說是小說。于是我問她是否知道黑孩。她帶著凝滯的笑容告訴我不知道??赡芪业臉幼佑悬c兒失落,她跟我解釋,說她基本上看的都是網(wǎng)絡小說。我想起了青年作家蘇沐梓,她的作品在網(wǎng)絡上網(wǎng)絡下都有很多。我不遺余力地問:“你知道蘇沐梓嗎?”她想都沒想地馬上回答我:“知道?!蔽覇査骸澳阕x過她的哪一部作品?”她想了想,回答說:“她的作品中,我最喜歡的是《親愛的彼得潘小姐》?!?/p>
事實上我讀過女孩推薦的這部小說,是兩個女孩整理情感、重拾生活的溫馨故事。而我一直也想就這部作品寫點兒什么。
先說彼得潘,是蘇格蘭小說家詹姆斯·馬修·巴里筆下的虛構人物,是一個充滿好奇心的小男孩,會飛,永遠都不會長大,是不愿意長大的男孩的典型代表。后來人們也用“彼得潘癥候群”來形容社會上那些不想長大的男人。但彼得潘其實是很多個深陷彷徨的人的寫照,無關男女。
小說中的主人公之一,二十七歲的編輯紀和歌,因為父母離異,小時候被其他小孩子欺負,但無處訴說,因為爸爸跟別的女人走了,而媽媽又把哭泣的她鎖在房間里。長大后,她一直害怕戀愛的男友離開,并想通過婚姻來彌補相互間的縫隙,但最后還是發(fā)現(xiàn)了男友跟其她的女人有染。她很傷心,不想活下去的時候,心理醫(yī)生裴燕生幫助了她,方法是用催眠法探出她內(nèi)心的隱秘,然后帶她去家鄉(xiāng),一邊游玩,一邊改善她跟媽媽的關系。她因此而克服了內(nèi)心的恐懼。與所有遭受挫折的人一樣,紀和歌缺乏的并非只是從小沒有得到的家庭愛,而是正常的愛。她的渴望莫過于童年的補償。
另一個主人公是十九歲的?;ㄏ蚱讶?。上高中時,她喜歡一個各個方面都優(yōu)秀的男生。在外人看來,男生跟她郎才女貌,是天生的一對,偏偏男生喜歡的不是她,而是一個在她眼里各個方面都很普通的女生。尤其那個男生對那個女生百般恩愛,這就使她遭受到一種自我喪失,以致于不肯面對自己的情感了。幸運的是,后來她遇到了一個叫江書黎的男生,不避謠言,一直守在她的身邊給她溫暖。江書黎第一次遇上她的時候,正是她第一次受到傷害,哭著躲在花叢里跟一只貓傾訴。故事的結尾是江書黎用綿綿溫情還原了這個情景,從而使她擺脫了過去的傷痕,有力氣重新面對眼前的世界。
林賢治在《一個人的愛與死》的序言中寫道:“驚恐、焦慮、屈辱和苦痛籠罩了每一天,誰能給我慰藉?教我走人生的長途?”是的,每一個人都有可能困在自己的傷痛里。江書黎的無微不至不同于欲望,打動人心。
心理醫(yī)生裴燕生認為,紀和歌的“草木皆兵”和向蒲然的“緊閉心扉”屬于同一類病癥,刀槍不入只是這類女生的保護色,她們受制于心底的無限黑洞,一再抗拒外界的傷害,以及愛。小說由此展開溫暖的治愈??梢哉f,裴燕生是故事中最溫暖的人物。作為心理醫(yī)生,他總著眼于患者的未來,令患者發(fā)現(xiàn)生命的意義和動力,有一種神奇的力量。但他的存在更像一個可以被無限闡釋和解讀的文本。
蘇沐梓在“后記”中,說裴燕生幫紀和歌發(fā)現(xiàn)了身上的那個“不可戰(zhàn)勝的夏天”。關于“不可戰(zhàn)勝的夏天”,她引用了加繆在《夏天集》里的一段話:“在隆冬,我終于知道,我身上有一個不可戰(zhàn)勝的夏天?!彼€寫道:“在我們每個人的生命里,或許都有一些不可觸及的曾經(jīng),足夠隱秘,一碰就痛?!彼耘嵫嗌@個人物是給予,是需要,是原諒,是治愈,是款款而來的溫暖的未來。治愈不一定使用藥片,有時僅僅是一個女人的鞋跟掉了,為她買一雙新的鞋子用來走路。描述如此強大的私人體驗,我想是需要一個前提的,就是在裴燕生的診室中,蘇沐梓必須將她自身抽離出來,作為醫(yī)生的醫(yī)生來審視筆下的“病人”。
此外,我尤其喜歡蘇沐梓筆下長流細水般的敘述,比如:“曇花一現(xiàn),只為韋陀?!薄皶一ㄔ趺磿诙扉_?”“只要有心就可以?!闭嬲膼矍楹茈y遇到。愛情并不意味著甜言蜜語。由心生出來的才是真愛。
蘇沐梓毫不掩飾對這部小說的喜歡,甚至說是近年來尤為偏愛的一部作品。雖然我早已經(jīng)過了喜歡青春小說的年齡,但這部小說里的興趣和情調(diào),還是引起了我在情感上的共鳴。
美國圣母大學教授大衛(wèi)·奧·康納在《愛是光著腳的哲學》一書中說:“真正的情愛關系,實則是一種師生關系,愛者在教導愛人,并將其引向一個德行高尚的人生。”從這個意義上說,這部小說是一本關于年輕人探索未來而成長的書。隨著年歲的增長,傷痕越是添加,對他人也就更加溫暖。真正的溫暖是脫下鞋子后,光著腳才能感受到的。
發(fā)自內(nèi)心的愛從來不會錯。愛在每一個眼神、每一個手勢、每一個細節(jié)、每一次微妙的掙扎里。愛的凈化來自于付出和收獲。蘇沐梓在這一點上看得非常通透,引用她的話就是:“不過多拘泥于轟轟烈烈死去活來的愛情,而是更偏重去還原生活的細節(jié)和真實?!?/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