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文/蔣文國 孫景福 鄭冬梅
在建設高質量教育教學體系背景下,積極推動教育高質量發(fā)展、促進教師有效教學,是本科課程教學變革和本科教育質量提升面臨的一個機遇與挑戰(zhàn)。有效教學實質上是由教師通過一系列實用高效的教育教學活動,使學生學習達到預期的最佳效果[1]。近年來,圍繞教師有效教學的評價多以教師第一視角展開研究[2]?;趯W生調查的教師有效教學評價仍存在理念和方法上的混亂?;趯W生調查的教師有效教學評價特征是什么?基于學生調查反映的普通本科院校教師有效教學能力如何?類似問題在我國本科教育教學改革面臨關鍵點的當下,值得進一步深入研究。
本研究基于中國大學生學習與發(fā)展追蹤研究(CCSS)項目,以CCSS 2.0綠色版問卷作為調查研究工具。這一工具很好體現(xiàn)了學習是人的知、情、意、行整合性活動,很好表現(xiàn)了教師、學生和學校環(huán)境的多元互動過程,對研究教師有效教學行為能力有很好的挖掘價值。本著大膽假設、小心求證的原則,選取教師自身教學特質、學生主動合作學習與學校組織保障三個變量作為教師有效教學能力的影響因素。各變量采用了李克特4點量表測量方法,選項依據(jù)從正面到負面排序依次賦值1~4,以此設計假設構建教師有效教學結構方程模型。
一般來說,教授一門課程的教學過程涉及三個關鍵過程:課程設計(含課程目標和課程內容)如何?教學活動過程(講授有條理、深入淺出和多元化、信息化教學手段)如何?教學反饋如何?普通本科院校教師對于以上三個問題的理解和實踐,直觀反應了教師自身的教學特質,并且會直接反映在學生的學習效果上?;诖?,假設H1:教師自身教學特質對其有效教學能力有顯著正向影響。
應該說,學生有無進步或發(fā)展是判斷和衡量教學是否有效的唯一標準。由學者研究可知[3-4],促進學生主動合作學習,切實改進學生學習方式、教師教學方法、合理提升課程挑戰(zhàn)度,是提高高質量人才培養(yǎng)目標的必然途徑?;诖耍僭OH2:學生主動合作學習對教師的有效教學能力有顯著正向影響。
教師教學離不開學校的支持、良好的校風學風、豐富的教學資源、完備的實驗裝置、融洽的互動氛圍以及先進的信息平臺,都是教師開展高質量教學活動的有力保障。此外,公平、公正、公開的教學教改創(chuàng)新激勵可以給予教師提升高質量教學的動力,激發(fā)教學改革的熱情?;诖?,假設H3:學校的組織保障對教師的有效教學能力有顯著正向影響。
教師和學生是教學實踐的兩主體,是相互對立統(tǒng)一、相輔相成、不可分割的一個整體。教和學彼此依存、辯證統(tǒng)一,師生雙方均受益。學生不斷自覺地通過主動合作學習積累學習和實踐活動,對教師提出了更高要求。教師不僅需要提前構建好所教授知識的體系和目標,而且還需要盡可能地消除教學過程中的信息損失,讓學習者更易接受?;诖?,假設H4:教師自身教學特質與學生主動合作學習間有顯著相關性。
學生的主要任務就是參與日常學習和科技實踐活動,學校常常會通過各種政策鼓勵學生開展交流。同時,學生主動探索、積極實踐的學習風氣也會提升學校整體學習氛圍,形成良好的校風?;诖?,假設H5:學生主動合作學習與學校組織保障間有顯著相關性。
學校完善的政策支持以及基礎設施保障了教師教學能力的發(fā)展,將其從繁瑣的與教學研究無關的事務中解放出來,同時使知識傳播得更快、更精準,而積極參與教學改革和創(chuàng)新活動的教師將更有可能幫助學校完善相關組織保障政策。基于此,假設H6:教師自身教學特質與學校組織保障間具有顯著相關性。
本次調查對象為一所典型都市型農(nóng)林類本科院校,共收集樣本問卷數(shù)2,646份。利用SPSS軟件進行分析,總體KMO為0.951,各研究因素的峰度值均在3附近,表明數(shù)據(jù)呈正態(tài)分布,各變量的克朗巴哈系數(shù)(Cronbach's Alpha)均大于0.8,表明有較好的信度和效度表現(xiàn)。
運用AMOS 22.0軟件分析初始的結構方程模型路徑圖,初始參數(shù)估計結果顯示:大部分擬合指數(shù)符合評價標準,但模型的擬合精度仍有較大提升空間。因此,參考修正指數(shù)對模型進行修正:剔除教師自身教學特質指標變量A4,增加變量A1、A3的殘差項e1和e3;剔除學校組織保障指標變量C5和C6;剔除學生主動合作學習指標變量B2;剔除教師有效教學能力指標變量D4、D7。修正后的結構方程模型如圖1所示,路徑系數(shù)和標準化路徑系數(shù)均通過顯著性統(tǒng)計檢驗。絕對擬合指數(shù)在3附近,在可接受范圍內;相對擬合指數(shù),在可接受范圍內;信息指數(shù)相對較小,節(jié)簡調整指數(shù),在可接受范圍。由數(shù)據(jù)可知,結構模型的適配性較好(見圖1)。
圖1 修正后結構方程模型
從結構方程模型路徑系數(shù)結果分析,教師自身教學特質、學生主動合作學習和學校組織保障對教師有效教學的路徑系數(shù)均大于零,表明均對教師有效教學有正向影響,且在1%的檢驗水平上通過了顯著性檢驗(P<0.01),假設1~3成立。其中,教師自身教學特質路徑系數(shù)為0.87,其正向影響比其他兩項更顯著一些,研究表明:教師自身教學的知識儲備和教學素養(yǎng)是提升有效教學能力的基礎和必備條件。普通本科院校教師應積極強化教學使命感,明確教學目標,錘煉教學技巧方法,努力提升有效教學效率。簡言之,提升普通本科院校教師有效教學能力關鍵還是加強教師自身“內功”的修煉。
上述三個因素相互之間路徑系數(shù)均在1%的檢驗水平上通過了顯著性檢驗(P<0.01),說明兩兩之間都存在顯著雙向正關系,假設4~6成立。具體分析:學校組織保障和教師自身教學特質是學生開展學習活動的有力支持,教師良好的教學素養(yǎng)也給予了學生和學校正向激勵,促使學生學習效率的提升,推動學校高質量教學保障體系愈加完善。同時,教師自身教學特質和學校組織保障之間呈現(xiàn)雙向激勵關系。研究表明:學校和有關教育部門應提升普通本科院校教師開展有效教學支持力度,為教師提供更加多元化的展示平臺和更加科學化的教學平臺;教師也應利用好學校的教學資源,提升自身有效教學能力。
有效教學的前提是具有教學熱情,在引導教師建立對教學工作認同感的同時,也要引導教師了解校情、國情,樹立正確的師德師風??梢越M織面向新教師的教學類競賽,通過競賽形式引導教師發(fā)現(xiàn)問題、思考問題、解決問題。學??梢怨膭畈煌瑢W院、學科的教學團隊,建立基于交叉學科的教學小組等,以團隊形式激發(fā)自身的有效教學熱情。通過不同領域的教學經(jīng)驗交流和思維碰撞,拓展教師的教學方法論,逐步明確其有效教學的方向。
在“以學生為中心”教學理念影響下,重視學生學習經(jīng)歷、傾聽學生聲音,是高校評價有效教學的指標之一?;诖髮W生參與的有效教學評價研究表明:教師有效教學的實現(xiàn)和學生主動合作學習具有密切相關性,學生的學習方式很大程度上取決于教師的組織、課堂上的教學方法和理念。教師要通過科學設置教學目標,創(chuàng)造適宜的學習邏輯,引導學生主動提問或參與討論,給學生提供更多的小組或團隊研討機會,激勵學生通過合作學習完成課程內容或課程相關的拓展性內容。實現(xiàn)以需求為導向的驅動力,敦促普通本科院校教師提升有效教學能力。
學校良好的校風、學風和支持保障服務對于學生主動合作學習、教師有效教學的影響遠大于其他環(huán)境條件,因此校園和諧的教與學氛圍的營造尤為重要。第一,學??梢栽谛逻M教師入職培訓中,通過專業(yè)講座、課程觀摩、交流報告會、師承傳幫帶等多種形式,引導新教師熟悉有效教學的基本情況,培養(yǎng)其教學創(chuàng)新興趣。第二,積極設立教學提升課題,開展教學實踐競賽,通過設置評選獎項,給予經(jīng)費和績效激勵政策,鼓勵和引導教師參賽,形成良好的有效教學創(chuàng)新氛圍。最后,學校可以定期組織召開由教學名師、青年教師和教學管理部門共同參加的教育教學人才培養(yǎng)研討會,建立交流反饋機制,不斷提升教學育人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