賈 菲,黃 瑜,吳玲麗,曲牟文
(1. 中國中醫(yī)科學院廣安門醫(yī)院,北京 100053;2. 三明市中西醫(yī)結合醫(yī)院,福建 三明 365001)
恥骨直腸肌綜合征(puborectal muscle syndrome,PRS)是指恥骨直腸肌出現(xiàn)痙攣、肥厚,盆底肌肉組織沒有相應地松弛反而異常收縮,導致肛直角不增大甚至變小,是一種排便障礙性疾病。國內外對于本病的治療方法眾多,一般分為保守療法和手術治療。一般輕癥從保守療法開始,如中藥口服、生物反饋治療、針灸、神經(jīng)阻滯等;病程長且癥狀重者多需手術,手術方式包括局部擴肛、閉孔內肌自體移植術[1]、斷端返轉包埋術、切開結扎開放引流術等,各種治療方式都取得了一定的效果。保守治療方式普遍治療周期長,存在患者依從性不佳的問題,手術方法因快速解除了梗阻的因素,療效較保守治療穩(wěn)定,但部分手術治療方式患者風險高且痛苦較大。根據(jù)本征患者盆底肌群長期處于痙攣狀態(tài)這一特性[2],本研究采用中醫(yī)擴肛加激素注射松解局部痙攣的肌肉,同時結合口服中藥,以中醫(yī)“急則治其標,緩則治其本”理論為依托治療,臨床取得良好療效,現(xiàn)報道如下。
1.1診斷標準
1.1.1西醫(yī)診斷標準 參照中華醫(yī)學會外科學分會肛腸外科組的《便秘癥狀及臨床療效評估》[3]及羅馬Ⅳ標準功能性便秘診斷,并結合排糞造影檢查確診。
1.1.2中醫(yī)證候診斷標準 參照《中藥新藥臨床研究指導原則(試行)》[4]中血瘀便秘診斷標準。
1.2入選標準 ①年齡18~65歲;②符合診斷標準,長期保守治療無效,患者有手術治療意愿;③自愿進行臨床觀察,并簽署知情同意書,堅持完成療程;④在治療期間不使用其他相關治療便秘的藥物或療法;⑤無嚴重重大內科疾病,無精神疾??;⑥術前檢查無手術禁忌證。
1.3排除標準 ①合并其他類型的重度出口梗阻型便秘者,如盆底松弛綜合征、直腸前突等;②直腸內占位性病變或合并重度結腸慢傳輸者;③合并嚴重糖尿病、結核病、甲亢等全身性疾病者;④妊娠或準備妊娠的婦女,哺乳期患者;⑤凡不符合納入標準,未按規(guī)定前來治療,無法判斷療效或資料不全影響療效判斷者。
1.4一般資料 本臨床研究經(jīng)中國中醫(yī)科學院廣安門醫(yī)院倫理委員會審批通過(2019-025-KY),所有患者均簽署知情同意書。選擇2019年12月—2021年12月在廣安門醫(yī)院肛腸科住院PRS便秘患者50例,隨機分為2組:觀察組26例,男14例,女12例,年齡(45.5±13.2)歲;對照組24例,男10例,女14例,年齡(43.9±12.5)歲。2組性別、年齡等資料比較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P均>0.05),具有可比性。
1.5治療方法 2組患者入院后完善各項術前檢查,碘伏消毒給予局麻后,注射器抽取配制好的注射液(潑尼松+0.5%利多卡因注射液)5 mL,于3點位距肛緣1 cm處進針,將藥液注射入恥骨直腸肌肌肉內,邊推藥邊退針,將藥液均勻注射成一條線狀,改變針尖方向,將藥液呈扇形均勻注射至肛周。同法注射于肛緣6,9點位。3個點位共注射配制好的藥液15 mL。注射后予中醫(yī)指法擴肛,動作輕柔緩慢,使可容下2指,兩手外旋,漸漸用力,牽扯肛門后正中位,擴肛后以兩指末節(jié)可順暢進入肛門為度。術后第1天,觀察組患者開始口服養(yǎng)血潤腸顆粒劑,藥物組成:生黃芪20 g,生白術20 g,當歸、赤芍各12 g,川芎10 g,熟地15 g,桃仁20 g,枳實15 g,藥品由廣安門醫(yī)院顆粒藥房制備,每次1格,每日2次,出院后根據(jù)患者復診情況調整組方,門診繼服,共服藥3個月。對照組不加服其他藥物。
1.6觀察指標
1.6.1臨床療效 術后3個月,參照中華醫(yī)學會外科分會肛腸外科組《便秘癥狀及臨床療效評估》[3]制定療效標準評估2組療效。 臨床痊愈:癥狀消失,排便次數(shù)為每 1~2 d 1次,為成形軟便,排便通暢無困難,便后無殘存感( 療效指數(shù)≥90%);顯效:便秘癥狀明顯改善(60%≤ 療效指數(shù)<90%);有效:癥狀有好轉(30%≤ 療效指數(shù)<60%);無效:癥狀無改善(療效指數(shù)<30%)。 總有效率=(臨床痊愈+顯效+有效)例數(shù)/總例數(shù)×100%。 療效指數(shù) =(治療前積分-治療后積分)/治療前積分×100%(尼莫地平法)[5-6]。
1.6.2Wexner便秘量化評分 術前、術后1周、術后3個月采用Wexner便秘量表評估2組便秘情況。①排便頻率:每1~2 d 1~2次0分,每周2次1分,每周1次2分,每周少于1次3分,每月少于1次4分。②不完全排空感:從不0分,很少1分,有時2分,常常3分,總是4分。③排便時間:5 min以內0分,5~10 min 1分,>10~20 min 2分,>20~30 min 3分,30 min以上4分。
1.6.3排糞造影檢查 測量術前和術后1周排糞造影攝片肛直角度數(shù)。
2.12組總體療效比較 術后3個月,2組總有效率比較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P>0.05)。見表1。
表1 2組恥骨直腸肌綜合征便秘患者術后3個月總體療效比較 例(%)
2.22組各時間點Wexner便秘量化評分比較 2組術后1周和術后3個月排便頻率評分、每次排便時間評分均明顯低于術前(P均<0.05),且觀察組術后3個月不完全排空感評分明顯低于術前(P<0.05);觀察組術后3個月不完全排空感評分、每次排便時間評分均明顯低于同期對照組(P均<0.05)。見表2~4。
表2 2組恥骨直腸肌綜合征便秘患者各時間點排便頻率評分比較分)
表3 2組恥骨直腸肌綜合征便秘患者各時間點不完全排空感評分比較分)
表4 2組恥骨直腸肌綜合征便秘患者各時間點每次排便時間評分比較分)
2.32組手術前后排糞造影檢查時肛直角比較 2組術前靜息時、力排時肛直角角度比較差異均無統(tǒng)計學意義(P均>0.05);術后1周,2組力排時肛直角角度較術前明顯變大(P均<0.05),但2組間比較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P>0.05)。見表5。
表5 2組恥骨直腸肌綜合征便秘患者排糞造影檢查時肛直角情況比較
正常情況下恥骨直腸肌因其生理結構使肛門與直腸形成肛直角,在恥骨直腸肌正常收縮與舒張時改變肛直角起到控制排便的作用[7-9],恥骨直腸肌綜合征是出口梗阻型便秘的常見原因之一[10]。本病的發(fā)生機制復雜,尚無明確病因,一般考慮可能與長時間便秘后患者濫用瀉劑、氣血虧虛排便無力,糞便長期殘存于肛管及直腸內,引發(fā)局部炎癥,炎癥刺激有可能導致恥骨直腸肌痙攣,如坐骨直腸間隙膿腫、肛竇炎等,或之前手術時采用硬化劑注射但術后出現(xiàn)并發(fā)癥造成的局部炎癥都有可能刺激肌肉,導致盆底肌肉痙攣,逐步發(fā)展到肌纖維增生肥厚和水腫,繼而出現(xiàn)纖維化病變。
在臨床工作中發(fā)現(xiàn)PRS便秘患者常伴有心理或精神性障礙,情緒焦慮、抑郁、煩躁者多見,考慮由于在長期的精神壓力下,人體大腦興奮性不斷升高,下行激活興奮γ神經(jīng)元,提高肌梭敏感性,加大了纖維輸入信號頻率,引發(fā)盆底肌沖動,出現(xiàn)快速收縮。當患者排便時,大腦再次發(fā)放錯誤指令,這樣容易導致盆底?、裥屠w維在高靜息電活動基礎上,Ⅱ型纖維的位相性收縮活動,即產生了矛盾運動[11],因此出現(xiàn)了排便時恥骨直腸肌等肌群的不協(xié)調,不能正常將糞便排出。
PRS便秘的保守療法如飲食運動、口服藥物、生物反饋治療、針灸推拿、穴位敷貼等雖然安全性較高,但是由于沒有解除梗阻因素,停止治療后癥狀反復者多見,長期的治療也易導致患者對于治療的依從性降低;手術療法中部分手術方式對肌肉切除較多,術后有影響肛門功能的風險,還需謹慎選擇。
PRS便秘患者的恥骨直腸肌因炎癥刺激產生痙攣導致出口梗阻,盆底肌肉的痙攣是導致協(xié)調性排便障礙的重要原因之一[12]。筆者在臨床探索中選擇了中醫(yī)擴肛加激素注射方式,其目的不在于根治性切除肌肉,而是祛除產生梗阻的因素,以恢復其正常的生理解剖結構,排便時使恥骨直腸肌松弛,降低直腸腔內壓力。中醫(yī)擴肛加激素注射是治療混合痔術后肛管瘢痕性狹窄的有效方法,已有12年應用經(jīng)驗[13-14]。PRS的恥骨直腸肌痙攣造成的便秘,肛管狹窄也是最主要的癥狀,兩者在發(fā)病機制上相似,因此筆者考慮將之前的成熟手術方式應用到治療此病。
中醫(yī)認為PRS便秘的病機主要在于肝脾氣機失調,運化失常,大腸傳導失司,病久及腎,與肝、脾、腎等臟器關系密切。便秘日久,耗氣傷血,血虛津虧,多以虛證為主,虛實夾雜,津液不足則腸絡失去濡潤,腸壁血行緩慢則瘀滯不通。養(yǎng)血活血、行氣化瘀是中醫(yī)治療便秘的治則[15]。有動物實驗也表明,功能性便秘與血瘀相關[16]。養(yǎng)血潤腸方在廣安門醫(yī)院肛腸科門診及病房臨床使用30余年,用于治療血虛血瘀型便秘療效確切[17]。大量動物實驗也證實,此方可增加SOD的含量,下調AQP-3mRNA的表達,分析其可能是通過增加因便秘而減少的5-HT和AchE神經(jīng)陽性細胞數(shù)量和密度而發(fā)揮作用[18-21]。后因患者對于中藥服用的簡便要求,顆粒劑的應用較多,因此在原養(yǎng)血潤腸方的基礎上由廣安門醫(yī)院顆粒藥房制備成顆粒劑,便于患者堅持服用。在文獻研究中發(fā)現(xiàn),PRS患者局部肌肉緊張只是起病的部分原因,患者整體的體質改變也是不容忽視的一個病因,因此術后配合中藥調理可以達到“緩則治其本”的目標。
本研究中2組總有效率比較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2組術后1周和術后3個月排便頻率評分、每次排便時間評分均明顯低于術前,觀察組術后3個月不完全排空感評分、每次排便時間評分均明顯低于同期對照組。說明中醫(yī)擴肛加激素注射可以有效改善患者的排便情況,手術解除了局部梗阻因素后,是否繼續(xù)服中藥對遠期療效存在影響。本研究患者入組前均行排糞造影檢查,此檢查可明確診斷,術后1周2組患者排糞造影肛直角力排時均增大,說明手術可改變患者肛直角。
綜上所述,中醫(yī)擴肛加激素注射的手術方式可以有效改善PRS便秘患者癥狀,并且患者痛苦小,在術后輔以口服中藥有一定的遠期療效,下一步擬在臨床觀察中增加更多的輔助檢查數(shù)據(jù)收集,如遠期的排糞造影情況、術前術后的肛門直腸壓力測定等,進行更長時間的隨訪,以對本治療方式進一步研究。
利益沖突:所有作者均聲明不存在利益沖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