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鐵柱
文藝在百年大黨的敘事史中承擔著重要角色。建黨百年來,黨將文藝工作貫穿于不同歷史階段,在實踐中不斷優(yōu)化對文藝工作的領導。系統(tǒng)梳理建黨百年來黨的文藝工作的重大成就和經驗啟示,對于新時代持續(xù)推動黨的文藝工作發(fā)展具有重要的理論價值和現實意義。
文藝工作在黨的百年歷史演進中取得了實踐與理論上的重大成就,是百年來黨的文藝工作實踐探索與理論創(chuàng)新的成果體現,促進了黨的文藝工作實踐形態(tài)和理論樣態(tài)的不斷躍升。
中國共產黨堅持以馬克思主義文藝觀為指導,立足中國實際,結合不同歷史階段的實踐,不斷進行文藝理論的建構與創(chuàng)新。中國共產黨自覺將馬克思主義文藝觀與中國文藝工作實際相結合,逐步形成了中國化的馬克思主義文藝理論。
毛澤東系統(tǒng)回答了文藝為誰服務、如何服務,黨的文藝工作與黨的整個工作的關系,以及文藝批評、文藝作風等問題。他在延安文藝座談會上指出,“我們的問題基本上是一個為群眾的問題和一個如何為群眾的問題”,指明了黨領導文藝工作的政治方向,為毛澤東文藝思想的形成奠定了重要基礎。毛澤東還提出了文藝的價值主線是為人民服務,文藝工作要堅持的正確方針是“百花齊放、百家爭鳴”,文藝工作的指導原則是“古為今用、洋為中用”,文藝的創(chuàng)作之路是深入群眾生活等重要文藝思想。毛澤東文藝思想是馬克思主義文藝理論中國化的重要成果,是對馬克思主義文藝觀的豐富和發(fā)展。
改革開放和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新時期形成了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文藝理論。1979年10月,鄧小平在中國文學藝術工作者第四次代表大會上的祝詞中,闡述了新時期的文藝政策和思想,強調要繼續(xù)貫徹“雙百”(百花齊放、百家爭鳴)方針,“堅持正確的政治方向,從各個方面,包括物質條件方面,保證文藝工作者充分發(fā)揮自己的聰明才智”。為適應改革開放和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的新任務,以鄧小平為核心的黨中央將文藝工作提升到社會主義精神文明建設的高度。社會主義社會是全面發(fā)展的社會,精神文明是其重要一維。文藝是社會意識形態(tài)的重要載體,這決定了社會主義文藝要擔負起社會主義精神文明建設的重要責任。鄧小平指出:“對于培養(yǎng)社會主義新人,對于提高整個社會的思想、文化、道德水平,文藝工作都負有其他部門所不能代替的重要責任?!苯瓭擅窳⒆阈碌臍v史階段,不斷探索文藝工作發(fā)展規(guī)律,進一步豐富了黨的文藝理論,如文藝的主旋律與多樣化的辯證關系,文藝的繁榮與管理的“兩手抓”等。胡錦濤立足新的發(fā)展階段,論述了文藝的繼承與創(chuàng)新的關系、文藝的多樣化發(fā)展等問題。這些重要思想都是馬克思主義文藝觀與中國文藝實踐相結合的產物。
黨的十八大以來,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高度重視文藝事業(yè)發(fā)展,不斷推進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文藝理論的新發(fā)展,深刻回答了新時代文藝工作的時代作用、目標任務、路線方略、精神引領、組織原則等重大現實問題,是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文藝實踐的理論總結。在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的指引下,黨中央不斷優(yōu)化文藝工作布局,在新的歷史方位中推進文藝工作邁上新臺階,圍繞新時代的戰(zhàn)略任務賦予文藝工作新使命,為新時代文藝工作指明了方向。
文藝在宣傳黨的理論、路線、政策和促進馬克思主義大眾化方面具有不可替代的獨特作用。黨領導的文藝工作成為黨的宣傳工作的有效媒介載體。
新民主主義革命時期,文藝有效地促進了馬克思主義和黨的主張的傳播,對擴大馬克思主義理論的影響和壯大黨組織都起到了很大的推動作用。革命戰(zhàn)爭年代,人民群眾普遍文化素質偏低、文盲率高,革命文藝作品以人民群眾喜聞樂見的形式使群眾更容易理解、認可和接受。黨也十分注重發(fā)揮文藝在革命宣傳中的媒介作用。1928年10月1日,黨中央發(fā)布的《中央通告第四號——關于宣傳鼓動工作》在論述黨的宣傳工作時,專門提出應發(fā)揮文藝作品在黨的政策宣傳教育中的作用,強調要“把黨的政策口號,編成詠語山歌”。
新中國成立后,在中國共產黨的領導下,文藝工作者們“運用文學藝術的力量來鼓舞人民建設和斗爭的熱情”,通過文藝作品記錄新中國建設的生動圖景?!靶轮袊奈幕ㄔO,首先從文學藝術方面著手。”例如,1951年5月政務院發(fā)布“改戲、改人、改制”的戲曲改革工作任務,通過整頓改革,戲曲界實現了革新,戲曲人提高了愛國熱情,加深了對人民的感情,創(chuàng)作表演的一些新曲目受到了人民群眾的廣泛歡迎。改革開放以來,黨的文藝工作進入創(chuàng)造性發(fā)展的新階段。在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的浪潮中,廣大文藝工作者打破各種束縛,將馬克思主義基本原理與改革開放的中國現實相結合,創(chuàng)造出大量反映改革發(fā)展和社會轉型的文藝作品,為社會主義精神文明建設作出了重要貢獻。
黨的十八大以來,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緊緊圍繞新時代文藝工作面臨的新形勢,賦予文藝工作新使命。文化軟實力關乎“兩個一百年”奮斗目標和中華民族偉大復興中國夢的實現,表現為文化理想的自信力,文化價值觀的傳播力、吸引力,文化存在和發(fā)展的生命力、創(chuàng)造力等。習近平高度重視文藝工作者在增強中國文化軟實力和文化自信中的作用,強調廣大文藝工作者“要保持對自身文化理想、文化價值的高度信心,保持對自身文化生命力、創(chuàng)造力的高度信心”。
由此可見,文藝作為黨的宣傳工作載體發(fā)揮了思想引領作用。文藝有美術、音樂、話劇等多類展現形式,容易形成宣傳的同頻效應,更有利于擴大黨的理論、路線和政策的大眾化傳播。正如習近平強調:“文藝是最好的交流方式?!卑倌挈h史中,文藝緊貼人民群眾的生活和語言,提高了黨的宣傳工作的實效性。
文藝在百年黨史中發(fā)揮了文獻史料的作用。毛澤東指出:“作為觀念形態(tài)的文藝作品,都是一定的社會生活在人類頭腦中的反映的產物?!蔽乃噭?chuàng)作的基礎是人類的社會實踐,百年大黨的歷史征程是文藝內容的客觀來源,黨領導中國人民從站起來、富起來到強起來的歷史實踐,為文藝提供了源源不斷的精神養(yǎng)料。文藝以其具體生動的形象、易于接受的載體、超越時空的方式,反映了百年黨史不同階段的時代風貌,是記錄百年黨史的“活化石”。
土地革命時期,黨在根據地一方面進行軍事備戰(zhàn),一方面帶領軍民進行經濟、政治和文化建設,一些敘事性歌謠同樣記錄了這段歷史歲月。例如,歌曲《設立工農銀行歌》生動記錄了黨在蘇區(qū)進行金融市場建設的歷史;歌曲《勸工農補習夜學歌》《平民夜學歌》《勸婦女讀書歌》等生動反映了黨在蘇區(qū)進行教育文化建設的場景;歌曲《朱軍長帶兵打破鐵上杭》記敘了1929年9月19日至20日朱德指揮紅軍攻占上杭城這段革命歷史。
新中國成立后,廣大文藝工作者響應黨和國家號召,積極創(chuàng)作反映人民群眾進行社會主義革命和建設的文藝作品。1950年朝鮮戰(zhàn)爭爆發(fā),黨中央在科學分析國內外形勢后作出了抗美援朝、保家衛(wèi)國的戰(zhàn)略決策,并最終取得了抗美援朝的偉大勝利。文藝工作者以這段歷史為題材創(chuàng)作了電影《上甘嶺》、歌曲《我的祖國》、文學作品《誰是最可愛的人》等經典文藝作品,這些作品形象生動地讓廣大人民群眾了解抗美援朝這段可歌可泣的光榮歷史,激發(fā)了人民群眾強烈的愛國主義熱情。
黨的十一屆三中全會后,思想上的撥亂反正為廣大文藝工作者提供了良好的創(chuàng)作環(huán)境,涌現出大量反映改革開放和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的文藝作品,生動記錄了這一歷史時期的偉大征程。例如,歌曲《在希望的田野上》以樸實無華的詞句生動記錄了農村實行家庭聯產承包責任制后,農民走向富裕生活的生動景象。在中國共產黨的領導下,文藝工作者還創(chuàng)作了大量反映改革開放生動圖景的經典文藝作品,如小說《平凡的世界》、影視作品《大江大河》《溫州一家人》等,這些作品不僅展現了這段歷史時期的偉大風貌,也謳歌了投身于改革開放和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的中國人民。
黨的十八大以來,在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的堅強領導下,廣大文藝工作者創(chuàng)作了大量記錄新時代故事、謳歌新時代人民的優(yōu)秀文藝作品。例如,圍繞脫貧攻堅這一全面建成小康社會的底線任務,文藝工作者創(chuàng)作了大批優(yōu)秀文藝作品。電視劇《山海情》生動記錄了在黨的領導下,東部地區(qū)幫助偏遠貧困地區(qū)脫貧致富的故事;電影《十八洞村》以村莊真實情況為原型,講述了退伍軍人楊英俊在扶貧工作隊的幫扶下,帶領自家兄弟脫貧致富的故事。
總而言之,以文藝為載體的黨史文獻史料以其形象性、通俗性、豐富性更容易為人民群眾所學習和接受。以文藝的形式宣傳百年黨史,有助于增強人民群眾在情感上的認同感,提升黨史教育大眾化的實效。
百年奮進征程中,黨領導的廣大文藝工作者們創(chuàng)造了豐富的文藝作品,這些優(yōu)秀作品凝聚了中國精神,生動展現了黨的精神譜系,也是國家文化軟實力的重要組成部分。百年黨史孕育了偉大建黨精神、井岡山精神、蘇區(qū)精神、抗戰(zhàn)精神、抗美援朝精神、大慶精神、特區(qū)精神、偉大抗疫精神等展現黨的不同歷史時期豐功偉績的精神譜系。在不同歷史階段,文藝工作者們也創(chuàng)作了一系列展現不同精神內涵的文藝作品。
井岡山革命根據地建立后,黨領導的文藝工作者創(chuàng)作了大量的革命歌曲,如《八月桂花遍地開》《盼紅軍》《紅軍紀律歌》等,這些歌曲用音符生動刻畫了井岡山革命根據地時期所孕育的井岡山精神。紅軍北上抗日,洪湖地區(qū)人民創(chuàng)作了《十送郎當紅軍》,表達了廣大根據地婦女高高興興送郎參加紅軍、支援紅軍的革命熱情??谷諔?zhàn)爭時期,共產黨員冼星海在延安抱病創(chuàng)作了抗戰(zhàn)音樂史詩《黃河大合唱》,用音符形象展現了中華兒女不屈不撓抗擊侵略者、保衛(wèi)祖國的必勝信念,生動表達了偉大的抗戰(zhàn)精神。
1964年中國音樂家協(xié)會組織文藝工作者赴大慶油田體驗生活,創(chuàng)作反映新中國石油工人參與工業(yè)建設的文藝作品,《我為祖國獻石油》就是其中的優(yōu)秀杰作。這首歌曲生動記錄了以鐵人王進喜為代表的新中國石油工人投身社會主義建設的奉獻精神,成為反映大慶精神的優(yōu)秀作品。1980年黨和國家將“出口特區(qū)”定名為“經濟特區(qū)”,同年五屆全國人大常委會第十五次會議批準深圳、珠海、汕頭、廈門設置經濟特區(qū)。1992年,鄧小平再次來到深圳特區(qū),充分肯定深圳的飛速發(fā)展。歌曲《春天的故事》唱響改革主旋律,用形象、生動、樸實的歌詞表現了敢闖敢試、敢為人先、埋頭苦干的特區(qū)精神。
黨的十八大以來,新時代形成以奮斗為主題,以脫貧攻堅精神、抗疫精神、“三牛”精神、科學家精神、企業(yè)家精神、探月精神、新時代北斗精神、絲路精神為主要內容的新時代中國共產黨人精神譜系。例如,習近平在全國抗擊新冠肺炎疫情表彰大會上提出偉大抗疫精神,廣大文藝工作者創(chuàng)作了大批反映偉大抗疫精神的美術作品、電影、電視劇、歌曲等,以感性化方式生動展現了偉大抗疫精神。
文藝作品生動展現了黨的精神譜系,形象體現了文藝作品中獨特的精神氣質,那就是對中國共產黨的堅定信念。人民群眾在革命斗爭中逐步認識到中國共產黨才是真正為人民群眾服務的,是為人民群眾的幸福而奮斗的。文藝工作者將人民對黨的這種信任和感情用文藝符號表現出來,使文藝作品發(fā)揮了傳承紅色文化的重要作用。
新時代是文藝工作新的歷史方位,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新征程是文藝工作的現實場域。為推進文藝工作在新的時空坐標系中持續(xù)健康地發(fā)展,需要對百年黨的文藝工作的經驗啟示予以系統(tǒng)總結。
習近平強調:“黨的領導是社會主義文藝發(fā)展的根本保證。”為更好地加強黨對文藝工作的領導,黨必須不斷加強自身建設,在領導文藝工作中實現黨的領導與黨的自身建設的有機統(tǒng)一。
黨對文藝工作的領導體現在文藝工作的指導思想上,也體現在文藝方針、政策的制定和實施上。自黨成立伊始就自覺將馬克思主義作為指導思想,黨領導的文藝工作始終堅持以馬克思主義文藝觀為理論指導,以保證文藝工作始終沿著正確的方向前進。
文藝工作的持續(xù)健康發(fā)展源于黨的領導,黨的領導力的不斷提升又源于黨自身的持續(xù)建設。文藝在加強黨的思想建設、作風建設等方面發(fā)揮了獨特作用,在加強黨員理想信念教育等方面也具有重要現實功能。以思想建設為例,文藝以其通俗易懂、傳播力強等特點,在加強黨的思想建設方面發(fā)揮了獨特價值。新民主主義革命時期,黨圍繞這一時期的歷史任務,將黨的領導與黨和軍隊建設相統(tǒng)一,把文藝作為黨的建設的重要載體。歌曲《三大紀律八項注意》對黨領導下的紅軍思想建設發(fā)揮了重要作用,既宣傳了黨的政策,又有效統(tǒng)一了紅軍的思想。1929年12月,毛澤東在古田會議上專門提出了紅軍宣傳工作問題,強調革命文藝應成為革命宣傳中有力的武器。1950年5月,黨中央發(fā)布《關于在全黨和全軍開展整風運動的指示》《關于發(fā)展和鞏固黨的組織的指示》等文件,這些文件的頒布與實施有效解決了黨的工作作風方面的問題。為鞏固文藝界的思想共識,黨中央在文藝界進行了整風學習運動。1951年11月,中共中央宣傳部印發(fā)了《在文學藝術界開展整風學習》的報告。改革開放和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新時期,鄧小平立足新時期發(fā)展實際,將文藝建設作為社會主義精神文明建設的重要載體,要求“從中央到地方,各級黨委的主要負責人一定要重視理論界文藝界以及整個思想戰(zhàn)線的情況、問題和工作”。廣大文藝工作者圍繞社會主義精神文明建設創(chuàng)作出大批優(yōu)秀文藝作品,在加強黨的作風建設中也發(fā)揮了重要功能。胡錦濤提出要用優(yōu)秀文藝作品加強思想建設,強調“用一切有益于人們身心健康的精神產品占領思想文化陣地,大力弘揚社會正氣和時代精神”。
黨的十八大以來,習近平立足新時代戰(zhàn)略任務,提出文藝為中華民族偉大復興服務,文藝以人民為中心、文藝以中國精神為靈魂、文藝以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為引領等重要論述,為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文藝事業(yè)發(fā)展指明了方向。黨的十九屆四中全會提出:“發(fā)展社會主義先進文化、廣泛凝聚人民精神力量,是國家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的深厚支撐。”社會主義先進文化在加強社會風氣建設、形塑人民精神風貌、促進治理現代化等方面都發(fā)揮著重要現實功能。同時,要通過優(yōu)秀文藝作品為新時代黨的建設不斷賦能,在黨史學習教育等主題活動中進一步發(fā)揮文藝作品的作用。
恩格斯指出:“一個民族要想站在科學的最高峰,就一刻也不能沒有理論思維?!痹邳h的百年歷史中,之所以黨領導的文藝工作不斷走在時代前列,正是因為我們始終堅持馬克思主義這一科學理論的指導。黨的文藝工作從萌芽、成長、發(fā)展到成熟,一個重要經驗即善于進行理論建構與創(chuàng)新。
中國共產黨在馬克思主義文藝觀的指導下,立足不同歷史時期進行文藝理論的發(fā)展和創(chuàng)新。新民主主義革命時期,毛澤東立足新民主主義革命的時代主題,發(fā)表了《在延安文藝座談會上的講話》,系統(tǒng)闡述了文藝的服務對象、文藝的創(chuàng)作方法等問題。社會主義革命和建設時期,中國共產黨繼續(xù)推進馬克思主義文藝觀與中國實際相結合,形成了毛澤東文藝思想。改革開放以后,鄧小平立足改革開放和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新實踐,發(fā)表了一系列有關文藝工作的重要論述?!对谥袊膶W藝術工作者第四次代表大會上的祝詞》中,鄧小平集中闡述了文藝的使命、地位、文藝與政治的關系等重大問題。此外,他還在不同場合的講話中論述了文藝的社會主義性質、文藝的社會精神功能、文藝的育人作用等重大理論和現實問題。江澤民立足國內外新情況提出了文藝工作的創(chuàng)新性論述,進一步闡述了文藝的功能、文藝與人民群眾的關系、文藝與民族精神的關系、文藝的繼承與創(chuàng)新等重大問題。他強調要“以優(yōu)秀的作品鼓舞人”,賦予文藝作品以引導、教育和鼓舞人的重大使命。胡錦濤立足新的發(fā)展實踐進一步豐富了黨的文藝工作理論,論述了文藝主旋律與服務人民群眾的關系問題、文藝的思想性與藝術性的關系問題、文化產業(yè)市場的管理問題等。黨的十八大以來,在繼承馬克思主義文藝觀、毛澤東文藝思想和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文藝理論基礎上,習近平立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文藝事業(yè),提出并闡述了一系列新理念、新思想、新戰(zhàn)略,不斷豐富黨的文藝工作理論體系,拓寬了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文藝理論的新內涵,為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文藝事業(yè)發(fā)展指明了方向。
黨的百年文藝工作之所以不斷發(fā)展,正是緊扣文藝工作始終秉持依靠人民、為了人民這條邏輯主線,這是百年文藝工作的重要經驗啟示。社會歷史的起點是“現實的個人”,人民群眾不是抽象的符號而是處于一定社會條件中的現實的人。不斷滿足人民的精神文化需求是我國廣大文藝工作者的重要使命。
毛澤東明確提出文藝的服務對象問題,強調“工作對象問題,就是文藝作品給誰看的問題”,大眾化就是“我們的文藝工作者的思想感情和工農兵大眾的思想感情打成一片”。在毛澤東看來,文藝的源泉是人民大眾及其生活,“人民生活中本來存在著文學藝術原料的礦藏”,文藝為了人民和依靠人民是有機統(tǒng)一的。改革開放和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新時期,鄧小平、江澤民、胡錦濤都對文藝工作的人民路線發(fā)表過重要論述。鄧小平提出“我們的文藝屬于人民”的鮮明主張,要求文藝工作者“繼續(xù)堅持毛澤東同志提出的文藝為最廣大的人民群眾、首先為工農兵服務的方向”,同時強調“人民是文藝工作者的母親”。江澤民要求文藝工作者“在人民的歷史創(chuàng)造中進行藝術的創(chuàng)造,……使人民群眾不斷提高的精神需求得到滿足”,鮮明體現了文藝工作的群眾路線。胡錦濤強調:“一切進步文藝,都源于人民、為了人民、屬于人民?!秉h的十八大以來,習近平指出:“人民生活是一切文學藝術取之不盡、用之不竭的創(chuàng)作源泉?!薄吧鐣髁x文藝是人民的文藝。”人民群眾的生產生活不僅為文藝提供了鮮活內容,也為文藝提供了直接的生動素材。隨著新時代社會主要矛盾的變化,人民群眾對文藝的質量、品味、風格等的需求日益提高,如何滿足人民群眾對美好文藝作品的需求成為新時代文藝工作者思考的重要問題,正如習近平所指出的,要“讓人民精神文化生活不斷邁上新臺階”。
確定好黨的中心工作與服務好黨的中心工作是中國共產黨的優(yōu)良傳統(tǒng)和政治優(yōu)勢,也是黨領導的百年文藝工作所得出的重要經驗啟示。毛澤東強調:“黨的文藝工作,是服從黨在一定革命時期內所規(guī)定的革命任務的?!贝_定好每一歷史階段的中心工作是黨的各項工作順利開展的參照系。歷史唯物主義認為,文藝作為觀念上層建筑,根本上受社會存在和經濟基礎的制約,文藝都是在一定的社會歷史條件基礎上生成和發(fā)展的。這一基本原理決定了文藝工作只有和具體歷史時代緊密結合才會產生反映時代面貌的優(yōu)秀文藝作品。由于社會生產方式的制約,不同歷史時代的主要矛盾是不同的,黨在每一歷史階段都要確定好其中心工作任務,黨的文藝工作同樣要以此為基礎。不同歷史時期,黨的文藝工作都有力地配合了中心工作。
黨在大革命時期領導和發(fā)動了多次工人運動,這一時期的文藝工作緊緊圍繞黨的工運事業(yè)產生了許多反映工運斗爭的文藝作品。土地革命時期的文藝作品側重反映了群眾參加紅軍、分田分地的場景,如《擁護紅軍歌》《工農革命歌》《土地革命歌》《翻身歌》等??箲?zhàn)時期,毛澤東強調戰(zhàn)爭的勝利要有“文武兩個戰(zhàn)線”。為此,當時“延安魯藝”創(chuàng)作了很多抗戰(zhàn)文藝作品,書寫了黨領導下的軍民英勇殺敵、保家衛(wèi)國的宏偉史詩。1956年社會主義三大改造完成后,如何建設社會主義成為主要任務。這一時期,圍繞如何服務社會主義建設,黨初步建立起較為系統(tǒng)的文藝制度框架。毛澤東非常注重社會主義文藝中的民族元素,強調文藝工作“要以自己的東西為主”,在堅持民族性的基礎上“要把外國的好東西都學到”。改革開放后,鄧小平從社會主義精神文明的高度論述了社會主義文藝的時代任務,指出文藝“對于滿足人民精神生活多方面的需要,對于培養(yǎng)社會主義新人,對于提高整個社會的思想、文化、道德水平,文藝工作都負有其他部門所不能代替的重要責任”。胡錦濤也指出,文藝“要把唱響主旋律同滿足人民群眾多方面需求結合好”,多出“表現廣大人民群眾建設社會主義精神風貌的優(yōu)秀作品”。
“堅持發(fā)展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總任務是實現社會主義現代化和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睂崿F這一中心目標不僅需要雄厚的物質基礎,也需要強大的精神支撐。正如習近平指出:“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需要中華文化繁榮昌盛”,“而實現這個目標,必須高度重視和充分發(fā)揮文藝和文藝工作者的重要作用”。文藝是文化的重要組成部分,文化對社會存在具有能動反作用,在實現社會主義現代化和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征程中,優(yōu)秀文藝作品可以激發(fā)人民群眾的精神力量,凝聚起中華民族的新時代合力。
黨和文藝的關系表現為如何處理好黨的文藝政策與文藝創(chuàng)作規(guī)律的關系問題。百年黨史證明,只有處理好兩者的辯證關系,文藝工作才會沿著正確方向持續(xù)前進。
黨對文藝工作的領導主要通過文藝政策的制定和落實來實現。百年歷史中,黨根據不同歷史階段的主要任務、階段特征等制定相應的文藝政策。新民主主義革命時期,以毛澤東為核心的黨中央在馬克思主義文藝觀的指導下,立足中國實際,通過會議、講話、文件等多種形式逐步構建起了黨的文藝政策的總體框架。改革開放以來,鄧小平根據時代變化發(fā)展的需要提出黨要“根據文學藝術的特征和發(fā)展規(guī)律”推進文藝工作,從文藝與政治的辯證關系高度對文藝政策進行了調整,厘清了文藝工作與文藝規(guī)律的關系,極大地解放了文藝生產力,豐富了文藝創(chuàng)作的新領域,滿足了人民群眾不斷增長的文化需求。20世紀90年代,結合市場經濟發(fā)展、社會結構變遷、思想觀念解放等新特點,黨又提出了“弘揚主旋律,提倡多樣化”的文藝方針。隨著互聯網技術的發(fā)展與應用,互聯網對文化產業(yè)與文化事業(yè)發(fā)展的影響逐漸加深,胡錦濤提出了網絡文化生產、網絡文化價值與現實功能等創(chuàng)新性論述,提出“要深入探索網上文化生產傳播規(guī)律,研究不同網民特別是青少年的接受心理,創(chuàng)作生產出更多體現和諧精神、謳歌真善美、群眾喜聞樂見的作品”。
黨的十八大以來,文藝工作不斷取得新成就,文藝作品不斷滿足人民美好文化需求,體現了文藝政策與文藝規(guī)律相統(tǒng)一的要求。習近平高度重視黨的領導與文藝規(guī)律關系問題,提出:“加強和改進黨對文藝工作的領導,要把握住兩條:一是要緊緊依靠廣大文藝工作者,二是要尊重和遵循文藝規(guī)律?!?/p>
文藝具有鮮明的美學個性、獨特的創(chuàng)作特征、豐富的表現形態(tài)。文藝生產實質是主體對對象的加工,主體在不同的“客體主體化”結構下,所進行的文藝創(chuàng)作必然表現出不同的特點,這就要求制定文藝政策必須尊重文藝工作者的創(chuàng)作個性、遵循文藝創(chuàng)作的規(guī)律。中國共產黨非常重視和尊重文藝工作者的創(chuàng)作個性,鄧小平曾提出:“文藝這種復雜的精神勞動,非常需要文藝家發(fā)揮個人的創(chuàng)造精神。”習近平從干部人事角度論述了文藝工作政策制定與遵循文藝規(guī)律的辯證關系,指出:“把那些德才兼?zhèn)?、能同文藝工作者打成一片的干部放到文藝工作領導崗位上來?!敝袊伯a黨在文藝工作上推進黨的政策制定與遵循文藝規(guī)律通過“內行專家領導”的內在理路將兩者進行統(tǒng)一,有效保障中國共產黨在文藝工作領導上的政治力和執(zhí)行力。歷史證明,只有將文藝政策與文藝規(guī)律相統(tǒng)一,才能促進文藝工作的繁榮發(fā)展。
固本即牢固秉持文藝為人民創(chuàng)作這一根本宗旨,守正即始終堅持文藝工作的正確方向;開放即文藝工作在立足本土基礎上學習借鑒人類文明一切優(yōu)秀成果,創(chuàng)新即文藝工作要隨著時代發(fā)展與時俱進。固本守正與開放創(chuàng)新的有機統(tǒng)一是黨的文藝工作的重要方法和原則。
毛澤東強調:“為什么人的問題,是一個根本的問題,原則的問題?!笨v觀黨的百年歷史,秉持人民立場一直是黨領導下的文藝工作的邏輯主線。新民主主義革命時期,為求得民族獨立和人民解放,以“延安魯藝”為集中代表的廣大愛國進步文藝工作者深入人民群眾的生產生活,創(chuàng)作了許多經典文藝作品。社會主義革命和建設時期,為人民而創(chuàng)作成為社會主義文藝的最高原則。人民生活是文藝的源泉,離開了人民及其生活,文藝則日益枯萎。改革開放和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新時期,中國共產黨領導下的文藝工作繼續(xù)將為人民服務作為宗旨,將社會主義作為文藝工作的根本政治方向。鄧小平提出“我們的文藝屬于人民”、“我們的社會主義文藝……努力用社會主義思想教育人民”等重要論述,鮮明體現了這一時期黨領導下的文藝工作的固本與守正。新時代,習近平從文藝創(chuàng)作源泉、文藝的價值訴求、文藝的評判標準等不同方面系統(tǒng)論述了新時代文藝工作的人民性。同時,習近平還強調:“中國精神是社會主義文藝的靈魂?!蔽乃嚬ぷ鞯娜嗣窳鲶w現了馬克思主義文藝觀的人民性,彰顯了黨領導文藝工作的群眾觀,表現了中國共產黨的初心和使命,使黨的文藝工作能始終沿著正確方向不斷繁榮發(fā)展。
要在堅持正確方向前提下加強開放創(chuàng)新,這是增強文藝工作生命力的重要方法。建黨初期,黨的文藝工作者就注重吸收國外優(yōu)秀文藝元素“為我所用”,利用國外的曲調創(chuàng)作反映工運斗爭的革命歌曲。1964年毛澤東提出了“古為今用,洋為中用”的文藝總方針。改革開放后,文藝加強了與國外的交流,廣大文藝工作者充分利用國外優(yōu)秀文藝元素創(chuàng)新本土文藝內容,創(chuàng)作了豐富的文藝作品,滿足了人民群眾不斷增強的文化需求。鄧小平指出:“在正確的創(chuàng)作思想的指導下,文藝題材和表現手法要日益豐富多彩,敢于創(chuàng)新?!鄙鐣嵺`的變化必然要求文藝工作的發(fā)展創(chuàng)新。隨著信息化時代的發(fā)展,文藝作為社會意識范疇也要隨著時代發(fā)展而創(chuàng)新,正如胡錦濤所指出的:“互聯網深刻改變了文化產品的生產和傳播?!秉h的十八大以來,習近平高度重視文藝工作在信息化條件下的發(fā)展創(chuàng)新,強調文藝工作者要“抓好網絡文藝創(chuàng)作生產”。文藝工作者應立足時代變化,在黨的領導下不斷推進文藝生產和傳播的發(fā)展創(chuàng)新,在堅持正確方向基礎上創(chuàng)新文藝的內容和形式。習近平還高度重視文藝在宣傳中國文化方面的重要功能,強調“要向世界宣傳推介我國優(yōu)秀文化藝術”,用文藝講好中國故事,增進國際社會對中國的認知,為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奠定思想基礎。
從文藝視角對百年黨史進行總結,可以豐富黨史研究的問題論域,增強黨史研究的現實效能。充分研究黨的百年文藝工作史,并從其中總結經驗啟示、汲取精神營養(yǎng),可以豐富中國共產黨的文藝理論,從而在理論上豐富黨史的研究論域,在實踐上為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和文化強國提供經驗啟示和精神動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