鮑夢涵 陳雪微 趙鳴
南宋園林文化興盛,且不局限于皇家園林、私家園林等主流園林,衙署園林的營建活動亦常見于典籍。其中府、州、軍、監(jiān)級治所衙署的附屬園林被宋人稱為郡圃,其設立是宋代的一種風尚[1]。南宋地理總志《輿地紀勝》中記錄了166處府、州、軍、監(jiān),其中138處都有關于郡圃的記載,可見其興盛情況。南宋府、州、軍、監(jiān)的長官,即郡圃的營建者,多為文人官員,這使得郡圃既有文人園林的特征,同時又受到官員志趣的影響,郡圃亦成為南宋園林研究的關注點之一。
當前對宋代郡圃的整體研究多集中于其定期向公眾開放的公共屬性。這些研究或結合宋代蓬勃的游賞文化揭示郡圃公共性質的轉變[2],探討其選址建設和組織管理的途徑[3];或從歷史學、文學角度揭示宋代官員對郡圃等公共景觀營建熱度的變化,探討其營建目的[4]和政治意義[5]。而對現(xiàn)存郡圃遺跡——絳守居園池和罨畫池的研究主要聚焦于其歷史變遷[6-7],因宋代僅占其中一段時期,故相關研究并不深入;對史料中的宋代郡圃(如相州、建康府、建德府等地郡圃)的研究則關注衙署的基址范圍[8]、整體布局和功能分區(qū)[9]以及植物景觀特征[10]。當前研究對宋代郡圃區(qū)別于其他園林類型的特征尚未有深入的探討,故而本研究在既有研究基礎上,以南宋慶元府(位于今寧波市)郡圃為研究對象,結合考古發(fā)現(xiàn)與史料記載復原其平面,并從“官員志趣與郡圃”的視角解析南宋郡圃獨特的造園意匠。
宋代慶元府郡圃的營建活動相關記載見于2部宋代方志——《四明志》[11]和《四明續(xù)志》[12]。經(jīng)整理發(fā)現(xiàn)(表1):宋代慶元府郡圃的記載始于南宋紹興二十年(1150年),止于開慶元年(1259年)。在這109年間,共有8位太守對慶元府郡圃進行了營建。宋代地方官3年一任,導致了園林營建者頻繁變化。南宋陳淳有詩云:“郡圃森森幾閱春,一番太守一番新?!泵枋隽丝て噪S著官員調動而頻繁變化的情況。
表1 宋代慶元府郡圃營建活動Tab. 1 Construction activities of Qingyuan Prefectural Junpu Garden in Song Dynasty
按照郡圃園名和格局的變化,南宋慶元府郡圃的營建可以劃分為2個時期:1)桃源洞時期。1150—1257年,郡圃名為桃源洞,有7位官員在這一時期進行了郡圃營建。多數(shù)官員僅營建兩三亭堂,唯有程覃進行了較大規(guī)模的營建。此時的郡圃圖像見于《四明志·府治圖》。2)新桃源時期。1257—1259年,太守吳潛出于改善衙署功能分區(qū)的目的,將郡圃與小教場位置互換并進行改建,更名新桃源,此時的圖像見于《四明志·郡圃圖》。
程覃與吳潛分別主導了桃源洞、新桃源2個時期郡圃格局的營造。雖然兩人都是文人官員,文化水平卻有高下之分,且在慶元府的政治際遇區(qū)別甚大,最終導致2個時期的郡圃存在造園立意和審美偏好上的差異。程覃由蔭補①入仕,雖有吏干才能,但文化水平不高,甚至常寫錯字,1213年累官至提舉浙東常平茶鹽公事兼沿海制置使,不久后改任提點刑獄公事兼慶元府知事。其在慶元府任職時處于仕途的上升期,對官場生活尚持積極的態(tài)度,這導致桃源洞整體立意趨于對宦途的積極進取,而審美卻因程覃的文化水平而受限。吳潛為嘉定十年(1217年)進士第一,文化水平較高,于1251年官拜右丞相,1253年因權力斗爭而遭罷免。此后又隱居3年,于1256年出任沿海制置使、慶元府知事。吳潛在慶元府任職時正值遭到貶謫的低谷期,其在經(jīng)歷一系列磨難后對南宋末年的官場黑暗深感無奈,只能沉湎于歸隱情緒之中。吳潛善詞,于慶元府郡圃作多首詩詞描繪園中景象與生活,這些詩詞無一不在表達濃烈的歸隱情感。故而與桃源洞相比,新桃源的造園立意更趨于隱逸,審美也追求精妙雅致。
2.1.1 基址范圍推測
在南宋《四明志·府治圖》中,郡圃桃源洞位于慶元子城內的府治后部②,呈東西向的狹長帶狀基址(圖1)?,F(xiàn)有考古發(fā)現(xiàn)證實宋代慶元子城范圍為:“南起鼓樓,北至現(xiàn)公園路(府后山)一帶,西到現(xiàn)呼童街西側③,東到蔡家弄、府側街?!盵13](圖2)基址為東西長210 m、南北寬370 m的矩形,其長寬比明顯小于宋代府治圖上的子城??梢娝未泩D為了契合方志頁面布局,將子城南北方向進行了壓縮。且輿圖著重表現(xiàn)府治中心的設廳院落,呈現(xiàn)中心部分放大的表現(xiàn)手法,使得位于邊緣的郡圃深度被進一步壓縮,對這些畸變情況皆需在復原時加以校正。因為現(xiàn)有考古挖掘范圍局限于衙署前部的辦公區(qū)域,郡圃范圍僅能根據(jù)院落尺度進行大致的推測。府治圖中郡圃東西向長度約占子城長度的3/4,大致接近真實比例,推測實際長度約為156 m;府治圖中郡圃南北向寬度約占子城南北方向寬度的1/8,約為48 m,考慮到輿圖比例畸變的影響,對郡圃南北方向的實際長度酌情加深,取56 m。
2.1.2 空間布局示意
《四明志》對桃源洞景物的文字描述是結合方位信息按照由東向西的游線來逐一進行的(圖3)。起點為射亭西北的“桃源洞”,其西北方向為更恭亭,亭前有2株古檜。更恭亭西北為傳觴亭,亭中開鑿水渠供曲水流觴之樂。傳觴亭之西為春風堂,堂后疊石為山,山下有小池。春風堂之南為雙瑞樓。春風堂之西為芙蓉堂,堂后鑿池植蓮。芙蓉堂之西為清心堂,清心堂之西為明秀樓。清心堂之南為甬東道院。甬東道院之南也有一個洞門,可以出郡圃。出郡圃后向東又有茅亭、熙春亭、真瑞堂和夾芳亭等景物。此外,郡圃中還有一條步廊,始于郡圃桃源洞門,經(jīng)傳觴亭一直向西至明秀樓,又可以從傳觴亭之東通向府后門,滿足在雨雪天氣游園的需求:“西折北行轉西至傳觴亭,而行至明秀樓。傳觴亭之東北出后門,雖雨雪不妨步履”[11]。
在此圖基礎上以《四明志·府治圖》中的桃源洞部分(圖4)作為參照加以補充修正:1)郡圃南部為狹長曲池;2)郡圃北部建筑以曲折園路相連接,而非步廊,推測步廊可能依附于北部墻體;3)從府治圖可見郡圃植物以竹、荷為盛。在上文推測的桃源洞基址范圍之內,結合方志圖文信息,可以得到桃源洞平面布局圖(圖5)。
寶祐五年(1257年),太守吳潛出于政治目的將郡圃和教場的位置進行了對調,使原本“府治—教場—郡圃”的空間序列變?yōu)椤案巍て浴虉觥保▓D6),使得軍事演習區(qū)域與文書辦事區(qū)域之間互不干擾。《四明志·郡圃圖》實際上描繪了《四明續(xù)志》中記載的新桃源景象(圖7)??て灾行牡姆匠赜商以炊磿r期的曲池改造而來:“公既增浚舊池,跨兩虹其上”[12]。南宋之際流行方池作法[14],新桃源中的水池形式也受到了影響??て哉T“新桃源”在水池東北岸,一進門是以蒼云堂為核心的小景區(qū)。蒼云堂前有老檜數(shù)株,堂南有石假山——檜山。檜山東西對稱分布春華、秋思二亭。春華亭前立有秋千,環(huán)植桃。秋思亭正北為菊臺,四周“棖菊④芙蓉相為掩映”[12]。再向西是一處規(guī)模較小的方池。方池西北部為凈涼水榭,池東為生明軒,因面朝西方,可以觀新月。小池南為占春亭,亭前叢植梅。水池南岸是核心廳堂四明窗,與北岸的秋思亭相對。老香堂位于郡圃最南,因北部有上百株桂樹而得名。其正北林中筑臺名為月地。老香堂西北側林中有清瑩亭和翕芳亭,兩亭南北相對,四周種植桃李。兩亭之西是題名為自遠的小院,院中有木香臺。臺高3尺(約0.9 m),環(huán)繞廊屋20間。臺上植花如棋局,可以在廊屋內觀賞。自遠之南,還有茶花臺和綦臺。自遠之西,武藏之南,為雙檜泉。泉池為圓形,位于2株古檜之間。圍繞泉池有五間折廊,2株古檜被修剪為環(huán)形的“檜屏”環(huán)繞在最外側,是一處幽靜的憩息之所。本研究結合方志圖文對新桃源進行平面復原(圖8)。
新桃源與桃源洞相比更為精巧雅致,具有更豐富的建筑形態(tài)、植物造景方式以及與植物主題頻繁呼應的景名。在保留原有樹木的基礎上,新桃源注重植物季相,增加了桃、菊、芙蓉、木香等植物。其中春華、秋思二亭分列檜山兩側,分別以桃、菊群植代表春秋景象。新桃源中有12處建筑以周圍植物之景作為主題而命名,植物的種植方式以群植為主。群植常見于宋代園林,如北宋延福宮和艮岳中都有很多以同種植物成片栽植形成的景觀分區(qū)[15]。此外,新桃源中還出現(xiàn)了修整圓柏作為檜屏、種花如棋局的植物種植方式。與司馬光獨樂園中捆綁竹梢作廬的方式相似,都體現(xiàn)了宋代文人精巧雅致的植物審美觀。
侯迺慧[5]認為宋代郡圃中的人文活動包括官吏居家生活、宴客禮賢和縱民游樂三部分,在此基礎上可將這3類活動發(fā)生的空間概括為自適空間、禮賓空間和眾樂空間。
自適空間主要供官員自身游賞。慶元府郡圃中的私密空間如桃源洞時期的甬東道院,范成大有《甬東道院午坐》一詩描寫在其中小坐的情形。又如新桃源時期的老香堂、生明軒及雙檜泉,在《四明續(xù)志》的記載中正是太守靜坐觀月或徘徊休憩的場所。
禮賓空間則是官員出于宣化禮教的目的與來往官吏、下屬組織進行社會性活動的場所。這些活動包括雅集聚會、軍事演練和禮射活動等。慶元府郡圃在桃源洞時期有傳觴亭,程覃“鑿石軋水為曲池于亭內”[11],正是舉行曲水流觴活動的所在。在新桃源時期,吳潛經(jīng)常在郡圃中宴請僚屬名士,飲酒賦詩。吳潛的詞《青玉案·己未三月六日四明窗會客》《滿江紅·己未四月九日會四明窗》等皆作于此類雅集活動中。按照吳潛詩詞記載,新桃源中常常開展雅集活動的景點為老香堂和四明窗兩處。老香堂位于郡圃之南,堂北有月地臺,面積很大,“可坐三十客”[12]。吳潛常在此舉辦賞月宴會。四明窗位于郡圃中心,四面通透,也常常舉辦雅集詩會。此外,宋代郡圃常與教場、射圃相鄰,便于犒賞軍士或進行射禮。慶元府郡圃與教場、射垛的方位在不同時期雖有所變動,卻一直緊密相鄰。新桃源時期在郡圃西側還增加了武器庫“武藏”,更加顯示出郡圃與軍事演練活動的緊密結合(表2)。
表2 南宋慶元府郡圃中的空間類型及場所Tab. 2 Space types and places in Qingyuan Prefectural Junpu Garden in the Southern Song Dynasty
眾樂空間則出于與民同樂、教化民眾的目的向公眾開放。宋代部分郡圃,如福州、廣州、成都府、蘇州等地皆有在清明前后向公眾開放的記載,但慶元府郡圃卻未見開放記載。慶元府城中承擔與民同樂功能的園林主要是羅城西南部的月湖十洲:“湖山之勝,豈惟當與邦人共之?!笨梢娍て圆⒎枪賳T與民同樂場所的唯一選擇。與自適空間、禮賓空間相比,縱民游賞的眾樂空間并非宋代郡圃的必要空間類型。
宋代郡圃中常出現(xiàn)“甘棠”意象。西周政治家召伯曾在甘棠樹下聽政,百姓在其離開后懷念他的德政而對這株甘棠悉心愛護,不忍砍伐。此后“甘棠”就成為紀念先賢官員的重要意象?!案侍倪z愛”在植物造景中體現(xiàn)為對原有古樹名木的保留愛護。新桃源的植物造景在較大程度上保留了桃源洞時期的樹木。如蒼云堂前的檜林:“前有古檜數(shù)本,奇甚……大使丞相既輦石增舊觀,擇空地以檜補之?!盵12]占春亭前的梅林:“亭前舊有數(shù)梅,大使丞相增植至百本?!盵12]又如雙檜泉邊的2株古檜:“二檜虬拳古挺,湮沒墻隈,不知幾年。”[12]保留古木的這種情況在宋代其他郡圃亦十分常見。如南宋饒州郡圃中的蜀錦亭后留存有范仲淹種植的兩株海棠,王十朋詩云:“猶余蜀中錦,愛惜此甘棠。”[16]又如歷史悠久的兗州郡圃中多有高大喬木,劉攽將其命名為美章園,并一再提醒后人不要伐翳:“良干豐本,受命于天,非人力所能及,戒勿翦伐之?!盵17]至于郡圃中的植物種類,慶元府郡圃中的竹、蓮、梅、桂、檜等皆是宋代文人推崇的品行高潔之物,它們所蘊含的象征意義與美好的為官品德也是一致的。
郡圃作為衙署園林,常出現(xiàn)展現(xiàn)官員情懷與抱負的景點問名。南宋慶元郡圃中的這類景名具體包括以下3種情況。
1)提煉并展示當?shù)仫L景名勝。郡圃中常出現(xiàn)以當?shù)仫L景名勝作為景名的情況,這不僅弘揚了地域特色,也標榜了當?shù)氐娘L景價值。而這種風景價值的發(fā)揚光大正是官員治理的結果。慶元府郡圃園名——“桃源洞”和“新桃源”中的“桃源”正是慶元府桃源鄉(xiāng)的名字:“郡圃舊總名桃源洞,求其義,桃源鄞鄉(xiāng)名也?!盵11]新桃源時期又有堂名為四明窗,四明指的是慶元府的名山——四明山。相傳四明山中,上有方石,四面如窗,中通日月星辰之光,此景名為四明石窗,山脈也因此得名四明山。郡圃中的四明窗位于園林中心,玲瓏四達,可以四面觀景,與四明石窗的意境相通。宋代郡圃常采用類似的命名手法,如建州郡圃中的“幔亭”和“紫霞洲”縮移模擬武陵山“幔亭招宴”之景觀;建德府郡圃中的“瀟灑園池”“面山閣”“木蘭舟”和“潺湲閣”幾處景名都來自范仲淹《蕭灑桐廬郡十絕》⑤詩中對建德府名景的描述。
2)標榜品德。宋代郡圃常以景名標榜為官應有之品德。慶元府桃源洞有“清心堂”,“清心”意為居心清正,清廉自持,遠離貪腐。北宋范仲淹在《與中舍二子三監(jiān)簿四太祝書》中有“自家且一向清心做官,莫營私利”[18]之語。新桃源又有生明軒,除了有“四月哉生明”——可以觀賞新月的意思之外,還有“公生明”的含義?!盾髯印げ黄垺吩啤肮?,偏生暗”[19],即公正便能明察事理,后常以“公生明”三字作為官場箴規(guī)。
3)夸耀政績。一些郡圃中的景名是為了夸耀官員的政績,這種夸耀往往借助一些特有的意象來實現(xiàn)。“道院”是宋代郡圃中最為重要的一類意象。這里的“道院”并非道士居所,最初是文人對地方的一種諺稱,表示一地民風淳樸,公務清簡,如同道院一般。至南宋時期,道院逐漸演變?yōu)檠檬鹬械慕ㄖ嶓w,其問名沿襲了通過比喻政務清簡來夸耀官員治理之功的含義。慶元府郡圃在桃源洞時期的“甬東道院”就屬于此類景名。其他宋代郡圃中的相似景名如建康府郡圃的“青溪道院”、揚州的“淮南道院”以及忠州的“巴東道院”等。這種地理方位加“道院”的景點命名方式成為南宋郡圃的特色之一。除了“道院”之外,祥瑞也是宋代官員在郡圃中夸耀政績的常見意象。由于帝王的默許和鼓勵,宋人將祥瑞與帝王德行聯(lián)系在一起,認為如果統(tǒng)治者施行德政,上天就會降臨祥瑞,反之亦然。在地方統(tǒng)治中,地方官員的統(tǒng)治也常被認為與祥瑞災異密切相關。楊曉紅[20]將宋代祥瑞分為圖騰、珍禽怪獸、奇花異石、天象、石中書和木中書(實際多為偽造)5類。其中第一類和第五類祥瑞專屬于帝王,與地方官德行掛鉤的多為奇花異石和預示好運的天象。程覃在慶元府郡圃中營建的“雙瑞樓”,正是得名于地方出現(xiàn)的祥瑞。方志記載當時慶元府有農民以一干生兩穗的粟米進獻太守,“因田夫以駢干之粟來獻而名”[11],這種粟米被稱為“嘉禾”,具有豐收的象征,程覃以此命名雙瑞樓來夸耀自己的德政。這種祥瑞意象在宋代郡圃中十分常見,相應的景名多含“瑞”字,如“雙瑞”“瑞蓮”“豐瑞”“瑞麥”“瑞芝”和“瑞露”等。此外,程覃營建的“春風堂”,以“春風”之名比喻天子的恩澤,也屬于夸耀政績的一種方式。而桃源洞時期夸耀政績類的景名遠多于新桃源時期,也證實了程覃較之吳潛更為積極直白的從仕決心。
由于官員任期短暫,南宋慶元府郡圃景象隨著官員變動及時代審美變遷而不斷變化,并由程覃和吳潛兩人主導而分為桃源洞和新桃源2個時期。兩人文化水平及政治際遇的區(qū)別導致桃源洞的造園立意趨于對宦途的積極進取,而新桃源則偏向隱逸精致。而園中曲池向方池的轉變則是時代審美變化的體現(xiàn)。不同時期的郡圃景象雖審美不同,但其意匠皆無法脫離宦情影響。宋代郡圃之所以區(qū)別于私家園林正是因為其體現(xiàn)了官員于仕途中的志趣、意愿和心情。地方官員擔任社會教化主導者的身份,故而慶元府郡圃兼容了官員自身游賞的自適空間和進行社會教化群體活動的禮賓空間。2個時期的郡圃皆有用于雅集禮賓的場所,且緊鄰進行軍事演練和射禮的教場和射圃。慶元府郡圃未見當時部分郡圃向公眾開放的眾樂空間,可見縱民游賞并非南宋郡圃的必備功能。郡圃植物造景崇尚“甘棠遺愛”,對前人留下的植物多加保留,以紀念前人政績。植物種類則偏好于宋代文人推崇的竹、梅、荷等品格高潔的植物??て跃包c命名亦具有多樣的宦情表達:以“桃源”“四明”等景名提煉并展示當?shù)仫L景名勝,以“清心”“春風”“生明”等標榜天子和官員的品德,又以“道院”表示政清人和,以“雙瑞”表示天降祥瑞來夸耀自身政績。
本研究對慶元府郡圃的復原主要依據(jù)方志圖文與子城尺度的考古發(fā)現(xiàn)。因為缺乏郡圃范圍內的考古資料,并不能保證完全精確。盡管如此,本研究仍為宋代衙署園林的研究提供了一個案例,揭示了文人官員對郡圃在空間營造、植物造景與景點問名方面的偏好。
注釋(Notes):
① 蔭補是宋代選拔官員的一種方式,指的是以親屬官蔭奏補入官。
②《四明志》將桃源洞南墻稱為子城北墻,《四明志·府治圖》的圖示卻以桃源洞北墻作為子城北墻,本文以《四明志·府治圖》的圖示為準。
③ 按照報告實際內容,子城西至應該為呼童街東側,此處寫作“西側”,應為原作者筆誤。
④ 古籍中皆寫作“棖菊”,這一詞語沒有相關的出處和解釋,筆者推測可能是后人對“棖橘”的誤錄?!皸栭佟敝傅氖浅乳兕惖墓?,成熟季節(jié)在秋季,也契合原文中秋思亭突出秋景的意境。
⑤ 古文中,瀟灑與蕭灑為異形詞,意思、讀音一樣但是書寫形式不同。
圖表來源(Sources of Figures and Tables):
圖1、4、7底圖來自參考文獻[11];圖2底圖來源于百度地圖(2021年);其余圖表均由作者繪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