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世民愛哭武德九年(公元626 年)六月四日,李世民發(fā)動“玄武門之變”,殺死親哥哥、太子李建成。他先將父親李淵控制起來,隨后又跑到父親面前跪地號哭不止,控告李建成如何如何謀反,自己是萬不得已才殺哥哥的。隨后,李淵退位,李世民當了皇帝,年號貞觀。
魏徵是貞觀時期第一名臣,李世民對他頗為倚重,評價也最高。魏徵病危和去世時,他曾三次痛哭流淚,并對朝臣說:“以人為鏡,可以知得失,今魏徵去世,我失一鏡?!钡痪煤螅牸槿苏_告說魏徵拉幫結伙,有謀反之嫌,他便派人將其墓碑推倒砸碎。
尉遲敬德是李世民的愛將,出生入死,戰(zhàn)功累累。一天,李世民問尉遲敬德:“有人告你謀反,是怎么回事?”尉遲敬德立刻脫下衣服,露出滿身傷疤給他看。李世民當即痛哭流淚說:“我不懷疑你謀反,才跟你直說的?!?/p>
據《舊唐書》《新唐書》和《資治通鑒》,自晉陽起兵,經“玄武門之變”稱帝直到伐遼失敗病逝,有記載可查的,李世民共哭25 起、31 回。中國歷代400 多位皇帝,唐太宗李世民乃愛哭之冠。
武則天愛笑 和李世民相反,以心狠手辣著稱的女皇武則天則相當愛笑。她派侄子武懿宗帶兵抵御契丹入侵,原本希望得勝還朝,給武家增光。沒曾想,武懿宗到前方,一仗沒打就望風而逃,還謊報說打了勝仗。慶功宴上,御史郎中張元一獻詩說武懿宗“甲仗全拋卻,騎豬正南躥”,揭了他逃跑的老底。
武則天問:“打仗不是騎馬嗎,怎么說騎豬呢?”張元一答:“騎是夾著,豬乃豕也,打了敗仗,夾著屎倉惶而逃?!蔽鋭t天用人失誤,鑄成大錯,此時她當然十分尷尬而難堪,換一個人也許會惱羞成怒,將張元一治罪。但武則天卻拍掌大笑,將自己的大錯在眾臣面前輕松放下。
一日,武則天問張元一:“你在外面聽到什么消息了嗎?”張元一答:“有人說,姓朱(紅色)的穿綠衣,姓逯(綠)的穿紫衣,姓呂(驢)的騎馬,姓馬的騎驢,以名為姓李千里,以姓為名吳棲梧,左邊胡(姓)御史,右邊御史胡(胡人,西北少數民族)。這套俏皮話,是諷刺朝廷用人混亂不當,大材小用,無材大用,不該用的也用?!钡鋭t天聽后,卻只笑一笑,說:“今后用人不濫就是了。”
武則天為籠絡民心,允許舉人不經考試即可做官。有一個叫沈全交的文人,作詩諷刺這件事,被御史紀先知押到御史臺審問,定了個“謗朝政,敗國風”的罪名,先在朝堂打板子,然后準備判刑。武則天聽后,笑著對紀先知說:“只要你們施政不濫,何必怕天下人議論。不要定罪,立即放人。”
朝臣愛起綽號有人說,武則天時期愛殺人,官員們每天上朝都提心吊膽,戰(zhàn)戰(zhàn)兢兢。但不知為什么,這些人竟有閑心給別人起綽號,甚至起綽號成風。據史料記載,刑部侍郎吉頊常昂首走路,且身材高大,綽號是“望柳駱駝”;宰相李昭德瘦小,綽號是“臟猴”;修文館學士馬吉甫一眼失明,人稱“(射箭)瞄準師”;張元一腳短,肚子大,縮頸,眼皮下垂,被人稱為“逆水蛤蟆”;名相姚崇身材高大,走路急,綽號“追蛇鷹”;盧懷慎身為宰相而事事推于另一位宰相姚崇,人稱“伴食宰相”;舍人齊虎沖愛閉一眼看東西,人稱“抓虱老太”。
在戰(zhàn)戰(zhàn)兢兢的氣氛中,這些朝臣還這么愛起綽號,個中原因,讀者可以慢慢琢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