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忠國
(廣西交通投資集團崇左高速公路運營有限公司,廣西 崇左 532200)
“十四五”期間,廣西高速公路規(guī)劃建設里程約為8 430 km。隨著高速公路建設規(guī)模迅速擴大,高速公路互通立交景觀綠化的建設規(guī)模、投資養(yǎng)護規(guī)模與成本也在同步增加。互通立交景觀綠化的建設效果、投資規(guī)模及養(yǎng)護成本對廣西高速公路建設和運營管理工作的影響力越來越大。景觀綠化效果的好與壞直接影響著高速公路運營管理的社會效益,也在一定程度上決定了司乘人員對高速公路美好出行需求的滿意度[1]。建設投資規(guī)模大小及養(yǎng)護成本高低直接影響著經濟效益和綠色發(fā)展任務目標的實現(xiàn)。目前,廣西已經建成通車的高速公路里程為7 339 km,共設有互通立交517處,但互通立交景觀綠化配置模式沒有統(tǒng)一的標準和要求,對其綠化景觀效果、投資及養(yǎng)護成本也沒有系統(tǒng)的分析。尋求一種既能提升景觀效果又能節(jié)約建設投資、降低后期養(yǎng)護成本的互通立交景觀綠化配置模式十分必要,且意義重大。為此,本文以大憑高速公路互通立交綠化配置模式為例進行分析,研究結果可為類似項目提供一定的指導和借鑒。
通過對廣西目前已通車運營的517處互通立交景觀綠化配置模式進行調查分析,廣西高速公路互通立交綠化常見配置模式及其演化進程、景觀效果大致可分為不同時期的四大模式。
模式1:臺灣相思或馬占相思種子+狗牙根草籽混合撒播。該模式主要出現(xiàn)在1997—2002年,其優(yōu)點是建設投資少,施工周期短,養(yǎng)護成本低;缺點是景觀綠化層次單一,生態(tài)多樣性差,以綠化目的為主,景觀效果不理想。
模式2:胸徑約為10 cm的小喬木組團布置+灌木球組團布置+大面積的地被物造型。該模式主要出現(xiàn)在2003—2009年,其優(yōu)點是建成時綠化覆蓋率較高,景觀整齊有型,尤其是造型地被物通過不同植物種類的組合可展現(xiàn)多種造型,包括不同顏色的LOGO圖案、標志圖形及文字等;缺點是大面積的造型地被物建設投資大,后期修剪頻率高,養(yǎng)護成本高,若地被物修剪不及時則造型效果破壞,景觀效果大幅下降。同時,因缺乏高大喬木使得空間層次單調,胸徑約10 cm的小喬木生長緩慢導致“綠島”效果形成周期長,造型地被物綠地雜草清除難度大致使綠化景觀效果逐年衰退。從長遠來看,該模式的長期綠化效果不太理想,通車運營5~6年后顯得雜亂無章。
模式3:少量胸徑約30 cm的大樹+胸徑約10 cm的小喬木整齊片植+草坪。該模式主要出現(xiàn)在2010—2016年,其優(yōu)點是建成時綠化覆蓋率較高,景觀空間層次豐富、錯落有致,可短時間內實現(xiàn)“綠島”效果;缺點是胸徑約10 cm的小喬木因數量多而導致建設投資大,而整齊的片植缺乏自然美,且小喬木生長兩年后樹冠郁閉度接近100%,導致林下其他綠化植物無法生長,只能生長雜草或者泥土裸露。從長遠來看,該模式的建設投資大且長期綠化效果一般。
模式4:少量胸徑約30 cm的大樹+胸徑約10 cm的小喬木組團布置+灌木球+草坪。該模式主要出現(xiàn)在2016—2020年,其優(yōu)點是建成時綠化覆蓋率較高,景觀空間層次豐富、錯落有致、疏密相間、視線通透,可短時間內實現(xiàn)“綠島”效果[2];缺點是灌木球需定期修剪造型,大面積草地需要定期清除雜草,養(yǎng)護成本高。從長遠來看,該模式投資成本可調節(jié)空間大,景觀綠化效果較好。
大憑高速公路主線全長146.129 km。該高速公路途經天等縣、大新縣、江州區(qū)、龍州縣及憑祥市,全線共設有大新北、三倫、逐卜、上龍、金塘、龍州西、龍州南、上降及上石等9處互通立交,綠化占地面積約232 669 m2。通過對廣西已通車運營的517處立交互通四大綠化配置模式的分析可知,模式4最能體現(xiàn)因地制宜、層次分明、色彩豐富、造型優(yōu)美、通透整潔及主題突出的設計原則,基本實現(xiàn)“一年變美,兩年成景,三季有花,四季常綠”的景觀綠化目標,且大面積的馬尼拉草坪景觀效果比大面積的造型地被物的效果好,養(yǎng)護成本要低[3]。因此,大憑高速公路的互通立交在規(guī)劃設計階段就選定模式4作為配置基礎,結合項目的實際地形地貌、周邊環(huán)境、運營管理需求、投資概算及景觀效果定位等,篩選適合每個互通立交特點的綠化配置模式。通過進一步深入分析,大憑高速公路互通立交各綠化地塊的景觀配置模式初步確定為:3~5株胸徑約30 cm的大樹于綠地中心部位自然式布置+胸徑約10 cm的小喬木組團自然式布置+灌木球沿路線兩側按6 m/株整齊布置+全綠地滿鋪馬尼拉草坪。但大面積的馬尼拉草坪仍然存在需定期清除雜草、修剪的問題,養(yǎng)護管理成本也不低。
通過對廣西已通車高速公路土質邊坡、棄土場等綠化模式及效果的調查發(fā)現(xiàn),客土噴播糖蜜草的效果與滿鋪馬尼拉草坪的效果非常接近,如表1所示。在保持景觀效果相當的前提下,大憑高速公路在上述初步確定的景觀綠化配置模式基礎上進一步開展了地被物的選擇分析。
表1 滿鋪馬尼拉草坪與客土噴播糖蜜草的對比分析表
由表1可知,從建設投資方面比較,客土噴播糖蜜草比滿鋪馬尼拉草可節(jié)約16.75元/m2,可大幅節(jié)約建設投資,施工效率高;從養(yǎng)護管理成本方面比較,客土噴播糖蜜草比滿鋪馬尼拉草每年可降低1.9元/m2,不需要修剪和清除雜草,可粗放養(yǎng)護,養(yǎng)護成本低;從景觀效果來看,客土噴播糖蜜草比滿鋪馬尼拉草的效果略差,親近感、整潔度略差、種植后效果實現(xiàn)所需時間略長,但其紫色小花整齊漂亮且花期超過2個月,大面積種植較容易形成“彩色壯錦”的景觀效果。因此,客土噴播糖蜜草可以代替馬尼拉草坪在不需要游客親近且遠離城鎮(zhèn)的大面積綠地使用,且效果相當、成本更低。
為了進一步落實因地制宜、務實經濟的設計原則,在方案規(guī)劃階段進一步對大憑高速公路9處互通立交的地理位置、地形地貌、景觀視覺角度、立交類型及占地面積等進行了分析,如表2所示。
表2 大憑高速公路9處互通立交主要特征一覽表
由表2可知,大憑高速公路9處互通立交中,三倫、金塘及上石3處為樞紐型互通立交,綠地面積較大且與路面的高差在8~11 m,部分路段景觀視線不佳;大新北、逐卜及上降3處臨近城鎮(zhèn),綠地面積相對較小且與路面的高差在1~3 m,景觀視線理想;三倫、上龍、金塘、龍州西、龍州南及上石6處臨近農田或山林,綠地面積相對較小且與路面的高差在3~12 m,部分路段景觀視線不佳。
表3 大憑高速公路9處互通立交擬選不同地被物的
由表3可知,大憑高速公路9處互通立交綠化地被物選擇客土噴播糖蜜草方案比滿鋪馬尼拉草方案可節(jié)約建設投資約389.71萬元,且每年可降低養(yǎng)護管理成本約44.21萬元。通過上述分析可知,在整體景觀效果相當的前提下,為了更好地落實因地制宜、務實經濟、便于養(yǎng)護和效果持久的設計原則[4],充分體現(xiàn)“使用者滿意”的建設理念,大憑高速公路大新北、逐卜及上降3處鄰近城鎮(zhèn)、綠地與路面高差較小、景觀視線理想的互通立交地被物應選擇滿鋪馬尼拉草坪方案,而其余6處鄰近農田或山林、綠地與路面高差較大、景觀視線相對不佳的互通立交地被物可選擇客土噴播糖蜜草方案。
一處互通立交景觀綠化配置模式由其各小塊綠地植物配置共同組成[5],各小塊綠地植物配置確定后整個互通立交的景觀綠化配置模式也就確定了。通過上述分析,大憑高速公路9處互通立交應根據各處互通立交的地形地貌和實際需求確定為以下兩種景觀綠化配置模式。
(1)大新北、逐卜及上降3處互通立交每塊綠地景觀綠化配置模式為:3~5株胸徑約30 cm的大樹于綠地中心部位自然式布置+胸徑約10 cm的小喬木組團自然式布置+灌木球沿路線兩側按6 m/株整齊布置+全綠地滿鋪馬尼拉草坪。
(2)三倫、上龍、金塘、龍州西、龍州南及上石6處互通立交每塊綠地景觀綠化配置模式為:3~5株胸徑約30 cm的大樹于綠地中心部位自然式布置+胸徑約10 cm的小喬木組團自然式布置+灌木球沿路線兩側按6 m/株整齊布置+客土噴播糖蜜草。
通過深入分析可知,除苗木種類和規(guī)格因素外,不同的景觀綠化配置模式對高速公路立交互通景觀綠化的效果、建設投資及養(yǎng)護管理成本等有較大的影響。廣西新建高速公路互通立交的景觀綠化配置模式應隨著社會經濟的發(fā)展和人民對高速公路美好出行需求的提高而不斷優(yōu)化提升??茖W合理地選擇互通立交景觀綠化配置模式進行施工,將有力助推大憑高速公路“品質、綠色”雙示范工程目標的實現(xià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