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王厚明
近日讀史,有文章談到宋太祖趙匡胤一日夜里欲食羊肝,但顧慮下屬或日日殺羊迎合而忍耐不食。查閱史料,實則張冠李戴,此一事主人翁應為宋仁宗趙禎。
趙禎身世傳奇,他就是歷史上“貍貓換太子”里的太子?!稏|軒筆錄》中記載,宋仁宗一日晨興,語近臣曰:“昨夕因不寐而甚饑,思食燒羊?!笔坛荚唬骸昂尾唤抵妓魅??”仁宗曰:“比聞禁中每有索取,外面遂以為例。誠恐自此逐夜宰殺,以備非時供應。則歲月之久,害物多矣。豈不可忍一夕之餒,而啟無窮之殺也?!?/p>
在視羊肉為絕佳美食的宋朝,身為天下獨尊、說一不二的封建帝王,宋仁宗趙禎莫說是半夜思食燒羊,哪怕日日食羊,也是馬上能落實的易事。然而趙禎有著戒奢止欲的清醒,沒有因為一己之私,而開啟窮殺害物、奢靡享樂之風。
歷史上,不事奢華的宋仁宗于宋朝在位時間最長,達四十二年,其間國家太平,邊境安定,經(jīng)濟繁榮,科學文化發(fā)達,人民生活安定。當朝不僅有鐵面無私的包拯,還出現(xiàn)了“求之千百年間,蓋不一二見”“先天下之憂而憂,后天下之樂而樂”的范仲淹、領導北宋古文運動的歐陽修……慶歷初年實施的“慶歷新政”,也成為北宋厲行改革的先聲。所以聽聞仁宗去世的消息,“京師罷市巷哭,數(shù)日不絕”。甚至當訃告送達敵對的遼國時,“燕境之人無遠近皆聚哭”,遼國皇帝也十分難過,對使者說出“四十二年不識兵革矣”的感慨,并將仁宗送給他的御衣“葬為衣冠?!?,歲歲祭奠。
晉朝重臣何曾,位列三公,官至太尉,是食邑一千八百戶的晉室元勛,“然性奢豪,務在華侈。帷帳車服,窮極綺麗,廚膳滋味,過于王者。每燕見,不食太官所設,帝輒命取其食。蒸餅上不坼作十字不食。食日萬錢,猶曰無下箸處。人以小紙為書者,敕記室勿報。劉毅等數(shù)劾奏曾侈忲無度,帝以其重臣,一無所問”?!稌x書》講到何曾生活奢侈鋪張,車馬服飾,極盡奢華,酒肉餐食,超過王室。每逢宴會朝見,從不吃太官準備的食物,皇帝就允許他取自家的餐食。一個饅頭,沒有蒸裂出十字形的花紋何曾不吃。一天飲食耗費萬錢,還說無處可下筷子。有人折算何曾一日飲食開銷,相當于一千個平民百姓一個月的伙食費,是十萬農(nóng)民一天的消費!而即使被人彈劾,皇帝也并不查問。這也是“何曾食萬”典故的由來。
而何曾的兒子何劭,擺闊方面可謂是“青出于藍而勝于藍”,這個不學無術的官二代,“食之必盡四方珍異,一日之供,以錢二萬”,以至于留下“曾之驕奢,禍止及家;顗之奸諛,禍及天下”的罵名。
歷史不忍細看。西晉朝野皆沉迷奢華,上到皇室貴族,下到普通的百姓均出現(xiàn)崇尚奢侈的畫面,甚至還有“蠟燭當柴火”“擊碎珊瑚樹”的斗富奇觀,即使有識之士數(shù)次上奏勸諫、彈劾,皇帝卻不以為然,當“百姓競豐其屋”“賈豎皆厭粱肉”,“奢侈之費,甚于天災”之時,“五胡之亂”也接踵而至,又豈能不走向覆亡呢?
“成由勤儉敗由奢”,是對一個政權和社稷興衰的歷史歸結和警示。窮奢極欲導致身死國滅的教訓亦是屢見不鮮:秦穆公因信奉“以儉得之,以奢失之”的思想,勤儉治國,奠定一統(tǒng)天下基業(yè);漢文帝以崇尚節(jié)儉,力戒奢侈,遂有“文景之治”。而商紂王酒池肉林,紙醉金迷,窮奢極欲,斷送了商湯江山;隋煬帝暴殄天物,大興土木、廣建園林,最終國破人亡;唐玄宗沉溺酒色、荒淫無度,招致了安史之亂,致使大唐盛世一去不返。
反觀今日,不乏揮霍地方財政,貪大求洋大搞形象工程、政績工程,令人咋舌的貪腐奢靡之舉。如盲目舉債近二億元打造“天下第一水司樓”,一建一拆耗費三億多元的荊州巨型關公雕像,年初落馬的青海銀行原董事長王麗買一套房專藏奢侈品……國內(nèi)不同階層也存在炫富比闊、以奢為榮、浪費鋪張的不良傾向,據(jù)《2021中國奢侈品市場數(shù)字化趨勢洞察報告》顯示,到2025年,甚至可能在2022年,全球每兩名奢侈品購買者就將有一名是中國人。2020年中國人全球奢侈品消費額達到1457億美元,增長7%,占全球奢侈品市場的42%,即使是在疫情期間,2020年中國奢侈品市場逆勢上揚48%。在人均財富并不寬裕的中國,何嘗不是一種令人憂慮的潛在隱害。
“儉則約,約則百善俱興;侈則肆,肆則百惡俱縱?!鄙菝抑L,必成腐化之象,吞噬發(fā)展成果,敗壞社會風氣,損害黨和政府形象,尤須戒止。物質(zhì)極大豐富之今日,仍當懷“厲行節(jié)約、反對浪費”的自律,保持“趙禎忍餓”的操守,摒棄“何曾帶廚”的萌患,方能行穩(wěn)致遠、走向未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