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輝 馬伯恒▲ 徐方正
1.南通大學附屬如皋醫(yī)院胃腸外科,江蘇如皋 226500;2.南通大學附屬如皋醫(yī)院普通外科,江蘇如皋 226500
胃癌作為惡性腫瘤,對患者的生存質量產生嚴重的影響[1-2]。胃癌根治術在早期胃癌患者中效果較為明顯,但胃癌患者的解剖結構相對復雜,部分患者手術切除并不徹底,患者預后仍不甚理想[3-6]。有研究指出分子機制的改變可以影響胃癌預后,如癌基因的激活、外周血淋巴細胞絕對值(absolute lymphocyte count,ALC)/單核細胞絕對值(absolute monocyte count,AMC)等[7]。ALC/AMC 已被證實對淋巴瘤、胃癌的預后具有一定的預測價值,參與細胞的增殖[8]。有研究指出[9],血清白蛋白/球蛋白比值(albumin to globulin ratio,AGR),可參與胃癌的發(fā)生和發(fā)展過程,AGR 具體機制尚不清楚。因此,本研究選取96 例胃癌患者,計算外周血ALC/AMC、AGR 水平,分析預后,為臨床治療與預防提供參考。
選取南通大學附屬如皋醫(yī)院2018 年1 月至2020 年1 月收治的96 例擬接受胃癌根治術的患者,其中男44 例,女52 例;年齡41~85 歲,平均(59.45±11.20)歲;TNM 分期:Ⅰ期+Ⅱ期34 例,Ⅲ期62 例;未/低分化21 例,中/高分化75 例;有淋巴結轉移48 例,本研究經倫理委員會批準(Z-(001)-23)。
納入標準:①符合胃癌診斷標準[10];②胃癌組初診、病例診斷確診;③年齡>18 歲;④擬接受胃癌根治術;⑤卡氏功能狀態(tài)評分≥70 分;⑥均對本研究知情并簽署同意書;⑦患者至少完成1 年隨訪。
排除標準:①有其他可能影響AGR 表達的心腦血管疾病或自身免疫性疾病等;②意識不清晰;③患有高血脂慢性?。虎苤匾鞴贀p傷。
檢測方法:胃癌患者于入院時,采集空腹靜脈血3 ml,ALC、AMC、AGR 檢測應用化學法進行檢測,將患者靜脈血置于離心管中,混勻,在4℃條件下,離心半徑15 cm,3 000 r/min 離心10 min,在低溫-96℃的冰箱中保存?zhèn)溆?,使用XS-500i 全自動血液分析儀(美國貝克曼庫爾特公司)對樣本進行血細胞分析,計算外周血ALC/AMC、AGR 的相對水平。
治療和隨訪:患者通過參照《胃癌規(guī)范化診療進展》[11]進行抗腫瘤治療,按其預后情況分為復發(fā)組和未復發(fā)組。
資料收集:收集患者的性別、年齡、體重指數(body mass index,BMI)、高血壓等資料。
采用SPSS 25.0 軟件進行數據分析,計量資料采用均數±標準差(±s)表示,比較采用t 檢驗;計數資料采用例數和百分比表示,比較采用χ2檢驗;多因素分析采用logistic 回歸分析。以受試者操作特征、曲線下面積評估預測價值。以P <0.05 為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
兩組性別、年齡、淋巴結轉移、BMI、吸煙、飲酒史、術后化療、高脂血癥、高血壓、糖尿病、腫瘤直徑比較,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P >0.05)。復發(fā)組未/低分化占比、TNM 分期Ⅲ期、淋巴結轉移占比、外周血ALC/AMC、AGR 水平高于未復發(fā)組(P <0.05)。見表1。
表1 兩組一般資料比較
將可能影響術后復發(fā)的因素記為自變量并進行變量賦值,見表2。將胃癌根治術后是否復發(fā)作為因變量(1=復發(fā),0=未復發(fā))進行l(wèi)ogistic 回歸分析,TNM 分期Ⅲ期、中/高分化、有淋巴結轉移、ALC/AMC、AGR 水平均是術后復發(fā)的危險因素(OR=2.768、3.040、3.083、4.976、4.235,P <0.05)。見表3。
表2 變量賦值
表3 logistic 多元回歸分析
外周血ALC/AMC、AGR 水平聯合預測術后復發(fā)的AUC 高于單獨預測(P <0.05)。見表4、圖1。
圖1 外周血ALC/AMC、AGR 水平對復發(fā)組的預測的受試者操作特征曲線
表4 ALC/AMC、AGR 水平對復發(fā)組的預測分析
近年來胃癌的發(fā)病率呈逐年上升的趨勢,給人們的生命安全帶來不良影響。本研究中胃癌組術后復發(fā)率為19.79%,與相關報道[12]的胃癌術后復發(fā)發(fā)生率18.99%基本相符,提示胃癌術后復發(fā)的概率高,臨床中需加強重視。相關報道指出[13-19],外周血ALC/AMC與肝癌發(fā)展密切相關,推測可作為早期胃癌患者的有效指標,故探討外周血ALC/AMC 預測早期胃癌患者術后復發(fā)具有重要意義。
本研究發(fā)現,Ⅲ期、未/低分化、有淋巴結轉移、ALC/AMC、AGR 水平均是胃癌根治術復發(fā)的危險因素,提示上述因素可提高復發(fā)的風險。以往大量研究報道結果顯示[20-27],胃癌根治術患者ALC/AMC 水平與胃癌組織分化程度相關,胃癌根治術患者受AGR影響,分化程度越低,復發(fā)風險越高;而早期浸潤深度及淋巴,靜脈侵犯有關,也會進一步加強復發(fā)風險;Ⅲ期患者胃癌ALC/AMC 水平會異常,影響胃癌的發(fā)生與發(fā)展。本研究結果和上述報道提示Ⅲ期、未/低分化、有淋巴結轉移、ALC/AMC、AGR 水平可影響胃癌術后復發(fā)。本研究還發(fā)現,外周血ALC/AMC、AGR 水平聯合預測復發(fā)組的特意度高于單獨預測,AUC 也高于單獨預測,提示外周血ALC/AMC、Ⅲ期、未/低分化、有淋巴結轉移、ALC/AMC、AGR 水平對胃癌近期復發(fā)具有一定的評估價值,臨床上,通過監(jiān)測外周血ALC/AMC、AGR 水平,有助于對胃癌根治術患者患者術后復發(fā)的情況進行早期評估,以便于指導臨床工作者及時制訂相關預防對策,避免患者恢復。
綜上所述,在胃癌患者中外周血ALC/AMC、AGR水平高低,且與TNM 分期、分化程度、淋巴結轉移均有關,ALC/AMC 聯合AGR 對胃癌根治術患者預后的預測具有一定的價值,值得在臨床中進一步推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