鄭雪敏,張竹華,張華庭
1.漳州市第三醫(yī)院腎內科,福建漳州 363000;2.漳州市第三醫(yī)院內分泌科,福建漳州 363000
糖尿病腎病是糖尿病常見并發(fā)癥,發(fā)病率占糖尿病患者的20%~40%左右,且隨著糖尿病發(fā)病率的提升及患病時間的不斷延長,其患者數(shù)量增多,加重嚴重程度,成為威脅糖尿病患者身心健康,影響其生存質量的重要因素[1-2]。該病治療臨床上以藥物治療為主,終末期患者在血壓、血糖等穩(wěn)定控制情況下施以替代治療[3]。研究發(fā)現(xiàn),西醫(yī)治療整體效果并不理想且長期服藥易產生各種藥物的不良反應;在西醫(yī)治療基礎上輔以中醫(yī)治療可獲取較好近遠期療效,有效改善患者生存質量[4-5]。鑒于此,本研究選取2020年1月—2021年12月漳州市第三醫(yī)院收治的100例患者為研究對象,探究中西醫(yī)結合治療方案及其應用效果,旨在明確中西醫(yī)結合辨證治療臨床價值,不斷促進臨床治療有效性提升?,F(xiàn)報道如下。
選取在本院接受糖尿病腎病治療的100例患者,采用盲選法將其分為兩組,各50例,兩組一般資料對比,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P>0.05),具有可比性。見表1。本研究經醫(yī)學倫理委員會審批。
表1 兩組患者一般資料比較
納入標準:糖尿病腎病確診[6];簽署《知情同意書》;擁有完整臨床資料;非過敏體質;無智力障礙;無語言溝通障礙。
排除標準:合并其他嚴重糖尿病病變者;肝臟、心臟、肺臟等功能不全者;伴有感染性、傳染性、腫瘤類、精神類等疾病者;對治療方法不耐受者;對治療依從性差者。
對照組施行西醫(yī)治療,觀察組施行中西醫(yī)結合辨證治療,連續(xù)治療6個月后對其臨床療效進行評價。
西醫(yī)治療:在全面掌握患者病癥病情狀況基礎上采用常規(guī)療法進行對癥治療,
應用降糖藥物(胰島素、二甲雙胍、DPP-4酶抑制劑等)控制患者血糖穩(wěn)定;利用降壓、降脂藥物(氫氯噻嗪、卡托普利、替米沙坦、阿托伐他汀、苯扎貝特等)控制患者血壓、血脂穩(wěn)定;利用抗菌抗炎藥物預防與控制感染;通過心理干預、飲食干預、運動干預,緩解患者情緒,提高患者機體免疫力,減少飲食運動因素不利影響等。
中西醫(yī)結合辨證治療:在西醫(yī)治療基礎上根據(jù)中醫(yī)認知對患者進行辨證分型:①早中期:肝腎氣陰虛型患者行益氣養(yǎng)陰湯治療,肺腎氣陰虛型患者行補養(yǎng)肺腎湯治療,脾腎陰陽虛型患者行調補陰陽湯治療,脾腎陽虛型患者行健脾補腎湯治療。如患者口唇舌暗嚴重,可適當加三七、川芎等藥物;如患者伴有惡心、便秘、腹脹等癥狀,可適當加木瓜、生大黃等藥物;如患者胃脘停飲嚴重,可適當加茯苓、白術、桂枝等藥物。②晚期:氣血陰虛患者行八珍湯與承氣湯合方加減治療,氣血陽虛患者行八珍湯與溫脾湯合方加減治療,氣血陰陽俱虛患者行清熱益腎降濁湯、養(yǎng)心益腎降濁湯、滋腎通絡排濁方等進行治療,兼夾證患者根據(jù)癥候合理選用大柴胡湯(大便秘結、咽干舌苦等)、當歸補血四物湯(肢酸痛、手顫抖等)等進行治療。所有藥物均水煎服,1劑/d,分早晚兩次服用。
①統(tǒng)計兩組患者治療6個月的臨床療效,顯效:證候積分減分率超過75%,血糖、肝腎等指標檢查正常;有效:證候積分減分率達到35%~75%,多數(shù)指標恢復正常;無效:沒有達到上述標準或病情愈發(fā)嚴重[7]??傆行?(顯效例數(shù)+有效例數(shù))/總例數(shù)×100.00%。
②按照嚴重程度對糖尿病腎病癥狀(如腹水、食欲不振、水腫、神疲乏力、腰膝酸軟、面色蒼黃、煩熱畏冷、眼干眼澀、脈細數(shù)等)進行計分,每個癥狀0~6分,分數(shù)越高說明患者癥狀越嚴重[8]。
③測定兩組肌酐清除率(creatinine clearance rate,Ccr)、血肌酐(serum creatinine,Scr)、血尿素氮(blood urea nitrogen,BUN)、24 h尿蛋白定量(24-hour proteinuria,24 hUPro)腎功能指標水平。
④測定并記錄兩組總膽固醇(total cholesterol,TC)、三酰甘油(triglyceride,TG)、空腹血糖(fasting plasma glucose,FPG)、白蛋白(albumin,ALB)、白細胞介素-6(interleukin-6,IL-6)指標水平。
⑤統(tǒng)計用藥后兩組患者腹脹、腹痛、皮疹、瘙癢、頭痛眩暈等不良反應發(fā)生率。
采用SPSS 26.0統(tǒng)計學軟件處理數(shù)據(jù),計量資料符合正態(tài)分布,以(±s)表示,組間差異比較采用t檢驗;計數(shù)資料以頻數(shù)和百分率(%)表示,組間差異比較采用χ2檢驗。P<0.05為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
觀察組臨床治療總有效率94.00%(47/50)高于對照組臨床治療總有效率80.00%(40/50),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χ2=4.332,P<0.05)。
治療后,觀察組證候積分(20.02±3.47)分低于對照組(24.15±2.69)分,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t=6.651,P<0.05)。
治療后,兩組腎功能均得到明顯改善,且觀察組BUN、SCr、24 hUPro指標水平較對照組低,Ccr水平較高,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見表2。
表2 兩組患者腎功能指標比較(±s)
表2 兩組患者腎功能指標比較(±s)
組別對照組(n=50)t值P值觀察組(n=50)t值P值t/P治療前組間值t/P治療后組間值時間治療前治療后治療前治療后BUN(mmol/L)10.48±3.25 6.24±2.13 7.716<0.001 10.46±3.47 4.01±1.69 11.817<0.001 0.030/0.976 5.799/<0.001 SCr(μmol/L)158.28±20.39 115.47±24.42 9.515<0.001 156.47±20.64 97.74±23.96 13.132<0.001 0.441/0.660 3.665/<0.001 Ccr(mL/min)42.54±6.77 46.29±7.54 2.617<0.001 42.58±7.06 50.98±7.21 5.886<0.001 0.029/0.977 3.179/0.002 24 hUPro(g)2.65±1.01 1.71±0.74 5.309<0.001 2.68±1.02 0.89±0.32 11.840<0.001 0.148/0.883 7.192/<0.001
治療后,觀察組各生化指標水平低于對照組,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見表3。
表3 兩組患者生化指標水平比較(±s)
表3 兩組患者生化指標水平比較(±s)
組別對照組(n=50)觀察組(n=50)t值P值TC(mmol/L)4.54±1.12 2.14±0.87 11.966<0.001 TG(mmol/L)2.24±0.98 1.39±0.24 5.957<0.001 ALB(g/L)46.25±4.14 41.18±4.36 2.435<0.001 IL-6(pg/mL)7.26±1.23 5.21±2.08 5.999<0.001 FPG(mmol/L)7.25±1.31 6.28±0.34 5.068<0.001
觀察組中1例輕癥胃腸道反應,未經處理自動好轉,不良反應總發(fā)生率2.00%;對照組中5例不良反應,均為輕癥,經對癥處理好轉,不良反應總發(fā)生率10.00%,兩組患者不良反應發(fā)生率比較,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χ2=0.614,P>0.05)。
西醫(yī)認為糖尿病腎病和糖脂代謝異常、氧化應激、腎臟血流動力學改變等多種因素相關,治療以血糖控制、腎臟損害控制、代謝紊亂糾正等為主,故臨床在飲食、運動干預基礎上,多根據(jù)患者病癥病情選擇具備上述功效的藥物進行治療[9-11]。然而單純藥物治療雖然能夠控制血糖,糾正代謝紊亂,但對腎臟損傷修復與控制的效果并不理想,且長期用藥易產生各種不良反應[12]。本研究中單純西藥治療患者總有效率僅為80.00%,不良反應發(fā)生率達到10.00%,提示有必要探尋高效、安全治療方案,更好地維護糖尿病腎病患者的健康。
糖尿病腎病在中醫(yī)領域被稱為“消渴腎病”,由消渴病遷延引發(fā),病位以腎為本,隨疾病進展可累及肝、肺、脾等諸多器官[13]。該病病因病機復雜,多數(shù)學者表示本虛標實、虛實夾雜是其主要病機,本虛具體表現(xiàn)為腎陽虛、肝腎虛、脾腎虛、氣陰兩虛、陰陽兩虛等,標實具體表現(xiàn)為瘀、痰、濕、毒、濁、郁、熱等。通常情況下早期患者以氣虛、陰虛為主,逐漸發(fā)展為陽虛、脾腎虛、肝腎虛、肺腎虛,最終轉向氣血陰陽俱虛[14-15]。本研究根據(jù)患者病因病機具體情況,進行中西醫(yī)結合辨證論治,如肝腎氣陰虛型患者,治療以益氣養(yǎng)肝、補肝補腎、清熱瀉火、靜心凝神等為主,由黃精、地黃、黃連、枳實、山萸等藥物組成的益氣養(yǎng)陰湯能夠很好地滿足治療需求;脾腎陰陽虛型患者,治療以平衡陰陽、健脾益腎為主,由黨參、生地、黃連、金櫻子、當歸、酸棗等藥物組成的調補陰陽湯能夠達到治療要求[16-17]。
本研究結果顯示,中西醫(yī)結合辨證論治患者臨床總有效率達到94.00%,與黎仁良[18]研究結果大致相符(總有效率94.59%),同時證候積分大幅度下降,血糖、血脂、炎癥、腎功能等指標水平顯著改善,且不良反應發(fā)生率較低,說明此治療方案臨床治療有效性、安全性較高,對患者癥狀改善、腎功能恢復等存在積極影響[18]。
綜上所述,中西醫(yī)結合辨證論治符合現(xiàn)代個體化治療理論,能夠在標本兼治下加快患者健康恢復,且中藥安全水平較高,可減少患者長期用藥不良反應的發(fā)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