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祝海
大家都知道,眼神是心靈之窗,人的喜怒哀樂都能從微妙變化的眼神里真實地流露出來。但很多人不清楚,其實皮膚也能反映出我們的心情。“人逢喜事精神爽”就隱藏了這個道理:快樂的人紅光滿面,容顏煥發(fā)。所以說,好情緒是最佳的美容護膚劑,比任何化妝品與藥物都有效。你知道嗎,壞情緒也會引發(fā)過敏。
對于皮膚過敏,大家可能并不陌生,每個人或多或少都有過皮膚過敏的經歷,例如吃了某種食物,出現皮膚紅腫、瘙癢、起小紅疙瘩等。除了對物質過敏,人也會對情緒過敏,在緊張、壓力、憤怒等情緒下,很多人會反復出現紅疹、瘙癢等皮膚過敏癥狀。這種現象被稱為“情緒性過敏”。
臨床上,有些人在面對情緒波動,如急躁、焦慮、抑郁或過度緊張的情況下,會出現植物神經功能紊亂。比如,乙酰膽堿會影響一些微血管的舒張功能異常,進而出現組胺功能異常,導致皮膚出現一些紅疹、引發(fā)瘙癢等。此外,情緒起伏劇烈時,皮膚中還會釋放一些神經遞質,加劇過敏反應。
皮膚這個“壓力探測器”通常能引起兩種反應:突然的壓力增加,通常容易引起蕁麻疹、瘙癢等速發(fā)型過敏癥狀,甚至一部分人可能出現類似哮喘的癥狀;而反復、劇烈、持久的情緒波動,則容易出現遲發(fā)性過敏反應,如牛皮癬、神經性皮炎、濕疹、白癜風、粉刺、斑禿等。
不良情緒以及心理刺激會成為皮膚病的發(fā)病誘因。人在受到精神刺激后會立即發(fā)病,還常常因情緒波動、過度緊張、焦慮等不良情緒使病情加重。
在生活中,多數人都會面臨不同程度的情緒問題,但為什么有些人出現了過敏癥狀,有些人就沒事呢?
這與人們的體質有關,出現情緒性過敏的人多是過敏體質。過敏體質即遺傳因素是導致過敏的內因。如果本身不是過敏性體質,各種情緒問題只可能會讓人產生心理疾病,比如抑郁、焦慮等。
情緒性過敏或與患者的性格存在某種關系,如過于敏感、內向的人;或者是對于身體過分關注,身體上有點風吹草動就特別緊張的人;性格消極,負面情緒多的人,就特別容易出現情緒性過敏。
情緒性過敏是心理機制和生理機制共同作用的結果,這種過敏癥狀會隨人體的感受、壓力、情緒的變化而變化。當負面情緒得到宣泄或緩解,過敏癥狀也會減輕很多。
可以說“心病”還需“心藥”醫(yī)。單純靠服用抗過敏藥物,往往難以治愈情緒性過敏。常見的調節(jié)情緒方法有:找親朋好友傾訴,把心里的“苦”說出來;選一兩項自己喜愛的運動,最好是戶外運動;做一些自己平時感興趣的事,通過轉移注意焦點,使自己從消極情緒中解脫出來。
其實,有不良情緒也很正常,重要的是學會尋找一個適合自己的發(fā)泄方式,但不要傷害自己。如聽點音樂,營造輕松氛圍;讀書、寫日記、看電影、擺弄花草等,也是很好的開闊心胸、紓解不良情緒的方式,讓自己全身心投入其中。
不過,當過敏癥狀發(fā)生后,第一時間還是應到醫(yī)院就診,確定過敏原。如果在遠離過敏原、進行抗過敏治療后,過敏癥狀依然反復發(fā)作,或過敏治療超過一周沒任何改善,此時就要考慮可能是情緒性過敏在作祟。如果一直存在明顯的焦慮、易失眠等癥狀,且得不到控制,建議尋求心理精神科醫(yī)生的幫助,進行一些系統(tǒng)的藥物治療或心理干預。